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技术认识论视域下职业教育评价的变革与重构 被引量:8
1
作者 张音宇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104,共7页
技术认识论关于技术发展规律、技术知识特点、技术认识逻辑的观点对职业教育评价产生了深刻影响。从技术认识论的视角看,职业教育评价存在价值关怀弱化、多元主体诉求冲突、评价内容未能凸显类型特色、评价方法相对单一等问题。为此,应... 技术认识论关于技术发展规律、技术知识特点、技术认识逻辑的观点对职业教育评价产生了深刻影响。从技术认识论的视角看,职业教育评价存在价值关怀弱化、多元主体诉求冲突、评价内容未能凸显类型特色、评价方法相对单一等问题。为此,应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确立技术素养与人文素养相结合的评价理念;面向多元利益相关者,构建职业教育评价共同体;依据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完善产教融合评价内容;以技术认识为导向,探索过程性评价方法,从而健全职业教育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 技术认识论 职业教育评价 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与技术认识论、方法论的当代比较 被引量:5
2
作者 陈其荣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13,共9页
当代科学实践哲学的新趋向和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突破了表象主义、理论优位的科学观,为人们提供了崭新的实践的科学观和技术观,为科学与技术认识论、方法论的比较研究提供了前提和条件,使得科学与技术在认识论与方法论上的沟通、统一成... 当代科学实践哲学的新趋向和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突破了表象主义、理论优位的科学观,为人们提供了崭新的实践的科学观和技术观,为科学与技术认识论、方法论的比较研究提供了前提和条件,使得科学与技术在认识论与方法论上的沟通、统一成为必要和可能;是科学实践与技术实践都涉及关于实在、形而上学信念、主体与客体、目的与方法等要素,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逻辑化,即形成科学技术认识的动态过程和发展;以虚拟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的出现,导致了人的实践形态由现实实践向虚拟实践的拓展,把人类的科学技术认识活动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认识论与方法论 技术认识论与方法论 科学实践 技术实践 虚拟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环境学对技术认识论的争论
3
作者 李曦珍 王晓刚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4-48,共5页
媒介环境学对媒介技术之于人类认识的作用充满了争议。争议的焦点就集中在技术究竟是"放大"抑或"遮蔽"了人的认识。然而,仅仅从媒介的"尺度"或技术属性中无法全面解释人类的认识机制。实际上,要走出技术... 媒介环境学对媒介技术之于人类认识的作用充满了争议。争议的焦点就集中在技术究竟是"放大"抑或"遮蔽"了人的认识。然而,仅仅从媒介的"尺度"或技术属性中无法全面解释人类的认识机制。实际上,要走出技术认识论的理论误区,解释媒介技术在认识论意义上的"延伸"或"遮蔽"的"二重性"问题,就必须摒弃对媒介技术的"尺度"与人的"类本质"的迷恋,从而深入认识人类社会的权力结构及具体的社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技术 技术认识论 社会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联—俄罗斯技术哲学中人的问题研究
4
作者 张雨墨 白夜昕 《湖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9-155,共7页
人的问题是苏联—俄罗斯技术哲学极具特色的研究方向。从本体论角度,技术作为“人以知识作为前提,以技术制品为最终目标,运用一定的程序方法并借助工具对自然事物进行改造的活动过程”与人密切相关。从认识论角度,苏联—俄罗斯学者致力... 人的问题是苏联—俄罗斯技术哲学极具特色的研究方向。从本体论角度,技术作为“人以知识作为前提,以技术制品为最终目标,运用一定的程序方法并借助工具对自然事物进行改造的活动过程”与人密切相关。从认识论角度,苏联—俄罗斯学者致力于探索技术发展过程中人与技术手段、技术对象的关系,以及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从价值论角度,苏联—俄罗斯重视人道主义与技术哲学的结合,支持通过技术实践解放劳动力。苏联—俄罗斯技术哲学关注人的问题受国内政治和经济发展、东正教传统、德国哲学以及当今世界主流思潮的影响。反思苏联—俄罗斯技术哲学,对“人的问题”的关注没有落到实处。技术哲学作为与现实联系密切的哲学门类,对人的关注应结合科学、技术、生产、经济、生态、社会等要素,探讨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本体论 技术认识论 技术价值论 人道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理学如何才能“致用”——管理学技术化及其方法论 被引量:39
5
作者 吕力 《管理学报》 CSSCI 2011年第6期796-804,826,共10页
求真与致用的矛盾本质上是科学认识论与技术认识论之间的矛盾,求真与致用在目的、推理方式和知识体系3个方面存在显著的区别。管理学要"致用",就必须实现认识论层面的改变,由"求真"的逻辑转为"致用"的逻... 求真与致用的矛盾本质上是科学认识论与技术认识论之间的矛盾,求真与致用在目的、推理方式和知识体系3个方面存在显著的区别。管理学要"致用",就必须实现认识论层面的改变,由"求真"的逻辑转为"致用"的逻辑,这可以称之为管理学的技术化转向。管理学技术化有助于把握管理学的学科属性和本质特点;有助于理解循证思想的精髓,避免将其实证化和教条化;此外,管理学技术化是直面中国管理实践的直接路径,有助于厘清管理研究中"科学严谨性"和"实践相关性"之间的主次关系,是理解"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的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认识论 管理学技术 循证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的默会知识及其实践培育 被引量:17
6
作者 徐金雷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9-28,154,共11页
默会知识观丰富了实践导向的厚实认识论的思想源泉,揭示出技术认知中默会维度的重要性,促进了对技术认知过程中默会知识的本质及其形态的更深刻理解。从默会知识观的视角发掘技术知识的特点,分析技术默会知识的具身性、亲知和动态觉知... 默会知识观丰富了实践导向的厚实认识论的思想源泉,揭示出技术认知中默会维度的重要性,促进了对技术认知过程中默会知识的本质及其形态的更深刻理解。从默会知识观的视角发掘技术知识的特点,分析技术默会知识的具身性、亲知和动态觉知等认知特征,可为技术默会认知及其实践培育提供思路与策略:"情境+实践"是技术默会认知的应然场域,"感觉+经验"是技术默会认知的亲知途径,"实例+整体性"是技术默会认知的模式识别,"示范+练习"是技术默会认知的优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知识 技术默会知识 技术认识论 认知特性 实践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创新过程中的第一性与第二性问题
7
作者 裴晓敏 刘仲林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3-16,共4页
从技术创新过程的第一性与第二性问题入手,深入研究技术创新的微观过程,揭示了技术创新过程中的第一性问题——技术系统进化规律,为技术创新提供了重要的认识论基础。同时强调了技术创新过程的同一性思想,为哲学视野下的技术创新研究开... 从技术创新过程的第一性与第二性问题入手,深入研究技术创新的微观过程,揭示了技术创新过程中的第一性问题——技术系统进化规律,为技术创新提供了重要的认识论基础。同时强调了技术创新过程的同一性思想,为哲学视野下的技术创新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进化规律 第一性 技术创新 技术认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理科学理论为什么与实践脱节——论管理学研究中“求真”与“致用”的矛盾 被引量:3
8
作者 吕力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207,共8页
求真是科学的目的,致用是技术的目的。求真与致用的矛盾本质上是科学认识论与技术认识论之间的矛盾。在管理学中,求真与致用在目的、推理方式和知识体系三个方面存在显著的区别,导致了管理科学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因为求真与致用这一对... 求真是科学的目的,致用是技术的目的。求真与致用的矛盾本质上是科学认识论与技术认识论之间的矛盾。在管理学中,求真与致用在目的、推理方式和知识体系三个方面存在显著的区别,导致了管理科学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因为求真与致用这一对矛盾的存在,管理学就不单纯是一门科学,在某些情况下也会以技术知识的形态出现,或者说,管理学既是科学,又是技术。与管理学的科学化不同,管理学的技术化强调管理研究结论能够直接用于解决现实管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认识论 技术认识论 管理技术 管理技术 管理技术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