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治理探究——基于技术现象学的批判
1
作者 程瑞 伏其秦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6,共6页
当前,各国都在展开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治理研究,但难以展开有效对话并形成统一的国际治理体系,现有伦理治理方案也往往无法有效考量科技发展、伦理规范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复杂关系。基于技术现象学视角展开基因编辑技术伦理治理研究,反对... 当前,各国都在展开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治理研究,但难以展开有效对话并形成统一的国际治理体系,现有伦理治理方案也往往无法有效考量科技发展、伦理规范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复杂关系。基于技术现象学视角展开基因编辑技术伦理治理研究,反对超人类主义和生物保守主义以技术工具论为背景的治理逻辑,强调放弃科技-伦理的二元对立,深入理解基因编辑技术的主动性和不确定性、具体伦理规范的暂时性、社会文化道德的根本性以及三者之间的互相构成性,提出应当遵循的哲学建议,有助于构建更加深刻与丰富的基因编辑技术伦理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编辑技术 生殖细胞基因编辑 超人类主义 生物保守主义 技术现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现象学视域下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师:技术作用、现实隐忧与应对路径 被引量:5
2
作者 洪玲 朱晓宏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28,共6页
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引发教育的深刻变革,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培养具备智慧教学素养、融合创新的高质量教师已成为教师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问题。从学理和实践层面厘清ChatGPT赋能教师的技术作用和关系,能更好地预测和防范人... 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引发教育的深刻变革,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培养具备智慧教学素养、融合创新的高质量教师已成为教师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问题。从学理和实践层面厘清ChatGPT赋能教师的技术作用和关系,能更好地预测和防范人工智能赋能教师的现实隐忧,为人工智能赋能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参考路径。基于技术现象学的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师具有技术义肢、解蔽与持存作用,教师与ChatGPT的关系,具体包括:具身关系、诠释关系、它异关系、背景关系,在人技关系过程中存在身体隐匿与能动意向缺失、教育意义解蔽风险与教育感知缺失、主体性弱化与交互主体性消弭、课堂失序和教育本质异化的现实风险。应对ChatGPT技术风险,教师要关注身体并开展具身教学活动,重视意义并丰富师生的生命价值,加强交互成为学生思维的引领者,探索艺术追求课堂教学的“真善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教师 ChatGPT 技术现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学校体育的限度及其超越——基于技术现象学的考察 被引量:2
3
作者 郭江浩 熊文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7-96,共10页
学校体育的存在方式正在被人工智能逐渐改变和重塑,这需要运用崭新的视角予以探讨。基于技术现象学的视角,围绕人工智能对学校体育的赋能予以考察,认为:(1)人工智能对学校体育的赋能可归为4个方面,即具身关系中“代具”对身体运动能力... 学校体育的存在方式正在被人工智能逐渐改变和重塑,这需要运用崭新的视角予以探讨。基于技术现象学的视角,围绕人工智能对学校体育的赋能予以考察,认为:(1)人工智能对学校体育的赋能可归为4个方面,即具身关系中“代具”对身体运动能力的延伸,解释关系中人工智能对学校体育数据的展现和解蔽,它异关系中人工智能作为“准他者”介入学校体育,背景关系中人工智能可搭建学校体育的“庇护所”。(2)人工智能对学校体育的赋能存在诸多局限,包括技术具身不能作为完全意义上的“强具身”,人工智能解蔽学校体育数据的有限性和风险,“外-主体”对体育教师和学生主体性的僭越,自然主义学校体育思想及“主动身体”的隐退。为更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对学校体育的赋能功效,提出通过“一般具身”创设富有层次的具身关系,“解蔽”与“遮蔽”不宜作为解释关系的对立,促进它异关系中“人-机”的协调与融合,引导背景关系中自然主义学校体育思想及“主动身体”的复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人工智能 技术现象学 教育伦理 技术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现象学视域下的出版人和技术关系
4
作者 王军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65-69,共5页
媒介技术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步紧密相连,对教育、知识传播和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影响。出版人利用媒介技术将知识产品数字化、载体化、网络化,从而拓展了知识的传播范围和深度。在此过程中,出版人的角色和行为受到媒介技术的影响,他们... 媒介技术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步紧密相连,对教育、知识传播和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影响。出版人利用媒介技术将知识产品数字化、载体化、网络化,从而拓展了知识的传播范围和深度。在此过程中,出版人的角色和行为受到媒介技术的影响,他们不仅是内容的传递者,也是知识创造、筛选、组织和推广的积极参与者。面对出版行业变革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出版人应不断学习和适应新技术,找到适合行业发展的多元化模式,以积极的心态拥抱新技术,以应对技术的不断涌现与迭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现象学 数字出版 出版人 媒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教师应如何存在?——基于技术现象学视角的思考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晓珊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82,共10页
教师的存在方式正在被人工智能改变,并日益转化为人与技术间的关系问题。为探讨教师与技术之间的关系,追问教师存在的“真相”,文章从教师存在的本质、教师存在与技术工具间的关系、教师存在的现象学还原、教师存在需要什么技术等方面... 教师的存在方式正在被人工智能改变,并日益转化为人与技术间的关系问题。为探讨教师与技术之间的关系,追问教师存在的“真相”,文章从教师存在的本质、教师存在与技术工具间的关系、教师存在的现象学还原、教师存在需要什么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基于技术现象学的思考。研究发现,教师存在的本质特征是身体的使用,教师并不依赖于技术工具而存在,技术工具的使用是对教师存在的强化,而不是对教师存在价值的消解。教师存在的核心不是技术人工物而是“关系”,技术的作用方式必须彰显教师的存在;教育技术的生成与发展需要教师存在的创造性转化,教师则需要通过技术具身以实现自身存在方式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的技术 存在方式 身体技术 技术现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育的“教育—技术”存在结构及其中的延异运动——基于技术现象学观点的分析 被引量:25
6
作者 叶晓玲 李艺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10,共6页
信息时代技术对教育领域的许多方面都产生了影响和冲击,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如何发生的?教育与技术的原初关系是什么?本文借鉴技术现象学家斯蒂格勒对技术和人性结构的解读,通过对教育实践的观察与分析,提出了关于教育的"教育—技术... 信息时代技术对教育领域的许多方面都产生了影响和冲击,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如何发生的?教育与技术的原初关系是什么?本文借鉴技术现象学家斯蒂格勒对技术和人性结构的解读,通过对教育实践的观察与分析,提出了关于教育的"教育—技术"存在结构,并阐释了其结构内部进行的"教育"与"技术"之间的延异运动,从而为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教育的变革特质等寻求一种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技术”结构 教育 技术 技术现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现象学视域下人工智能对教师角色的重塑 被引量:45
7
作者 韦妙 何舟洋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8-114,共7页
在人工智能技术加持下的全新教育场域中,如何重新界定教师的存在价值和角色定位已成为推动未来教育发展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从技术现象学的“人-技术”理论分析框架出发,将教师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关系划分为“具身关系”“解释关系... 在人工智能技术加持下的全新教育场域中,如何重新界定教师的存在价值和角色定位已成为推动未来教育发展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从技术现象学的“人-技术”理论分析框架出发,将教师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关系划分为“具身关系”“解释关系”“它异关系”“背景关系”四种不同的意向性结构,进而审视教师角色在智能教育生态下的多重转变:应从“人技分离的教学者”转变为“人技合一的导学者”,发挥教育智慧作用,提升教育价值;应从“教育数据的分析者”进化为“学生心灵的对话者”,重视与学生心灵对话的情感教育;应从“机械工作的奴役者”成长为“高级智能的唤醒者”,勇敢承担机器无法胜任的工作;应从“教学效率的追求者”回归为“教育本质的探寻者”,避免陷入功利化和工具化的教育歧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现象学 人工智能 人与技术关系 教师角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现象学视野下的教育技术 被引量:13
8
作者 陈维维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0-22,32,共4页
现象学不仅是一种哲学思潮,更是一种研究方法,技术现象学则是面向"技术实事"的现象学研究。教育技术是教育领域的"技术实事",运用技术现象学的方法考察教育技术成为必然。技术现象学视野下的教育技术也表现出体现... 现象学不仅是一种哲学思潮,更是一种研究方法,技术现象学则是面向"技术实事"的现象学研究。教育技术是教育领域的"技术实事",运用技术现象学的方法考察教育技术成为必然。技术现象学视野下的教育技术也表现出体现、解释、他者、背景四种不同的人、技术与世界的关系,教育技术的应用其实质是在这四种关系之间发生现象学迁移,这给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带来了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现象学 教育技术 居间调节 定位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体、媒介及图像叙事:“带ID”式远程合影的技术现象学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国强 蒋效妹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44-149,共6页
"万物皆可带ID"是一种处于电子网络和物质空间交叉点上的行动实践。就技术与身体的关系而言,它包含了物理身体"技术缺席"和技术身体"物理到场"的双向投射逻辑,去除了实体化存在的社会优先性,改变着我们... "万物皆可带ID"是一种处于电子网络和物质空间交叉点上的行动实践。就技术与身体的关系而言,它包含了物理身体"技术缺席"和技术身体"物理到场"的双向投射逻辑,去除了实体化存在的社会优先性,改变着我们作为主体的感知和行为;而从身体和社会环境的关系来看,这一延续人类再造现实尝试的想象性合影现象,则恰恰代表了"视觉文化现代化转向"的结果,其中包含了诸如媒介与空间生成、视觉观看语法及权力隐喻、流量与情感裹挟对冲等结构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 粉丝 技术现象学 身体 饭圈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中信息技术用途及限度的伊德技术现象学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良辉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2012年第4期15-20,共6页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弥漫着一种盲目乐观的情绪,缺乏对其应用方式与限度的理性分析。以当前技术哲学主流的技术现象学,特别是美国著名技术哲学家伊德的"人-技术"关系现象学作为分析框架,来理性分析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是...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弥漫着一种盲目乐观的情绪,缺乏对其应用方式与限度的理性分析。以当前技术哲学主流的技术现象学,特别是美国著名技术哲学家伊德的"人-技术"关系现象学作为分析框架,来理性分析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是必要的。技术现象学中最基础的问题就是人与技术的关系问题。伊德指出人与技术存在4种关系,即具身关系、解释关系、它异关系与背景关系,这4种关系形成了"人-技术"关系的连续统,具有较好的理论自洽性与普适性。用这一框架来分析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则分别对应于教育传播技术、教育数据挖掘、教育游戏技术和默会教学法。作为"双刃剑"的另一面,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限度应重点考虑技术对人的知觉的片面转化、人工智能的局限和技术的文化适应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技术现象学 具身关系 解释关系 它异关系 背景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阅读的文化忧思——技术现象学的视角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颖吉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9-23,共5页
从技术现象学视角看,阅读是媒介与人之间的一种交互性活动。具有全新技术特性的电子阅读塑造了一种新的人与媒介的相互关系,从而发展为一种全新的电子阅读文化。新技术的使用改变了人的存在状态,这些存在论意义上的改变比较突出地体现... 从技术现象学视角看,阅读是媒介与人之间的一种交互性活动。具有全新技术特性的电子阅读塑造了一种新的人与媒介的相互关系,从而发展为一种全新的电子阅读文化。新技术的使用改变了人的存在状态,这些存在论意义上的改变比较突出地体现在信息超载导致的健忘症、多媒体阅读导致的心不在焉、数字拷贝和移动阅读带来的阅读消遣化和娱乐化趋势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阅读 技术现象学 文化 忧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化学习的发生机制研究——基于唐·伊德技术现象学的思考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文新 赵婧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0-107,共8页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引发了学习活动的深刻变革。与这场变革中日新月异的实践样态相比,关于信息化学习的理论研究却相对滞后。作为技术现象学的集大成者,美国哲学家唐·伊德在有机整合现象学与实用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开启了...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引发了学习活动的深刻变革。与这场变革中日新月异的实践样态相比,关于信息化学习的理论研究却相对滞后。作为技术现象学的集大成者,美国哲学家唐·伊德在有机整合现象学与实用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开启了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为深入揭示信息化学习的发生机制提供了方法论的借鉴。以伊德理论为指导,通过对鲜活实践的考察发现:信息化学习包含了“具身”“诠释”和“背景”等多重复杂的人机关系,用“唯一本质”的思维方式是不能予以诠释的。对未来研究而言,需要突破实体还原论与二元对立论的思维局限、超越工程范式与人文范式的割裂对峙、重视理论的实践关怀与实践的理论提升并不断推动复杂性理论视野下学习研究的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学习 唐·伊德 技术现象学 学习的技术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现象学视域下人与媒介的关系省思及认识方法补阙 被引量:8
13
作者 董浩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20年第1期19-31,共13页
自麦克卢汉以来,虽然新闻传播学科关于人与媒介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与论说不断且有些极富洞见,但目前新闻传播学科关于人与媒介关系的研究存在着认识论与方法论、理论和实践、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的断裂,以及乌托邦式的乐观分析与敌托邦式... 自麦克卢汉以来,虽然新闻传播学科关于人与媒介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与论说不断且有些极富洞见,但目前新闻传播学科关于人与媒介关系的研究存在着认识论与方法论、理论和实践、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的断裂,以及乌托邦式的乐观分析与敌托邦式的批判分析相互抵牾的问题。文章尝试借助技术现象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媒介介入日常生活世界后人、媒介与生活世界之间关系的变化进行一个初步的考察。研究认为,人与媒介之间至少具有九种关系:具身关系、诠释学关系、它异关系、背景关系、赛博格关系、复合关系、交互关系、连接关系、情境关系。新闻传播学界若想推进关于媒介及其与人的关系研究,至少需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持续关注并译介国际学界关于或有益于媒介研究的学术思想、前沿;第二,回到实践,回到活生生的日常生活世界,认真总结经验,并进行适恰的抽象与概括;最后,回到历史,回到学术脉络上,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相联系、相校验,从而“活络思想”,生发出新的概念、理论、思想,与国际学界进行有益的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现象学 人与媒介的关系 媒介研究 媒介环境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官技术:艺术形态史的技术现象学视角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妍 司峥鸣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54-160,192,共8页
在现象学哲学对主体、认知、技术关系的反思中,“身体”作为“主体”的“认知”能力逐渐被重新发现,“身体”的“技术感知”现象凸显。当代数字技术进一步表明,人类的创造技术本质上可谓力图超越身体局限的“感官技术”,技术的历史就是... 在现象学哲学对主体、认知、技术关系的反思中,“身体”作为“主体”的“认知”能力逐渐被重新发现,“身体”的“技术感知”现象凸显。当代数字技术进一步表明,人类的创造技术本质上可谓力图超越身体局限的“感官技术”,技术的历史就是不断完善的“感官技术”史。有什么样的“感官技术”,就有什么样的艺术形态。本文从“感官技术”的角度重新考察艺术、感知、技术的关系,探究技术要素的革命对艺术形态演变的影响,通过梳理身体感官技术与身体艺术(乐舞—戏剧)、感官媒介技术与符号媒介艺术(绘画、雕塑、建筑、文学、影像艺术、传感技术与虚拟艺术电子游戏)九大艺术形态感知模式的变革与审美范式的嬗变可见,艺术形态的演变,正是感官技术所关联着的、人类不断发展中的审美理想的映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官技术 技术现象学 艺术形态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职业教育的范式、逻辑与演进趋势——基于技术现象学的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徐宏伟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12,共8页
技术现象学运用现象学理论与方法对技术问题进行研究。文章依托技术现象学的三个相互关联的经典理论作为分析框架,对现代职业教育根本问题进行研究。依据伯格曼的“装置范式论”,可以将现代职业教育范式的内涵特征概括为参与社会建构的... 技术现象学运用现象学理论与方法对技术问题进行研究。文章依托技术现象学的三个相互关联的经典理论作为分析框架,对现代职业教育根本问题进行研究。依据伯格曼的“装置范式论”,可以将现代职业教育范式的内涵特征概括为参与社会建构的制度化力量、教育目的强烈的社会取向、基于国家力量的技术技能教育与工作实践的整合。立足芬伯格的“工具化理论”,可以将现代职业教育的逻辑路径总结为“去情境化”与“再情境化”的融合,统摄课程开发逻辑等现代职业教育实践。基于伊德的“人技关系”理论,可以判断现代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能力要求将呈现出从具身关系下的身体参与式的“硬能力”向诠释关系、他者关系、背景关系下的智慧型的“软能力”演进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职业教育 技术现象学 装置范式 工具化 人技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现象学视野下的技术扩散 被引量:2
16
作者 宋保林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22,26,共4页
技术扩散是主体到主体间性的转换过程,不同主体所拥有的技术范式的相容或相斥影响技术扩散的效果;技术扩散是技术抽身而去而又旋即在场,是对新技术语境下客观世界重新解释的过程,扩散的技术对变化的客观世界具有解释功能。技术现象学视... 技术扩散是主体到主体间性的转换过程,不同主体所拥有的技术范式的相容或相斥影响技术扩散的效果;技术扩散是技术抽身而去而又旋即在场,是对新技术语境下客观世界重新解释的过程,扩散的技术对变化的客观世界具有解释功能。技术现象学视野的技术扩散可以概括为,随着主体变换以及扩散技术解释功能增强,技术意向性在技术扩散过程中得到有效展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现象学 技术扩散 主体间性 技术意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技术赋能教师的内在逻辑纾解——基于技术现象学的视角 被引量:18
17
作者 郝建江 郭炯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5-81,共7页
智能技术的应用推动教育环境、资源、教学、评价等生态性全方位升级与创新,但由于技术的不确定性,也为教师的技术应用带来了风险与挑战。科学理性地认知教师亟需智能技术赋能的原因、智能技术赋能教师的作用价值,以及二者之间的作用关系... 智能技术的应用推动教育环境、资源、教学、评价等生态性全方位升级与创新,但由于技术的不确定性,也为教师的技术应用带来了风险与挑战。科学理性地认知教师亟需智能技术赋能的原因、智能技术赋能教师的作用价值,以及二者之间的作用关系,能够为教师智能技术应用,提供理论支持与宏观指引。为此,基于技术现象学中的人类存在认识、技术作用分析、人技关系研究,对智能技术与教师的本质及二者关系进行分析,明晰当前智能技术所引发的代具拓展、解蔽丰富、遮蔽深化、座架促逼,以及技术进化所引发的体系转变与社会变革现象,探讨当前人类教师在自身缺陷凸显、发展创新必须、存在状态转变等方面的内容,进而从宏观知觉视角和延异运动视角,分析师技关系的内容丰富、深化与相互促逼发展作用,为教师的智能技术应用,提供一些支持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本质 技术体系 教师定位 师技关系 技术现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技术现象学视域下媒介技术的“在场效应” 被引量:35
18
作者 杨雅 喻国明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4-59,74,共7页
本文探讨技术哲学视域下媒介技术的再认识。经由技术现象学的研究视角,以概念史的研究方式,对传播技术"在场效应"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以及理论变革与传播技术发展之间的对应关系。首先,本文总结了"在场"效应发展沿... 本文探讨技术哲学视域下媒介技术的再认识。经由技术现象学的研究视角,以概念史的研究方式,对传播技术"在场效应"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以及理论变革与传播技术发展之间的对应关系。首先,本文总结了"在场"效应发展沿革的四个阶段;其次,通过上述的概念史梳理可以对于"在场"效应进行一种较为全面的操作性定义;最后,提出传播技术发展的关键节点——虚拟技术转向——对于在场效应研究的影响。在随后的研究中,可以在此基础上继续探讨"在场"效应的多重维度测量框架,这将有助于我们对当前虚拟传播技术的发展,提出可行性的理论分析与解释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场 技术现象学 虚拟转向 概念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裁判辅助技术的伦理风险与消解路径——基于图像技术现象学的考察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琪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6-92,共7页
基于STS研究和图像技术现象学的理论,使用文献资料、案例研究等方法,研究了裁判辅助技术的本质问题,通过梳理裁判辅助技术的兴起动因和伦理风险,提出了应对问题的消解路径。研究认为,人与机器共生的时空条件下,人仍然具有作出终局判断... 基于STS研究和图像技术现象学的理论,使用文献资料、案例研究等方法,研究了裁判辅助技术的本质问题,通过梳理裁判辅助技术的兴起动因和伦理风险,提出了应对问题的消解路径。研究认为,人与机器共生的时空条件下,人仍然具有作出终局判断的法理和伦理基础。贸然使用机器替代人工执裁,将会剔除执裁工作和竞赛活动的具身属性,进而将体育变成“与或判断”的逻辑游戏。裁判辅助技术的运用带来了5类伦理冲突,主要包括:具身与技术感知能力的冲突、程序公平与结果公平的冲突、裁判责任与执裁能力的冲突、事实公平与人造公平的冲突、介入需求与技术可行的冲突。为了妥善应对技术介入带来的风险,研究建议:重释当代竞赛公平理念、重构竞赛利益的平衡关系、政治手段干预技术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裁判 辅助技术 技术现象学 公平 伦理 竞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现象学视域下的舆论引导与主流意识形态引领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贤卿 彭丽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61-166,共6页
从技术现象学视角出发分析主流意识形态问题,就是从实用角度出发,研究日常生活中人、媒介、世界之间的微观和宏观关系,从而更好地把握新媒体环境下的舆论导向问题,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形成良好舆论导向,发挥主流意识形态引领作用,要... 从技术现象学视角出发分析主流意识形态问题,就是从实用角度出发,研究日常生活中人、媒介、世界之间的微观和宏观关系,从而更好地把握新媒体环境下的舆论导向问题,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形成良好舆论导向,发挥主流意识形态引领作用,要尊重技术发展规律和舆论导向生成规律,主动融合主流媒体于复杂媒介之中,渗透技术伦理回应大众利益诉求,丰富意识形态理论,完善传播治理机制,提升其在技术空间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现象学 舆论导向 媒介环境 主流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