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寻找共鸣的声响:歌曲《沧海一声笑》中打击乐创作理念释义与技法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刘鹏 《黄河之声》 2024年第17期60-63,共4页
本文以经典流行歌曲《沧海一声笑》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其中打击乐的创作理念与技法运用。通过对其音乐结构、节奏特点、音色组合等方面的剖析,揭示打击乐在营造独特音乐氛围、表达情感以及增强音乐表现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结合历... 本文以经典流行歌曲《沧海一声笑》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其中打击乐的创作理念与技法运用。通过对其音乐结构、节奏特点、音色组合等方面的剖析,揭示打击乐在营造独特音乐氛围、表达情感以及增强音乐表现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结合历史文化背景和音乐发展脉络,阐述了该歌曲中打击乐创作的创新之处与深远影响,旨在为理解和欣赏此类音乐作品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击乐 技法分析 流行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姚恒璐博士举办《20世纪作曲技法分析》讲座 被引量:1
2
作者 任毅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38-38,共1页
关键词 《20世纪作曲技法分析 音乐艺术 作曲技法 音乐分析 艺术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志鸿《新疆舞曲》音乐风格创作技法分析
3
作者 邢锐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8-120,共3页
郭志鸿创作的钢琴音乐作品,大多是改编自中国传统民歌小调,民族性风格非常浓郁。在其作品中,有三部作品汲取了新疆音乐元素。本文以其中的《新疆舞曲》为例,对其创作技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 郭志鸿 《新疆舞曲》 创作技法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音乐专业合唱排练曲目选择与技法分析——以《十送红军》和《Sing Joy》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周颖 《艺术科技》 2018年第12期141-141,共1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日益美好,越来越多的人逐渐将生活放慢,走进剧院听一场音乐会,看一场音乐剧。近年来也出现了大量的非专业合唱团,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职业,但为了同一个爱好聚在一起,原创或改编合唱曲目,虽然我国...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日益美好,越来越多的人逐渐将生活放慢,走进剧院听一场音乐会,看一场音乐剧。近年来也出现了大量的非专业合唱团,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职业,但为了同一个爱好聚在一起,原创或改编合唱曲目,虽然我国合唱团队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但中国的合唱作品始终被局限在某个范围内,与外国合唱作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本文通过对两首合唱作品的分析对比,选择适合音乐专业合唱排练的曲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唱排练 曲目选择 技法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剧三弦伴奏特点与技法分析
5
作者 陈敬昱 《艺术科技》 2022年第16期118-120,共3页
三弦音色非常古老且特殊,经过艺术家多年的完善和改进,三弦的伴奏方式变得更加多元和便捷。三弦伴奏在闽剧中的应用较多,基于此,文章探究三弦伴奏特征,并以我国闽剧三弦伴奏的应用情况为主体,分析三弦伴奏的技法,旨在让更多人了解三弦... 三弦音色非常古老且特殊,经过艺术家多年的完善和改进,三弦的伴奏方式变得更加多元和便捷。三弦伴奏在闽剧中的应用较多,基于此,文章探究三弦伴奏特征,并以我国闽剧三弦伴奏的应用情况为主体,分析三弦伴奏的技法,旨在让更多人了解三弦伴奏的特点和重要性,这对推进我国艺术发展和传承有着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弦 伴奏 特点 技法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的创作特征与演奏技法分析
6
作者 陈珑 《戏剧之家》 2023年第12期73-75,共3页
提到贝多芬的大提琴奏鸣曲就不得不提到他的五部大提琴代表作,人们通常将这五部作品看成一个整体,并且从创作层面进一步探讨每一部作品之间的内在关联以及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创作的内在发展规律。这五部作品创作时间跨越了二十年,从中... 提到贝多芬的大提琴奏鸣曲就不得不提到他的五部大提琴代表作,人们通常将这五部作品看成一个整体,并且从创作层面进一步探讨每一部作品之间的内在关联以及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创作的内在发展规律。这五部作品创作时间跨越了二十年,从中也可以进一步看出贝多芬创作风格和创作技巧的发展与成熟过程。每一部作品的创作技巧使用、融入情感、创作风格都各不相同,因此在演奏过程中也需要融入不同的技法和感情。本文主要从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的创作背景出发,进一步分析五部代表作的创作特征以及演奏技法要点,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多芬 大提琴奏鸣曲 创作特征 演奏技法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扎特《A大调第五小提琴协奏曲》技法分析
7
作者 樊星 《北方音乐》 2018年第19期86-87,共2页
莫扎特作为欧洲古典主义音乐杰出作曲家,他的音乐以技术简练,内涵深邃而著称于世,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为人类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音乐文化遗产,对欧洲音乐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助推作用。他将传统曲式不断创新与巧妙运用,重新塑造并定义了古... 莫扎特作为欧洲古典主义音乐杰出作曲家,他的音乐以技术简练,内涵深邃而著称于世,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为人类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音乐文化遗产,对欧洲音乐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助推作用。他将传统曲式不断创新与巧妙运用,重新塑造并定义了古典音乐,其创作的协奏曲、交响曲等各类作品更成为古典音乐的代表形式。其中《A大调第五小提琴协奏曲》创作于1775年,作品具有十分浓厚的德国色彩,风格典雅,旋律优美,结构独特,线条流畅,充分展现出作曲者本人朝气蓬勃的青春气息,更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喜爱,并流传至今。本文将就《A大调第五小提琴协奏曲》这一作品技法及风格展开详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扎特 《A大调第五小提琴协奏曲》 技法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意的絮语——舒曼第二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和声技法分析
8
作者 颜彦 《艺术评鉴》 2021年第23期29-32,共4页
罗伯特·舒曼一生共创作了三首钢琴奏鸣曲,三首钢琴奏鸣曲都是创作风格趋向成熟时期的作品,在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其钢琴作品具有独特的诗意风格。对于其钢琴作品的研究,不仅能够探讨总结其创作风格和创作技法特色(如和声特征、... 罗伯特·舒曼一生共创作了三首钢琴奏鸣曲,三首钢琴奏鸣曲都是创作风格趋向成熟时期的作品,在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其钢琴作品具有独特的诗意风格。对于其钢琴作品的研究,不仅能够探讨总结其创作风格和创作技法特色(如和声特征、调性色彩、曲式结构等),更能够追寻他在创立自己独特而具有标签意义的作品风格道路上坚定向前的脚步,学习其深刻的精神世界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曼 第二钢琴奏鸣曲 第一乐章 和声技法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肖邦夜曲Op.32 No.2半音化和声技法分析
9
作者 乔鸿 《艺术家》 2020年第3期112-112,共1页
弗雷德里克·肖邦(1810—1849),19世纪欧洲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一生都致力于钢琴音乐的创作,被称为"钢琴诗人"。创作体裁丰富多样,有包含爱国热情的玛祖卡舞曲,高雅庄重的圆舞曲、技巧丰富的练习曲、轻快活泼的谐谑曲等,在... 弗雷德里克·肖邦(1810—1849),19世纪欧洲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一生都致力于钢琴音乐的创作,被称为"钢琴诗人"。创作体裁丰富多样,有包含爱国热情的玛祖卡舞曲,高雅庄重的圆舞曲、技巧丰富的练习曲、轻快活泼的谐谑曲等,在其众多的体裁当中,最能凸显其"诗人"气质的就是夜曲。调性扩张是19世纪和声语汇的重要标志,调式内的自然音和弦不再满足于作曲家的需求,他们开始拓展新奇、刺激的音响效果,让调性开始变得朦胧,情绪的对比更加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音化和声 Op.32 No.2 技法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筝协奏曲《定风波》特色演奏技法分析
10
作者 陈烨茗 《黄河之声》 2022年第3期82-85,共4页
《定风波》是青年古筝演奏家邓翊群于2015年8月创作的一部古筝协奏曲,该作品吸取并运用湘鄂山歌音乐元素,保留传统民乐根基的同时又将其与新颖的现代技法和音乐语汇巧妙融合,本文将通过创作背景、曲式结构、特色演奏技法分析等几个方面... 《定风波》是青年古筝演奏家邓翊群于2015年8月创作的一部古筝协奏曲,该作品吸取并运用湘鄂山歌音乐元素,保留传统民乐根基的同时又将其与新颖的现代技法和音乐语汇巧妙融合,本文将通过创作背景、曲式结构、特色演奏技法分析等几个方面来对该作品进行分析与研究,为更好地把握、演奏该作品提供借鉴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风波》 古筝协奏曲 特色技法 演奏技法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曼钢琴套曲《童年情景》的演奏技法分析——以前七首为例
11
作者 王若兰 《黄河之声》 2022年第5期128-130,共3页
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乐派的主要作曲家之一。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钢琴套曲在他的音乐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种体裁短小精悍,乐思简单却不失艺术性。《童年情景》就是舒曼钢琴小品套曲的代表... 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乐派的主要作曲家之一。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钢琴套曲在他的音乐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种体裁短小精悍,乐思简单却不失艺术性。《童年情景》就是舒曼钢琴小品套曲的代表作,它一共有13首小曲构成,每一首都有各自的小标题,呈现出13个不同的音乐形象和故事情境。表达出舒曼对克拉拉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童年时光的回忆和留恋。本文重点研究《童年情景》前七首每首小曲的演奏技法,通过文本研究来为本人在音乐会上的演奏提供一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曼 钢琴套曲《童年情景》 浪漫主义 演奏技法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曲《Blue Bossa》吉他伴奏技法分析
12
作者 徐晓艺 《黄河之声》 2022年第5期76-79,共4页
《BlueBossa》是现代音乐史上最著名的一首爵士乐曲,是历代爵士演奏家演出的必备经典曲目之一。它是一首非常经典的Bossanova风格乐曲,该风格融合了爵士和声的复杂性和桑巴节奏的多样性,它听起来轻松惬意,浪漫性感,备受人们所喜爱。而... 《BlueBossa》是现代音乐史上最著名的一首爵士乐曲,是历代爵士演奏家演出的必备经典曲目之一。它是一首非常经典的Bossanova风格乐曲,该风格融合了爵士和声的复杂性和桑巴节奏的多样性,它听起来轻松惬意,浪漫性感,备受人们所喜爱。而吉他伴奏则是该风格的主要伴奏形式,尤其在乐队合奏中,吉他作为主要伴奏乐器为乐曲勾勒和声框架与节奏基础,担任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演奏吉他,尝试并学习这种音乐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法分析 《Blue Bossa》:吉他伴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坚强作品《戏乐》的创作技法探究
13
作者 陆禹臣 《乐器》 2025年第3期34-37,共4页
本文以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徐坚强教授的钢琴作品《戏乐》为研究重点,探究该作品中的主题材料发展手法、和声创作技法,以及钢琴创作中的织体形态,并总结了作品中非三度叠置和弦、多调性、平行和弦等的和声技法,探讨其在当代民族音乐创作... 本文以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徐坚强教授的钢琴作品《戏乐》为研究重点,探究该作品中的主题材料发展手法、和声创作技法,以及钢琴创作中的织体形态,并总结了作品中非三度叠置和弦、多调性、平行和弦等的和声技法,探讨其在当代民族音乐创作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坚强 戏乐 钢琴作品 作曲技法分析 民族音乐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想象力在国画创作中的实践性分析
14
作者 张秋霜 《艺术评鉴》 2024年第11期62-67,共6页
国画的学习固然始于临摹,技法的磨砺之路漫长。然而,若过度追求笔墨的熟练可能掩盖创作者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导致作品陷入模式化。国画创作呼唤想象力的注入。本文探讨了如何在国画创作中巧妙运用想象力,挖掘灵感之源,并将其巧妙地融入... 国画的学习固然始于临摹,技法的磨砺之路漫长。然而,若过度追求笔墨的熟练可能掩盖创作者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导致作品陷入模式化。国画创作呼唤想象力的注入。本文探讨了如何在国画创作中巧妙运用想象力,挖掘灵感之源,并将其巧妙地融入画面之中,从而塑造出个人独特且富有生命力的绘画语言。这一探索不仅是对传统国画的继承,更是对其创新与发展的实践。本文从想象力在国画创作中的研究现状出发,探讨了想象力在国画创作中的重要作用。文章深入分析了中国画表现手法中的想象力,并探讨了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中想象力丰富的作品类型。此外,文章还提出了在国画创作中激发和培养想象力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想象力 国画创作 技法分析 策略指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与政治的宣言 革命与自由的赞歌——亨策第六交响曲第一乐章音乐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冶鸿德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0年第4期93-104,共12页
汉斯·维尔纳·亨策(Hans Werner Henze,1926——)是德国战后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博采众长、融各种风格于一炉。第六交响曲是亨策交响乐创作中的一个转折点,也是其交响曲中规模庞大、较为复杂的一部。这部作品在结构逻... 汉斯·维尔纳·亨策(Hans Werner Henze,1926——)是德国战后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博采众长、融各种风格于一炉。第六交响曲是亨策交响乐创作中的一个转折点,也是其交响曲中规模庞大、较为复杂的一部。这部作品在结构逻辑、调性布局、发展手法等方面都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十二音序列、等节奏、中心音程是其最主要的音乐材料;同时,第六交响曲也是作者著名的"音乐与政治"思想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策 第六交响曲 结构分析 技法分析 音乐与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争的悼歌 生命的礼赞——亨策《第九交响曲》音乐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冶鸿德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0年第4期44-55,共12页
汉斯·维尔纳·亨策(Hans Werner Henze,1926—)是二战后德国最重要的作曲家和指挥家,其国际声誉可与布里顿相提并论。第九交响曲是亨策晚期作品中的重要代表,反法西斯是第九交响曲最重要的表现内容。该曲在整体结构、创作技法... 汉斯·维尔纳·亨策(Hans Werner Henze,1926—)是二战后德国最重要的作曲家和指挥家,其国际声誉可与布里顿相提并论。第九交响曲是亨策晚期作品中的重要代表,反法西斯是第九交响曲最重要的表现内容。该曲在整体结构、创作技法和音乐语言上都对交响曲的体裁和形式做了个性化的探索与发展。浓厚的戏剧性及音乐中体现出的政治性和现实性又构成了其创作的人文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策 第九交响曲 结构分析 技法分析 文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易丝·法伦克30首钢琴练习曲Op.26风格探究
17
作者 张锐湲 《乐器》 2025年第1期60-64,共5页
在路易丝·法伦克所作的早期钢琴作品中,练习曲所占比重极高,其中30首大调和小调的钢琴练习曲Op.26(Trente Etudes dans tons les tons majeurs et mineurs Op.26)更是早期作品中难度最大的一部练习曲集并且正式成为巴黎、布鲁塞尔... 在路易丝·法伦克所作的早期钢琴作品中,练习曲所占比重极高,其中30首大调和小调的钢琴练习曲Op.26(Trente Etudes dans tons les tons majeurs et mineurs Op.26)更是早期作品中难度最大的一部练习曲集并且正式成为巴黎、布鲁塞尔和博洛尼亚音乐学院的课程。本文将围绕着路易丝·法伦克的练习曲Op.26中30首大调和小调的钢琴练习曲Op.26的音乐具体分析得出路易丝·法伦克的早期钢琴练习曲的创作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琴练习曲 女性作曲家 音乐技法分析 音乐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品《阿曼尼莎》与《如是》的和声语言探究
18
作者 陆禹臣 《当代音乐》 2025年第4期114-116,共3页
作品《阿曼尼莎》和《如是》是作曲家王丹红的两部协奏曲作品,作品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与现代作曲技法,注重对音乐形象的塑造。本文通过对两部作品的和声语言分析,总结了其常用和声技法,包括传统功能和声的使用、五声和七声纵合性和... 作品《阿曼尼莎》和《如是》是作曲家王丹红的两部协奏曲作品,作品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与现代作曲技法,注重对音乐形象的塑造。本文通过对两部作品的和声语言分析,总结了其常用和声技法,包括传统功能和声的使用、五声和七声纵合性和弦的应用、复合和弦与多调性的运用、持续音的使用,以及平行和弦的使用。本文旨在深入挖掘作品在和声语言方面的特点,为当代民族音乐创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奏曲 和声语言 作曲技法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勃拉姆斯《e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演奏诠释
19
作者 陈妤薰 《乐器》 2025年第2期60-63,共4页
德国著名作曲家勃拉姆斯一生中创作过许多著名的音乐作品,由于历史的变革,保存至今、依然活跃在舞台上的只有两首。其中一首是《e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于1862年~1865年之间创作。本文通过对勃拉姆斯《e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的... 德国著名作曲家勃拉姆斯一生中创作过许多著名的音乐作品,由于历史的变革,保存至今、依然活跃在舞台上的只有两首。其中一首是《e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于1862年~1865年之间创作。本文通过对勃拉姆斯《e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的创作背景、曲式分析以及演奏技法等方面进行研究,结合笔者舞台演奏的经验,希望给正在演奏这首作品的每一位大提琴学习者们提供一些音乐演奏上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 e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 创作背景 演奏技法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动势》的创作技法看陈怡的创作风格 被引量:3
20
作者 吕欣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232-240,共9页
本论文通过对《动势》进行创作技术层面的分析如音高材料、音乐语言、风格以及曲式结构、配器等,并结合陈怡的其它一些作品,对这部作品进行以点带面的分析与归纳,概括地总结出作者的创作风格及特点,以展示作者是如何解决"民族化&qu... 本论文通过对《动势》进行创作技术层面的分析如音高材料、音乐语言、风格以及曲式结构、配器等,并结合陈怡的其它一些作品,对这部作品进行以点带面的分析与归纳,概括地总结出作者的创作风格及特点,以展示作者是如何解决"民族化"的问题。陈怡在兼顾西方创作技法与体现中国民族化的探索中取得的成功,对于正处在"后现代"阶段的中国音乐创作来说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怡 管弦乐《动势》 创作技法分析 创作风格 民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