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减排成本曲线演化的碳减排策略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夏炎 范英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22,共11页
为应对气候变化,各国纷纷采取相应的碳减排策略,制定减排目标,而减排目标的实现主要是依靠科技进步和结构优化,强制减排要付出较大的经济代价。本文通过建立减排成本评估的投入产出-计量优化组合模型,研究了我国减排成本曲线的动态变化... 为应对气候变化,各国纷纷采取相应的碳减排策略,制定减排目标,而减排目标的实现主要是依靠科技进步和结构优化,强制减排要付出较大的经济代价。本文通过建立减排成本评估的投入产出-计量优化组合模型,研究了我国减排成本曲线的动态变化,在国际比较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中国家减排的宏观经济损失更大的结论,提出了实现我国碳强度减排目标的非等量递增减排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本 宏观经济损失 技术进步型减排成本曲线 非等量递增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进步的来源、方向与工业节能减排 被引量:10
2
作者 焦高乐 严明义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1-86,共6页
运用偏向性技术进步理论,构建了CES生产函数形式下的内生增长框架,研究了技术进步的来源和方向对工业节能减排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后危机时代技术投入增长,如果没有政策干预,企业的研发投入和引进技术支出使技术进步更偏向于资本增强... 运用偏向性技术进步理论,构建了CES生产函数形式下的内生增长框架,研究了技术进步的来源和方向对工业节能减排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后危机时代技术投入增长,如果没有政策干预,企业的研发投入和引进技术支出使技术进步更偏向于资本增强和能源使用;而能源价格降低激励市场主体更多地投入研发于非能源要素使用,在替代弹性小于1的条件下,非能源要素增强型技术进步反而增加了能源消耗。因此,不仅要发挥市场在要素结构调整中的决定性作用,而且要通过政策干预,增加能源增强型科技投入的补贴力度,扩大能源增强型技术设备进口关税优惠,寻求节能减排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向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来源 要素替代弹性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动态边际减排成本及其影响机制 被引量:8
3
作者 茹雪 雷鹏飞 刘培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3-57,共15页
二氧化碳边际减排成本可以反映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既是气候政策制定的科学基础,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因素。该研究基于三种方向性距离函数的行为模式构建三种二氧化碳边际减排成本的计算方法,测度中国30个省份(未涉... 二氧化碳边际减排成本可以反映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既是气候政策制定的科学基础,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因素。该研究基于三种方向性距离函数的行为模式构建三种二氧化碳边际减排成本的计算方法,测度中国30个省份(未涉及西藏和港澳台地区)1998—2019年间三种二氧化碳边际减排成本,并从全国、区域和省份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在进一步分析中,从减排空间和技术进步两个视角构建二氧化碳边际减排成本影响机制的理论框架,同时进行实证检验。测算结果表明:①经济主体从“传统-弱”模式时边际减排成本为负,从“传统-强”模式时边际减排成本趋近于零,从“弱-强”模式时边际减排成本均为正。②三种测量方法下边际减排成本均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N”型;区域规律一致,均为中部较高,东、西部较低;不同区域和省份间同一种边际减排成本的差别较大。影响机制的进一步分析显示:①减排空间和技术进步是影响二氧化碳边际减排成本的最为重要的两个因素,先后起主导作用。②只有当减排空间足够大,经济行为主体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和节能减排政策处在初始时期这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时,节能减排政策才能起到降低边际减排成本的效果。③技术进步具有周期性。现阶段中国绿色技术处于快速发展的初步成长期,对技术的投入处于沉没成本阶段。虽然削减减排空间能够倒逼技术进步,但是技术进步并不能够起到显著降低减排成本的效果。因此,在减排政策的制定中要注重阶段性和区域差异,持续推进和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考虑技术进步前期“沉默发酵”的特性,在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时要协调推进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边际成本 经济发展阶段 空间 技术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业视角下减排成本估算及减排路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吴立军 曾繁华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0-129,共10页
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的战略目标,减排成本与减排路径是该战略实施中的两大现实问题。基于行业视角,利用投入产出方法,对行业减排成本,技术减排效应及减排路径展开研究,基本结论如下:①行业减排成本差异较大,整体减排... 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的战略目标,减排成本与减排路径是该战略实施中的两大现实问题。基于行业视角,利用投入产出方法,对行业减排成本,技术减排效应及减排路径展开研究,基本结论如下:①行业减排成本差异较大,整体减排成本逐年上升。各行业减排成本极差在20倍左右,2005-2015年行业平均减排成本上升了近1倍;②技术进步的减排贡献较大,但部分行业技术减排有限。研究期内技术进步累计实现减排97.36亿吨,累计技术减排率达到51.38%;但在废品废料业、纺织服装制品业,服务业等行业技术减排有限;③减排路径应遵循从“高碳”到“低碳”的行业顺序。优先和重点减排行业主要集中在电力热力生产供给、金属采选冶炼等高能耗高排放行业;可相对延后和非重点减排行业主要为食品烟草等传统加工制造业及商贸、金融、信息传输等现代服务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本 投入产出 技术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