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抑制DNA拓扑异构酶Ⅰ可抑制炎性基因的表达并保护机体免受炎症损伤
1
作者 李江雪 于益芝 +2 位作者 RIALDI A CAMPISI L ZHAO N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7-37,共1页
固有免疫反应是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线。机体感染病原微生物后,有许多基因的转录和表达异常与过度炎症导致的组织损伤相关。来自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Marazzi研究团队在对DNA拓扑异构酶I(DNA topoisomerase I,TopI)的研... 固有免疫反应是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线。机体感染病原微生物后,有许多基因的转录和表达异常与过度炎症导致的组织损伤相关。来自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Marazzi研究团队在对DNA拓扑异构酶I(DNA topoisomerase I,TopI)的研究中发现,TopI能够在病原微生物感染后特异地上调RNA聚合酶Ⅱ的转录活性,从而引起过度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拓扑异构酶 炎症损伤 拓扑异构酶I 多基因 机体 病原微生物 RNA聚合酶Ⅱ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剂与肿瘤不典型多药耐药 被引量:4
2
作者 张会军 韩硕 +1 位作者 郑力芬 阎蕴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832-836,共5页
关键词 dna拓扑异构酶 抑制 肿瘤 不典型多药耐药性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良姜素对肺癌肿瘤细胞DNA拓扑异构酶的抑制及细胞杀伤作用 被引量:12
3
作者 赵欣 张健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79-485,共7页
目的:探讨高良姜素对肺癌肿瘤细胞DNA拓扑异构酶(Topo I)的活性的影响及对肺癌肿瘤细胞株A549和H46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研究高良姜素对肺癌肿瘤细胞株A549和H46生长的抑制作用,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测定高良姜素对Topo I活... 目的:探讨高良姜素对肺癌肿瘤细胞DNA拓扑异构酶(Topo I)的活性的影响及对肺癌肿瘤细胞株A549和H46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研究高良姜素对肺癌肿瘤细胞株A549和H46生长的抑制作用,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测定高良姜素对Topo I活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荧光光谱和分子对接研究高良姜素与Topo I的相互作用机制,最后进一步探讨高良姜素对Topo I结构的影响。结果:高良姜素对肺癌肿瘤细胞株A549和H46的生长起抑制作用(半抑制率IC50分别为0.221 mmol/L和0.173 mmol/L);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高良姜素对Topo I的活性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荧光光谱分析显示高良姜素能显著猝灭Topo I的荧光,且疏水作用力是二者相互作用的主要驱动力;圆二色谱分析表明高良姜素诱导Topo I构象的解折叠,使α-螺旋含量增加,而不利于其形成活性中心,进而导致Topo I活性的降低;分子模拟结果表明:高良姜素能够优先结合到Topo I的活性中心附近,并与催化基团Arg364和Asn352形成氢键。结论:高良姜素能够抑制Topo I的活性,而使肿瘤细胞DNA单链解旋的速率降低,从而在诱导肺癌肿瘤细胞株A549和H46凋亡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良姜素 肺癌肿瘤细胞株A549和H46 dna拓扑异构酶 抑制作用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去水卫矛醇对肺癌NCI-H460细胞DNA拓扑异构酶Ⅱ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黄银妹 刘华钢 +3 位作者 苏桂玉 李英杰 王小洁 蒋霞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601-1607,共7页
目的评价二去水卫矛醇(dianhydrogalactitol,DAG)在肺癌NCI-H460细胞上的抗肿瘤作用,探讨其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细胞克隆形成实验,评价DAG对NCI-H46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显微拍照观察细胞形态改变;Hoechst 33342检测细... 目的评价二去水卫矛醇(dianhydrogalactitol,DAG)在肺癌NCI-H460细胞上的抗肿瘤作用,探讨其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细胞克隆形成实验,评价DAG对NCI-H46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显微拍照观察细胞形态改变;Hoechst 33342检测细胞核染色质的变化。Real time PCR法检测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TopoⅡ蛋白表达水平。另外,应用计算机模拟分子对接技术来预测DAG与TopoⅡ的相互作用。结果 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DAG对NCI-H460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明显。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结果表明,DAG能持续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Hoechst 33342检测细胞凋亡发现细胞核染色质发生明显改变。Real 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TopoⅡ mRNA和蛋白表达量降低。计算机模拟分子对接显示DAG与TopoⅡ有相互结合作用。结论DAG能明显抑制NCI-H460细胞的增值,作用机制研究表明DAG能降低TopoⅡ mRNA和蛋白水平,并与TopoⅡ结合,最终可能导致DNA双链断裂,引起细胞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去水卫矛醇 肺癌 NCI-H460细胞 拓扑异构酶 拓扑异构酶抑制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株高DNA拓扑异构酶Ⅰ抑制活性的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筛选 被引量:2
5
作者 杨国武 黄秀丽 +2 位作者 赖心田 黄雅丽 周世宁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43-148,共6页
从7种中国南方药用植物中分离了278株内生真菌,分析了其发酵液甲醇提取物对人DNA拓扑异构酶Ⅰ(hTo-poI)松驰活性的抑制能力。对2株具有高hTopoI抑制力的内生真菌(LF4-7L和LF6-1)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发酵物对hTo-poI抑制能力的时间变化... 从7种中国南方药用植物中分离了278株内生真菌,分析了其发酵液甲醇提取物对人DNA拓扑异构酶Ⅰ(hTo-poI)松驰活性的抑制能力。对2株具有高hTopoI抑制力的内生真菌(LF4-7L和LF6-1)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发酵物对hTo-poI抑制能力的时间变化曲线,表明2株内生真菌的hTopoI抑制物质在其生长停滞阶段才大量产生和积累。经分子鉴定,LF4-7L可能是阴炭团菌(Hypoxylon stygium),而与LF6-1L最相近的是毛竹基腐病菌(Arthrinium phaeosperm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dna拓扑异构酶 内生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唐宝书 王理开 徐晓利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4期1-4,2,共5页
测试了172种化合物对拓扑酶Ⅰ的抑制作用,发现聚阴离子DIVEMA、FMA、FMAHA及中药盐酸小檗碱、槲皮素、黄岑素甙、楤木皂甙A及昆明山海棠总提出物对拓扑酶Ⅰ有抑制作用,其中聚阴离子的抑制作用特别强烈,
关键词 dna拓扑异构酶 抑制作用 聚阴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鸦胆子油乳具有多药耐药逆转和拓扑异构酶Ⅱ抑制作用 被引量:153
7
作者 汤涛 蒙凌华 +1 位作者 陈陵际 丁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34-539,共6页
目的 研究鸦胆子油乳体外对多药耐药细胞株的作用和对拓扑异构酶 (topoisomerase ,TOPO)活性的影响。 方法 MTT法测定鸦胆子油乳体外对敏感和耐药细胞株的杀伤作用 ;TOPOⅠ介导的负超螺旋 pBR3 2 2解旋反应和TOPOⅡ介导的kDNA去连环... 目的 研究鸦胆子油乳体外对多药耐药细胞株的作用和对拓扑异构酶 (topoisomerase ,TOPO)活性的影响。 方法 MTT法测定鸦胆子油乳体外对敏感和耐药细胞株的杀伤作用 ;TOPOⅠ介导的负超螺旋 pBR3 2 2解旋反应和TOPOⅡ介导的kDNA去连环反应检测鸦胆子油乳对TOPOⅠ和TOPOⅡ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 鸦胆子油乳浓度为 0 0 2 5g·L-1时能在一定程度上逆转K5 62 /A0 2、MCF 7/ADM和KB/VCR等细胞的耐药性。鸦胆子油乳能抑制TOPOⅡ介导的kDNA去连环作用 ,浓度为 0 3 1g·L-1时鸦胆子油乳可部分抑制TOPOⅡ酶活力 ,浓度为 2 5g·L-1则完全抑制TOPOⅡ酶活力 ;对TOPOⅠ介导的pBR3 2 2解旋作用无影响 ,对DNA也无直接作用。结论 鸦胆子油乳对多药耐药有一定的逆转作用 ,并能明显抑制TOPOⅡ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鸦胆子油乳 多药耐药 dna拓扑异构酶 抗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重组人DNA拓扑异构酶Ⅰ为靶位从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中筛选抗肿瘤化合物 被引量:5
8
作者 杨国武 田新莉 +2 位作者 何国平 林永成 周世宁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8-61,共4页
为了在体外以人DNA拓扑异构酶Ⅰ(hTopoⅠ)为靶位进行抗肿瘤化合物的快速筛选,首次使用毕赤酵母表达了hTopoⅠ。在微量反应体系中,测定了化合物抑制hTopoⅠ松驰活性的能力,并用MTT实验验证筛选到的hTopoⅠ抑制剂的抗肿瘤活性。从74个结... 为了在体外以人DNA拓扑异构酶Ⅰ(hTopoⅠ)为靶位进行抗肿瘤化合物的快速筛选,首次使用毕赤酵母表达了hTopoⅠ。在微量反应体系中,测定了化合物抑制hTopoⅠ松驰活性的能力,并用MTT实验验证筛选到的hTopoⅠ抑制剂的抗肿瘤活性。从74个结构新颖的天然产物及人工合成的黄酮类衍生物中筛到6个hTopoⅠ抑制剂,有4个化合物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能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拓扑异构酶 抑制 抗肿瘤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ntamarin的抗肿瘤活性及对DNA拓扑异构酶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张雁丽 杨益东 +3 位作者 李祖强 方甜甜 刘亚敏 卿晨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370-1374,共5页
目的研究Santamarin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及对DNA拓扑异构酶(TOPO)活性的影响。方法以7株人肿瘤细胞株为模型,采用改良MTT法检测Santamarin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小鼠移植性肉瘤S180和小鼠移植性肝癌H22为模型,检测Santamarin对在... 目的研究Santamarin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及对DNA拓扑异构酶(TOPO)活性的影响。方法以7株人肿瘤细胞株为模型,采用改良MTT法检测Santamarin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小鼠移植性肉瘤S180和小鼠移植性肝癌H22为模型,检测Santamarin对在体肿瘤生长的影响;以pBR322DNA为底物,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Santamarin对TOPO介导的pBR322DNA解旋反应的影响,以及对pBR322DNA是否具有直接断裂作用。结果Santamarin对7株人肿瘤细胞株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在0.99~3.61mg·L^-1之间;Santamarin30、90和270mg·kg^-1剂量对S180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51.44%、63.60%和56.37%;对H22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40.77%、39.47%和46.73%。Santamarin在2g·L^-1时完全抑制TOPOⅠ、Ⅱ的活性,但对DNA无直接断裂作用。结论Santamarin具有较为明显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对DNATOPO活性的抑制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tamarin 抗肿瘤 dna拓扑异构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花青素对MNNG致DNA损伤及拓扑异构酶Ⅱ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陆茵 孙志广 +3 位作者 陈文星 王爱云 李璘 朱荃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 观察原花青素对DNA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黑色素瘤细胞中拓扑异构酶的影响 ,探讨原花青素癌化学预防的作用机制。方法 单细胞电泳法检测羟自由基对L92 9细胞DNA损伤的尾迹 ,用 [H3]TdR参入细胞DNA中进行标记 ,测定上清液中的放射强... 目的 观察原花青素对DNA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黑色素瘤细胞中拓扑异构酶的影响 ,探讨原花青素癌化学预防的作用机制。方法 单细胞电泳法检测羟自由基对L92 9细胞DNA损伤的尾迹 ,用 [H3]TdR参入细胞DNA中进行标记 ,测定上清液中的放射强度来判定MNNG对DNA损伤 ;从黑色素瘤肿瘤细胞中提取拓扑异构酶 ,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测定活性。结果 原花青素可以减轻DNA损伤尾迹及MNNG对DNA的损伤。但对黑色素瘤肿瘤细胞中拓扑异构酶无抑制作用。结论 原花青素对羟自由基及致癌剂MNNG引起的细胞DNA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扑异构酶 原花青素 dna损伤 癌化学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baconol的抗肿瘤活性及对DNA拓扑异构酶Ⅱ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明华 卿晨 +3 位作者 刘吉开 张雁丽 王蕾 纪舒昱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224-1228,共5页
目的 研究地花菌提取物Albaconol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及对DNA拓扑异构酶Ⅱ (TOPOⅡ )活性的影响。方法 以人白血病细胞株K5 6 2、人乳腺癌细胞株Bcap 37、人胃腺癌细胞株BGC 82 3和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 4 9为模型 ,采用MTT法测试Alb... 目的 研究地花菌提取物Albaconol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及对DNA拓扑异构酶Ⅱ (TOPOⅡ )活性的影响。方法 以人白血病细胞株K5 6 2、人乳腺癌细胞株Bcap 37、人胃腺癌细胞株BGC 82 3和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 4 9为模型 ,采用MTT法测试Albaconol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以小鼠移植性肉瘤S180 和小鼠移植性肝癌H2 2 为模型 ,检测Al baconol静脉给药对肿瘤生长的影响 ;以 pBR32 2DNA为底物 ,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测定Albaconol对肿瘤细胞DNATOPOⅡ活性的影响。结果 Albaconol对K5 6 2、Bcap 37、BGC 82 3、A5 4 9的半数抑制浓度 (IC50 )分别为 (2 4 2±1 77)、(1 88± 1 4 1)、(1 0 4± 0 6 4 )、(1 18± 1 10 )mg·L-1;Albaconol0 87、1 73、3 4 6mg·kg-1剂量组对S180 生长的抑制百分率 (抑瘤率 )分别为 2 8 2 %、4 3 2 %、4 7 4 % ;对H2 2 的抑瘤率分别为 15 6 %、2 2 4 %、37 8% ;Albaconol能明显影响DNATOPOⅡ的活性 ,表现为促进其介导的DNA解旋或断裂 ,并抑制其介导的DNA再连接反应。结论 Alba conol具有较强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 ,DNATOPOⅡ是其抗肿瘤作用的细胞内靶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baconol MTT法 抗肿瘤 dna拓扑异构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拓扑异构酶与抗肿瘤 被引量:22
12
作者 莫晓媚 李静 耿美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0-23,共4页
DNA拓扑异构酶是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的基本酶,广泛分布于细胞核内,在复制、转录、翻译、重组及染色体单体分离等过程中控制、维持和修饰DNA拓扑结构。研究发现,拓扑异构酶在肿瘤组织中高表达,许多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与抑制拓扑异构... DNA拓扑异构酶是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的基本酶,广泛分布于细胞核内,在复制、转录、翻译、重组及染色体单体分离等过程中控制、维持和修饰DNA拓扑结构。研究发现,拓扑异构酶在肿瘤组织中高表达,许多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与抑制拓扑异构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拓扑异构酶 抗肿瘤 不典型多药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两面针碱的抗肝癌活性及对DNA拓扑异构酶的影响 被引量:28
13
作者 刘丽敏 刘华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97-500,共4页
目的研究氯化两面针碱对肝癌HepG2裸小鼠移植瘤的抗肿瘤作用及对DNA拓扑异构酶(TOPO)活性的影响。方法建立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氯化两面针碱的肿瘤抑制作用。以pBR322DNA为底物,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氯化两面针碱对TOPO介导... 目的研究氯化两面针碱对肝癌HepG2裸小鼠移植瘤的抗肿瘤作用及对DNA拓扑异构酶(TOPO)活性的影响。方法建立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氯化两面针碱的肿瘤抑制作用。以pBR322DNA为底物,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氯化两面针碱对TOPO介导的pBR322 DNA解旋反应的影响,以及对pBR322 DNA是否具有直接断裂作用。结果氯化两面针碱2.5、5和10mg·kg-1剂量对肝癌HepG2的抑制率分别为12.06%、35.63%和60.91%,氯化两面针碱在6.25μmol·L-1时可完全抑制TopoI的催化活性,在25μmol·L-1时完全抑制TopoⅡ的催化活性。结论氯化两面针碱具有较为明显的抗肝癌活性,对DNA TOPO活性的抑制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面针 氯化两面针碱 肝癌 裸小鼠 抗肿瘤 dna拓扑异构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abijalone-B的抗肿瘤效应及对DNA拓扑异构酶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杨益东 陈业高 +3 位作者 吴慧 方甜甜 张雁丽 卿晨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45-1349,共5页
目的研究化合物Mirabijalone-B(MB)的抗肿瘤活性及对DNA拓扑异构酶(TOPO)活性的影响。方法以5株人肿瘤细胞株为模型,采用改良MTT法检测化合物MB的体外抗肿瘤活性;以质粒pBR322超螺旋DNA为底物,采用凝胶电泳分别检测MB对TOPOⅠ、Ⅱ介导的... 目的研究化合物Mirabijalone-B(MB)的抗肿瘤活性及对DNA拓扑异构酶(TOPO)活性的影响。方法以5株人肿瘤细胞株为模型,采用改良MTT法检测化合物MB的体外抗肿瘤活性;以质粒pBR322超螺旋DNA为底物,采用凝胶电泳分别检测MB对TOPOⅠ、Ⅱ介导的pBR322DNA解旋反应的影响。结果化合物MB对5株人肿瘤细胞株K562、HL-60、A549、Bel-7402和SGC-7901生长增殖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8.73、1.26、4.44、1.93和3.55mg.L-1;MB在80和16mg·mL-1浓度时,分别完全抑制TOPOⅠ、Ⅱ介导的pBR322超螺旋DNA的解旋反应;但在无TO-PO存在的条件下,MB对pBR322超螺旋DNA的解旋反应无直接影响。结论化合物MB体外明显抑制人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对DNATOPO尤其是TOPOⅡ活性的抑制可能是其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茉莉 鱼藤酮类化合物 Mirabijalone-B 人肿瘤细胞株 细胞毒活性 dna拓扑异构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拓扑异构酶Ⅱ在增殖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5
15
作者 吴波 闫伟 +1 位作者 方刚 孟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240-242,245,F003,共5页
目的 :探讨DNA拓扑异构酶Ⅱ (TopoⅡ )在增生性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应用S P免疫组化法检测 10例良性扁桃体组织、8例垂体腺瘤、5例乳腺癌、16例胃癌和 5例肾癌及其周围正常组织中TopoⅡ的表达情况 ,并与... 目的 :探讨DNA拓扑异构酶Ⅱ (TopoⅡ )在增生性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应用S P免疫组化法检测 10例良性扁桃体组织、8例垂体腺瘤、5例乳腺癌、16例胃癌和 5例肾癌及其周围正常组织中TopoⅡ的表达情况 ,并与常用的细胞增生标记物P5 3、Ki 6 7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进行比较。  结果 :与正常组织细胞比较 ,TopoⅡ在各种肿瘤中的表达显著增高 (乳腺癌组P <0 .0 0 0 1、胃癌组P <0 .0 1、肾癌组P <0 .0 5 )。TopoⅡ标记指数 (LI)与Ki 6 7LI有显著相关性。胃癌组TopoⅡLI与年龄、性别和临床分级、分期无关 (P>0 .0 5 )。垂体腺瘤组TopoⅡLI与年龄和性别无关 (P >0 .0 5 )。在扁桃体淋巴组织中 ,TopoⅡ主要在滤泡基底暗区表达。 结论 :TopoⅡ可能成为反映细胞增生程度较客观的指标 ,特别在胃肠道、乳腺、肾脏肿瘤诊断及预后判断中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拓扑异构酶 肿瘤 细胞增生标记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ⅡB型拓扑异构酶OsSpo11基因的cDNA克隆、表达谱分析及其可变剪接的检测 被引量:2
16
作者 康海岐 申国安 +1 位作者 程在全 陈放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8-92,共5页
Spo11基因是减数分裂双链断裂(DSBs)与分裂重组的初始化基因,在基因组进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改进的Nest-PCR方法,从水稻愈伤组织中克隆到了水稻DNA拓扑异构酶OsSpo11基因的cDNA片段。克隆测序与表达研究表明,OsSpo11基因是水稻ⅡB... Spo11基因是减数分裂双链断裂(DSBs)与分裂重组的初始化基因,在基因组进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改进的Nest-PCR方法,从水稻愈伤组织中克隆到了水稻DNA拓扑异构酶OsSpo11基因的cDNA片段。克隆测序与表达研究表明,OsSpo11基因是水稻ⅡB型拓扑异构酶A亚基基因,在水稻不同组织中具有低丰度表达、组织特异性、可诱导性以及前体RNA剪接的可变性等特点。可变剪接异构体的发现,使OsSpo11基因在DNA代谢、发育、遗传重组等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表现出一定的复杂性,其功能和生物学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dna拓扑异构酶 OsSpo11 可变剪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氟喹诺酮类药物鸡毒支原体DNA回旋酶及拓扑异构酶Ⅳ的突变特征 被引量:4
17
作者 魏飞龙 周云雷 +1 位作者 沈祥广 蒋红霞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43-47,共5页
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临床分离的4株鸡毒支原体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PCR方法和基因测序法对鸡毒支原体DNA回旋酶编码基因gyrA、gyrB及拓扑异构酶Ⅳ编码基因parC和parE耐药决定区进行分析。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4株分离鸡毒支原体对泰乐... 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临床分离的4株鸡毒支原体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PCR方法和基因测序法对鸡毒支原体DNA回旋酶编码基因gyrA、gyrB及拓扑异构酶Ⅳ编码基因parC和parE耐药决定区进行分析。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4株分离鸡毒支原体对泰乐菌素、泰妙林、沃尼妙林和替米考星有很高的敏感性,对四环素和红霉素中度敏感,对林可霉素、氟苯尼考和氟喹诺酮类药物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4株耐氟喹诺酮类药物鸡毒支原体均在GyrA和ParC的喹诺酮类耐药决定区(QRDR)发生氨基酸的改变,GyrA的氨基酸取代模式有两种,分别为Ser81→Gly和Ser83→Ile,ParC仅在80位发生氨基酸取代(Ser80→Leu),GyrB和ParE均未发生氨基酸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毒支原体 最低抑菌浓度 dna回旋酶 拓扑异构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NA拓扑异构酶Ⅱ基因部分序列的侧耳属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晨阳 李翠新 张金霞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29-534,共6页
对侧耳属(Pleurotus)14个种的14个菌株,亚侧耳属(Hohenbuehelia)1个种和离褶伞属(Lyophyllum)1个种的DNA拓扑异构酶II(EC5.99.1.3)部分序列进行扩增分析。以灰盖鬼伞(Coprinus cinereus)、新型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neoformans)和玉米... 对侧耳属(Pleurotus)14个种的14个菌株,亚侧耳属(Hohenbuehelia)1个种和离褶伞属(Lyophyllum)1个种的DNA拓扑异构酶II(EC5.99.1.3)部分序列进行扩增分析。以灰盖鬼伞(Coprinus cinereus)、新型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neoformans)和玉米黑粉菌(Puccinia polysora)等担子菌为外群,采用最大距离法、最大简约法和最大似然法构建侧耳属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作为外群的3个物种独立于所有供试材料;侧耳属菌株作为一大类与供试的离褶伞属和亚侧耳属分开。侧耳属14个种又可细分成6支:可能为侧耳属起源最早的P.flabellatus、P.salmoneostramineus和P.djamor组成一组;P.tuberregium和P.pulmonarius均自成一组;P.abalonus和P.cystidiosus均产生束梗孢,聚为同组;P.eryngiivar.eryngii、P.eryngiivar.ferulae和P.nebrodensis为一组;另一组由P.ostreatus、P.columbinus、P.cornucopiae和P.citrinopileatus组成。按照侧耳属物种菌丝类型的不同,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将该属14个种进行系群划分,单、二系菌丝分属于各个不同的分支中,说明单、二系菌丝均为多系起源,与用28S rDNA序列进行系统分析的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拓扑异构酶 侧耳属 分类 序列分析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拓扑异构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介导的机制在急性白血病临床耐药中作用的探讨 被引量:3
19
作者 郑静 胡建达 +1 位作者 陈鑫基 陈晓梨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642-1645,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DNA拓扑异构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介导的机制在临床耐药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111例AL患者DNA拓扑异构酶基因(TopoⅠ、Ⅱα、Ⅱβ)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α、π)等基因mRN...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DNA拓扑异构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介导的机制在临床耐药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111例AL患者DNA拓扑异构酶基因(TopoⅠ、Ⅱα、Ⅱβ)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α、π)等基因mRNA表达水平,分析与临床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AL组TopoⅡα、TopoⅡβ、GSTπ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GSTα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opoⅠ则在两者间差别无显著(P>005)。上述基因在初治与复发组间表达无明显差别,但GSTα在耐药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敏感组(P<005),其余基因在敏感组与耐药组AL患者间表达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GSTα可能与临床耐药相关,Topo和GSTπ在酶介导耐药机制中的具体作用需结合其它因素综合分析,不能将其孤立地作为判断耐药的肯定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抗药性 多药 dna拓扑异构酶 谷胱甘肽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拓扑异构酶Ⅱα、PCNA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生存的关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红宇 陈铎 +2 位作者 关俊宏 杨彦昊 王成林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1-164,i011,共5页
目的 研究DNA拓扑异构酶Ⅱα(Topo -Ⅱα)、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中枢神经系统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SABC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2例星形细胞瘤ToPo Ⅱα、PCNA的表达,并针对其与恶性程度... 目的 研究DNA拓扑异构酶Ⅱα(Topo -Ⅱα)、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中枢神经系统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SABC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2例星形细胞瘤ToPo Ⅱα、PCNA的表达,并针对其与恶性程度及预后生存状况的关系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星形细胞瘤Topo Ⅱα、PCNA的表达在低度恶性组与高度恶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 1) ;Log rank检验及Kaplan 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Topo Ⅱα、PCNA的表达强度与星形细胞瘤的预后生存时间呈显著的负相关性,Topo Ⅱα、PCNA的表达水平反映了星形细胞瘤患者的预后情况。结论 Topo Ⅱα、PCNA在中枢神经系统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与其恶性程度相关,与患者的预后生存相关。联合检测二者的表达水平对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同时,这两个因子可作为判断与预测星形细胞瘤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瘤 dna拓扑异构酶Ⅱα 增殖细胞核抗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