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屋”与“家”:空间与能量的社会—技术建构 |
李鑫
|
《世界建筑》
|
2024 |
0 |
|
2
|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低碳技术创新及其社会建构 |
刘立
陆小成
李兴川
|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8
|
|
3
|
数学教育中的技术——个体和社会建构的视角 |
王兄
|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
2007 |
0 |
|
4
|
现代奥运会技术的社会建构研究 |
卫才胜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5
|
技术的社会建构——兼论若干相关的哲学问题 |
武晨箫(译)
徐秋石(校)
|
《哲学分析》
CSSCI
|
2023 |
8
|
|
6
|
比较视野下行动者网络理论与驯化理论中的“技术——社会”研究 |
武小菲
魏金鑫
|
《传媒论坛》
|
2024 |
1
|
|
7
|
基于鼠标追踪技术的个体建构过程实时测量 |
张晓斌
佐斌
薛孟杰
江汶
候飞翔
|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8
|
社会塑形技术的三种路径 |
郑晓松
|
《哲学分析》
CSSCI
|
2017 |
5
|
|
9
|
环境教育的社会建构策略 |
雷洪德
|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10
|
互联网技术创新的社会逻辑:以博客为例 |
杜鹏
|
《科学与社会》
CSSCI
|
2013 |
1
|
|
11
|
酵母双杂交系统的技术与社会选择研究初探 |
呼思乐
|
《科学与社会》
CSSCI
|
2012 |
0 |
|
12
|
AI时代的社会创新理论 |
刘志阳
郑若愚
|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3
|
信息技术学科数字化学习环境建构实践 |
凌秋虹
|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2013 |
1
|
|
14
|
技术哲学经验转向的逻辑进路 |
郑晓松
|
《哲学分析》
|
2015 |
4
|
|
15
|
职业技术学院德育目标构建的新视角 |
王占锋
柳国强
|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16
|
网络围观:新公共领域中社会舆论的延伸 |
邓亦林
|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
2011 |
4
|
|
17
|
对科学的技术理解——评段伟文《可接受的科学当代科学基础的反思》 |
李三虎
|
《科学与社会》
CSSCI
|
2015 |
1
|
|
18
|
信息技术背景下的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 |
周红
|
《海外英语》
|
2019 |
1
|
|
19
|
加强共性技术的预见 |
万劲波
|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20
|
新时代中职语文教学研究——评《中职语文教学探索与发展研究》 |
齐燕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2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