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与技能溢价:一个理论模型和经验解释 被引量:10
1
作者 董直庆 蔡啸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1-59,共9页
理论和经验研究支持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对技能溢价问题的解释力,却较少关注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背后的经济含义及其所能解释技能溢价的水平。在评价技术进步和技能溢价的作用关系后,通过技术进步诱致设备资本价格和投资规模变化方式演绎... 理论和经验研究支持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对技能溢价问题的解释力,却较少关注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背后的经济含义及其所能解释技能溢价的水平。在评价技术进步和技能溢价的作用关系后,通过技术进步诱致设备资本价格和投资规模变化方式演绎技能溢价的形成过程,解读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形成背后的经济内涵,并通过模型推算技术进步能在多大程度上解释技能溢价或技能偏向性水平,再结合中国时序数据进行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能溢价 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 要素收入份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能溢价源于技术进步偏向性吗? 被引量:58
2
作者 董直庆 王芳玲 高庆昆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7-44,共8页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向来关注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但现代研究却普遍忽视技术进步对异质性要素发展可能产生的偏向性影响,特别是技术进步能否呈现技能偏向性并引致不同类型劳动者报酬分化问题。本文利用双层嵌套型CES生产函数和非线...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向来关注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但现代研究却普遍忽视技术进步对异质性要素发展可能产生的偏向性影响,特别是技术进步能否呈现技能偏向性并引致不同类型劳动者报酬分化问题。本文利用双层嵌套型CES生产函数和非线性似不相关方法估计中国技能溢价水平,研究发现我国资本和劳动替代弹性小于1而技能和非技能劳动替代弹性大于1,技术进步偏向性及技能和非技能劳动的替代效应明显,利用技术进步偏向性模型模拟的数据与真实值无明显差异,印证技能溢价源于偏向型技术进步且偏向性效应不断强化。同时,回归方法检验结果也发现,技术进步偏向性对技能溢价正向效应显著,验证出我国技能溢价现象主要源于技术进步偏向性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能溢价 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 非线似不相关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位数回归的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对工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聂荣 王春蕊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8-43,共6页
基于分位数回归方法,研究了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对工资水平的影响。在CES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建立了理论分析模型来揭示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对工资水平的影响差异,采用CHNS数据并通过分位数回归对理论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 基于分位数回归方法,研究了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对工资水平的影响。在CES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建立了理论分析模型来揭示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对工资水平的影响差异,采用CHNS数据并通过分位数回归对理论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技术溢出效应下,工资水平受到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正向影响程度也较大,尤其是对中低等工资水平影响尤为突出,反之亦然;除此之外,工资还受其他因素比如职业、工作地域及性别、年龄等个体特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位数回归 技能偏向技术进步 CES生产函数 工资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能偏向性技术变迁视角下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戴一鑫 李杏 卢泓宇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3-142,共10页
进入技术前沿阶段,中国创新机制逐渐转向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依托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庞大的产业链分工体系,以外循环为主的产业分工逐渐向“国内大循环”转换。基于前向联系的生产分解模型,从国家总增加值构成的角度测算分行业的国内增加... 进入技术前沿阶段,中国创新机制逐渐转向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依托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庞大的产业链分工体系,以外循环为主的产业分工逐渐向“国内大循环”转换。基于前向联系的生产分解模型,从国家总增加值构成的角度测算分行业的国内增加值份额,实证检验了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对国内分工增加值份额变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显著提高了国内分工增加值份额,在采用动态面板估计与替换解释变量后,结论仍然稳健。国内市场需求扩大和中间品本土创新是两个主要的影响机制。分样本结果显示,“基于科学”和“专业化供应商”行业的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对增加值份额的提升效应更为明显。基于主要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进一步纠偏劳动力市场的配置扭曲,提升体制性科研人才配置效率,优化创新人才资源在地区间、行业间的最优化配置;加快引致高技能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技术创新,扩大知识部门的产业规模,强化本土中间品原创性;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特别是在前沿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大规模产业化方面形成竞争优势,旨在在更为广泛的高技术产业中形成以我为主导的国内价值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技能偏向技术进步 国内分工增加值份额 国内市场需求 中间品本土创新 全球价值链 Pavitt行业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能结构优化、技术进步与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6
5
作者 刘兰 甘德安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21,共9页
改善劳动力技能结构、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背景下,技能积累与技术进步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激励和因果累积的互动关系,然而技能劳动力发展不充分、技能供给与岗位需求、产业发展和资本积累... 改善劳动力技能结构、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背景下,技能积累与技术进步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激励和因果累积的互动关系,然而技能劳动力发展不充分、技能供给与岗位需求、产业发展和资本积累不平衡会导致要素匹配效率低下,阻碍技能积累与技术进步互动机制的发挥。要不断优化劳动力技能结构,在构建与技能需求相适应的技能积累体系的同时,提升劳动力技能的匹配效率,实现技能供需的动态平衡,确立以技能提升为依托的技术进步模式,充分发挥高质量人才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能结构 要素匹配 技能偏向技术进步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能溢价与工资不平等理论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刘兰 邹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21,共6页
尽管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假说为理解技能溢价和工资不平等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分析框架,但依然存在不一致的研究结果。争议主要集中在资本与技能之间的互补关系、劳动力市场制度变迁以及技术和贸易哪一个是造成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等几... 尽管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假说为理解技能溢价和工资不平等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分析框架,但依然存在不一致的研究结果。争议主要集中在资本与技能之间的互补关系、劳动力市场制度变迁以及技术和贸易哪一个是造成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等几个方面。未来的研究将会建立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分析各因素在解释工资不均衡程度增加时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能溢价 工资不平等 技能偏向技术进步 资本-技能互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环境规制促进还是抑制技能溢价? 被引量:10
7
作者 陶长琪 丁煜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4-124,共11页
不同于现有文献仅关注环境规制对就业数量、就业结构的影响,本文将研究视角扩展至双重环境规制对技能溢价的影响,将双重环境规制创新性地纳入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模型,通过构建Dixit-Stiglitz模型将双重环境规制纳入技能溢价的影响因素中... 不同于现有文献仅关注环境规制对就业数量、就业结构的影响,本文将研究视角扩展至双重环境规制对技能溢价的影响,将双重环境规制创新性地纳入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模型,通过构建Dixit-Stiglitz模型将双重环境规制纳入技能溢价的影响因素中,对双重环境规制通过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影响技能溢价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采用中国2004-201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建立面板门槛计量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正式环境规制与非正式环境规制对技能溢价均存在门槛作用效应,当未考虑双重环境规制之间的交互影响时,正式环境规制具有单门槛特征,显著提升技能溢价,非正式环境规制与技能溢价呈现U形关系;当考虑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时,正式环境规制通过非正式环境规制对技能溢价的作用机制呈U形关系;我国现阶段高、低技能劳动力替代弹性大于1,技能溢价受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影响大于技能劳动相对供给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环境规制 技能溢价 技能偏向技术进步 技能劳动相对供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就业极化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 被引量:18
8
作者 李爱 盖骁敏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7,共7页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研究就业极化通过就业创造和就业破坏作用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机制,并通过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指标来综合衡量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证分析了就业极化、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等经济变量对产业结...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研究就业极化通过就业创造和就业破坏作用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机制,并通过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指标来综合衡量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证分析了就业极化、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等经济变量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得出以下结论:就业极化对我国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水平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对我国产业结构高度化具有逆向作用。并提出,可以通过扩大教育与培训加快我国就业极化进程。通过自主研发技术使用和创新作用,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改善贸易结构,加快产业结构合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极化 技能偏向技术进步 产业结构合理化 产业结构高度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技能溢价上升的驱动因素: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盛卫燕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4-160,共17页
探索技能溢价上升的来源与机制,推动工资收入公平分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之一。基于多部门Ricardo-Viner一般均衡模型将技能溢价分解为结构转型效应、中性技术进步效应、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效应和劳动供给效应,采用中国1990—201... 探索技能溢价上升的来源与机制,推动工资收入公平分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之一。基于多部门Ricardo-Viner一般均衡模型将技能溢价分解为结构转型效应、中性技术进步效应、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效应和劳动供给效应,采用中国1990—2018年行业面板数据与2003—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结合反事实分析法与GMM估计方法考察不同效应对技能溢价影响的阶段性特征,从整体性与历史性视角刻画中国技能溢价上升的来源、机制及其动态演进趋势。结果表明:(1)各行业均满足资本—技能互补条件,且技能密集型服务行业资本—技能互补性更强;(2)资本—技能互补条件下,结构转型因素长期稳健提升了技能溢价,特别是2001年后影响效应显著增强;(3)中性技术进步与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均呈现“先抑制—后提升”技能溢价的趋势特征,转折点分别在2008年与2014年前后;(4)可能源于技能错配的存在,技能劳动相对供给增加并未有效抑制技能溢价上升,反而在2003年后由负向转为显著的正向效应。综上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期内,技能溢价仍将呈现上升趋势。研究结论为确立更加公平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提供了现实依据与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能溢价 因素分解 反事实分析 结构转型 技能偏向技术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谁影响了中国劳动力就业极化? 被引量:51
10
作者 郝楠 江永红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5-85,共11页
在欧美发达国家就业技能结构由就业"升级"走向就业"极化"的发展背景下,本文针对中国劳动力就业极化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中间品进口的技术外溢和城镇化发展增加了对... 在欧美发达国家就业技能结构由就业"升级"走向就业"极化"的发展背景下,本文针对中国劳动力就业极化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中间品进口的技术外溢和城镇化发展增加了对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对外贸易和离岸外包增加了对低技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外商直接投资(FDI)和产业结构升级则对劳动力技能需求具有"U"型的非线性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技术进步抑制了FDI和产业结构升级对低技能劳动力就业的带动作用,增强了其对高技能劳动力就业的促进作用;贸易开放弱化了技术进步对高技能劳动力就业的带动作用,抑制了产业结构升级对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发展对高技能劳动力产生更多需求。基于理论和实证研究,本文讨论了促进劳动力技能水平提升、推动就业与经济增长良性互动的政策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极化 技能 技能 技能偏向技术进步 贸易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农就业行为中普通话的提质效果及机制研究——基于CLDS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书赫 王成军 沈政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0-50,共11页
非农就业行为包括是否非农就业和非农就业质量。本文阐释了普通话作为特殊的技能偏向性人力资本影响非农就业行为的作用机制,并使用2012、2014和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混合横截面数据,研究目前中国农村劳动力的普通话能力在多... 非农就业行为包括是否非农就业和非农就业质量。本文阐释了普通话作为特殊的技能偏向性人力资本影响非农就业行为的作用机制,并使用2012、2014和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混合横截面数据,研究目前中国农村劳动力的普通话能力在多大程度上对其非农就业行为产生影响。运用2SLS、IV-Probit和Heckman等方法得出以下结论:普通话能力提高了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就业的概率及其非农就业质量,同时,这一影响存在着边际报酬递增的趋势;随着性别、年龄、区域、就业形式和受雇行业的不同,上述影响具有显著差异;普通话对人力资本影响非农就业行为的正向调节效应显著,即普通话能力的提升促进了人力资本的偏向性技术进步,这为解释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话 非农就业 就业质量 农村劳动力 技能偏向技术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