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技治主义到技术民主: 教育人工智能价值对齐何以可能 被引量:2
1
作者 孙田琳子 徐智 张亮 《远程教育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30,共8页
随着DeepSeek等大语言模型的现象级开源,面向全民、社会共享的人工智能时代正式开启。从理性至上的技治主义到公众参与的技术民主治理范式的转型路径,启发教育工作者思考如何在数字时代实现智能技术与教育价值的对齐。文章首先从教育的... 随着DeepSeek等大语言模型的现象级开源,面向全民、社会共享的人工智能时代正式开启。从理性至上的技治主义到公众参与的技术民主治理范式的转型路径,启发教育工作者思考如何在数字时代实现智能技术与教育价值的对齐。文章首先从教育的现实性价值和可能性价值出发,分析智能时代教育价值实践中的技治主义隐忧,并在技术哲学立场下阐述人机价值对齐的逻辑困境;进而在技术民主治理思路转向的背景下,探讨价值对齐的突破路径及其对教育人工智能价值对齐的启示,从“行为—意图—激励”等对齐维度探寻教育人工智能价值对齐的三重路径;最终,从以技治技、开源共塑、人机共进等维度,阐述教育人工智能价值对齐的实践路径,并从长期主义视角呼吁教育复归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以期为我国教育人工智能治理体系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治主义 技术民主 教育人工智能 价值对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民主理论视角下乡村治理数字化的实践探索与路径探究
2
作者 马驰骋 董金秋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14期129-132,共4页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做出了全面部署,明确提出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方针。乡村治理数字化作为实现乡村“治理有效”的基础性工程,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做出了全面部署,明确提出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方针。乡村治理数字化作为实现乡村“治理有效”的基础性工程,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本文以技术民主理论的核心观点为实践基础,结合各地区进行的实践探索,设计出乡村治理数字化的理论框架,明确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的重点领域,提出乡村治理数字化的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数字化 技术民主 实践发展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民主”发微 被引量:2
3
作者 徐凌 蔡仲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4-47,共4页
发扬技术民主,是在我国工程技术领域经常能听到的一个说法。但是对于技术民主的不同理解,却可能导致性质相反的两种实践。文章通过比较技术民主在日常话语和学术话语中的区别,阐释了技术民主实践的基本途径和原则,分析了技术民主实践对... 发扬技术民主,是在我国工程技术领域经常能听到的一个说法。但是对于技术民主的不同理解,却可能导致性质相反的两种实践。文章通过比较技术民主在日常话语和学术话语中的区别,阐释了技术民主实践的基本途径和原则,分析了技术民主实践对技术的认识论、规范、理性和政治基础的拓展及其与两种技术质量观的内在联系。指出对技术民主一词的不恰当的理解可能导致其符号化,形成技治主义,或者使得技术被种种政治、经济权力所束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 民主 技术民主 技治主义 技术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选择的技术民主化:在哈贝马斯和芬伯格之间 被引量:3
4
作者 高海青 《哲学分析》 2012年第3期119-129,199,共11页
哈贝马斯和芬伯格的技术民主化道路难以满足互联网时代的要求。在以建构主义为视角分析互联网的基础上,发现一种新的公共领域正在不断发展,网络社区力量的壮大为建构新的技术民主化道路提供了现实基础,而交往行为理论为建构新的技术民... 哈贝马斯和芬伯格的技术民主化道路难以满足互联网时代的要求。在以建构主义为视角分析互联网的基础上,发现一种新的公共领域正在不断发展,网络社区力量的壮大为建构新的技术民主化道路提供了现实基础,而交往行为理论为建构新的技术民主化道路提供了理论基础。整合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和芬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是一条值得探讨的技术发展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民主 建构主义 互联网 网络社区 交往行为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民主:我国村民自治发展新趋向——以浙江绍兴村级治理之“电子政务”为分析样本
5
作者 韩永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6期129-136,共8页
村民自治作为一项规范村级治理的基本社会政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又一伟大创造,20年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村民自治有着以下特点:民众的参选率极高,很大程度呈现"精英"统治,日常民主管理存... 村民自治作为一项规范村级治理的基本社会政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又一伟大创造,20年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村民自治有着以下特点:民众的参选率极高,很大程度呈现"精英"统治,日常民主管理存在不少的问题,这些表明我国的村民自治还处于民主深度不足的状态。而造成这样的主要原因是:现行村民自治制度的不完善;我国民主文化的发育不足;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撑。要促进村民自治在广度和深度方面协调发展,应当加强制度建设、培育公民文化,尤其是要实施技术民主。技术民主代表了我国村民自治发展的一种新趋向。在我国目前的社会实践方面,浙江绍兴在农村村级治理方面实施"电子政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示范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自治 深度民主 技术民主 电子政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民主化视域下教育元宇宙的治理逻辑——兼论一场教育思想实验何以可能 被引量:7
6
作者 孙田琳子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3-69,共7页
数字化转型的加速让我们对教育元宇宙充满憧憬,确有必要在这场思想实验照进现实前去伪存真,寻求每个教育主体获得平等权益的可能性。文章采用未来研究法和理论思辨法,首先分析了教育元宇宙的技术特征与相应的伦理风险;依据芬伯格的技术... 数字化转型的加速让我们对教育元宇宙充满憧憬,确有必要在这场思想实验照进现实前去伪存真,寻求每个教育主体获得平等权益的可能性。文章采用未来研究法和理论思辨法,首先分析了教育元宇宙的技术特征与相应的伦理风险;依据芬伯格的技术民主化思想,从技术代码对教育权力的解构、公众决策对技术垄断的改造、技术代议制对拟态社会的重构等方面阐明教育元宇宙的构建逻辑;进而提出教育元宇宙的治理路径,包括预设教学技术代码、共同参与技术表达、明确主体责任分配等。研究发现,教育开发者应充分挖掘数字技术的社会价值,依托技术中介重构元宇宙社会秩序,扩大公众参与技术决策的空间,维护元宇宙中的教育主体权益,共筑一个开放、民主、多元的教育新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元宇宙 技术民主 治理逻辑 思想实验 教育公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赋能基层直接民主的新生机遇、实践形式与优化进路
7
作者 杨德山 李少杰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22,共9页
技术赋能基层直接民主,是物质技术和思维技术对基层直接民主的基本要素进行改造与重组,孕育新的方法、路径或可能性,激发参与主体能力、加速民主进程并释放民主效能的过程。伴随科学技术革命性突破与人民政治素养的提升,我国基层直接民... 技术赋能基层直接民主,是物质技术和思维技术对基层直接民主的基本要素进行改造与重组,孕育新的方法、路径或可能性,激发参与主体能力、加速民主进程并释放民主效能的过程。伴随科学技术革命性突破与人民政治素养的提升,我国基层直接民主事业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技术通过赋能民意表达、议事协商、决策制定、执行参与以及监督评估等结构性要素,帮助人民群众实现了更为直接的民主参与。但在实践中,技术悬置、失真、滥用等问题对基层直接民主构成了严峻挑战,可能引发更深层次的政治风险。推动技术手段在基层直接民主事务中得到更好应用,必须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基础上,对技术要素进行妥善把控,同时平衡好实践创新与厚植基础的关系、追求效率与妥善监管的关系、制度存量与制度增量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政治 全过程人民民主 直接民主 基层治理 民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主技术的演进——从辩论、投票、选举、媒介到网络 被引量:10
8
作者 廖维晓 王琦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5-120,共6页
民主技术是民主的主要表现形式,在各个时代,不同的民主内涵都有着不同的民主技术,从而发展出各个时期发达的政治技巧,本文通过探讨民主技术的各个方面,评估其价值,并探讨其实现效用、付出成本以及实现的条件。包括古典民主所依赖的辩论... 民主技术是民主的主要表现形式,在各个时代,不同的民主内涵都有着不同的民主技术,从而发展出各个时期发达的政治技巧,本文通过探讨民主技术的各个方面,评估其价值,并探讨其实现效用、付出成本以及实现的条件。包括古典民主所依赖的辩论,近代民主所倡导的投票、选举制度,现代民主运行中必不可少的媒介参与,以及未来越来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网络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技术 辩论 投票 选举 媒体 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主政治建设成本初论——基于民主成本与民主技术关系的视角 被引量:4
9
作者 虞崇胜 李永洪 《学习论坛》 2010年第9期42-46,共5页
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客观上都是要付出成本的。承认民主政治建设成本的客观存在,是探讨怎样才能将民主政治这一伟大政治工程建设好的基本前提。在我国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关键历史时期,既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民主发... 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客观上都是要付出成本的。承认民主政治建设成本的客观存在,是探讨怎样才能将民主政治这一伟大政治工程建设好的基本前提。在我国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关键历史时期,既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民主发展中的成本状况,也要理性思考如何控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成本和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绩效。在现有的政治制度框架下,将民主技术与民主政治建设成本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不断改革创新中的先进民主技术来控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成本,从而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绩效,是一个十分必要的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政治 民主成本 民主技术 民主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主技术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虞崇胜 李永洪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17-21,共5页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重在建设和发展。而要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除了要重视民主价值理念的积极构建和民主制度的改革完善之外,还应重视民主技术的改进和提高。科学的民主技术不仅是民主价值、民主制度的技术支撑,而且还是提高执政...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重在建设和发展。而要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除了要重视民主价值理念的积极构建和民主制度的改革完善之外,还应重视民主技术的改进和提高。科学的民主技术不仅是民主价值、民主制度的技术支撑,而且还是提高执政合法性和政府管理有效性,形成稳定有序的政治秩序,扩大公民政治参与,培养现代公民的有效手段和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技术 民主政治 民主价值 民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主技术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永洪 聂应德 毛玉楠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6-90,共5页
社会主义民主重在发展。而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除了要重视社会主义民主理念的积极树立和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不断完善之外,还应重视民主技术的积极有效运用。民主技术作为人类长期政治实践的理性成果,作为确保民主原则和民主价值得以实... 社会主义民主重在发展。而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除了要重视社会主义民主理念的积极树立和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不断完善之外,还应重视民主技术的积极有效运用。民主技术作为人类长期政治实践的理性成果,作为确保民主原则和民主价值得以实现而采取的程序、方法和手段等的总称,客观上来看对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民主技术不仅对社会主义民主价值的逐步实现、对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有效运行以及对党的合法执政与政府的有效治理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稳定、和谐、有序的政治秩序的维持、对成熟的现代公民的培育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目前,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全面地分析、深刻地把握民主技术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而高度重视对民主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是政治学研究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民主 民主技术 重要作用 技术创新 技术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民主技术研究论域的探讨与厘定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海稳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25,共4页
在民主作为一种普适性的价值理念越来越被人们接受之后,人们对民主的关注也从价值层面转向技术层面的研究,对民主技术的研究和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题中应有之义。但目前来说,民主技术是一个新话语,对民主技术的研究也涉及... 在民主作为一种普适性的价值理念越来越被人们接受之后,人们对民主的关注也从价值层面转向技术层面的研究,对民主技术的研究和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题中应有之义。但目前来说,民主技术是一个新话语,对民主技术的研究也涉及多学科、多方向和多个视角,如何从政治发展的视域来界定民主技术的论域,是我们当前政治民主技术研究的前提,也有利于促进政治民主技术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技术 程序民主 直接民主 代议制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应重视民主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13
作者 李永洪 聂应德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共4页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党和政府的政治奋斗目标。民主不仅是一个政治价值问题,而且还是一个政治实践问题。民主作为价值理念被我们普遍接受后,其关注点应从政治价值层面转向政治实践层面。在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伟大实践既需要民...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党和政府的政治奋斗目标。民主不仅是一个政治价值问题,而且还是一个政治实践问题。民主作为价值理念被我们普遍接受后,其关注点应从政治价值层面转向政治实践层面。在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伟大实践既需要民主价值的指引和导向,也需要民主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更需要民主技术的创新和应用。要创新并有效应用民主技术,必须坚持实践、渐进、开放、专业等基本原则,还必须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涉及的具体技术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民主 民主技术 民主选举 民主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复杂性及其导致的社会风险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世超 苏竣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0-104,共5页
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国内外学者关于技术复杂性命题的研究进行了紧要评述;第二部分从技术复杂性日益加剧技术二重性角度出发,阐释了技术复杂性与社会风险的内在联系及外在表现;第三部分则在前面分析基础上提出,对技术实施... 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国内外学者关于技术复杂性命题的研究进行了紧要评述;第二部分从技术复杂性日益加剧技术二重性角度出发,阐释了技术复杂性与社会风险的内在联系及外在表现;第三部分则在前面分析基础上提出,对技术实施社会控制是克服复杂技术导致社会风险的有效途径,并从更广的视角,探讨了技术民主化对于问题解决的潜在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复杂性 社会风险 技术控制 技术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代码: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体系构建的基石 被引量:9
15
作者 卫才胜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9-103,共5页
技术代码概念是芬伯格整个技术批判理论体系的基石,在技术代码概念的基础上,芬伯格构建了技术工具化理论,提出了技术民主化方案,指明了可选择的现代性道路。技术代码是一个重要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技术代码 工具化理论 技术民主 可选择的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中的生态观 被引量:2
16
作者 程秋君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42-146,共5页
芬伯格的技术哲学深入探讨了全球广泛关注的生态问题,并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对策。其技术批判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基础,根源于对现代技术不合理运用所导致的生态灾难的反思,技术批判理论的目标在于经由技术重塑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芬伯格的技术哲学深入探讨了全球广泛关注的生态问题,并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对策。其技术批判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基础,根源于对现代技术不合理运用所导致的生态灾难的反思,技术批判理论的目标在于经由技术重塑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技术批判理论的进路在于向人性与自然更高水平迈进;技术批判理论的归宿在于通过激进的民主变革"走向新自然"。在我国当前处理社会主义生态文化与技术文明的关系问题上,芬伯格的理论成果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伯格 技术批判理论 生态环境 技术民主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芬伯格的技术价值观理论解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荆筱槐 陈凡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294-298,共5页
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中技术代码、技术民主化、机动边缘和次级工具化等术语蕴含了丰富的技术价值观理论。芬伯格认为技术代码是占霸权地位的技术价值观的凝结,社会力量借助主体的技术价值观介入技术发展的内核;技术民主化赋予其他参与者... 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中技术代码、技术民主化、机动边缘和次级工具化等术语蕴含了丰富的技术价值观理论。芬伯格认为技术代码是占霸权地位的技术价值观的凝结,社会力量借助主体的技术价值观介入技术发展的内核;技术民主化赋予其他参与者技术价值观的社会位置,为社会利益主体参与技术活动提供契机;机动边缘显示技术价值观的反作用;次级工具化为技术价值观提供运行的空间。芬伯格运用社会建构论的方法论,使他的技术价值观充斥着社会建构论的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代码 技术民主 机动边缘 次级工具化 技术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芬伯格的技术解放设想为何落空?
18
作者 王晓梅 何丽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1-115,101,159,共7页
芬伯格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进行现实追问,延续了马克思人类解放逻辑的未尽之意,适时提出技术民主化方案,以技术解放思想有益补充了马克思的人类解放体系。芬伯格的技术解放思想具有进步意义,通过改造技术促进民主的完... 芬伯格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进行现实追问,延续了马克思人类解放逻辑的未尽之意,适时提出技术民主化方案,以技术解放思想有益补充了马克思的人类解放体系。芬伯格的技术解放思想具有进步意义,通过改造技术促进民主的完善,在技术系统内部寻求解放的张力。然而,他将人类解放的实现局限于技术解放,并寄希望于"责任文化"与技术精英的"良心发现",不可避免地陷入"道德政治学"和"技术万能论"的理论危机,始终未能突破马克思的整体性研究框架。要实现人类解放,必须回归马克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伯格 技术解放 技术民主 人类解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评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朱凤青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2-64,共3页
芬伯格在批判传统技术的工具理论和实体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技术批判理论。他认为技术的选择是待确定的,技术不与社会生活相分离,而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技术的设计和发展过程应该包括尽可能多的社会角色,这种技术民主化思想包含以下几... 芬伯格在批判传统技术的工具理论和实体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技术批判理论。他认为技术的选择是待确定的,技术不与社会生活相分离,而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技术的设计和发展过程应该包括尽可能多的社会角色,这种技术民主化思想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技术争论、创新对话和参与设计、创造性的再利用。技术的本质来自于其功能发挥作用的更广阔语境。我们对技术的人道的、民主的要求,是建构自然、人类和技术要素的协同作用的总体性的技术发展的内在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伯格 技术 技术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侵权的理论逻辑与解决路径——基于对“技术中立”的廓清 被引量:38
20
作者 吴梓源 游钟豪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4-75,共12页
AI时代的技术革新在给我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权利侵犯现象。对于这些侵权现象的规制,不能仅仅局限于直观的侵权行为本身,更要追根溯源探究其背后机理,亦即问题产生于"技术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处理-作出行为"这... AI时代的技术革新在给我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权利侵犯现象。对于这些侵权现象的规制,不能仅仅局限于直观的侵权行为本身,更要追根溯源探究其背后机理,亦即问题产生于"技术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处理-作出行为"这一线性流程的起点,经由数据收集、处理阶段进一步发酵,最终通过具体行为而使得权利侵害现象被个体感知。因此,AI侵权实质上是技术设计者利用科技手段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产物。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技术客观性成为服务目的理性活动的工具,"技术中立"作为设计者价值渗透、利益追求的解蔽手段而存在,使得掩藏于行为背后的本相很难被捕捉更无从规范。加之立法为促进技术进步基于结果导向的简单功利主义立场在很大程度上承认"技术中立",技术的负外部性日益膨胀。若想从源头减少愈演愈烈的侵权现象,就必须揭开"技术中立"的面纱,规制技术的设计过程,通过"技术设计民主",将被忽视的利益和价值纳入进技术编程,使技术渗透符合人性的价值因素,将技术合理性转化成民主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侵权 技术中立 技术设计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