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育、艺术2+1体育技能类项目”学习领域目标对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马桂霞 张志斌 +1 位作者 魏玮 刘锦瑶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42-45,共4页
以天津市现行的"体育、艺术2+1项目"为实证材料,为推进该项目在实验校的有效落实,为其他学校的相关改革与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为领导决策层与实践执行层提供参考依据,为促进教师形成新的教学理念及提高"学科教育"... 以天津市现行的"体育、艺术2+1项目"为实证材料,为推进该项目在实验校的有效落实,为其他学校的相关改革与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为领导决策层与实践执行层提供参考依据,为促进教师形成新的教学理念及提高"学科教育"专业化能力、水平的形成和提升,为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形成健全人格提供有益的帮助。运用问卷调查法、特尔菲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体育、艺术2+1体育技能类项目"学习领域目标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相关内容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体育、艺术2+1体育技能类项目"对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项目进行了探究性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家长对"体育、艺术2+1体育技能类项目"领域目标关注方面表现了不同的看法;且学生参加"体育、艺术2+1项目"技能大赛对领域目标的影响呈显著性差异。本文对天津市市内部分学校教师、家长对"体育、艺术2+1体育技能类项目"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最有利项目进行了排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 艺术2+1项目 体育技能类项目 学习领域目标 青少年学生 发展 促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能类项目运动员心理疲劳的评价标准 被引量:31
2
作者 张连成 张力为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5-111,共7页
尝试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建立技能类项目运动员心理疲劳的评价标准:第1步,选取技能类项目运动员381人,进行了心理疲劳和训练比赛满意感的测量。多元回归结果表明,心理疲劳可以解释训练比赛满意感总方差的35.30%。同时,根据优势分析的结果,... 尝试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建立技能类项目运动员心理疲劳的评价标准:第1步,选取技能类项目运动员381人,进行了心理疲劳和训练比赛满意感的测量。多元回归结果表明,心理疲劳可以解释训练比赛满意感总方差的35.30%。同时,根据优势分析的结果,使用标准分评价心理疲劳,并结合教练员、运动员的意见,参照前人的分类,将研究参与者分为无心理疲劳,轻度心理疲劳和严重心理疲劳3组。第2步,另取技能类项目运动员192名,以训练比赛满意感、运动动机以及自尊为效标,对上一步所建立的评价标准进行检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程度心理疲劳组在各个效标上均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建立的标准可用来评价技能类项目运动员的心理疲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疲劳 训练比赛满意感 动机 运动员 技能类项目 评价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技能类项目运动员比赛最佳心理状态的构成及有关个体状态性心理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智 张忠秋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21-128,共8页
随着高水平竞技体育运动的发展,运动员间的竞争愈演愈烈,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与运动成绩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过去运动心理学领域比较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运动员消极心理状态的调节方面,对运动员积极的心理状态研究得比较少,尤其是比赛中积... 随着高水平竞技体育运动的发展,运动员间的竞争愈演愈烈,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与运动成绩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过去运动心理学领域比较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运动员消极心理状态的调节方面,对运动员积极的心理状态研究得比较少,尤其是比赛中积极的心理状态研究更少。比赛中积极的心理状态是运动员取得比赛最佳成绩的心理保证。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采用心理测量学和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等统计学的方法,研究我国技能类项目运动员比赛最佳心理状态的结构模式。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技能类项目运动员比赛最佳心理状态由8个相互关联的因素构成,按重要性从高到低依次排列分别为:任务挑战性与个人能力的平衡、清晰的反馈、注意集中在当前任务、明确的目标、自我目标的体验、控制感、动作与意识的融合以及自我意识的丧失。本研究的第二个研究目的是探讨影响比赛最佳心理状态形成的主要个体状态性心理因素以及这些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研究假设竞赛自我效能、赛前状态注意、赛前状态焦虑和比赛目标定向4个个体状态性心理因素与比赛最佳心理状态的形成有关。结果表明,高竞赛自我效能和高赛前状态注意水平是促进技能类项目运动员形成比赛最佳心理状态的重要个体状态性心理影响因素;高任务目标定向水平有助于运动员注意力集中在当前任务,促进比赛最佳心理状态的形成;自我目标定向与比赛最佳心理状态的形成关系不显著;个体失败焦虑和社会期待焦虑通过状态注意间接阻碍技能类项目运动员比赛最佳心理状态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能类项目 比赛最佳心理状态 个体状态性心理因素 运动成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艺术2+1项目”体育技能类项目优化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马桂霞 杨林立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97-400,共4页
以天津市现行的"体育、艺术2+1项目"为实证材料,运用问卷法、专家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其体育技能类项目学习领域各目标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和交互效应进行矩阵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体育技能类项目优化进行探究性研究。结果表明,... 以天津市现行的"体育、艺术2+1项目"为实证材料,运用问卷法、专家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其体育技能类项目学习领域各目标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和交互效应进行矩阵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体育技能类项目优化进行探究性研究。结果表明,构造的天津市市区部分中小学校"体育、艺术2+1项目"体育技能类项目学习领域各目标权重的专家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并优化出体育技能类项目、开设顺序以及对学习领域目标的直接和间接支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艺术2+1项目 体育技能类项目 项目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艺术2+1项目”体育技能类项目的设计 被引量:8
5
作者 马桂霞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7-41,共5页
由于体育和艺术的自身特点,学校的体育教学很难达到与各学段、年级的内容与学生接受能力、身心特点相适应。缺乏对"体育、艺术2+1项目"的优化、筛选及课程整体的设计等系统性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法、专家调查法和数理... 由于体育和艺术的自身特点,学校的体育教学很难达到与各学段、年级的内容与学生接受能力、身心特点相适应。缺乏对"体育、艺术2+1项目"的优化、筛选及课程整体的设计等系统性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法、专家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在诸学科先进理论的指导下,对天津市市区学校"体育、艺术2+1项目"进行实证研究。从"体育、艺术2+1项目"体育技能类项目设计的理论、判定要素、目标维度、组织结构以及运行、评价机制、机构等视角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以为领导决策层和教师进行创造性的"体育、艺术2+1项目"活动及教学设计提供理论参考,为更好地促进教师新的教学理念、教育思想,提高"学科教育"专业化能力、水平的形成和青少年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使之形成健全人格和健康体魄,为有效地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最大限度地发挥该项目功能,构建"体育、艺术2+1项目"体育技能类项目设计模式,为其相关课程的改革及该项目科学可持续地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 艺术2+1项目 体育技能类项目 设计要素 设计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现型技能类体育项目评分机制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谢明正 饶平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5-88,共4页
对表现型技能类体育项目现行评分机制进行分析,指出了其存在的主要缺点,如主观偏好、区分度低等。在此基础上,根据该类体育项目的特点,提出了决定其成绩的因素得分矩阵,利用多准则决策理论,提出了一种基于TOPSIS的评分方法,该方法充分... 对表现型技能类体育项目现行评分机制进行分析,指出了其存在的主要缺点,如主观偏好、区分度低等。在此基础上,根据该类体育项目的特点,提出了决定其成绩的因素得分矩阵,利用多准则决策理论,提出了一种基于TOPSIS的评分方法,该方法充分综合不同专家主观偏好,从而剔除个别专家评分的影响比例。实验数据表明,与现行评分方法相比,该方法更加准确、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现型技能体育项目 评分机制 主观偏好 TOP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目的“难度战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杨峻峰 田麦久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8-23,共6页
对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目中的"难度战术"进行初步界定,指出难度战术的应用主要表现于赛前的难度申报和临场的难度变更两个方面。通过赛前难度申报可以实现给对手施加心理压力、获取决赛资格和在决赛中争取较好成绩等战术... 对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目中的"难度战术"进行初步界定,指出难度战术的应用主要表现于赛前的难度申报和临场的难度变更两个方面。通过赛前难度申报可以实现给对手施加心理压力、获取决赛资格和在决赛中争取较好成绩等战术目的。临赛变更动作难度是运动员一种常用的战术行为,包括降低难度、同等难度系数动作的替换与加大难度3种指向。此外,为了成功运用难度战术,在训练和参赛方面分别对运动员和教练员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能主导表现难美性项目 难度战术 难度申报 难度变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