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低碳技术创新及其社会建构 被引量:18
1
作者 刘立 陆小成 李兴川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8-52,共5页
低碳技术创新成为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助推器,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低碳技术创新的动力、特征和功能、价值取向等层面具有内在的社会建构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低碳技术创新社会建构的途径主要包... 低碳技术创新成为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助推器,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低碳技术创新的动力、特征和功能、价值取向等层面具有内在的社会建构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低碳技术创新社会建构的途径主要包括强化低碳技术创新价值体系的社会认同性整合;推动低碳技术创新价值规范的社会制度整合;构建低碳的国家和区域创新系统,为低碳创新提供社会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技术创新 社会建构 科学发展观 低碳创新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的决定论和社会建构论 被引量:7
2
作者 晏如松 张红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2期33-36,共4页
技术决定论和技术的社会建构论这两种技术观的观点都是非常偏颇的。而马克思主义的技术观是辩证的、合理的 ,体现了技术与社会两系统间的相互制约和影响。因此 ,追求一种良性、互动的社会。
关键词 技术决定论 社会建构 马克思主义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技术建构到社会建构: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历史抉择——基于空间生产的视角 被引量:13
3
作者 庄友刚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0-66,191,共7页
空间生产实质上表明的是空间生产与社会发展的辩证法,在基于空间生产视角审理社会发展时既要看到空间生产在社会发展中的历史进步作用,又要看到空间生产与社会建构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城市是空间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城市的... 空间生产实质上表明的是空间生产与社会发展的辩证法,在基于空间生产视角审理社会发展时既要看到空间生产在社会发展中的历史进步作用,又要看到空间生产与社会建构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城市是空间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城市的特点表明城市建构具有显性和隐性两个层面,即技术建构和社会建构。城市发展的终极价值指向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当代中国的城市化发展主要强调了城市建设的技术建构,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甚至遮蔽了城市发展的社会建构,由此导致并强化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实现城市建设从技术建构到社会建构的转换成为当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必然历史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生产 技术建构 社会建构 城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的社会建构:理论探索与政策含义 被引量:11
4
作者 邢怀滨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241-246,共6页
技术的社会建构论以建构主义为思想基石,聚焦于考察技术被建构的过程。在该理论框架中,技术被界定为社会行动,从而消解了传统的“人—机”二元论,而走向一种“可塑因—不可塑因”的新二分法;技术的结构即是围绕技术的社会行动结构,各个... 技术的社会建构论以建构主义为思想基石,聚焦于考察技术被建构的过程。在该理论框架中,技术被界定为社会行动,从而消解了传统的“人—机”二元论,而走向一种“可塑因—不可塑因”的新二分法;技术的结构即是围绕技术的社会行动结构,各个行动者之间的权力分布和互动关系可运用网络方法加以分析;技术发展是一个建构的演化过程,其动力源自于各类行动者的建构作用,多样性源自于各类行动者的异质性,行动者之间的协商构成了选择环境;社会建构论包含一种建构论的政策思想,强调政策干预的持续性、地方性以及政策决策民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 社会建构 建构主义 技术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决定论与社会建构论:对立抑或分立?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建设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6-40,共5页
“技术决定论”与“社会建构论”二者意见对立、观点冲突,这是较为流行的看法。依据形式逻辑,“技术决定论”与“社会建构论”所言说的对象并非同一命题,二者不形成对立关系。依据马克思主义辩证逻辑,“技术决定论”与“社会建构论”是... “技术决定论”与“社会建构论”二者意见对立、观点冲突,这是较为流行的看法。依据形式逻辑,“技术决定论”与“社会建构论”所言说的对象并非同一命题,二者不形成对立关系。依据马克思主义辩证逻辑,“技术决定论”与“社会建构论”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两种理论的关系并非对立而为分立。二者分立的缘由在于它们对技术的界定、意义的不同认知,以及对技术研究路径的不同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决定论 社会建构 关系 缘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社会建构论的批判与论争 被引量:3
6
作者 卫才胜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8-81,107,共4页
技术社会建构论是技术哲学的前沿思想,温纳在肯定其价值的同时,对其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温纳的批判引起了学者们对技术社会建构论中相关问题的论争。通过批判和论争,将加深人们对技术社会建构论的认识,推动技术社会建构论的发展。
关键词 温纳 技术 社会建构 批判 论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建构主义在科学技术价值问题上的探索与贡献 被引量:6
7
作者 徐琴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0-105,共6页
关于科学技术的价值问题,代表传统观点的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由于彼此对立而各执一端,社会建构主义则在此问题上作出了颇为独特的有益探索。本文认为社会建构主义的探索性贡献不仅使人们从先前那种看待科学、科学家及其行为的实证主义简... 关于科学技术的价值问题,代表传统观点的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由于彼此对立而各执一端,社会建构主义则在此问题上作出了颇为独特的有益探索。本文认为社会建构主义的探索性贡献不仅使人们从先前那种看待科学、科学家及其行为的实证主义简单观念中摆脱出来,而且有力地打击了形式理性的绝对性和抽象性,突出了主体-社会的能动性或建构性,把科学知识的本质导回到历史地变化着的社会方面。本文通过对社会建构主义基本主张的阐述及其分析,揭示社会建构主义在解答科学技术之价值问题上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和原则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建构主义 科学技术 价值问题 人本主义 实证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建构主义技术发明创造观 被引量:1
8
作者 吴红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88-393,共6页
发明创造是技术活动中的一个主要部分,技术研究者对于发明创造的研究从没有间断,并且在不同的时期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技术发明创造观。社会建构主义技术发明创造观有两个理论来源:早期的发明社会学和强纲领科学知识社会学,从发明的结... 发明创造是技术活动中的一个主要部分,技术研究者对于发明创造的研究从没有间断,并且在不同的时期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技术发明创造观。社会建构主义技术发明创造观有两个理论来源:早期的发明社会学和强纲领科学知识社会学,从发明的结构、发明的社会经济形成和发明的主体特征三个角度分析发明思想的产生,揭示发明思想如何在社会诸多因素的作用下被建构并最终形成人工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建构主义 技术发明 创造观 发明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合理性的社会建构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树松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7-59,共3页
技术合理性的问题历来是技术哲学所探讨的中心和关键。在技术哲学中 ,技术合理性常常被理解为工具合理性。然而 ,传统的技术合理性观念显然不能涵盖发展态势日益迅猛的现代科学技术 。
关键词 技术 合理性 社会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唯物史观的“修辞学转向”:从技术决定到社会建构 被引量:1
10
作者 安维复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3-31,共9页
哈贝马斯以皮亚杰的建构主义为基点重建交往行动理论的唯物史观:他把社会意识区分为社会系统与个人系统的交往与共识,因而成功地将上层建筑转换为主体际性范畴。但哈贝马斯在经济基础领域依然坚持了技术的本质主义和生产力的本原性假设... 哈贝马斯以皮亚杰的建构主义为基点重建交往行动理论的唯物史观:他把社会意识区分为社会系统与个人系统的交往与共识,因而成功地将上层建筑转换为主体际性范畴。但哈贝马斯在经济基础领域依然坚持了技术的本质主义和生产力的本原性假设,因而并没有根除经济决定论的哲学根基。社会建构主义批判了技术的本质主义和生产力决定论假设,认为技术是社会群体的“社会建构”。这个命题包含着两个极其重要的结论:其一,技术不是自主的而是社会群体的建构,因此技术以及生产力都不是终极性的决定因素;其二,真正的社会本体不是技术,而是人本身及其社会建构活动。按照这个思路,我们认为可以将唯物史观叙述形式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心理反映论关系,转换为个人系统(社会建构者)-社会系统(社会建构物)之间的社会建构论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的叙述方式 技术的自主性 社会建构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高技术的社会建构与立法规制
11
作者 杨丽娟 陈凡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0-62,共3页
通过对当代技术形态及其本质的阐述,揭示了高技术形成与发展的社会建构性,指出了强化立法规制在社会建构中的作用,因为它是社会治理最有效的手段,并对我国相关立法的完善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技术 社会建构 立法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奥运会技术的社会建构研究
12
作者 卫才胜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23,共6页
现代奥运会技术既不是技术自身逻辑发展决定的,也不是社会决定的,而是社会建构的结果。目前,奥运会技术在国家、体育协会、商业企业、技术专家、教练员、运动员等相关社会群体的建构下以追求效率为目标,给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带来了困境。... 现代奥运会技术既不是技术自身逻辑发展决定的,也不是社会决定的,而是社会建构的结果。目前,奥运会技术在国家、体育协会、商业企业、技术专家、教练员、运动员等相关社会群体的建构下以追求效率为目标,给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带来了困境。困境产生的根源是,目前整个奥运会技术发展的方向出现了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这就需要改变目前运动员在技术发展方面的弱势地位,建立以运动员为中心,通过民主协商的形式重新建构技术,推动技术朝着绿色的方向发展,从而消解技术给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带来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奥运会 技术 相关社会群体 社会建构 效率 绿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生态化背景下社会建构的新趋势
13
作者 姜小兰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2期8-9,共2页
技术生态化是应对环境危机的必然产物,它是对传统技术模式变革的一种全新诠释和定向改变。它既保证了技术的实用性,又确保了环境的清洁与生态的平衡,实现了经济、社会及人的可持续发展。技术的社会建构是从社会学角度对技术进行考察、... 技术生态化是应对环境危机的必然产物,它是对传统技术模式变革的一种全新诠释和定向改变。它既保证了技术的实用性,又确保了环境的清洁与生态的平衡,实现了经济、社会及人的可持续发展。技术的社会建构是从社会学角度对技术进行考察、分析、研究和论证的过程。技术发展受技术自身及社会多种因素的影响,这几乎已是公认的常识,但如何对这种建构进行较为深入的剖析仍是理论界研究的空白。本文对技术生态化及社会建构内涵进行了分析,并立足于研究技术生态化背景下社会建构的新趋势,以期对技术的社会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生态化 社会建构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迈向技术型自治:数字乡村中村民自治空间转向的社会建构 被引量:20
14
作者 何阳 高小平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5-162,共8页
村民自治空间转向是指将村民自治场域从物理空间拓展到数字空间。“议事微信群”机制是村民自治空间转向的实践形式,主要功能为在线议事,即自治主体将待商议的村庄公共事务等事项置于微信群,在微信群中开展公布信息、讨论议题、形成初... 村民自治空间转向是指将村民自治场域从物理空间拓展到数字空间。“议事微信群”机制是村民自治空间转向的实践形式,主要功能为在线议事,即自治主体将待商议的村庄公共事务等事项置于微信群,在微信群中开展公布信息、讨论议题、形成初步方案、征集方案意见、公示最终方案的行为活动。从社会建构视域看,村民自治场域可以从物理空间拓展到数字空间主要缘于在数字空间中实现了问题建构、身份建构和秩序建构的有机统一,以商议村庄公共事务的形式进入数字空间尊重了问题与空间的相容性,以户籍为准入条件、以现实职位角色为基础构建网络虚拟社区坚持了村民自治的社会属性,以数字体系、乡规民约等制度章程规范主体行为保障了数字空间的秩序性。通过“议事微信群”机制推动村民自治的空间转向需要高度关注组织规模和村庄文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 村民自治 空间转向 技术型自治 社会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的社会建构——兼论若干相关的哲学问题 被引量:11
15
作者 武晨箫(译) 徐秋石(校) 《哲学分析》 CSSCI 2023年第3期156-175,199,共21页
就技术的社会建构(SCOT)的哲学基础和影响而言,其重要方面包括:科学与技术的区别、技术的能动性、对称性原则、权力关系的作用、物质性与本体论、结构与行动者、理论的作用、相对主义以及技术的规范性与政治性等。
关键词 技术的社会建构(scot) 技术元勘 对称性原则 相对主义 物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技术的应用与社会再建构——农村中小企业信息技术使用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秋虹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4期85-92,共8页
我国的信息化建设是在工业化、全球化和社会转型的复杂背景下开始的,然而目前对信息技术应用的研究大多聚焦于城乡差异,忽略了它在分化的农村社会中的实践过程。本研究尝试在社会结构的视角下,观察信息技术应用的实践过程,发现信息技术... 我国的信息化建设是在工业化、全球化和社会转型的复杂背景下开始的,然而目前对信息技术应用的研究大多聚焦于城乡差异,忽略了它在分化的农村社会中的实践过程。本研究尝试在社会结构的视角下,观察信息技术应用的实践过程,发现信息技术诱发了"时间—空间"关系的重组,使原本受到地方社会结构性因素限制的农村中小企业在生产、销售以及日常管理等环节得以在延伸的全球尺度上寻求机会,当"再嵌入"于社会结构时,已裹挟着一套新的社会整合的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社会转型 农村中小企业 社会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背景下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建构 被引量:5
17
作者 于毓蓝 陈小燕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2-27,109,110,共8页
在数字技术背景下,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的建构具有时代紧迫性。分析数字技术创新对话语系统的影响,发现自然语言有代替人工语言之趋势,新媒介技术改变了传统话语传播模式,数字化知识体系重构了话语内容。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 在数字技术背景下,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的建构具有时代紧迫性。分析数字技术创新对话语系统的影响,发现自然语言有代替人工语言之趋势,新媒介技术改变了传统话语传播模式,数字化知识体系重构了话语内容。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建构,面临着虚拟交往带来的话语主体异化风险、信息过载带来的优质话语生产困难、互动性带来的主流媒体话语引导权消解等问题。因此,需要建构具备数字思维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主体,注重哲学社会科学优质话语的数字化生产和传播,强化哲学社会科学话语建构的“中国特色”价值,从而契合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丰富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内容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数字思维 哲学社会科学 话语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工作技术的理论建构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超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2-121,共10页
社会工作技术是跨越理论与实践鸿沟的有益方式,助力提升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实践的有效性,促进社会工作专业化、科学化建构。社会工作技术起源于社会技术,具有实践指向性、主体间性与社会限度、中层性。构建社会工作技术的路径可以通... 社会工作技术是跨越理论与实践鸿沟的有益方式,助力提升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实践的有效性,促进社会工作专业化、科学化建构。社会工作技术起源于社会技术,具有实践指向性、主体间性与社会限度、中层性。构建社会工作技术的路径可以通过回归社会工作技术基础理论研究、促进社会理论与技术的互动、整合社会工作技术存量、开发实践智慧展开。现有分散的社会工作技术能够通过关系主义形成一个整合性的社会工作技术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技术 实践 理论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鼠标追踪技术的个体建构过程实时测量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晓斌 佐斌 +2 位作者 薛孟杰 江汶 候飞翔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70-781,共12页
个体建构研究探讨分类的低水平知觉过程及其机制,涉及诸多自动化加工。基于手的运动可以实时地反映大脑内的信息加工过程这一原理,鼠标追踪技术通过对被试移动电脑鼠标反应时鼠标运动轨迹的跟踪记录与分析,对心理加工过程进行实时测量,... 个体建构研究探讨分类的低水平知觉过程及其机制,涉及诸多自动化加工。基于手的运动可以实时地反映大脑内的信息加工过程这一原理,鼠标追踪技术通过对被试移动电脑鼠标反应时鼠标运动轨迹的跟踪记录与分析,对心理加工过程进行实时测量,是实时测量心理加工过程的新技术。基于鼠标追踪技术的最新操作软件——MouseTracker的个体建构过程实时测量研究发现,社会类别和刻板印象遵循动态连续激活原则;动态激活过程中,基于面孔肤色的分类加工优先于基于面部轮廓的分类加工;不同通道间的社会类别遵循动态整合激活原则;个体建构过程是一个对他人的动态知觉系统,该系统中社会类别、刻板印象、高水平认知状态以及对面孔、声音等的低水平加工之间可连续、动态地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建构过程 社会分类 鼠标追踪技术 MouseTracker软件包 实时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塑形技术的三种路径 被引量:6
20
作者 郑晓松 《哲学分析》 CSSCI 2017年第5期145-156,共12页
技术的社会塑形论立足于社会学的研究范式,围绕技术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形成了三种理论流派:(1)以托马斯·休斯代表的技术系统论;(2)以拉图尔为代表的"行动者网络"理论;(3)以平奇和比克为代表的社会建构论。技术的社会塑形... 技术的社会塑形论立足于社会学的研究范式,围绕技术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形成了三种理论流派:(1)以托马斯·休斯代表的技术系统论;(2)以拉图尔为代表的"行动者网络"理论;(3)以平奇和比克为代表的社会建构论。技术的社会塑形论开启了技术哲学研究的新领域,同时也具有诸多理论弱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 社会 建构主义 经验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