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智技术重塑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理论架构、现实梗阻与突破路径
1
作者 钱小龙 庞雁嫣 黄蓓蓓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2期73-80,共8页
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数智技术重塑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是顺应时代趋势、满足人民需求和促进服务提质增效的关键举措。数智技术重塑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需要从三重向度来把握。一是理论架构,... 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数智技术重塑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是顺应时代趋势、满足人民需求和促进服务提质增效的关键举措。数智技术重塑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需要从三重向度来把握。一是理论架构,具体归纳为理念驱动作为逻辑起点、制度指引作为逻辑要点、技术支撑作为逻辑重点、场景创新作为逻辑难点。二是现实梗阻,包括理念认知与认可程度亟须进一步提升、政策法规与制度标准亟需进一步完善、技术应用与数据靶控亟须进一步加强,以及场景创新与场景应用亟需进一步拓展。三是突破路径,应树立提升数智技术重塑的参与主体观念、不断优化数智技术重塑的各项制度内容、构建数智技术重塑的数据共享与安全机制、持续拓展数智技术重塑的场景创新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技术 终身学习 公共服务 技术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学习的技术化重塑与教育应对 被引量:6
2
作者 彭姿铭 谭维智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4,共10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及其广泛的应用前景引发了人们对学习变革的热议。通过介入学习者与世界的互动关系,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学习的重塑使得知识转向一种后人类知识,引发了学习内容的意义重组,机器他者的出现拓展了学习活动的关系,学...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及其广泛的应用前景引发了人们对学习变革的热议。通过介入学习者与世界的互动关系,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学习的重塑使得知识转向一种后人类知识,引发了学习内容的意义重组,机器他者的出现拓展了学习活动的关系,学习者的身体技术由意义转化向意义赋予更迭。但技术对学习的重塑并不允诺学习善的达成,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学习的重塑存在着学习内容意义建构的失序与同质化、学习过程的无他者与个性化的同一性困境、学习者世界的符号化置换与“感”“知”失衡的潜在风险。对此,面对学习的技术化重塑,教育需要保卫规范性,在教育的训练中培养理性的自主;关注差异性,在教育中培养回应他者的能力;回归生命性,发展本源性的身体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技术重塑学习 知识学习 人机关系 身体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如何影响劳动力市场雇佣关系:“技术—技能”重塑机制的解释 被引量:19
3
作者 余玲铮 张沛康 魏下海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0-107,178,共9页
利用国际机器人联盟和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系统考察机器人浪潮如何影响劳动力市场雇佣关系,研究发现,在机器人冲击下,劳动力市场雇佣合同显著趋于短期化,在考虑内生性等稳健检验下,结论依然成立。其机制在于,机器人渗透生产环节,在... 利用国际机器人联盟和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系统考察机器人浪潮如何影响劳动力市场雇佣关系,研究发现,在机器人冲击下,劳动力市场雇佣合同显著趋于短期化,在考虑内生性等稳健检验下,结论依然成立。其机制在于,机器人渗透生产环节,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传统的“技术—技能”匹配和粘性,劳动者基于企业的传统特定技能被削弱,雇主倾向于与雇员签订短期合同。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机器人浪潮中,那些能够实现“人机互动”的技能者,有望获取稳定的长期雇佣合同,而常规型技能者的雇佣合同则趋于短期化。本文研究结论确认了技术变革会影响雇佣合同缔结的事实,这一发现不仅对劳动力市场宏观政策的制定有重要启发意义,而且能为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雇佣合同 劳动力市场 技术—技能”重塑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育叙事的重塑对话技术 被引量:2
4
作者 李西顺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5-111,共7页
重塑对话技术解决的问题是,在运用外化及解构技术把问题与学生分离之后,教师应如何帮助学生重建新的故事阐释及自我认同。所谓德育叙事的重塑对话技术,指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改写故事及“重新入会”两项技术,帮助学生拓展新的人生... 重塑对话技术解决的问题是,在运用外化及解构技术把问题与学生分离之后,教师应如何帮助学生重建新的故事阐释及自我认同。所谓德育叙事的重塑对话技术,指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改写故事及“重新入会”两项技术,帮助学生拓展新的人生故事及可能性,有目的地重塑学生与重要他人之间的关系,重塑学生对过去、当前、未来的生活故事的意义阐释,帮助学生重新解读人生故事,形成新的自我认同,从而优化学生的心灵价值秩序、提升学生的德性发展水平的德育叙事方法。其中,改写技术通过行动蓝图、认同蓝图、意义蓝图之间的反复交织融合得以完成,“重新入会”通过重组生活协会的会员资格、双步骤设问法等方法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叙事 叙事对话 重塑对话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凹凸地貌重塑技术研究——以重庆市木朗煤矿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杜建平 邵景安 +2 位作者 周春蓉 孙静 蒋佳佳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0-148,共9页
地貌重构是煤矿开采区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决定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复垦后的微地貌框架,决定复垦方向在利用上的稳定性.综合集成土地复垦、边坡治理、水土流失防治等方面的措施,考虑压占损毁、堆积损毁地貌形成原因、... 地貌重构是煤矿开采区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决定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复垦后的微地貌框架,决定复垦方向在利用上的稳定性.综合集成土地复垦、边坡治理、水土流失防治等方面的措施,考虑压占损毁、堆积损毁地貌形成原因、可能产生的危害(隐患点),尤其现有地貌和利用方式距离原有地貌和利用方式的偏差大小,细化了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凹凸地貌重塑技术体系:建筑物与构筑物拆除技术、土地平整与表土剥覆技术、沟道再造与道路工程技术和坡面防护技术,并选择重庆市綦江区木朗煤矿进行典型案例的实证研究.总体看,这些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煤矿区临时建设用地地表起伏的大小,控制平地、山丘、洼地的配置形式,影响煤矿区临时建设用地地貌的大致架构.但是,因缺乏对地貌形成中的自然因素及周围景观环境的考虑,塑造的地貌往往与周围原有地貌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未来应运用微地形理论在微观尺度上对煤矿临时建设用地进行坡度设计、沟谷布局,参考仿自然地貌理论,协调重塑地貌与周围地貌之间的关系,构建多种理论结合指导的受损土地地貌重塑技术体系,从根本上为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凹凸地貌重塑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临时建设用地 凸凹地貌 重塑技术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