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杀菌剂对小麦全蚀病菌抑制中浓度(EC_(50))的测定 被引量:2
1
作者 高飞 《种业导刊》 2011年第9期13-14,19,共3页
为了选择可有效防治小麦全蚀病茵的杀菌剂,通过FAO推荐的菌落直径法测定了四种杀菌剂及其混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小麦全蚀致病菌对申嗪霉素最为敏感,其EC50为0.000768mg/ml。对敌委丹、适乐时和二者的混剂中度敏感,其EC50分别为0.00291... 为了选择可有效防治小麦全蚀病茵的杀菌剂,通过FAO推荐的菌落直径法测定了四种杀菌剂及其混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小麦全蚀致病菌对申嗪霉素最为敏感,其EC50为0.000768mg/ml。对敌委丹、适乐时和二者的混剂中度敏感,其EC50分别为0.002913mg/ml、0.002028mg/ml、0.00132mg/ml。对硅噻菌胺低度敏感,其EC50为0.00239543mg/ml。由此可见,申嗪霉素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治在试验药剂中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全蚀病菌 杀菌剂 抑制浓度(EC50)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内酰胺酶抑制剂高通量筛选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斯文 陈向东 +3 位作者 汪辉 石功名 郭欣 张序磊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目的建立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模型。方法从产β-内酰胺酶菌株中提取酶液,以硝噻吩为底物,三唑巴坦作为酶抑制剂,通过检测反应体系吸光度的变化,来判断酶促反应的进行情况以及酶抑制剂的效果,建立384微孔板的高通量筛选模型,... 目的建立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模型。方法从产β-内酰胺酶菌株中提取酶液,以硝噻吩为底物,三唑巴坦作为酶抑制剂,通过检测反应体系吸光度的变化,来判断酶促反应的进行情况以及酶抑制剂的效果,建立384微孔板的高通量筛选模型,优化反应条件并对此模型进行评价。用此模型对7360个化合物组成的随机库进行筛选。结果确定反应体系条件为:最佳测定波长为482nm,反应温度为30℃,选取15min时间点检测,底物硝噻吩终浓度为0.1mmol/L,评价指标Z′因子在0.8~0.9范围内,表明此模型可以用于高通量筛选。基于此模型初筛出65个有抑制活性的化合物。结论建立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高通量筛选模型具有快速、稳定和微量的特点,是寻找和发现有潜在活性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筛选(HTS) Β-内酰胺酶 抑制 半数抑制浓度(ic5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莨菪内酯对家蚕中肠组织GSTs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达爱斯 倪婧 +4 位作者 谢道燕 柴建萍 江秀均 刘增虎 罗雁婕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3-126,共4页
[目的]探讨东莨菪内酯对家蚕中肠组织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的影响,为桑园使用东莨菪内酯防治虫害的安全性及家蚕抗性品系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毒叶法对家蚕进行添毒,测定东莨菪内酯对家蚕中肠组织GSTs活性的影响,并通过... [目的]探讨东莨菪内酯对家蚕中肠组织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的影响,为桑园使用东莨菪内酯防治虫害的安全性及家蚕抗性品系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毒叶法对家蚕进行添毒,测定东莨菪内酯对家蚕中肠组织GSTs活性的影响,并通过离体抑制试验求出东莨菪内酯对GSTs的抑制中浓度(IC50).[结果]摄食不同浓度东莨菪内酯(0.026~0.104 mol/L)处理桑叶的家蚕表现出相似的中毒症状(吐液和拒食),但在添毒36h后中毒症状完全消失.相对于正常的家蚕,摄食东莨菪内酯处理桑叶后家蚕中肠组织的GSTs比活力呈前期降低、中期升高、后期降低的变化趋势.不同浓度(0.001~0.016 mol/L)的东莨菪内酯均显著抑制家蚕中肠组织离体GSTs活性,且抑制率随东莨菪内酯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东莨菪内酯对家蚕中肠组织GSTs的IC50为0.00474 mol/L.[结论]东莨菪内酯可抑制家蚕中肠组织GSTs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 东莨菪内酯 比活力 抑制浓度(ic5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磷农药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及QSAR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颜冬云 蒋新 +2 位作者 余贵芬 卞永荣 邓建才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64-367,共4页
以碘化硫代乙酰胆碱为底物,二硫代二硝基苯甲酸为显色剂,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21种有机磷农药对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半抑制浓度(IC50).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及参数间的自相关分析建立有机磷农药对AChE抑制作用的QSAR模型.模型分析表... 以碘化硫代乙酰胆碱为底物,二硫代二硝基苯甲酸为显色剂,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21种有机磷农药对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半抑制浓度(IC50).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及参数间的自相关分析建立有机磷农药对AChE抑制作用的QSAR模型.模型分析表明,有机磷农药对AChE的抑制作用主要受特定方向上的原子极化率及原子的电拓扑状态的影响,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模型可解释高达78%的数据变异和显著的预测能力(q2=0.653),表明有机磷农药对AChE的抑制作用可借助结构活性关系模型进行预测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农药 乙酰胆碱酯酶(AChE) 抑制浓度(ic50) 定量结构-活性相关(QSAR) 结构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草酸对青钱柳离体胚萌发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及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尚旭岚 徐锡增 方升佐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6-81,共6页
采用离体胚培养法,研究了在培养基中添加81.33 mg.L-1(半抑制浓度,IC50)香草酸的条件下,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Batal.)Iljinsk.〕离体胚萌发过程中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并对各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培养时间... 采用离体胚培养法,研究了在培养基中添加81.33 mg.L-1(半抑制浓度,IC50)香草酸的条件下,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Batal.)Iljinsk.〕离体胚萌发过程中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并对各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处理组(培养基中添加81.33 mg.L-1香草酸)及对照组离体胚的粗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异柠檬酸裂合酶(ICL)、酸性磷酸酶(AP)、碱性磷酸酶(ALP)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和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6-PGDH)联合活性均高于培养初期,且ICL、POD、AP和ALP活性不断提高;但处理组的粗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且变化幅度相对较小,淀粉含量在培养前期高于对照、在培养后期低于对照,可溶性糖含量总体上高于对照,ICL、AP和ALP活性及G-6-PDH和6-PGDH联合活性的提高幅度整体上小于对照,培养后期P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青钱柳离体胚萌发过程中粗脂肪和蛋白质含量与各种酶活性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香草酸对青钱柳离体胚萌发过程中各种酶的活化产生抑制作用,导致主要贮藏物质的转化受阻,从而影响胚的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草酸 青钱柳 离体胚 抑制浓度(ic50) 生理生化指标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不同来源胆碱酯酶用于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的比较 被引量:7
6
作者 丁运华 李素玲 +1 位作者 陈敏 何玉君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6年第3期42-47,共6页
本实验以罗非鱼肌肉胆碱酯酶、Sigma C2888乙酰胆碱酯酶及商品化农药残留检测试剂盒为检测酶,使用酶抑制法进行检测,比较了12种不同浓度农药对这三种酶酶活力抑制情况。结果表明,9种有机磷杀虫剂和3种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对罗非鱼肌肉胆... 本实验以罗非鱼肌肉胆碱酯酶、Sigma C2888乙酰胆碱酯酶及商品化农药残留检测试剂盒为检测酶,使用酶抑制法进行检测,比较了12种不同浓度农药对这三种酶酶活力抑制情况。结果表明,9种有机磷杀虫剂和3种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对罗非鱼肌肉胆碱酯酶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IC50值均<10×10-6μg/m L。敌敌畏对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最强,其IC50值为0.031×10-6μg/m L;灭多威的抑制能力最弱,IC50值为50.91×10-6μg/m L。8种农药(丁硫克百威、敌敌畏、辛硫磷、对硫磷、甲胺磷、乐果、马拉硫磷、甲基异柳磷)对罗非鱼肌肉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Sigma C2888,检测试剂盒ACh E对7种农药(呋喃丹、灭多威、辛硫磷、对硫磷、甲胺磷、马拉硫磷、敌百虫)的灵敏度高于Sigma C2888。与罗非鱼肌肉胆碱酯酶比较,呋喃丹、灭多威、辛硫磷、甲胺磷、敌百虫对检测试剂盒胆碱酯酶的抑制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残留 乙酰胆碱酯酶 罗非鱼 抑制浓度ic5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香薷挥发油体外抗病毒作用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葛冰 卢向阳 +3 位作者 蒋红梅 方俊 莫瑾 谢馥交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05年第2期3-5,共3页
  摘 要: 采用有机溶剂法提取了石香薷挥发油,采用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研究石香薷挥发油对新城疫病毒(NDV)感染的拮抗作用,测定其对鸡胚成纤维细胞的最大无毒浓度(TD0 )、半数细胞中毒浓度(TD50 )、抑制50%细胞病变的药物浓度(IC50 ...   摘 要: 采用有机溶剂法提取了石香薷挥发油,采用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研究石香薷挥发油对新城疫病毒(NDV)感染的拮抗作用,测定其对鸡胚成纤维细胞的最大无毒浓度(TD0 )、半数细胞中毒浓度(TD50 )、抑制50%细胞病变的药物浓度(IC50 )、治疗指数(TI)及体外抗NDV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石香薷挥发油的TD0、TD50、IC50、TI分别为1 56g/l、3 13g/l、0 20g/l、15 65,石香薷挥发油0 79g/l对NDV所致的CPE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证明石香薷挥发油具有明显的抗NDV作用,提示石香薷挥发油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抗NDV感染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油 石香薷 抗病毒作用 鸡胚成纤维细胞 体外细胞培养 有机溶剂法 新城疫病毒 NDV 拮抗作用 药物浓度 细胞病变 试验结果 ic50 抑制作用 CPE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尿、苯氧比酸、硫唑嘌呤对慢性炎症性肠病患者红细胞TPMT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辛华雯 Christine Fischer +1 位作者 Matthias Schwab Ulrich Klotz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6期655-658,共4页
目的:研究利尿剂速尿、苯氧比酸及其硫唑嘌呤对慢性炎症性肠病患者红细胞硫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高效液相法(HPLC)测定慢性炎症性肠病患者红细胞TPMT活性,其中中等活性、正常活性、较高活性的患者各6例,依据浓度... 目的:研究利尿剂速尿、苯氧比酸及其硫唑嘌呤对慢性炎症性肠病患者红细胞硫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高效液相法(HPLC)测定慢性炎症性肠病患者红细胞TPMT活性,其中中等活性、正常活性、较高活性的患者各6例,依据浓度效应曲线计算每个药物的IC50。结果:速尿对TPMT活性的抑制作用较强,平均IC50为15~19μmol·L-1,在健康志愿者的正常血浆浓度范围内。苯氧比酸和硫唑嘌呤的平均IC50值分别为300~313μmol·L-1、430~532μmol·L-1,均远高于体内所能达到的血浆浓度。3种药物的IC50值在3个不同TPMT活性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速尿可抑制红细胞TPMT活性,当速尿和硫嘌呤类药物合用时,应警惕发生不良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炎症性肠病 TPMT 硫唑嘌呤 红细胞 速尿 患者 硫嘌呤甲基转移酶 ic50 不良相互作用 高效液相法 健康志愿者 抑制作用 浓度范围 血浆浓度 药物合用 利尿剂 高活性 嘌呤类 平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汞对斜生栅藻的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曹维维 王恒 +1 位作者 李湘鸣 罗方妮 《上海农业科技》 2010年第3期22-23,25,共3页
为研究水体中汞对斜生栅藻生长的影响,将斜生栅藻在含有不同浓度汞的培养液中培养,分别在24h、48h和96h测650nm的吸光度值,并对斜生栅藻中的汞浓度做了检测。结果表明,培养液中汞的存在对斜生栅藻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并随浓度的递增,抑制... 为研究水体中汞对斜生栅藻生长的影响,将斜生栅藻在含有不同浓度汞的培养液中培养,分别在24h、48h和96h测650nm的吸光度值,并对斜生栅藻中的汞浓度做了检测。结果表明,培养液中汞的存在对斜生栅藻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并随浓度的递增,抑制作用增强,同时表明斜生栅藻对汞具有一定的富集作用。经Logist回归分析,求得24h、48h和96h汞抑制斜生栅藻生长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9.4471×10-6、8.8156×10-6和7.4648×10-6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生栅藻 生长抑制 半数抑制浓度(ic50) 急性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