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灸治疗抑郁共病失眠机制的研究概述 被引量:5
1
作者 王甜 粟胜勇 +5 位作者 张熙 林欣颖 王琼潇 苏婷 谢彩云 黄琳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5期1182-1186,共5页
抑郁症与失眠为目前临床高发病,临床上抑郁症与失眠常共同存在。多数研究者认为针灸主要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学说、炎症学说、相关神经生化因素学说等共病机制来治疗抑郁共病失眠。且针灸治疗抑郁共病失眠疗效明确,具有双向性、特... 抑郁症与失眠为目前临床高发病,临床上抑郁症与失眠常共同存在。多数研究者认为针灸主要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学说、炎症学说、相关神经生化因素学说等共病机制来治疗抑郁共病失眠。且针灸治疗抑郁共病失眠疗效明确,具有双向性、特异性、整体性的特点。故就近年来有关针灸治疗抑郁症共病失眠作用机制作一综述,为今后的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共病失眠 针灸 机制研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胆同治”麦粒灸对抑郁共病失眠大鼠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王甜 粟胜勇 +4 位作者 张熙 羊璞 覃美相 蔡慧倩 林欣颖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5-242,共8页
目的探讨“心胆同治”麦粒灸治疗抑郁共病失眠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选用SPF级SD大鼠24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麦粒灸组、西药组,每组6只。(2)模型组、麦粒灸组、西药组均采用慢性不可预测性温和应激结合孤养法联合改... 目的探讨“心胆同治”麦粒灸治疗抑郁共病失眠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选用SPF级SD大鼠24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麦粒灸组、西药组,每组6只。(2)模型组、麦粒灸组、西药组均采用慢性不可预测性温和应激结合孤养法联合改良多平台水环境睡眠剥夺法制备抑郁共病失眠大鼠模型,连续造模21天。造模结束后采用行为学评分及戊巴比妥钠翻正实验进行模型评价。(3)造模成功后第2天,麦粒灸组取大鼠双侧“心俞”及“胆俞”穴麦粒灸干预,每穴每天连续灸3壮,持续10天;西药组予盐酸文拉法辛合地西泮混合溶液(盐酸文拉法辛:13.5 mg·kg^(-1),地西泮:0.9 mg·kg^(-1))灌胃,1次/天,连续灌胃10天;空白组、模型组予0.9%氯化钠溶液(10 mL·kg^(-1))灌胃,1次/天,连续灌胃10天。(4)干预结束后,采用行为学实验及戊巴比妥钠翻正实验评价各组大鼠抑郁及失眠样行为,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ASA)测定各组大鼠海马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表达水平,并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行为学评分、睡眠时长均降低(P<0.01),睡眠潜伏期增加(P<0.01),海马5-HT、DA、NE表达水平降低(P<0.01),海马组织损伤较明显,且细胞排列松散,细胞间隙增大,染色模糊不均,出现明显空泡状结构;与模型组比较,麦粒灸组、西药组行为学评分、睡眠时长上升(均P<0.01),睡眠潜伏期缩短(P<0.01),海马5-HT、DA、NE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均为P<0.01),且麦粒灸组上述指标升高更为明显(P<0.05),海马组织中细胞排列整齐,胞体受损情况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心胆同治”麦粒灸可有效改善抑郁共病失眠大鼠抑郁及失眠行为,其治疗机制与上调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修复受损海马细胞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胆同治 麦粒灸 抑郁共病失眠 单胺类神经递质 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和复发抑郁症共病失眠的静息态脑功能网络特征初步比较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丽梅 李梦瑶 +9 位作者 黄颖欣 黄毅华 谢旺 阎路达 李晶晶 李仲贤 彭敏 周逸夫 方继良 周鹏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4,110,共7页
目的探讨首发和复发抑郁症共病失眠(recurrent depression comorbid insomnia,RDCI)的脑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差异及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纳入53例抑郁症共病失眠患者,根据抑郁是否为首次发作分为首发抑郁... 目的探讨首发和复发抑郁症共病失眠(recurrent depression comorbid insomnia,RDCI)的脑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差异及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纳入53例抑郁症共病失眠患者,根据抑郁是否为首次发作分为首发抑郁症共病失眠(first-episode depression comorbid insomnia,FEDCI)组32例和RDCI组21例,另外,纳入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21例。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评估抑郁程度,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nsomnia Severity Index,ISI)评估睡眠状态。所有受试者均采集静息态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数据。运用SPSS软件包,对三组基于双侧前扣带皮质喙部(rostral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rACC)为种子点的FC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其差异脑区与临床量表的相关性,fMRI数据采用GRF校正,设置体素水平P<0.001,簇水平P<0.05。结果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和临床症状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EDCI组和RDCI组与HC组间基于双侧rACC的F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以左侧rACC为种子点,与HC组相比,RDCI组的左侧角回、右侧额中回的FC值较低(P<0.05);RDCI组与FEDCI组相比,左侧角回、左侧额下回FC值更高(P<0.05)。以右侧rACC为种子点,与HC相比,FEDCI组左侧丘脑FC值更高(P<0.05);左侧中央后回、右侧岛叶FC值更低(P<0.05)。与RDCI组相比,FEDCI组左侧中央后回、右侧岛叶FC值更低(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FEDCI组左侧rACC和左侧角回FC值与HAMD-17呈正相关(P=0.012,r=0.439)。RDCI组的左侧rACC与左侧额下回之间的FC值与发作次数正相关(P=0.002,r=0.654)。结论FEDCI和RDCI的前额叶-情感网络-感觉运动网络存在明显差异,与临床症状、发作次数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磁振成像 首发抑郁失眠 复发抑郁失眠 功能连接 喙侧前扣带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阴阳体用关系试述针灸治疗抑郁失眠共病的临床思路 被引量:6
4
作者 粟胜勇 张熙 +2 位作者 覃美相 王甜 王琼潇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7期2519-2523,共5页
以阴阳体用关系为理论指导,认为阴阳的升降运动是升已而降,降已而升的一气周流圆运动,若阳气升不利,其降亦不利,降不利,其升亦随之受影响,而抑郁的产生是由于阳气升发不利所致,失眠的产生是由阳气下降潜藏失常所引起,其一气周流圆运动失... 以阴阳体用关系为理论指导,认为阴阳的升降运动是升已而降,降已而升的一气周流圆运动,若阳气升不利,其降亦不利,降不利,其升亦随之受影响,而抑郁的产生是由于阳气升发不利所致,失眠的产生是由阳气下降潜藏失常所引起,其一气周流圆运动失常,阳气偏离其本位,内阳外阴的本病结构被打破故形成共病。治疗上主张以三焦为通路,综合运用针刺、刺络放血、麦粒灸疗法,通过清上焦、运中焦、补下焦的方式恢复阳气正常的升降运用和内阳外阴的本体结构则病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体用关系 阴阳本体结构 内阳外阴 外阳内阴 一气周流 抑郁 失眠 抑郁失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