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5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国内技术进步影响研究——基于吸收能力视角 被引量:16
1
作者 霍忻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0-65,共6页
笔者借鉴L-P模型,选取1985年-2013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并以全要素生产率作为技术进步衡量指标具体考察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程度和吸收能力因素。结果显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会产生显著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即对... 笔者借鉴L-P模型,选取1985年-2013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并以全要素生产率作为技术进步衡量指标具体考察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程度和吸收能力因素。结果显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会产生显著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即对外直接投资每增加1%将引致国内全要素生产率增长0.0163%,但效应程度不及国内研发和进口贸易;此外,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还受到人力资本水平、研发强度和技术差距等吸收能力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逆向技术溢出 吸收能力 技术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DI技术溢出与汽车产业技术进步:基于吸收能力视角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宏伟 朱承亮 《经济与管理评论》 2014年第6期38-45,共8页
基于吸收能力视角,从产业以及产业内部不同类型企业两个层面研究了FDI技术溢出与汽车产业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FDI对我国整体汽车产业具有显著技术溢出效应,但对内资汽车企业的挤出效应超过了溢出效应;外资汽车企业主要通过人... 基于吸收能力视角,从产业以及产业内部不同类型企业两个层面研究了FDI技术溢出与汽车产业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FDI对我国整体汽车产业具有显著技术溢出效应,但对内资汽车企业的挤出效应超过了溢出效应;外资汽车企业主要通过人员流动渠道对内资汽车企业产生技术溢出效应;内外资汽车企业技术差距的扩大不利于FDI技术溢出,内资汽车企业人力资本投入有助于FDI技术溢出,而研发投入对FDI技术溢出作用不明显。研究表明,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应当走开放创新之路,在引进FDI同时增加研发投入,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增强对FDI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DI技术溢出 挤出效应 技术进步 吸收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基于行业层面吸收能力
3
作者 夏明 《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83,共9页
从行业层面构建了反映行业特性的七个吸收能力指标,实证检验了行业吸收能力对制造业O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制造业整体检验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度和行业资本密集度对ODI逆向技术溢出无显著正向调节作用,研发强度、人力资本水平、市... 从行业层面构建了反映行业特性的七个吸收能力指标,实证检验了行业吸收能力对制造业O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制造业整体检验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度和行业资本密集度对ODI逆向技术溢出无显著正向调节作用,研发强度、人力资本水平、市场集中度、行业盈利能力和行业信息化水平均不同程度地增强了O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不同技术层次行业检验结果表明:研发强度、人力资本水平和市场集中度除对低技术行业O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无显著调节作用之外,对中低、中高和高技术行业均有显著调节作用。产业集聚度、行业盈利能力和行业资本密集度对低技术和中低技术行业O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无显著调节作用,但对中高和高技术行业均有显著调节作用。行业信息化水平对各技术层次行业O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均有显著调节作用。门槛检验表明不同技术层次行业的各吸收能力指标是否达到门槛条件是导致上述差异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对外直接投资 逆向技术溢出 吸收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溢出效应与衰减边界的视角
4
作者 汤慧敏 刘辉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35-345,共11页
农业低碳发展对中国达成“双碳”目标至关重要,其中农业技术进步是关键驱动力。基于2005—2023年中国30省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碳排放的空间溢出效应及衰减边界,并探讨其内在机制与区域差异。结果表明:中国... 农业低碳发展对中国达成“双碳”目标至关重要,其中农业技术进步是关键驱动力。基于2005—2023年中国30省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碳排放的空间溢出效应及衰减边界,并探讨其内在机制与区域差异。结果表明:中国省域农业碳排放强度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即“高—高”与“低—低”集聚;农业技术进步不仅能降低本地农业碳排放强度,还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促进邻近地区减排;农业前沿技术进步与农业综合技术效率均对本地及邻近地区农业碳减排有积极影响,但前者起主导作用;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直接减排效果显著但空间溢出效应微弱,中西部地区虽呈现空间负相关性,但农业技术进步在推动碳减排上作用不显著;空间溢出效应随距离增加呈“倒U形”变化,400 km范围内逐渐增强,在400~700 km范围内显著减弱,超出700 km则不再显著。因此,要持续强化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消除技术扩散障碍,优化技术布局与资源配置,实施差异化减排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技术进步 农业碳排放 空间溢出效应 空间衰减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进步路径、吸收能力与内涵经济增长关系--基于系统GMM估计的实证分析
5
作者 周天一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3期6-8,共3页
根据企业自身创新和技术的外部性,结合吸收能力和FDI溢出效应,将技术进步路径分为技术研发、技术的转移与扩散、技术的转让合作与援助。本文利用我国2005-2011年高技术产业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 M M估计法,发现三种技术进步路径对内涵... 根据企业自身创新和技术的外部性,结合吸收能力和FDI溢出效应,将技术进步路径分为技术研发、技术的转移与扩散、技术的转让合作与援助。本文利用我国2005-2011年高技术产业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 M M估计法,发现三种技术进步路径对内涵经济增长均有正向作用。另外根据分组检验,发现不同类型的行业技术进步路径对内涵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进步路径技术溢出吸收能力 内涵经济增长 系统GMM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东道国吸收能力的FDI技术溢出效应 被引量:47
6
作者 黄凌云 范艳霞 刘夏明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34,共5页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对外商直接投资(FDI)的技术溢出效应与基于技术水平的吸收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东道国技术水平的提高对 FDI 的技术溢出有明显促进作用,表明吸收能力的重要性。但当东道国技术水平达到一定...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对外商直接投资(FDI)的技术溢出效应与基于技术水平的吸收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东道国技术水平的提高对 FDI 的技术溢出有明显促进作用,表明吸收能力的重要性。但当东道国技术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FDI 的溢出效应则开始减弱,即吸收能力与溢出效应间存在非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溢出 FDI 吸收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DI技术溢出、知识创新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研究——基于企业吸收能力、内部控制机制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8
7
作者 史丽萍 刘强 +1 位作者 吴康俊 腾云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3,共13页
深入挖掘FDI技术溢出对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路径,便于本土企业吸收FDI技术溢出,增强企业竞争优势.本文建构了企业吸收能力、内部控制机制、FDI技术溢出、知识创新与企业竞争优势间关系的理论框架,使用投影寻踪法集成层次回归分析实证验... 深入挖掘FDI技术溢出对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路径,便于本土企业吸收FDI技术溢出,增强企业竞争优势.本文建构了企业吸收能力、内部控制机制、FDI技术溢出、知识创新与企业竞争优势间关系的理论框架,使用投影寻踪法集成层次回归分析实证验证理论框架,结果显示:FDI技术溢出、知识创新与企业竞争优势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知识创新的不同维度分别在FDI技术溢出与企业竞争优势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或完全中介作用,企业吸收能力正向调节知识创新与企业竞争优势间关系,结果控制和行为控制分别在知识创新与企业竞争优势关系间起负向调节和正向调节作用.实证结论将有助于理解FDI技术溢出向企业竞争优势转换的中间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DI技术溢出 知识创新 吸收能力 内部控制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收能力、FDI技术溢出门限效应与内资企业生产率增长——基于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陈建丽 孟令杰 王琴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1-128,共8页
本文以中国高技术产业13个细分行业1997~2011年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对FDI研发活动对内资企业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以及内资企业技术吸收能力在FDI技术溢出过程中的门槛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FDI研发活动对内资... 本文以中国高技术产业13个细分行业1997~2011年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对FDI研发活动对内资企业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以及内资企业技术吸收能力在FDI技术溢出过程中的门槛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FDI研发活动对内资企业存在正向技术溢出效应;内资企业研发资金强度和研发人员强度对FDI技术溢出有非线性影响,并存在显著的单门限效应,当超过各自的门限值时,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均有显著提高。另外,内资企业研发投入、对外开放程度都是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但企业规模对生产率增长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DI 技术溢出 面板门限回归 吸收能力 技术企业 自主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收能力和贸易政策对FDI技术溢出的影响分析——基于中国工业部门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靳娜 傅强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3-122,共10页
FDI的技术溢出不是自发产生的,溢出效应受到东道国国内的政策和经济环境的影响,其中两个重要因素是东道国的吸收能力和贸易政策。本文利用工业部门2005—2008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FDI溢出效应。在考虑了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中的直接影响... FDI的技术溢出不是自发产生的,溢出效应受到东道国国内的政策和经济环境的影响,其中两个重要因素是东道国的吸收能力和贸易政策。本文利用工业部门2005—2008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FDI溢出效应。在考虑了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中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情况下,检验了FDI横向溢出和纵向溢出,分析了吸收能力和贸易政策对FDI溢出效应的影响。我国的横向溢出和后向溢出不显著,前向溢出显著;吸收能力和贸易政策对外商在华投资的溢出效应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DI 技术溢出 横向溢出 纵向溢出 吸收能力 贸易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溢出与公司股票收益率:基于吸收能力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魏先华 蒋艺萌 +1 位作者 张越艳 李显君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93-99,共7页
高新技术企业是中国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创新主体,其研发活动能够在创新系统中形成溢出效应并影响其它企业的创新活动。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估算高新技术企业对外部研发溢出的吸收能力,利用2009-2015年企业的财务数据和股票行情数据,... 高新技术企业是中国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创新主体,其研发活动能够在创新系统中形成溢出效应并影响其它企业的创新活动。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估算高新技术企业对外部研发溢出的吸收能力,利用2009-2015年企业的财务数据和股票行情数据,检验了企业对外部研发溢出的吸收能力对其长期股票收益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长期层面,企业对外部研发溢出的吸收对其股票收益率有正向滞后性影响。同时,在一定时期内,研发投入对企业吸收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新技术企业 研发溢出 吸收能力 股票收益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基于吸收能力视角的解释 被引量:12
11
作者 孔群喜 王晶 王紫绮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5-113,共9页
随着国际直接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逐渐跃升至重要地位,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是否能够带来中国经济的"有质"增长值得深思。本文利用2004—2015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采用扩展的CH模型和门槛模型,检验了中国对... 随着国际直接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逐渐跃升至重要地位,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是否能够带来中国经济的"有质"增长值得深思。本文利用2004—2015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采用扩展的CH模型和门槛模型,检验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对国内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整体检验时,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对经济增长质量呈现出显著的非线性门槛效应。(2)分区域检验时,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对经济增长质量三项分类指标的影响效果存在着非线性的空间差异性,但三大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均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发展。(3)表征吸收能力的人力资本、研发强度以及技术差距均能影响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对经济增长质量的作用效果,且作用过程存在一定的门槛效应。以上这些结论不仅为全面理解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内涵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中国对外投资政策和区域政策的调整提供了现实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OFDI) 逆向技术溢出 经济增长质量 吸收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吸收能力的国际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尹建华 周鑫悦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1-108,共8页
本文在考虑吸收能力对国际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影响的基础上,利用中国1985—2010年间国际直接投资数据,采用国际技术溢出模型对吸收能力影响下我国接收的国际技术溢出效应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我国技术进步主要源于国内研发资本存... 本文在考虑吸收能力对国际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影响的基础上,利用中国1985—2010年间国际直接投资数据,采用国际技术溢出模型对吸收能力影响下我国接收的国际技术溢出效应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我国技术进步主要源于国内研发资本存量,正向技术溢出对我国技术进步有促进作用;(2)研究创新能力的加入能够提高正向技术溢出效应,而除去金融发展水平外的基础吸收能力均制约着正向技术溢出;(3)吸收能力不足以消化逆向技术溢出,对外直接投资由于占用了国内研发资源反而对技术进步产生负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能力 国际技术溢出 技术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国外包的承接影响技术进步的区域性差异——基于吸收能力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秋菊 刘宏 《财贸研究》 CSSCI 2010年第4期41-46,共6页
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利用中国1995—2005年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技术吸收能力对跨国外包的技术溢出效应起着决定性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跨国外包的承接对中国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对于东部地区,关键是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对... 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利用中国1995—2005年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技术吸收能力对跨国外包的技术溢出效应起着决定性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跨国外包的承接对中国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对于东部地区,关键是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对于中西部地区,关键在于提高人力资本投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国外包 技术溢出 吸收能力 技术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外直接投资的反向技术溢出效应——基于吸收能力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52
14
作者 阚大学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3-58,共6页
文章利用2003-2008年度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研究了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吸收能力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反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存在对外直接投资反向技术溢出效应,... 文章利用2003-2008年度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研究了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吸收能力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反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存在对外直接投资反向技术溢出效应,但该效应均较小;二是东部地区制约对外直接投资反向技术吸收能力的主要因素是人力资本相对不足;三是中部和西部地区制约对外直接投资反向技术吸收能力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开放度和金融发展水平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反向技术溢出效应 吸收能力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区域差异与吸收能力——基于门槛面板数据模型视角 被引量:18
15
作者 郭庆然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33-43,共11页
本文采用2000~2011年我国的省际面板数据,对进入我国不同区域的FDI所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FDI技术溢出效应在我国不同地区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差异。以此为基础,本文采用门槛回归方法构建非线性面板数据模型,进一步从... 本文采用2000~2011年我国的省际面板数据,对进入我国不同区域的FDI所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FDI技术溢出效应在我国不同地区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差异。以此为基础,本文采用门槛回归方法构建非线性面板数据模型,进一步从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状况、内外资技术水平差距、金融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经济结构、市场化水平和基础设施等吸收能力方面测算引发FDI技术溢出效应的门槛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DI 技术溢出 吸收能力 门槛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收能力对FDI技术溢出的调节效应研究——来自广东省制造业企业层面的证据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亚平 温勉 《产经评论》 2012年第4期89-95,共7页
本文基于2001-2007年广东省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运用Levinsohn-Petrin半参数方法估计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考察了吸收能力对本土企业TFP的影响以及吸收能力对外商直接投资(FDI)溢出效应的调节效应。检验结果发现:本土企业的吸收能力... 本文基于2001-2007年广东省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运用Levinsohn-Petrin半参数方法估计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考察了吸收能力对本土企业TFP的影响以及吸收能力对外商直接投资(FDI)溢出效应的调节效应。检验结果发现:本土企业的吸收能力对生产率提升有显著正向作用;吸收能力通过后向关联渠道对溢出效应起正向调节作用,而在水平方向和前向关联渠道上,调节效应呈现负向影响。研究结果还发现,吸收能力的这种作用对私营企业尤其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能力 调节效应 技术溢出 本土企业 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和吸收能力的实证检验--基于1992~2011年数据 被引量:3
17
作者 彭继增 黄昕 邓伟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9-42,共4页
本文利用构建C-D函数,测算出中国1992年至2011年全要素生产率,并根据我国1992-2011年对外直接投资数据以及对吸收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产生较大影响的R&D经费、R&D人员、金融发展水平、经济开放度四个相关经济指标数据,利用OLS分析... 本文利用构建C-D函数,测算出中国1992年至2011年全要素生产率,并根据我国1992-2011年对外直接投资数据以及对吸收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产生较大影响的R&D经费、R&D人员、金融发展水平、经济开放度四个相关经济指标数据,利用OLS分析,分别测算出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相关经济指标对吸收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结论表明逆向技术溢出存在而不显著,需要改善相关经济指标,才能提高吸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技术溢出 吸收能力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在吸收能力还是外部溢出效应有效缩小了技术差距——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同斌 李金凯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5-26,155,共12页
本文在新增长理论框架下构建了内外部因素驱动技术差距变化的理论模型,以研发强度与人力资本表示内在吸收能力,采用技术相似度矩阵测度外部溢出效应,基于面板平滑转换模型,研究了高技术产业不同研发投入阶段中各因素对技术差距的非对称... 本文在新增长理论框架下构建了内外部因素驱动技术差距变化的理论模型,以研发强度与人力资本表示内在吸收能力,采用技术相似度矩阵测度外部溢出效应,基于面板平滑转换模型,研究了高技术产业不同研发投入阶段中各因素对技术差距的非对称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总体而言,研发投入提高对于技术差距具有显著的扩大作用,而人力资本增长、溢出效应增强能够有效缩小不同地区间的技术差距;(2)随着研发投入强度的逐渐提升,内在吸收能力中的研发强度与人力资本对技术差距呈现先减弱后增强的"V"型影响,外部溢出效应对技术差距的影响逐渐显著并不断增大;(3)在不同研发投入阶段之间,存在着两次较为平缓的转换过程,进入高研发投入强度阶段后,内外部因素共同驱动技术差距缩小的特征充分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能力 溢出效应 技术差距 面板平滑转换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高技术产业省际知识溢出对创新质量的影响——基于知识吸收能力的门槛效应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范德成 李盛楠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7-45,共9页
为了分析知识溢出对创新质量的影响机理,本文运用门槛回归技术,以吸收能力为门槛变量,采用2009-2016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探讨高技术产业省际知识溢出对创新质量的非线性影响以及知识吸收能力的门槛效应与时空变化。结果表... 为了分析知识溢出对创新质量的影响机理,本文运用门槛回归技术,以吸收能力为门槛变量,采用2009-2016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探讨高技术产业省际知识溢出对创新质量的非线性影响以及知识吸收能力的门槛效应与时空变化。结果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省际知识溢出对创新质量具有显著的非线性差异化影响,且存在以知识吸收能力为门槛变量的双重门槛效应;随着吸收能力门槛值的提高,高技术产业省际知识溢出对创新质量的促进效应逐渐增强;中国各地区吸收能力的时空异质性明显,研发人员、金融深化程度、企业规模对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通过揭示知识吸收能力作为提升创新质量的门槛效应,启示各地应将相应人材的培育、引进及更好地发挥作用作为工作的重点,构建和完善相应的制度、机制与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产业 省际知识溢出 创新质量 吸收能力 非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吸收能力视角的研究 被引量:23
20
作者 朴英爱 于鸿 周鑫红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5-55,共11页
在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机制的基础上,采用2003—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在全国范围尚未显现,但研发投入强度、人力资本水平、... 在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机制的基础上,采用2003—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在全国范围尚未显现,但研发投入强度、人力资本水平、与东道国技术差距、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以及政府支持研发力度等表征母国吸收能力的影响因素能够显著促进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在全国范围内扩散。分地区检验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显著,并且除金融发展水平外,其他吸收能力因素均显著促进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实现,其中人力资本水平的贡献程度最大。东部地区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及其先进技术吸收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在全国范围内的显现。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对外直接投资未对本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影响,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尚未显现,除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水平外,其他地区吸收能力因素均未对本地区逆向技术溢出产生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吸收能力 全要素生产率 对外开放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