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有源电容的直流母线电压振荡抑制器及其控制方法
1
作者 杨继沛 杨苓 魏茂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3-312,共10页
直流微电网中接入的恒功率负载降低了系统的有效阻尼,导致直流母线上产生高频电压振荡,威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有源电容的直流母线电压振荡抑制器及其控制方法,将振荡抑制器与直流母线并联,令其直接与直流母线进行能... 直流微电网中接入的恒功率负载降低了系统的有效阻尼,导致直流母线上产生高频电压振荡,威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有源电容的直流母线电压振荡抑制器及其控制方法,将振荡抑制器与直流母线并联,令其直接与直流母线进行能量交互,振荡抑制器中的储能电容可以有效存储直流母线上伴随电压振荡产生的瞬变能量,从而降低电压振荡幅值,提高母线电压的稳定性.振荡抑制器中电源的电压可跟随直流母线电压进行自适应调节,面对系统中负荷变化,振荡抑制器可以保持稳定工作,具有即插即用、适用性强、控制灵活的优点.此外,通过分析振荡抑制器的工作模态和机理,建立其小信号模型,分析控制器参数对振荡抑制器稳定性和动态特性的影响,得出控制器参数优化方案.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上述振荡抑制器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微电网 恒功率负载 小信号模型 振荡抑制器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火焰抑制器阻火测试中混合气体的适用性研究
2
作者 胡静 刘勇 +3 位作者 杨国凯 李志宝 束伟伟 司晓亮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0-627,共8页
文章对典型民用飞机油箱通气口飞机火焰抑制器火焰传播特性开展试验研究。根据SAEARP5416中规定的H_(2)、O_(2)、Ar3种混合气体的燃爆方案,借鉴ISO16852标准下的试验方法,自建燃爆试验台,并分别在不同H_(2)体积分数、阻火芯体内部孔径... 文章对典型民用飞机油箱通气口飞机火焰抑制器火焰传播特性开展试验研究。根据SAEARP5416中规定的H_(2)、O_(2)、Ar3种混合气体的燃爆方案,借鉴ISO16852标准下的试验方法,自建燃爆试验台,并分别在不同H_(2)体积分数、阻火芯体内部孔径和芯体长度的情况下开展系列试验,并与现行商用阻火器特性进行对比,同时使用高速摄像机获得爆燃阻火现象及规律并开展仿真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使用体积分数为5.0%~10.0%的H_(2)进行飞机火焰抑制器火焰传播试验时,试验阻火成功率极低,并得到H_(2)体积分数升高对火焰传播速度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H_(2)与航空煤油蒸气的特性差异是阻火失效的关键因素。该文对此次试验的混合气体局限性进行分析,试验结果也为H2类阻火器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火焰抑制器 混合气体 燃爆过程 阻火测试 气体适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化红外抑制器排气出流对其气动和红外辐射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文星耀 张靖周 单勇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82,共15页
经地面模型实验验证,数值仿真展示了一体化红外抑制器排气出流、模拟旋翼下洗气流和模拟前飞来流相互作用下的流动和换热特征,通过改变排气出流角度和模拟前飞来流速度,计算分析一体化红外抑制器引射、混合特性以及红外辐射强度空间分... 经地面模型实验验证,数值仿真展示了一体化红外抑制器排气出流、模拟旋翼下洗气流和模拟前飞来流相互作用下的流动和换热特征,通过改变排气出流角度和模拟前飞来流速度,计算分析一体化红外抑制器引射、混合特性以及红外辐射强度空间分布的变化规律。仿真结果表明:模拟的前飞来流与排气出流相互作用后会造成局部排气不畅,前飞来流甚至倒灌入红外抑制器内,从而引起抑制器壁面局部高温,增加了抑制器整体红外辐射强度;改变排气角度可将之改善,且存在气动和红外辐射特性兼顾的最佳角度。前飞来流速度从15 m/s提高到55 m/s,抑制器内部高温壁面温度降低,抑制器红外辐射强度峰值在3~5μm波段降低约50%,在8~14μm波段降低约20%。红外抑制器的下洗气流进口加装弯曲导流片可以对内部混合管高温壁面进行遮挡,有效降低顶部视角的红外辐射强度。最佳排气角度下,利用排气下游隔板的遮挡,正对抑制器排气出口方向(底部视角)上的3~5μm和8~14μm波段红外辐射峰值分别降低约50%和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抑制器 波瓣喷管 总压恢复系数 红外辐射 引射系数 旋翼下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抑制器混合管壁肋片强化传热和引射特性
4
作者 吴忠诚 单勇 +1 位作者 张靖周 杨宗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09-2017,共9页
为了降低直升机分流引射式红外抑制器外露遮挡罩表面温度,提出抑制器外侧混合管表面肋片强化换热结构,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抑制器混合管表面肋片结构下的引射和强化传热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混合管表面无肋片结构相比,肋化的... 为了降低直升机分流引射式红外抑制器外露遮挡罩表面温度,提出抑制器外侧混合管表面肋片强化换热结构,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抑制器混合管表面肋片结构下的引射和强化传热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混合管表面无肋片结构相比,肋化的混合管表面对流换热增加了83%,辐射换热减少了31%,遮挡罩壁面平均温度降低了7 K;遮挡罩外侧狭缝进气面积增加后,二级引射冷气量增加了近3倍,遮挡罩壁面平均温度降低了18 K;在遮挡罩上、下位置增加引射口后,引射气流可直接作用于遮挡罩高温壁面,遮挡罩壁面热斑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抑制器 肋片 引射 遮挡罩 强化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流喷管出口构型对红外抑制器性能影响的数值和实验研究
5
作者 杜家栋 单勇 张靖周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70,共13页
在模型实验验证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比分析了分流喷管出口构型对直升机红外抑制器气动性能、温度场和红外辐射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基准分流喷管模型(Origin),分流喷管出口带一定外扩张角的波瓣出口结构(Lobe_1)的... 在模型实验验证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比分析了分流喷管出口构型对直升机红外抑制器气动性能、温度场和红外辐射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基准分流喷管模型(Origin),分流喷管出口带一定外扩张角的波瓣出口结构(Lobe_1)的引射系数略微降低、总压恢复系数降低,中间混合管出口排气温度峰值却降低了65.1 K,同时降低了混合管上下方区域的壁面温度,但造成混合管中后段外侧壁面局部区域温度升高;外扩张角为0的波瓣出口结构(Lobe_2)增加引射系数3.8%,总压恢复系数与Lobe_1结构基本相当,中间混合管出口排气温度峰值也降低了62.8 K,尤其是其降低混合管壁面温度的效果最佳;分流喷管出口突片结构(Tab)增加引射系数10.6%,但总压恢复系数降低0.7%,同时,内侧混合管出口排气平均温度降低19.3 K,混合管壁面降温效果相对较差。总体来看,波瓣和突片结构都起到增强引射、强化混合的作用,尤其是波瓣出口结构(Lobe_2)对降低抑制器总体红外辐射效果最好,在3~5μm波段的红外辐射强度最大可降低21%;在8~14μm波段,其红外辐射强度最大可降低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抑制器 分流喷管 引射系数 红外辐射 气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升机红外抑制器红外辐射特性的数值研究和实验验证 被引量:39
6
作者 单勇 张靖周 李立国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5-100,共6页
对波瓣喷管-弯曲混合管构成的直升机红外抑制器内空气动力学特性和红外辐射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在计算过程中,有机地将三维流场数值计算、壁温计算与红外辐射计算结合起来,与相关实验数据的对比验证表明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仅相差15%左右... 对波瓣喷管-弯曲混合管构成的直升机红外抑制器内空气动力学特性和红外辐射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在计算过程中,有机地将三维流场数值计算、壁温计算与红外辐射计算结合起来,与相关实验数据的对比验证表明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仅相差15%左右,且红外辐射强度空间分布规律一致;通过对不同缩比模型的数值计算,揭示了模化比对壁面及羽流的红外辐射特性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符合物理过程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抑制器 红外辐射 数值计算 逆向蒙特卡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升机后机身内埋式红外抑制器隐身性能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任利锋 张靖周 +1 位作者 王先炜 单勇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091-2097,共7页
为了降低直升机的红外辐射特征,针对直升机后机身内埋式的红外抑制器,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较为系统地研究了红外抑制器排气出口形状、旋翼下洗气流速度以及机身蒙皮发射率等因素对红外辐射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混合管波瓣出口与矩形... 为了降低直升机的红外辐射特征,针对直升机后机身内埋式的红外抑制器,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较为系统地研究了红外抑制器排气出口形状、旋翼下洗气流速度以及机身蒙皮发射率等因素对红外辐射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混合管波瓣出口与矩形出口相比,喷流核心区温度大幅度降低,采用波瓣出口混合管,喷流在3—5μm波段的红外辐射强度降低了10%以上;旋翼下洗气流速度的增加,降低了喷流核心区和后机身蒙皮的温度,同时大幅降低了喷流3—5μm波段的红外辐射强度;随着机身蒙皮发射率的减小,机身蒙皮在3—5μm和8~14μm波段的辐射强度大幅降低。结果表明:波瓣出口混合管有利于喷流的强化混合,降低了喷流的温度和辐射强度;旋翼下洗气流速度对降低喷流、蒙皮温度和喷流辐射强度非常有效;机身蒙皮发射率对其表面的红外辐射特性影响非常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抑制器 直升机后机身 红外辐射 计算流体力学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升机排气系统红外抑制器的模型实验研究 被引量:27
8
作者 张靖周 李立国 高潮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5-129,共5页
对直升机排气系统红外抑制器进行了一系列的模型试验研究,旨在分析引射混合和遮挡隔热对降低目标红外辐射特征的作用机制和抑制效果,并对缩比模型的红外辐射相似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 (1)引射冷气掺混具有降低排气温度和混合管壁面温... 对直升机排气系统红外抑制器进行了一系列的模型试验研究,旨在分析引射混合和遮挡隔热对降低目标红外辐射特征的作用机制和抑制效果,并对缩比模型的红外辐射相似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 (1)引射冷气掺混具有降低排气温度和混合管壁面温度的双重作用,其降温效果在大引射流量比下非常显著;当遮挡间距大于 20mm,遮挡隔热可以使遮挡罩壁温接近于环境温度. (2)引射混合对总体红外辐射强度抑制约 85%;在此基础上进行隔热遮挡可以再抑制 10%. (3)在保持主流速度、温度和压力均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缩比模型的辐射亮度基本相当;红外辐射强度基本上与模型的几何模化比平方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抑制器 排气系统 直升机 实验研究 红外辐射强度 红外辐射特征 缩比模型 试验研究 抑制效果 作用机制 双重作用 壁面温度 排气温度 冷气掺混 相似关系 降温效果 环境温度 主流速度 辐射亮度 遮挡 引射 隔热 混合管 流量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元弯曲混合管出口结构参数对红外抑制器气动和辐射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陈庚 谭晓茗 +1 位作者 单勇 张靖周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04-1711,共8页
采用CFD和瓜综合计算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结构参数的二元弯曲混合管对红外抑制器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与矩形出口的二元弯曲混合管相比,波瓣型面的混合管出口增加了排气出口周长,依靠粘性和剪切力的作用实现剪切混合,二次... 采用CFD和瓜综合计算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结构参数的二元弯曲混合管对红外抑制器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与矩形出口的二元弯曲混合管相比,波瓣型面的混合管出口增加了排气出口周长,依靠粘性和剪切力的作用实现剪切混合,二次引射能力增强,抑制器整体引射性能最大提高了19.2%。同时,混合管壁面温度也显著降低,抑制器垂直方向上3~5μm波段的红外辐射强度峰值最高降低了13.3%;在波瓣瓣高一定时,随着波瓣数增加,红外抑制器整体引射系数先增大后减小,而总压恢复系数先减小后增大;在波瓣瓣宽一定时,随着瓣高增加,红外抑制器引射系数逐渐增大,而总压恢复系数逐渐减小,辐射强度峰值最大降低了1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抑制器 两级引射 二元弯曲混合管 波瓣混合器 引射系数 总压恢复系数 红外辐射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管结构参数对抑制器气动和红外辐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庚 单勇 +1 位作者 谭晓茗 张靖周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597-3603,共7页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混合管出口宽高比以及混合管出口掺混距离对红外抑制器整体气动性能和红外辐射特性影响,在研究参数范围内得到如下结论:相对于椭圆出口的混合管,矩形出口混合管的引射系数显著增加,且垂直方向3-5μm红外辐射...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混合管出口宽高比以及混合管出口掺混距离对红外抑制器整体气动性能和红外辐射特性影响,在研究参数范围内得到如下结论:相对于椭圆出口的混合管,矩形出口混合管的引射系数显著增加,且垂直方向3-5μm红外辐射强度峰值降低10.7%;随着矩形出口宽高比从2.2增大到4.6,抑制器总引射系数增大,而总压恢复系数几乎不变;延长混合管出口掺混距离,有助于提高抑制器引射能力,且压力损失几乎没有增加;无论是增加混合管出口宽高比还是增加出口掺混距离,红外抑制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3-5μm波段红外辐射强度都呈现逐渐减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抑制器 混合管 宽高比 掺混距离 引射系数 总压恢复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轧机水平振动侧向液压振动抑制器抑振效果仿真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闫晓强 杨喜恩 吴先峰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11-14,共4页
轧机振动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某大型连轧机在轧制薄规格带钢时辊系发生严重水平振动现象,设计一种液压振动抑制器,在辊系轴承座侧面施加振动载荷来抑制辊系的振动,利用MATLAB软件对液压振动抑制器的动态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 轧机振动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某大型连轧机在轧制薄规格带钢时辊系发生严重水平振动现象,设计一种液压振动抑制器,在辊系轴承座侧面施加振动载荷来抑制辊系的振动,利用MATLAB软件对液压振动抑制器的动态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辊系振动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轧机 振动抑制器 液压系统 抑制振动 动态响应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式抑制器在Ku波段在线测量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立刚 谭维兵 +2 位作者 李小泽 朱晓欣 胡祥刚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2-115,共4页
在Ku波段低磁场相对论返波管中,由于阴极发射的角向不均匀性,产生的微波除了TM01模,还有主模TE11等其他微波模式。由于目前设计的圆波导耦合器只能测量TM01模式功率,其他微波模式存在会导致在线微波波形异常,给在线测量带来困难。本文... 在Ku波段低磁场相对论返波管中,由于阴极发射的角向不均匀性,产生的微波除了TM01模,还有主模TE11等其他微波模式。由于目前设计的圆波导耦合器只能测量TM01模式功率,其他微波模式存在会导致在线微波波形异常,给在线测量带来困难。本文设计了一种模式抑制器,其结构由5个腔组成。通过数值模拟和实测结果得出:TM01模在频率14.8~15 GHz衰减小于0.1 dB,而对其他模式,如主模TE11模式微波能够全反射。模式抑制器置于相对论返波振荡器(RBWO)与圆波导耦合器之间,实验观察在线输出微波与辐射场波形一致,微波功率符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微波 模式抑制器 在线测量 圆波导耦合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片机的涌流抑制器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3
13
作者 乌云高娃 刘涤尘 +1 位作者 叶念国 吴建江 《电子技术应用》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7-89,共3页
从励磁涌流的成因出发,设计涌流抑制器,通过计算变压器分/合闸时间以控制变压器分/合闸角度来抑制涌流,从而消除励磁涌流对电网的污染等一系列危害。
关键词 变压器 涌流抑制器 合闸角 存储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变电压抑制器失效模式和失效机理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黎明秀 贾颖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24-1027,共4页
由于目前对TVS自身可靠性的研究较少,提出了对TVS产品的可靠性研究。这项研究得到国内TVS生产厂家的支持,对该厂6个型号TVS筛选进行了跟踪。根据筛选失效数据,对温度循环、箝位冲击、高温反偏和功率老炼等TVS失效比例较大的筛选项目的... 由于目前对TVS自身可靠性的研究较少,提出了对TVS产品的可靠性研究。这项研究得到国内TVS生产厂家的支持,对该厂6个型号TVS筛选进行了跟踪。根据筛选失效数据,对温度循环、箝位冲击、高温反偏和功率老炼等TVS失效比例较大的筛选项目的失效品,经过电参数测试、解剖、显微观察,确定失效模式、分析失效机理。结果表明,TVS主要失效模式有短路、开路、反向漏电流大和异常击穿,且高击穿电压TVS更易发生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变电压抑制器 筛选 可靠性 失效模式 失效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Alltech DS-Plus^(TM)离子色谱抑制器测定有机弱酸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培敏 朱岩 徐育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4-16,共3页
葡萄糖酸、乙酸、甲酸、丙酮酸、山梨酸等有机弱酸在流速为 1 m L/ min,淋洗液的浓度为 1mmol/ L Na HCO3 ,用 Alltech DS- Plus TM抑制器时能很好地检测。弱电离物质检测限分别为 0 .5 0 0μg/ m L、0 .1 45 μg/ m L、0 .0 97μg/ m L... 葡萄糖酸、乙酸、甲酸、丙酮酸、山梨酸等有机弱酸在流速为 1 m L/ min,淋洗液的浓度为 1mmol/ L Na HCO3 ,用 Alltech DS- Plus TM抑制器时能很好地检测。弱电离物质检测限分别为 0 .5 0 0μg/ m L、0 .1 45 μg/ m L、0 .0 97μg/ m L、0 .1 95 μg/ m L、1 .0 78μg/ m L(S/ N=3 ) ,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和重现性。对饮料样品进行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ltechDS-Plus^TM离子色谱抑制器 测定 有机弱酸 离子色谱 饮料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升机红外抑制器两种进气方式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唐正府 张靖周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7-260,共4页
利用地面模拟试验件通过实验比较分析了两种进气方式对红外抑制器性能的影响。为了模拟直升机前飞和悬停两种状态,在模型上端开口,分别引入旋翼下洗气流和前端进气,对比分析了这两种状态下模型壁面温度和红外辐射强度的大小。结果表明... 利用地面模拟试验件通过实验比较分析了两种进气方式对红外抑制器性能的影响。为了模拟直升机前飞和悬停两种状态,在模型上端开口,分别引入旋翼下洗气流和前端进气,对比分析了这两种状态下模型壁面温度和红外辐射强度的大小。结果表明:引入速度为18 m/s的旋翼下洗气流使得模型壁面内外两侧均受到冷却气膜的保护,从而使壁面温度降低了36%;同时再引入流量为0.2 kg/s的前端进气,可使红外抑制器模型在3~5μm和8~14μm的红外辐射强度分别降低为原来的11%和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红外抑制器 前向进气^+ 旋翼下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器装备排气系统红外抑制器技术综述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弥异 王利生 《现代防御技术》 2003年第5期51-55,共5页
主要介绍了排气系统红外抑制器的原理,归纳了建立抑制器模型的方法,列举了多种提高红外抑制器性能的方案和一些重要实验结果。同时对抑制器发展现状进行了介绍和总结,并作出了比较和展望。
关键词 红外抑制器 引射器 喷嘴 武器装备 排气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电力推进系统中多相整流谐波抑制器的设计与仿真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丹蕊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43-45,共3页
现代社会的船舶电力系统复杂多变,需要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其安全性和抗干扰性能受到非常多的关注。由于在狭小的船舱环境中存在多种不同的用电设备同时工作,因此如何抑制电力系统中的干扰信号显得非常必要。本文从舰船电力系统的实际... 现代社会的船舶电力系统复杂多变,需要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其安全性和抗干扰性能受到非常多的关注。由于在狭小的船舱环境中存在多种不同的用电设备同时工作,因此如何抑制电力系统中的干扰信号显得非常必要。本文从舰船电力系统的实际需求出发,对舰船的三相电力系统进行建模研究,设计一种新型的整流谐波抑制器件,此抑制系统的工作性能突出,能够显著提高供电系统的传输效率,降低系统的故障率,从经济角度也实现了低成本,有利于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推进 多相整流 滤波器 抑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H-66直升机红外抑制器剖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先炜 孙中海 匡传树 《直升机技术》 2008年第2期23-28,共6页
本文介绍了RAH-66直升机红外抑制器的原理和特点,计算分析了旋翼下洗气流的速度、冷却空气进气口位置及面积大小对该红外抑制器性能的影响情况,并给出了计算分析结果。
关键词 RAH-66直升机 红外抑制器 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抑制偶联化学再生式离子色谱抑制器
20
作者 胡荣宗 周亚新 +2 位作者 王建华 李小波 翁玉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3-26,共4页
提出了一种电化学抑制偶联化学再生式的高性能离子色谱抑制柱,用0.125~0.25mol/L磷酸作为阴离子色谱电化学抑制柱的电解液,电解液的废液经H +型离子树脂柱交换后 ,在线循环使用 ;抑制柱结合了电化学抑制和化学再生的优点 ,电解液的利... 提出了一种电化学抑制偶联化学再生式的高性能离子色谱抑制柱,用0.125~0.25mol/L磷酸作为阴离子色谱电化学抑制柱的电解液,电解液的废液经H +型离子树脂柱交换后 ,在线循环使用 ;抑制柱结合了电化学抑制和化学再生的优点 ,电解液的利用效率高 ,抑制柱基本实现无时限地连续工作 ,性能稳定 ,抑制效率为99.5 % ,装配于离子色谱仪检测阴离子 ,被测离子的峰高及保留时间的重复性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8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抑制 偶联 化学再生式离子色谱 抑制器 离子色谱 抑制 离子交换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