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统一大市场建设对区域流通经济增长的影响——技术流动的中介作用
1
作者 李琼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80-183,共4页
本文在梳理统一大市场建设、技术流动与区域流通经济增长的理论关系基础上提出相关研究假设,通过构建指标评价体系与分析模型,采用2011-2022年我国30个省份(港澳台地区及西藏除外)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统一大市场建设对区... 本文在梳理统一大市场建设、技术流动与区域流通经济增长的理论关系基础上提出相关研究假设,通过构建指标评价体系与分析模型,采用2011-2022年我国30个省份(港澳台地区及西藏除外)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统一大市场建设对区域流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推动作用,这一结论在替换测度方法、替换被解释变量及缩尾处理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作用分析发现,统一大市场建设能够通过促进技术流动,进而助推区域流通经济增长;进一步进行异质性分析表明,统一大市场建设对东部地区区域流通经济的影响更为显著,而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相对较小。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大市场建设 区域流通经济 技术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技术流动与数字经济发展
2
作者 刘瑜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22,共8页
选取2002—2022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测算新型城镇化与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借助多重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新型城镇化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论表明,新型城镇化对数字经济发展具有明显促进作用,该作用在各地区间存在异质性;新... 选取2002—2022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测算新型城镇化与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借助多重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新型城镇化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论表明,新型城镇化对数字经济发展具有明显促进作用,该作用在各地区间存在异质性;新型城镇化通过助力技术流动间接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即技术流动在新型城镇化促进数字经济发展间具有中介效应;技术流动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新型城镇化双重门槛效应,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推进,技术流动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不断扩大。此外,新型城镇化与技术流动在不同数字经济发展层次上存在差异化作用,其与数字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性仍有较大挖掘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新型城镇化 技术流动 要素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专利大数据的中国国际专利技术流动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闵超 步一 孙建军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3-39,共7页
经过多年的飞速发展,我国国内专利数量已经位居世界前列。然而我国的国际专利在世界范围的发展与影响仍然缺乏基于实证数据的系统研究。文章基于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发布的专利数据,从近400万件专利及引用网络中分析我国相关专利的发... 经过多年的飞速发展,我国国内专利数量已经位居世界前列。然而我国的国际专利在世界范围的发展与影响仍然缺乏基于实证数据的系统研究。文章基于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发布的专利数据,从近400万件专利及引用网络中分析我国相关专利的发展态势与国际交流情况,以期为我国深度参与国际技术活动提供政策启示。研究发现,中国专利与特定地区的技术交流频繁,在某些技术领域具有显著特色,整体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不过,在USPTO专利数量和影响方面仍然与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存在明显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SPTO 中国专利 国际专利 技术流动 引用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中药产业技术流动状态分析——以专利转移数据为样本 被引量:8
4
作者 邓飞飞 袁红梅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1-95,共5页
[目的/意义]通过对制药企业中药专利转移数据进行解析,将中药产业技术流动状态清晰呈现,为进一步促进企业技术流动、活跃中药产业技术市场提供一些建议。[方法/过程]以中药专利转移数据为样本,运用突变级数法、网络图等研究方法,从专利... [目的/意义]通过对制药企业中药专利转移数据进行解析,将中药产业技术流动状态清晰呈现,为进一步促进企业技术流动、活跃中药产业技术市场提供一些建议。[方法/过程]以中药专利转移数据为样本,运用突变级数法、网络图等研究方法,从专利转移的时间演进、区域格局、主体关系、转移时机、技术信息5方面研究中国中药产业技术流动状态。[结果/结论]发现中药产业的技术流动状态在2003年和2007年分别发生了状态的跃升及突变,2007年之后趋于稳定增强状态;中国跨区域的中药专利转移关系整体较为脆弱,各省区的中药专利转移行为存在较为严重的不均衡现象;企业间技术流动关系极为分散孤立,状态不够活跃,处于技术流动的初级阶段等现象;以及有关转移最佳时机的把握及转移蕴含的技术信息等情况,并针对这些发现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产业 技术流动 专利转移 区域格局 主体关系 转移时机 技术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国研发中心逆向技术流动绩效的影响因素——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建模与仿真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崔新健 章东明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9-120,共12页
随着中国企业跨国研发中心的不断涌现,逆向技术流动绩效的影响因素成为学术关注的焦点。基于文献梳理,相关研究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关注参与主体,二是关注逆向技术流动过程因素。本文基于后者研究逆向技术流动二阶段(初阶段和终阶段)过程... 随着中国企业跨国研发中心的不断涌现,逆向技术流动绩效的影响因素成为学术关注的焦点。基于文献梳理,相关研究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关注参与主体,二是关注逆向技术流动过程因素。本文基于后者研究逆向技术流动二阶段(初阶段和终阶段)过程的四因素影响。研究表明,逆向技术流动初阶段相对终阶段对四因素的变化更为敏感,而四因素对于逆向技术流动的重要性排序依次是流动渠道、技术、动力和流动情境。从具体影响来看,动力和流动渠道均呈正向影响,前者的短期驱动更强,后者的长期影响更平稳有力;技术的可观察性(可表达性)和团队依赖性分别呈正负方向影响,且团队依赖性长期相对更具决定作用;流动情境的负向影响在短期并不明显,长期呈较弱的负向影响。文章进一步丰富了影响因素研究,也为跨国公司正确评估其跨国研发行为和合理配置资源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国研发中心 逆向技术流动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专利引用的国际化技术流动测度研究——以玉米育种技术领域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孙轶楠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1-56,共6页
[目的/意义]利用专利引用关系测度技术领域内组织实体的国际化技术流动情况,对该领域的政策制定者和科研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过程]基于国际技术吸收水平和国际技术扩散水平两个维度,建立通用的国家层面上的国际技术流动测度指标... [目的/意义]利用专利引用关系测度技术领域内组织实体的国际化技术流动情况,对该领域的政策制定者和科研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过程]基于国际技术吸收水平和国际技术扩散水平两个维度,建立通用的国家层面上的国际技术流动测度指标体系,选择玉米育种技术领域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提出的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价值性和创新性。研究结果可以直观的看到在玉米育种技术领域,各个国家技术流动的相对位置及互相之间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文献 专利引文 技术流动 玉米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国公司R&D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技术流动 被引量:1
7
作者 欧阳斌 《经济前沿》 2001年第4期27-29,共3页
关键词 世界 技术流动 R&D 全球化 跨国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D全球化的世界技术流动格局
8
作者 欧阳斌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7,共2页
关键词 R&D 全球化 世界 技术流动 全球战略 技术进步 跨国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技术环境下技术差距对国际技术流动的影响
9
作者 邓慧君 钟苇思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6-49,共4页
国际技术贸易是技术差距所带来的结果,是国际之间技术差距的体现。首先分析了技术差距对国际技术流动的影响,并基于分析结果进一步说明不同的技术水平会带来不同的国际技术流动。
关键词 技术差距 技术扩散 国际技术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人员流动与团队双元创新:知识互补与替代的影响分析
10
作者 王嘉杰 王焘 孙建军 《情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7,共13页
技术人员流动及其对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然而,技术人员的知识如何通过流动与新团队知识网络进行耦合,进而影响新团队的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水平,学界对此鲜有研究。本文以从欧洲专利局全球专利统计数据库中提取的... 技术人员流动及其对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然而,技术人员的知识如何通过流动与新团队知识网络进行耦合,进而影响新团队的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水平,学界对此鲜有研究。本文以从欧洲专利局全球专利统计数据库中提取的108468条技术人员流动数据作为研究样本,从知识耦合角度测度技术人员与新团队之间的知识互补与知识替代水平,利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技术人员与新团队的知识互补和知识替代对团队探索式创新与利用式创新水平的影响机制,探究团队知识广度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1)技术人员与新团队间的知识互补与团队探索式创新呈正相关,而与团队利用式创新呈负相关;(2)知识替代与团队利用式创新呈正相关,与团队探索式创新呈负相关;(3)团队知识广度能够减弱知识替代对团队利用式创新的正向关系,增强其他相关影响。本文在理论上加深了人才流动研究关于知识转移驱动创新机制的理解。在实践层面,本文为人才流动、团队创新协作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新的见解,可为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人员流动 知识耦合 知识互补 知识替代 团队双元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技术有效流动与区域间非行政壁垒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嵩 张建清 +1 位作者 范斐 周雅慧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35-42,共8页
协同创新要求突破创新主客体间壁垒,促进科学技术的有效流动以充分释放创新要素活力。构建了区域间科学技术流动潜力的引力模型,通过地区间地理距离、经济距离和技术距离矩阵,计算不同区域技术吸收水平,并利用改进的Romer模型计算了科... 协同创新要求突破创新主客体间壁垒,促进科学技术的有效流动以充分释放创新要素活力。构建了区域间科学技术流动潜力的引力模型,通过地区间地理距离、经济距离和技术距离矩阵,计算不同区域技术吸收水平,并利用改进的Romer模型计算了科学技术流动的地理壁垒、经济壁垒和技术壁垒。结果表明:①就全国整体而言,地理壁垒的约束作用最强,但在2009年以后弱化。技术壁垒的约束作用最小,在2014年以后有不断扩大的趋势。经济差距壁垒的变化趋势与总壁垒相同,是后期影响科学技术有效流动的最主要因素。中国科学技术流动的总壁垒呈现出在波动中减小的趋势,并先后由地理壁垒、经济壁垒和技术壁垒主导;②从空间上看,阻碍科学技术流动的非行政壁垒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东北及西部沿边地区地理壁垒较为突出,东北、西北和中部地区的经济壁垒更为明显,而技术壁垒则主要集中在华北和西南地区。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促进区域间科学技术高效合理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流动 Romer模型 引力模型 地理壁垒 经济壁垒 技术壁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知识流动何以可能 被引量:6
12
作者 宋保林 李兆友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89-293,共5页
技术知识势差是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知识流动的前提;技术创新实践是技术知识流动的动力;技术创新意向性是技术知识流动的向标。技术知识势差、技术创新实践和技术创新意向性为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知识流动提供了可能。在"人—技术创... 技术知识势差是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知识流动的前提;技术创新实践是技术知识流动的动力;技术创新意向性是技术知识流动的向标。技术知识势差、技术创新实践和技术创新意向性为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知识流动提供了可能。在"人—技术创新—世界"框架下理解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知识流动,是一个新视角。技术知识势差为技术知识流动提供了可能境域,技术创新实践为技术知识流动提供了现实境域,技术创新意向性引导技术创新朝着未来方向发展,指引技术知识流动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技术知识流动 技术知识势差 意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专利的领域技术知识流动网络特征分析——以LTE-Advanced技术为例 被引量:9
13
作者 江洪 王微 赵凯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4-69,83,共7页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通过数据收集、网络构建和网络分析三个步骤实施研究。首先,从德温特专利数据库中下载所需的专利文献;然后,运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构建了LTE-Advanced技术领域的专利权人合作网络和专利权人引用网络;最后,从整体特...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通过数据收集、网络构建和网络分析三个步骤实施研究。首先,从德温特专利数据库中下载所需的专利文献;然后,运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构建了LTE-Advanced技术领域的专利权人合作网络和专利权人引用网络;最后,从整体特征和关键节点两个方面对所构建的网络进行分析,力图从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相结合的角度揭示该领域的技术知识流动网络的特征,以期对从事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和企业决策有所助益,并将分析流程与方法用于其他技术领域的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网络分析 专利权人合作网络 专利权人引用网络 技术知识流动 LTE-ADVANC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知识流动视角下职业教育课程的哲学省思与体系建构 被引量:7
14
作者 范继业 张栋科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7-43,共7页
实现职业教育课程与职业技能标准有效对接是促进职业教育和职业世界有效衔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的关键环节。立足技术知识论视角,职业教育课程作为技术知识的组织形式,是技术知识流动重要载体,而职业技能标准是面向具体职业岗位... 实现职业教育课程与职业技能标准有效对接是促进职业教育和职业世界有效衔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的关键环节。立足技术知识论视角,职业教育课程作为技术知识的组织形式,是技术知识流动重要载体,而职业技能标准是面向具体职业岗位的技术知识体系,因此,技术知识流动是实现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和职业技能标准有效对接的底层逻辑。从技术知识体系的组成结构和技术知识流动的实现路径两个方面,分别建构了包含理论性课程、分解性课程、整合性课程和伦理性课程的多类型职业教育课程结构体系,包含岗位通识课程、职业特定课程、行业通用课程和核心素养课程的进阶式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体系,系统搭建了对接职业技能标准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架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知识流动 职业技能标准 职业教育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管道流动保障技术发展趋势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莉 苗青 +3 位作者 佟文强 宋飞 徐海红 梁静华 《中国工程科学》 2010年第2期47-51,共5页
流动保障技术是通过综合研究影响油气管道流动安全各主要相关因素对所输介质流动特性的影响规律,进而提出保障和预防措施来实现油气管道的安全运行。对油气管道流动保障技术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了论述,明确了所包含的原油流变学... 流动保障技术是通过综合研究影响油气管道流动安全各主要相关因素对所输介质流动特性的影响规律,进而提出保障和预防措施来实现油气管道的安全运行。对油气管道流动保障技术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了论述,明确了所包含的原油流变学及其应用研究、油(气)管道流动改进剂研究与应用研究和多种油品顺序输送流动特性研究等三项主要研究内容,提出了这一研究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流动保障技术 原油流变学 管道流动改进剂 顺序输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知识流动研究述评 被引量:1
16
作者 宋保林 李兆友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156-160,共5页
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技术知识流动是技术知识的生成与转化过程,包括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两种流动类型;吸收能力和邻近程度是影响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知识流动的两个重要因素;针对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知识流动的实证研究具有相似性。根据以上... 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技术知识流动是技术知识的生成与转化过程,包括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两种流动类型;吸收能力和邻近程度是影响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知识流动的两个重要因素;针对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知识流动的实证研究具有相似性。根据以上研究框架,梳理了国内外有关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知识流动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未来研究作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技术知识流动 吸收能力 知识流动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知识流动的基本因素与内在逻辑 被引量:2
17
作者 林润燕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7-231,共5页
技术知识流动主要通过精神观念的形成和技术实践物化为技术人工物两种途径,且以技术实践作为中介手段进行动态传播。以人为技术主体,运用各种类型的技术知识,完成技术人工物的改进或制作,最终达到技术知识的有效流动。技术知识具有的动... 技术知识流动主要通过精神观念的形成和技术实践物化为技术人工物两种途径,且以技术实践作为中介手段进行动态传播。以人为技术主体,运用各种类型的技术知识,完成技术人工物的改进或制作,最终达到技术知识的有效流动。技术知识具有的动态性、目的性和可分类性三大因素逻辑作用于技术实践,促进技术知识的形成并使其物化为技术人工物。技术知识流动(TKF),需经技术实践(P)和一定的技术认识途径(A),在技术知识的动态性(D)、目的性(F)和可分类性(C)的逻辑作用下,促进了技术知识的有效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知识流动 技术实践 技术人工物 内在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显示技术用于胜利埕岛油田海底管道淘空对策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振林 东朝莉 +1 位作者 袁亚雷 董守平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9-52,共4页
随着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海底管道的安全运行成为愈来愈受关注的问题。笔者针对胜利埕岛油田海底管道的淘空情况,采用流动显示技术研究海底管道由部分裸露到完全淘空过程中管道周围的流场特征。试验结果表明:海底管道从裸露到淘空,冲刷... 随着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海底管道的安全运行成为愈来愈受关注的问题。笔者针对胜利埕岛油田海底管道的淘空情况,采用流动显示技术研究海底管道由部分裸露到完全淘空过程中管道周围的流场特征。试验结果表明:海底管道从裸露到淘空,冲刷由缓慢变得急剧,直至淘空达一定程度后冲刷达到平衡;海流绕流管道时存在一涡脱落的相关长度,该长度约为2~3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显示技术 胜利埕岛油田 海底管道 淘空 安全运行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动注射分析技术快速测定电厂汽水中痕量硅酸盐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永生 曹生现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22-26,共5页
基于流动注射分析技术和硅钼蓝反应原理,开发成功一种快速准确测定电厂炉水和给水中痕量硅的自动分析方法。实验中对影响灵敏度的各种因素如波长、温度、泵速、反应管长、酸度、体积质量、进样量、还原剂的种类等进行优选。本方法具有... 基于流动注射分析技术和硅钼蓝反应原理,开发成功一种快速准确测定电厂炉水和给水中痕量硅的自动分析方法。实验中对影响灵敏度的各种因素如波长、温度、泵速、反应管长、酸度、体积质量、进样量、还原剂的种类等进行优选。本方法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分析速度为50~70样/h,测定范围在0.5~2.0mg/L和5~100μg/L2个体积质量范围内,结果都很好,可满足电厂日常分析微量硅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注射分析技术 快速测定 汽水 电厂 痕量硅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纹影流动显示技术在超声速射流数值模拟验证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京龙 何枫 +1 位作者 谢峻石 许宏庆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9-44,共6页
为了研究总压探针测量方法在欠膨胀超声速射流中的可行性,论文采用非结构网格有限体积法对含探针和不含探针的射流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并通过对两个计算结果的比较,给出这种测量方法的参考性评价。为了证明数值方法及计算结果的可靠性,给... 为了研究总压探针测量方法在欠膨胀超声速射流中的可行性,论文采用非结构网格有限体积法对含探针和不含探针的射流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并通过对两个计算结果的比较,给出这种测量方法的参考性评价。为了证明数值方法及计算结果的可靠性,给出了口径6mm的喷嘴、粗1.3mm总压探针在压比4的流动条件下纹影流场显示和总压探针测量等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影流动显示技术 超声速射流 数值模拟 总压探针 有限体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