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GAVP易化记忆巩固过程与脑内蛋白质合成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10
1
作者 林玲 吴馥梅 萧信生 《心理学报》 1986年第4期396-402,共7页
本实验研究了脱甘氨酰胺精氨酸加压素(DGAVP)易化记忆巩固过程的作用,证明DGAVP能够防止蛋白质合成抑制剂茴香霉素(ANI)对记忆的破坏作用,并从突触体水平上探讨了DGAVP的作用与蛋白质合成的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1)在复杂迷宫趋食反应中... 本实验研究了脱甘氨酰胺精氨酸加压素(DGAVP)易化记忆巩固过程的作用,证明DGAVP能够防止蛋白质合成抑制剂茴香霉素(ANI)对记忆的破坏作用,并从突触体水平上探讨了DGAVP的作用与蛋白质合成的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1)在复杂迷宫趋食反应中,DGAVP能够增强小鼠对觅食路径的记忆。(2)ANI破坏小鼠的记忆,而预先给予DGAVP则能防止ANI的破坏作用;在一次性被动回避反应中ANI和DGAVP的作用与迷宫实验的结果一致。(3)ANI抑制究触体对蛋白质合成前体亮氨酸的摄取,作用非常显著。DGAVP能够改善ANI的抑制效应,体外和体内的实验结果完全一致。实验结果提示DGAVP的作用机制与蛋白质合成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GA 蛋白质合成抑制 作用机制 记忆过程 关系 突触体 摄取量 亮氨酸 小鼠 记忆巩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蛋白质合成介导知母活性成分对M_2受体稳定性的调节作用
2
作者 张永芳 夏宗勤 胡雅儿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24-1327,共4页
目的探讨知母活性成分ZMS提高CHOm2细胞毒蕈碱样乙酰胆碱2型受体(M2受体)mRNA表达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至80%~90%融合的CHOm2细胞分为ZMS1组(单纯添加1×10-5mol/LZMS作用24h)、ZMS2组(添加1×10-5mol/LZMS作用24h后加入1μg/m... 目的探讨知母活性成分ZMS提高CHOm2细胞毒蕈碱样乙酰胆碱2型受体(M2受体)mRNA表达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至80%~90%融合的CHOm2细胞分为ZMS1组(单纯添加1×10-5mol/LZMS作用24h)、ZMS2组(添加1×10-5mol/LZMS作用24h后加入1μg/mL环己酰亚胺作用12h)、ZMS3组(加入1μg/mL环己酰亚胺预处理4h后加入1×10-5mol/LZMS作用24h),以上各组分别设立对照组(以等体积DMSO替代ZMS,其他处理与相应ZMS组相同)。各组细胞培养基中均加入放线菌素D抑制mRNA合成,于不同时间点收集CHOm2细胞,Real-time PCR检测M2受体mRNA相对表达量并计算半衰期。结果与相应对照组比较,ZMS1组和ZMS2组CHOm2细胞M2受体mRNA的半衰期明显延长,分别为(4.75±0.54)hvs(2.13±0.23)h和(5.43±1.13)hvs(2.46±0.09)h(均P<0.05);添加1μg/mL环己酰亚胺预处理的ZMS3组CHOm2细胞M2受体mRNA半衰期的(3.06±0.23)h与其相应对照组的(3.00±0.20)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ZMS提高M2受体mRNA的稳定性需要有新蛋白质合成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母活性成分 CHOm2细胞 毒蕈碱样乙酰胆碱2型受体mRNA REAL-TIMEPCR 蛋白质合成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胁迫下萹蓄与饭豆根系有机酸分泌特性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尤江峰 张蕾 +1 位作者 杨建立 郑绍建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85-490,共6页
以蓄和饭豆为试验材料,从对Al胁迫的响应时间、蛋白质合成抑制剂的影响、体内有机酸含量变化及阴离子通道抑制剂的影响等方面,比较研究了Al诱导根系分泌有机酸的差异,以进一步明确铝(Al)诱导植物根系有机酸分泌的过程。结果表明,萹蓄根... 以蓄和饭豆为试验材料,从对Al胁迫的响应时间、蛋白质合成抑制剂的影响、体内有机酸含量变化及阴离子通道抑制剂的影响等方面,比较研究了Al诱导根系分泌有机酸的差异,以进一步明确铝(Al)诱导植物根系有机酸分泌的过程。结果表明,萹蓄根系在Al胁迫后30 min内分泌出草酸,而Al胁迫至少4 h后饭豆根系才开始分泌柠檬酸;蛋白质合成抑制剂环己亚酰胺(Cycloheximide,CHM)不影响萹蓄根系草酸的分泌,但抑制了84%Al诱导的饭豆根系柠檬酸的分泌,表明前者不需要新蛋白质的诱导合成,却是后者所必需的。Al处理不改变萹蓄根尖草酸的含量,但明显提高了饭豆根尖柠檬酸的含量;阴离子通道抑制剂苯甲酰甲醛(Phenylglyoxal,PG)和蒽-9-羧酸(Anthrancene-9-carboxylic acid,A-9-C)分别有效抑制Al诱导萹蓄根系草酸的分泌及饭豆根系柠檬酸的分泌,再次证明两者有机酸的分泌是通过某种被Al所诱导或激活的阴离子通道所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Al机理 蛋白质合成抑制 阴离子通道抑制 有机酸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药作用机制
4
《中国兽药杂志》 2003年第4期44-44,共1页
关键词 抗菌药物 作用机制 生化代谢过程 抗叶酸代谢 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抑制蛋白质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粱种子萌发过程中超微弱光子辐射的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赵燕燕 习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83-789,共7页
采用50μg mL^(1)的蛋白质合成转录抑制剂放线菌素D(actinomycin D,AMD)、100μg mL^(1)的蛋白质合成翻译抑制剂环己亚胺(cycloheximide,CHM)和650μg mL^(1)的呼吸抑制剂NaN_3处理萌发高粱种子,研究了高粱种子萌发过程中自发光子辐射和... 采用50μg mL^(1)的蛋白质合成转录抑制剂放线菌素D(actinomycin D,AMD)、100μg mL^(1)的蛋白质合成翻译抑制剂环己亚胺(cycloheximide,CHM)和650μg mL^(1)的呼吸抑制剂NaN_3处理萌发高粱种子,研究了高粱种子萌发过程中自发光子辐射和LED诱导的延迟光子辐射的动力学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结果发现,高粱萌发过程中的自发光子辐射强度与种子鲜质量的变化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93121),AMD和CHM不同程度地抑制了萌发过程中高粱鲜质量的增长,NaN_3几乎完全抑制了鲜质量的增长,表明高粱萌发过程中的自发光子辐射强度可以作为萌发状况的信号,RNA/DNA合成反应是高粱萌发过程中自发光子辐射的来源之一,呼吸代谢是其主要来源。高粱萌发过程中的延迟光子辐射特征可用动力学参数初始光子数、相干时间和延迟光子辐射积分强度定量表达,通过对延迟光子辐射积分强度的测量和分析可以实时、灵敏和无损伤的了解和判断高粱萌发过程中细胞代谢系统的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萌发 超微弱光子辐射 蛋白质合成抑制 呼吸代谢抑制 无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离子色谱法测定血液中草甘膦及其代谢物氨甲基膦酸 被引量:5
6
作者 赵志东 孟娇 +1 位作者 张显强 王晓卉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9-351,共3页
草甘膦是目前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除草剂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控制农田或非耕作用地中一年生或多年生杂草的生长[1]。草甘膦是一种生物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其通过抑制5-烯醇丙酮莽草酸-3-磷酸盐合成酶(EPSPs)的活性,使植物体内蛋白质合成受阻... 草甘膦是目前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除草剂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控制农田或非耕作用地中一年生或多年生杂草的生长[1]。草甘膦是一种生物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其通过抑制5-烯醇丙酮莽草酸-3-磷酸盐合成酶(EPSPs)的活性,使植物体内蛋白质合成受阻,致使植物死亡[2]。草甘膦原药在美国毒性分级中被评定为Ⅲ,被认为是相对较安全的农药,但经商品化改造的草甘膦的毒性是前者的数倍[3],会造成人体上皮细胞膜的损伤[4]、细胞中的血浆损伤和线粒体功能受损[5],甚至有致癌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合成抑制 氨甲基膦酸 草甘膦 毒性分级 固相萃取 线粒体功能 莽草酸 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记忆的神经药理学研究
7
作者 杨方中 《心理科学进展》 1983年第1期32-39,共8页
引言药物影响记忆可能有两种方式:(1)药物作用使机体一般机能状况变化而影响记忆。(2)药物作用于与记忆有关的神经结构,使机体的神经机能状态变化而影响记忆。神经药理学研究主要着重于后一种方式,希望因此有助于揭示记忆的神经生物学本... 引言药物影响记忆可能有两种方式:(1)药物作用使机体一般机能状况变化而影响记忆。(2)药物作用于与记忆有关的神经结构,使机体的神经机能状态变化而影响记忆。神经药理学研究主要着重于后一种方式,希望因此有助于揭示记忆的神经生物学本质,并能提供改善记忆的实用方法。近二十年来有数量极大的报告和评论文章研究记忆的神经药理学问题,使用了范围极为广泛的药物,包括中枢兴奋药和抑制药,钠泵抑制剂,各种神经递质激动剂和抑制剂,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前体和合成抑制剂,神经激素及其同类物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过程 蛋白质合成抑制 长期记忆 易化作用 药物作用 药理学研究 改善记忆 记忆形成 分辩学习 神经递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唑烷酮类抗菌药:利奈唑胺 被引量:12
8
作者 林东昉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1年第3期184-186,共3页
关键词 恶唑烷酮类 抗菌药 利奈唑胺 体外抗菌作用 作用机制 蛋白质合成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