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作诀窍知识在我国少数民族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的价值 被引量:9
1
作者 杨永兵 龚自力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3期63-69,共7页
技艺水平研究的不足导致了我国少数民族技艺类非遗认定标准和名录入选的争议,也不利于其传承人的认定和授艺。技艺形成的逻辑路径是基于传承人行动能力范式下的工作活动中涉及知识的构建。显性化表述的工作诀窍知识是我国少数民族技艺... 技艺水平研究的不足导致了我国少数民族技艺类非遗认定标准和名录入选的争议,也不利于其传承人的认定和授艺。技艺形成的逻辑路径是基于传承人行动能力范式下的工作活动中涉及知识的构建。显性化表述的工作诀窍知识是我国少数民族技艺类非遗保护和传承的基础和前提,一方面可以成为当前少数民族技艺类非遗项目评选和传承人认定中的关键性指标和技艺研究的方向,可以为学艺人的培养提供知识来源和文本依据,加快学艺人的成才效率,推进非遗的保护工作;另一方面可以为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提供现实个案。未来我国少数民族技艺类非遗中的工作诀窍知识应该是以非遗传承人的技艺为核心,工作过程为载体,非遗传承人为主体,专家学者为主导进行开发。其实施路径是首先描述传承人的能力,然后找到工作诀窍知识点,进而开发出工作诀窍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工作诀窍知识 职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式保护研究——以广西壮锦为例 被引量:25
2
作者 贺剑武 高艳玲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7-151,共5页
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一项优秀的文化资源,包含着重要的社会经济文化价值,因此对其的保护与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概述广西壮锦发展沿革及其文化内涵的基础上,针对其发展中所面临的现实情况及保护与旅游开发所存在的... 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一项优秀的文化资源,包含着重要的社会经济文化价值,因此对其的保护与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概述广西壮锦发展沿革及其文化内涵的基础上,针对其发展中所面临的现实情况及保护与旅游开发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实施广西壮锦开发式保护的对策建议。并希望以此为鉴,对当前探索民族地区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途径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工技艺 物质文化遗产 开发式保护 壮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传承初探 被引量:19
3
作者 梁琳 高涵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1-84,共4页
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手工艺人纯手工或者利用一定工具手工制作的,具有实用性、创造性和观赏性且被人们视为文化遗产的技艺以及制作出来的产品。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职业院校传承困境:传承观念陈旧、传承内容零散... 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手工艺人纯手工或者利用一定工具手工制作的,具有实用性、创造性和观赏性且被人们视为文化遗产的技艺以及制作出来的产品。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职业院校传承困境:传承观念陈旧、传承内容零散、传承队伍薄弱、传承环境欠缺;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职业院校传承路径:转变传承观念、构建传承课程、加强传承师资、营造传承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手工技艺 物质文化遗产 学校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微电影发展的三大维度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明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100-103,共4页
传统技艺类"非遗",具体到特定地域来讲,是当地各民族人民群众长期生产、生活的实践结晶,是当地一方水土独特的产物与印记,是当地文化脉络的重要源头。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作为"传统工艺",可以称之为"创造性的手... 传统技艺类"非遗",具体到特定地域来讲,是当地各民族人民群众长期生产、生活的实践结晶,是当地一方水土独特的产物与印记,是当地文化脉络的重要源头。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作为"传统工艺",可以称之为"创造性的手工劳动和因材施艺的个性化制作,具有工业化生产不能替代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工劳动 物质文化遗产 一方水土 文化脉络 微电影 特定地域 因材施艺 传统技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标志茶叶的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被引量:23
5
作者 孙志国 钟学斌 +1 位作者 王树婷 张敏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1期36-38,44,共4页
我国茶叶种植与饮茶起源久远,有丰富多彩的茶文化与茶类地理标志资源。从地理标志产品、地理标志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等方面介绍了我国茶叶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概况,并分析了茶叶的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建议保护与传承茶... 我国茶叶种植与饮茶起源久远,有丰富多彩的茶文化与茶类地理标志资源。从地理标志产品、地理标志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等方面介绍了我国茶叶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概况,并分析了茶叶的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建议保护与传承茶叶传统制作技艺,加强茶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技艺资料挖掘整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地理标志 知识产权 传统技艺 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意性重构——以易贡藏刀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马宁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1期163-168,共6页
西藏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体现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材料原真、传统技艺制作、手工加工原则,易贡藏刀传承人以"公房"为文化展演平台,在外界的不断刺激中创新制作工艺,使易贡藏刀制作技艺保留... 西藏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体现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材料原真、传统技艺制作、手工加工原则,易贡藏刀传承人以"公房"为文化展演平台,在外界的不断刺激中创新制作工艺,使易贡藏刀制作技艺保留住了核心技艺,并实现了代际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物质文化遗产 手工技艺 易贡藏刀 文化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探析
7
作者 锅艳玲 张代琪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5-37,共3页
由于大量饮食技艺面临失存、失真、失信、失传、失众的危险,本文以保定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白肉罩火烧加工技艺为例,探析饮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式保护,目的在于通过档案的视角,反映传统饮食技艺的发展演化过程,为饮食... 由于大量饮食技艺面临失存、失真、失信、失传、失众的危险,本文以保定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白肉罩火烧加工技艺为例,探析饮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式保护,目的在于通过档案的视角,反映传统饮食技艺的发展演化过程,为饮食技艺的传承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技艺 物质文化遗产 档案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传承——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视角 被引量:11
8
作者 孙凤敏 孙红艳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39-43,共5页
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记录民族历史的重要符号,是维系中华民族文化代代相传的重要纽带。但是,随着各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和传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传承观念、传承队伍、传承路径... 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记录民族历史的重要符号,是维系中华民族文化代代相传的重要纽带。但是,随着各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和传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传承观念、传承队伍、传承路径三个方面存在着突出的问题。而现代学徒制将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有机结合,对于传承传统手工技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职业院校传承传统手工技艺指明了方向,具体策略是:转变传统观念,提高传承吸引力;加强传承队伍建设,增强传承的师资力量;构建传承新范式,提高传承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 传统手工技艺 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制茶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 被引量:9
9
作者 许凡凡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34-240,共7页
自2006年起,我国共有38项传统制茶技艺子项目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中,有利于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传承。然而,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加快,我国制茶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面临着更多挑战。本文主要通过对国家级制茶技艺类... 自2006年起,我国共有38项传统制茶技艺子项目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中,有利于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传承。然而,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加快,我国制茶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面临着更多挑战。本文主要通过对国家级制茶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回顾与反思,分析了传统制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对策建议,使其能够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得到更好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制茶技艺 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观呈现研究--以泰顺县廊桥文化园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欧阳惠 郑国全 《现代园艺》 2022年第3期155-156,159,共3页
传统技艺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十大项目之一,承载着独特的文化传承功能。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观呈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首先对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进行相关理论研究,然后阐述了木拱廊桥保护现... 传统技艺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十大项目之一,承载着独特的文化传承功能。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观呈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首先对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进行相关理论研究,然后阐述了木拱廊桥保护现状与营造技艺要素;通过对泰顺县泗溪镇廊桥文化园中的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景观呈现的分析,提出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景观呈现策略,希望能够在以后的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景观呈现研究中提供一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技艺 营造技艺要素 廊桥文化 景观呈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类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数字化传承路径研究
11
作者 兰小明 赵浩含 +3 位作者 颜世伟 魏胜军 朱爱国 陈继康 《中国麻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78-188,共11页
麻类作物是人类最早驯化利用的农作物之一,其应用广泛涵盖纺织、造纸、漆器、塑像、建筑、食物、医药、饲料、宗教等领域。麻类技艺的创新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产业和文化脉络,以及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和乡... 麻类作物是人类最早驯化利用的农作物之一,其应用广泛涵盖纺织、造纸、漆器、塑像、建筑、食物、医药、饲料、宗教等领域。麻类技艺的创新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产业和文化脉络,以及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受工业化、城市化、原料供应结构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其传承面临严峻挑战。在乡村振兴战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推动下,麻类技艺的创新发展迎来契机。文章系统梳理国内外麻类技艺非遗资源,重点分析数字化技术对非遗保护的支撑作用,并提出了提升传播力、融合农文旅、加强政策支持等建议,旨在为麻类非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艺 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传承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12
作者 陈长锐 池玉洲 +1 位作者 汤丽芳 苏峰 《福建茶叶》 2025年第10期186-189,共4页
本文聚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深入探讨其历史传承脉络,通过对“坦洋工夫”茶历史演变、技艺特点的挖掘整理,总结其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和在新的历史阶段的创新发展成效,旨在为该技艺的传承发展提供参考... 本文聚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深入探讨其历史传承脉络,通过对“坦洋工夫”茶历史演变、技艺特点的挖掘整理,总结其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和在新的历史阶段的创新发展成效,旨在为该技艺的传承发展提供参考,推动这一珍贵非遗项目的传承与弘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坦洋工夫茶 制作技艺 传承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传播视域下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保护路径 被引量:8
13
作者 徐子涵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1-195,共5页
在艺术数字化传播的宏观发展背景下,从音乐类非遗数字化的传播现状、公共文化空间的利用、基础教育“双减”政策下的传承机遇、音乐类非遗在元宇宙虚拟现实技术中的传承创新四个维度展开音乐类非遗创新传播策略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在艺术数字化传播的宏观发展背景下,从音乐类非遗数字化的传播现状、公共文化空间的利用、基础教育“双减”政策下的传承机遇、音乐类非遗在元宇宙虚拟现实技术中的传承创新四个维度展开音乐类非遗创新传播策略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音乐类非遗创新传播的方法与路径中,正确把握国家“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方向,重视大众的艺术审美需求,合理利用数字艺术创新传播手段十分必要。树立保护音乐类非遗“财产”的意识,不断关注艺术创新传播的接受、体验、互动与反馈,是不断调整创新传播策略的主要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传播 音乐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核心要素的若干问题论述 被引量:7
14
作者 程馨 李守培 +1 位作者 曹雪莹 程大力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6-72,96,共8页
传承人认定、身体技艺认证、文化空间认同是体育非遗传承实践的基础和逻辑起点,这些核心要素在体育非遗传承中呈现出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中存在行政主导与伦理规范之间的反差、文化取向与实用优先之间的权衡问题;身... 传承人认定、身体技艺认证、文化空间认同是体育非遗传承实践的基础和逻辑起点,这些核心要素在体育非遗传承中呈现出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中存在行政主导与伦理规范之间的反差、文化取向与实用优先之间的权衡问题;身体技艺认证中存在史实导向与虚无应对之间的矛盾、身体技艺的过度阐释与强制阐释双重问题;文化空间认同中存在系统内部传承中的文化认同降低、外部元素冲击下的传承空间萎缩变质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吸收更多伦理学、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者进入体育非遗传承工作中,构建专业的体育非遗知识体系,践行尊重历史文化的道德底线,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守正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人 身体技艺 文化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法榨油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特点及生产性保护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思春 矫恒伟 金青哲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7,共5页
古法榨油工艺是我国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制油方法、技艺特点凝结着中国古代科技精神。回顾了我国古代的制油方法,总结了其技艺特点,阐明了古法榨油产品的营养性和安全性;在此基础上,挖掘出古法榨油类非物质... 古法榨油工艺是我国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制油方法、技艺特点凝结着中国古代科技精神。回顾了我国古代的制油方法,总结了其技艺特点,阐明了古法榨油产品的营养性和安全性;在此基础上,挖掘出古法榨油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提出通过树立“非遗”品牌意识、建立古法工艺与现代技术的关联等措施实现其生产性保护的建议,旨在促进古法榨油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文化资源到经济资源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法榨油 物质文化遗产 技艺特点 生产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江香醋酿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沈志远 余永健 +2 位作者 朱胜虎 杨永胜 王海燕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0-145,共6页
对镇江香醋酿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系统研究和考证,提出了迄今最完整的镇江香醋古法酿制技艺流程,包括8大工序和60多道小工序,并绘制了工艺流程图;总结了关键工序的操作技法,且做了工艺剖析;采用工程化复原技术,建造了镇江香醋古... 对镇江香醋酿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系统研究和考证,提出了迄今最完整的镇江香醋古法酿制技艺流程,包括8大工序和60多道小工序,并绘制了工艺流程图;总结了关键工序的操作技法,且做了工艺剖析;采用工程化复原技术,建造了镇江香醋古法酿制生产作坊,进行复原生产;组建了传承人领衔的"金字塔"型技术人才队伍;应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建立了镇江香醋酿制技艺资料信息库;探讨了高新技术在传统镇江香醋酿制中的应用;提出了以人为核心的镇江香醋酿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创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江香醋 古法酿造 技艺 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特征 被引量:28
17
作者 李强 杨小明 王华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52-54,共3页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和中国染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染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特征。
关键词 染织 物质文化遗产 概念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茶类地理标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被引量:24
18
作者 孙志国 熊晚珍 +1 位作者 王树婷 钟学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8150-8151,8179,共3页
分析了安徽茶类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并建议:①深入研究名茶的地理标志特征;②挖掘与整理与茶类有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类、传统音乐类、传统戏剧类、传统医药类、民俗类等);③以国家质检总局的地理标志... 分析了安徽茶类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并建议:①深入研究名茶的地理标志特征;②挖掘与整理与茶类有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类、传统音乐类、传统戏剧类、传统医药类、民俗类等);③以国家质检总局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模式为主,同时注册国家地理标志商标、登记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④充分利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整合地理标志保护范围的茶类品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标志 地理标志知识产权 物质文化遗产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生产性保护探究 被引量:23
19
作者 高扬元 孔德祥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8-163,共6页
始于宋代时期的合川峡砚雕刻技艺,迄今已有500余年历史,合川峡砚曾被誉为"巴渝三大名砚"、"中国十大名砚"。然而,这一重庆市级传统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传承状况堪忧,其保护面临诸多困难。文章分析了传统技艺&qu... 始于宋代时期的合川峡砚雕刻技艺,迄今已有500余年历史,合川峡砚曾被誉为"巴渝三大名砚"、"中国十大名砚"。然而,这一重庆市级传统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传承状况堪忧,其保护面临诸多困难。文章分析了传统技艺"非遗"的生产性保护,并将合川峡砚这一传统技艺的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分析合川峡砚"非遗"保护与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而提出合川峡砚生产性保护的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技艺 生产性保护 合川峡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产业振兴与饮食类非遗传承发展融合推进研究——评《东北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民间饮食技艺与习俗卷》 被引量:5
20
作者 申绍云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5-125,共1页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为了保护优秀传统文化,我国制定了饮食类非遗传承发展政策,搭建了完善的政策框架,使中国饮食文化从古代走向当代。主动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是当代人的使命,促进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是当代人的责任,我国应该继续推动饮食...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为了保护优秀传统文化,我国制定了饮食类非遗传承发展政策,搭建了完善的政策框架,使中国饮食文化从古代走向当代。主动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是当代人的使命,促进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是当代人的责任,我国应该继续推动饮食文化建设,使其与产业振兴相融合,促进文化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向提升。《东北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民间饮食技艺与习俗卷》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东北民间饮食为例,分别阐述了不同类别的民间饮食制作技艺,还关注到了在乡村产业振兴的背景下民间饮食类非遗的传承保护与发展,为读者提供了宝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饮食文化 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饮食 产业振兴 制作技艺 政策框架 人的使命 保护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