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法榨油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特点及生产性保护 被引量:2
1
作者 高思春 矫恒伟 金青哲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7,共5页
古法榨油工艺是我国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制油方法、技艺特点凝结着中国古代科技精神。回顾了我国古代的制油方法,总结了其技艺特点,阐明了古法榨油产品的营养性和安全性;在此基础上,挖掘出古法榨油类非物质... 古法榨油工艺是我国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制油方法、技艺特点凝结着中国古代科技精神。回顾了我国古代的制油方法,总结了其技艺特点,阐明了古法榨油产品的营养性和安全性;在此基础上,挖掘出古法榨油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提出通过树立“非遗”品牌意识、建立古法工艺与现代技术的关联等措施实现其生产性保护的建议,旨在促进古法榨油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文化资源到经济资源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法榨油 非物质文化遗产 技艺特点 生产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传统园林假山皴纹形态量化研究——以黄龙洞、蒋庄假山为例
2
作者 沈国沅 李胜 田茵茵 《园林》 2025年第8期98-106,共9页
假山皴纹作为重要表现假山形、色、质、势的营构单元,既是假山营造的重点与难点,亦是掇山关键技艺的体现。基于当前杭州传统园林假山皴纹营造技艺理论研究较为匮乏的背景,针对杭州地区多数假山遗存存在自然风化、修缮不当、植物泛滥等... 假山皴纹作为重要表现假山形、色、质、势的营构单元,既是假山营造的重点与难点,亦是掇山关键技艺的体现。基于当前杭州传统园林假山皴纹营造技艺理论研究较为匮乏的背景,针对杭州地区多数假山遗存存在自然风化、修缮不当、植物泛滥等破坏假山皴纹形态的现状问题,运用三维数字化技术构建黄龙洞与蒋庄假山数字模型,对假山皴纹复杂度、轮廓复杂度、皴纹丰富度的量化计算。结果显示:假山皴纹复杂度为蒋庄(4.475)>黄龙洞(3.731),假山轮廓复杂度为黄龙洞(1.247)>蒋庄(1.203);假山皴纹丰富度为蒋庄(0.173)>黄龙洞(0.106)。基于量化结果,分析影响杭州传统园林假山皴纹形态的营造技艺特点:“遮隐”“造险”手法对山石空间的表现以及“立峰”“环叠”技法对石峰与孔洞结构的营造,皆对假山皴纹表现起到增效作用;横竖交错、环曲相依的皴纹组织方式能更好产生视觉引导,突显假山皴纹形态,增强其态势表现。旨在凝练杭州传统园林假山皴纹营造技艺特点,为杭州假山遗产修缮与当代叠山提供理论借鉴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山皴纹 杭州传统园林 三维数字化 形态量化 叠石技艺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绣与蜀绣的技艺比较 被引量:7
3
作者 王玭 王宏付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6-71,共6页
为强化并发扬湘绣与蜀绣2大绣种浓郁的地域特质,以湘绣与蜀绣部分作品为例,从历史渊源、艺术风貌以及材料选择、色彩运用、针法及绣技等技艺特点出发,总结分析了二者的共性与个性。研究表明:在整体艺术风貌上,湘绣绣品的艺术性比蜀绣强... 为强化并发扬湘绣与蜀绣2大绣种浓郁的地域特质,以湘绣与蜀绣部分作品为例,从历史渊源、艺术风貌以及材料选择、色彩运用、针法及绣技等技艺特点出发,总结分析了二者的共性与个性。研究表明:在整体艺术风貌上,湘绣绣品的艺术性比蜀绣强;湘绣用线多样、色彩丰富,其织花线缕染色有深浅变化,而蜀绣绣线主要选用成都本地所练染的丝线为主,地方特色更为鲜明;蜀绣以其深厚的底蕴和刺绣线条的精细秀美,较之湘绣更胜一筹。结论为湘绣与蜀绣的技艺研究、文化传承提供了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绣 蜀绣 艺术风格 技艺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墩头蓝纺织技艺艺术表现特征及产品开发路径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晓丽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3-87,共5页
针对传统纺织印染工艺中的墩头蓝纺织技艺,文章采用田野调查结合传承人访谈和留存实物资料分析,从技艺特点、织染原料、图案、色彩四个方面对墩头蓝纺织技艺艺术特征进行了总结归纳,并根据其特征进行了产品开发路径探析。研究表明:墩头... 针对传统纺织印染工艺中的墩头蓝纺织技艺,文章采用田野调查结合传承人访谈和留存实物资料分析,从技艺特点、织染原料、图案、色彩四个方面对墩头蓝纺织技艺艺术特征进行了总结归纳,并根据其特征进行了产品开发路径探析。研究表明:墩头蓝织染具有技艺高效严谨、就地取材织染原料、图案简约大方、色彩自然清新的特点,基于非遗活态传承语境下,工艺创新需守中求变,拓宽产品应用范围,塑造墩头蓝品牌形象是其产品开发的主要路径。通过对墩头蓝织染技艺艺术表现特征和产品开发路径探析,以期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墩头蓝织染技艺,为其传承方向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墩头蓝纺织技艺 技艺特点 织染原料 图案特点 色彩 产品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潍坊红木嵌银漆器产业振兴与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所玲 《森林防火》 2024年第3期127-130,共4页
探讨了潍坊红木嵌银漆器的历史渊源、技艺特点、现状问题及其产业振兴策略。研究揭示:该工艺起源于清代道光年间,历经传承发展,形成独特价值,但当前面临技艺传承断层、市场竞争激烈等挑战。基于此,提出设计理念更新、材料与工艺创新、... 探讨了潍坊红木嵌银漆器的历史渊源、技艺特点、现状问题及其产业振兴策略。研究揭示:该工艺起源于清代道光年间,历经传承发展,形成独特价值,但当前面临技艺传承断层、市场竞争激烈等挑战。基于此,提出设计理念更新、材料与工艺创新、题材与形式创新以及市场营销与品牌建设等策略,通过综合运用传承与创新方法,实现产业振兴,从技艺保护迈向产业繁荣,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民族文化符号和高端艺术品,进而实现传统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和产业化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潍坊红木嵌银漆器 历史沿革 技艺特点 产业振兴 创新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崇庆寺宋代彩塑的病害调查与分析思考 被引量:5
6
作者 于群力 阎敏 杨秋颖 《文博》 2009年第6期280-284,共5页
为了科学保护山西省崇庆寺宋、明时期的彩塑文物,作者深入调查了该寺彩塑的现状与病害,分析检测了泥塑土的配比、成分与彩绘颜料,并对比分析了该寺不同时期彩塑的材质及工艺特点。结果表明,宋代彩塑的病害类型、严重程度等较其它时期的... 为了科学保护山西省崇庆寺宋、明时期的彩塑文物,作者深入调查了该寺彩塑的现状与病害,分析检测了泥塑土的配比、成分与彩绘颜料,并对比分析了该寺不同时期彩塑的材质及工艺特点。结果表明,宋代彩塑的病害类型、严重程度等较其它时期的彩塑明显要少和轻。这一现象启示我们探讨这批彩塑的造型设计、制作技艺、材料选择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彩塑 病害分析检测 技艺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