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摆脱技术困境之路——埃吕尔技术哲学思想简析
被引量:2
- 1
-
-
作者
李桂花
张敏
-
机构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1-43,共3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08JA710019)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8Bzx02)
-
文摘
埃吕尔认为,我们目前的社会已变为技术社会。技术主要不是物质手段,而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控制事物和人的理性方法,现代技术最根本的特性是它的自主性。他希望创立一种非力量伦理学,以便对技术实践划出明确的范围。但是,由于埃吕尔错误地夸大了技术的力量,把技术看做一种完全独立自主的东西,所以他不可能真正找到一条摆脱技术困境的出路。
-
关键词
埃吕尔
技术哲学
技术的自主性
技术困境
-
分类号
B0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
-
题名唯物史观的“修辞学转向”:从技术决定到社会建构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安维复
-
机构
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3-31,共9页
-
文摘
哈贝马斯以皮亚杰的建构主义为基点重建交往行动理论的唯物史观:他把社会意识区分为社会系统与个人系统的交往与共识,因而成功地将上层建筑转换为主体际性范畴。但哈贝马斯在经济基础领域依然坚持了技术的本质主义和生产力的本原性假设,因而并没有根除经济决定论的哲学根基。社会建构主义批判了技术的本质主义和生产力决定论假设,认为技术是社会群体的“社会建构”。这个命题包含着两个极其重要的结论:其一,技术不是自主的而是社会群体的建构,因此技术以及生产力都不是终极性的决定因素;其二,真正的社会本体不是技术,而是人本身及其社会建构活动。按照这个思路,我们认为可以将唯物史观叙述形式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心理反映论关系,转换为个人系统(社会建构者)-社会系统(社会建构物)之间的社会建构论关系。
-
关键词
唯物史观的叙述方式
技术的自主性
社会建构主义
-
分类号
B032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