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经济技术梯度的判断模型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湛 施金亮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8期44-47,66,共5页
区域经济技术梯度划分是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运用定量分析技术建立了区域经济技术梯度的判断模型,并以长江三角洲12个城市为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模型可以对区域经济技术梯度状况进行具体地描述和比较判断.
关键词 区域发展 生产力 区域经济 经济技术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度扩散薄膜技术在土壤环境中的应用进展
2
作者 温晴 卢慧 +5 位作者 季文兵 张力月 李畅 余涛 侯青叶 杨忠芳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22期104-107,共4页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准确评估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并提高评估方法适用性对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控至关重要。本文系统总结了梯度扩散薄膜技术(DGT)中结合相和扩散相材料的发展历程,阐述了近年来DGT...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准确评估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并提高评估方法适用性对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控至关重要。本文系统总结了梯度扩散薄膜技术(DGT)中结合相和扩散相材料的发展历程,阐述了近年来DGT技术在土壤环境中的应用以研究元素从固相到液相的解吸动力学,成功评估了土壤环境中重金属的生物利用度,且由不同材料制备的结合相和扩散相可以有针对性地测定不同的元素。开发高结合能力且绿色的结合相是未来DGT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扩散薄膜技术 土壤 生物有效性 DIF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环境中铬的形态和生物有效性研究及分析技术进展
3
作者 孙欣源 赵九江 郭莹莹 《岩矿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2-515,共14页
铬(Cr)污染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铬在自然环境中主要以三价Cr(Ⅲ)和六价Cr(Ⅵ)形态存在,其形态转化受湿度、pH、氧化还原电位、微生物等环境理化性质的影响。本文综述了近五年来自然环境中铬的形态分... 铬(Cr)污染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铬在自然环境中主要以三价Cr(Ⅲ)和六价Cr(Ⅵ)形态存在,其形态转化受湿度、pH、氧化还原电位、微生物等环境理化性质的影响。本文综述了近五年来自然环境中铬的形态分析及生物有效性的研究进展,重点探讨了铬的价态和形态变化、铬的形态分析技术、铬的生物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不同学科有多种铬化学形态分类方法,如Tessier法、BCR法等,这些方法从不同角度丰富了对铬的认识,为评估铬污染风险和治理提供依据,但实际应用需根据目的和场景进行选择。此外,在对铬价态影响因素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总结了薄膜扩散梯度技术(DGT)、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光谱(XAFS)、机器学习、基因测序等先进检测技术进展,介绍了以氧化石墨烯为代表的应用于传感器的新材料,这些新技术和新材料大大提高了检测Cr(Ⅲ)、Cr(Ⅵ)的选择性和灵敏度,Cr(Ⅲ)、Cr(Ⅵ)的检测限可达0.073μmol/L、0.36μmol/L,从而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铬的生物有效性。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索铬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迁移机制和靶向毒性机制,开发更加简便、快速、低成本的检测技术,以满足实际环境监测需求,为铬污染的环境风险评估、生态修复和健康风险管理提供更全面、更精确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分析 生物有效性 毒性 薄膜扩散梯度技术 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薄膜扩散梯度技术的复合污染土壤镉的生物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姚羽 孙琴 +2 位作者 丁士明 陈静 刘慧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79-1287,共9页
以两种典型的陆生植物小麦和玉米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实验生物富积方式,对比研究了薄膜扩散梯度(DGT)技术与5种传统的化学提取方法评价铅(Pb)复合存在下土壤镉(Cd)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Cd污染土壤中Pb的存在促进两种植物对Cd的吸收,... 以两种典型的陆生植物小麦和玉米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实验生物富积方式,对比研究了薄膜扩散梯度(DGT)技术与5种传统的化学提取方法评价铅(Pb)复合存在下土壤镉(Cd)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Cd污染土壤中Pb的存在促进两种植物对Cd的吸收,并随Pb浓度的增加其促进作用更趋明显;DGT技术测定的土壤有效态Cd含量随土壤Pb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土壤溶液中Cd的浓度和4种单一提取剂(醋酸、氯化钙、醋酸钠和乙二胺四乙酸)提取的土壤有效态Cd含量均与DGT技术表现出类似的变化趋势,从动力学和静态平衡两种角度揭示了土壤Pb的存在增强Cd的生物有效性;Pearson回归分析显示,6种方法表征的土壤有效态Cd含量均与两种植物体内Cd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但DGT、土壤溶液和CaCl2的相关系数明显高于其他3种化学提取方法。结果显示,DGT技术与传统方法(土壤溶液法和CaCl2提取法)均可用于预测土壤Cd的生物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扩散梯度技术(DGT) 化学提取方法 镉生物有效性 复合污染 小麦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场梯度测量的脉冲涡流检测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齐勇 刘相彪 +2 位作者 李勇 陈振茂 李炜昕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08-1112,1135,共6页
提出一种新型脉冲涡流检测技术,将广泛应用于医学核磁共振成像、超导量子干涉仪的磁场梯度测量技术引入到脉冲涡流检测技术中,以提高脉冲涡流检测金属构件表面缺陷灵敏度。通过仿真和试验,着重分析了脉冲涡流检测表面裂纹的扫描结果。... 提出一种新型脉冲涡流检测技术,将广泛应用于医学核磁共振成像、超导量子干涉仪的磁场梯度测量技术引入到脉冲涡流检测技术中,以提高脉冲涡流检测金属构件表面缺陷灵敏度。通过仿真和试验,着重分析了脉冲涡流检测表面裂纹的扫描结果。研究发现,磁场梯度信号较磁场差分信号具有更高的检测灵敏度,验证了所提出技术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无损检测 脉冲涡流检测 磁场梯度测量技术 表面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梯度与精确钻孔管线探测技术在轨道交通建设中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徐长虹 何文峰 韦者良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22-26,共5页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一般处在城市繁华区域,基础深、线路长、风险大,因此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对地下管线探测的精度要求比较高。针对轨道交通工程管线详查的特殊性,本文采用磁梯度与精确钻孔技术应用于轨道交通工程中轨道沿线深埋天然气...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一般处在城市繁华区域,基础深、线路长、风险大,因此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对地下管线探测的精度要求比较高。针对轨道交通工程管线详查的特殊性,本文采用磁梯度与精确钻孔技术应用于轨道交通工程中轨道沿线深埋天然气及给水管线的探测,为深埋大管径管线的探测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法。通过相关的工程实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验证了这两种方法的精确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地下管线 梯度技术 精确钻孔技术 轨道交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膜扩散梯度技术测量砷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孙琴 徐律 +2 位作者 丁士明 陈静 章丽萍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82-1490,共9页
研究了水体中常见无机阴离子和腐植酸对以氧化锆为固定膜的新型薄膜扩散梯度技术(Zr-oxide DGT)测量砷(As)的影响及其在自然地表水体中的应用.结果表明,短期(16h)暴露,SO_4^(2-)无影响,而HCO_3^-、Cl^-、SiO_3^(2-)和腐植酸有一定的影响... 研究了水体中常见无机阴离子和腐植酸对以氧化锆为固定膜的新型薄膜扩散梯度技术(Zr-oxide DGT)测量砷(As)的影响及其在自然地表水体中的应用.结果表明,短期(16h)暴露,SO_4^(2-)无影响,而HCO_3^-、Cl^-、SiO_3^(2-)和腐植酸有一定的影响,其忍耐的最高浓度值分别为360mg/L、45g/L、100mg/L和36mg/L.1~4d暴露期间,37~148mg/L的HCO_3^-、1.44~2.88g/L的SO_4^(2-)、12~24g/L的Cl^-、8~24mg/L的SiO_3^(2-)和3~9mg/L的腐植酸均无影响,而高浓度的HCO_3^-(370mg/L)、SO_4^(2-)(8.64g/L)、Cl^-(72g/L)和腐植酸(27mg/L)3~4d以及SiO_3^(2-)(72mg/L)2~4d的存在明显降低该技术对As的吸收富集,并对As(Ⅲ)的作用更大.将Zr-oxide DGT技术应用于南京市地表水体,并与传统的主动监测方法进行比较,发现利用Zr-oxide DGT技术测得的溶解态As浓度与传统的主动采样技术测定浓度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扩散梯度技术(DGT) 氧化锆(Zr-oxide) 砷(As) 无机阴离子 腐植酸 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膜扩散梯度技术测定水体中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王进进 白玲玉 曾希柏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0-197,共8页
薄膜扩散梯度技术(Diffusive Gradientsin Thin Films Technique,DGT)是近年来应用于水体、沉积物和土壤中的铜镉等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研究的一种新技术。采用标准溶液培养方法研究了以氧化铁作为吸附剂的DGT测定水环境中无机砷含量的可行... 薄膜扩散梯度技术(Diffusive Gradientsin Thin Films Technique,DGT)是近年来应用于水体、沉积物和土壤中的铜镉等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研究的一种新技术。采用标准溶液培养方法研究了以氧化铁作为吸附剂的DGT测定水环境中无机砷含量的可行性,并探讨了待测介质的pH和As价态对DGT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所用DGT装置中的吸附凝胶对砷吸附的最大容量≤42μg,其有效容量≤13μg,为确保DGT测定值的准确性,需要对DGT装置的放置时间加以控制;当水体中砷浓度为0.1~11.0mg·L-1时,DGT测定的溶液中无机砷浓度与直接用HG-AFS测定待测水体中无机砷浓度之间有较好的响应关系,DGT测定水体中无机砷的浓度能较好反应水体中无机砷的真实浓度;当溶液的pH值为2.95~8.18时,不同pH下吸附凝胶对砷的吸附量间差异不显著,溶液pH值在一定范围不影响DGT的测定结果;As(V)、As(Ⅲ)在进行DGT试验时不存在竞争吸附关系,砷离子的价态对DGT测定水体中的无机砷的浓度没有显著影响。总之,在各种环境相关的条件下,DGT是一种可以用于测定水体中总无机砷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扩散梯度技术(DGT) 有效吸附量 PH 砷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膜扩散梯度技术在重金属生物有效态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婷 刘爽 +3 位作者 管鹏 宋玉梅 潘佳钏 郭鹏然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7-128,共12页
重金属生物有效性是评估重金属元素迁移性、生物可利用性和生态影响的关键参数。薄膜扩散梯度技术(DGT)是一种原位被动采样技术,因其具有原位富集性、形态选择性,可提供被监测物质在监测时间段内的平均浓度等优点,可作为生物对重金属摄... 重金属生物有效性是评估重金属元素迁移性、生物可利用性和生态影响的关键参数。薄膜扩散梯度技术(DGT)是一种原位被动采样技术,因其具有原位富集性、形态选择性,可提供被监测物质在监测时间段内的平均浓度等优点,可作为生物对重金属摄取的模拟替代物对环境介质中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度进行预测,已被广泛应用于环境介质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测定。研究主要介绍了DGT技术的原理、组成和特点,评述了其近年来在水体、土壤、沉积物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态应用方面的新进展,提出了DGT技术未来要提高抗生物污染能力及寻找可与DGT技术联用的相关技术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介质 薄膜扩散梯度技术 重金属 生物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高梯度磁分离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曾尚林 曾维龙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3-56,共4页
介绍了国内外高梯度磁分离技术的发展历程。综述了高梯度磁分离技术在细粒弱磁性物料、有色金属及硫化矿磁分离及环境工程、生物工程及其他领域的应用状况。
关键词 梯度磁分离技术 应用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注射pH梯度技术-卡尔曼滤波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铜钴镍多元混合物 被引量:1
11
作者 毛东森 张国莹 陈同岳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1994年第2期57-61,共5页
流动注射pH梯度技术-卡尔曼滤波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铜钴镍多元混合物毛东森,张国莹,陈同岳(上海工业大学化学化工系,上海,200072)关键词:流动注射分析,梯度技术,卡尔曼滤波,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探索不经任何分离而... 流动注射pH梯度技术-卡尔曼滤波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铜钴镍多元混合物毛东森,张国莹,陈同岳(上海工业大学化学化工系,上海,200072)关键词:流动注射分析,梯度技术,卡尔曼滤波,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探索不经任何分离而同时测定多个相互干扰组分混合物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注射 梯度技术 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高梯度绝缘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光杰 严萍 +1 位作者 高巍 袁伟群 《高压电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0-42,共3页
真空中沿面闪络现象是制约真空设备耐压强度的一个重要因素,采用多层高梯度绝缘技术,比传统绝缘结构能显著提高击穿场强。介绍了该技术的研究现状,并从真空沿面闪络的二次电子崩理论入手,分析该结构对闪络过程的影响。同时,从小间隙串... 真空中沿面闪络现象是制约真空设备耐压强度的一个重要因素,采用多层高梯度绝缘技术,比传统绝缘结构能显著提高击穿场强。介绍了该技术的研究现状,并从真空沿面闪络的二次电子崩理论入手,分析该结构对闪络过程的影响。同时,从小间隙串联的模型以及对外加电场的影响两方面,解释了多层高梯度绝缘结构可以提高绝缘性能的原因,它与公开的实验现象和结论也比较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高梯度绝缘技术 真空闪络 二次电子崩 小间隙 电场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膜梯度扩散技术在重金属植物有效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连文 陈宏 +3 位作者 姜玉花 张洋洋 薄乐 励建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65-369,共5页
水和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影响了环境质量,并引发了诸多食品安全问题。植物是与水和土壤相互作用最为密切的生物,重金属的植物有效性评价一直是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早期预警研究的热点。薄膜梯度扩散(DGT)技术可通过模拟植物对重金属的吸... 水和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影响了环境质量,并引发了诸多食品安全问题。植物是与水和土壤相互作用最为密切的生物,重金属的植物有效性评价一直是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早期预警研究的热点。薄膜梯度扩散(DGT)技术可通过模拟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过程预测重金属的植物有效性。本文阐述了DGT技术用于重金属形态分析的基本原理。重点综述了应用DGT技术预测重金属植物有效性研究进展,展望了用DGT技术预测重金属植物有效性的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梯度扩散技术 重金属 植物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度薄膜扩散技术(DGT)与传统化学方法评估黑麦草吸收Cd的对比 被引量:15
14
作者 宋宁宁 王芳丽 +3 位作者 沈跃 宋正国 冯人伟 刘仲齐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960-1967,共8页
为研究不同方法评估黑麦草吸收Cd的效果,采集了16个不同理化性质实际Cd污染土壤,盆栽试验种植黑麦草,采用梯度薄膜扩散技术(DGT)测定黑麦草根际土Cd的生物有效性,并与离心法采集土壤溶液、乙酸(HAc)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2)3种传统... 为研究不同方法评估黑麦草吸收Cd的效果,采集了16个不同理化性质实际Cd污染土壤,盆栽试验种植黑麦草,采用梯度薄膜扩散技术(DGT)测定黑麦草根际土Cd的生物有效性,并与离心法采集土壤溶液、乙酸(HAc)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2)3种传统提取方法所提取土壤有效态Cd含量进行比较,研究其与黑麦草地上部和地下部Cd含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DGT提取的土壤有效态Cd含量与黑麦草中Cd含量的相关性显著高于化学提取法.运用多元统计分析研究土壤pH、阳离子交换量(CEC)、有机质(OM)和土壤颗粒组成等理化指标的影响,提取出两种主成分因子,建立了多元回归模型.第一主成分与OM和黏粒(clay)之间呈显著相关,定义为土壤中影响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有机指标",第二主成分则与土壤pH和CEC相关程度较高,定义为土壤中影响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无机指标".研究表明,第二主成分显著影响了3种化学方法构建的预测模型,而DGT技术综合了两种主成分对土壤有效态Cd含量的影响,所构建的模型几乎不受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影响,说明DGT分析法是一种预测黑麦草吸收Cd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CD) 生物有效性 梯度扩散薄膜技术(DGT) 黑麦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梯度扩散薄膜技术评估稻田土壤中镉的生物有效性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小莲 杜平 +4 位作者 陈娟 任杰 刘继东 韩雷 吴明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429-2437,共9页
为了给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的安全性评估提供方法学指导,以稻田土壤-水稻体系为对象,通过比较化学提取法(土壤溶液法和0.01 mol·L^(-1)Ca Cl2提取法)和梯度扩散薄膜技术(DGT)所提取的有效态镉(Cd)含量与水稻谷粒中Cd含量(0.06~2.16 ... 为了给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的安全性评估提供方法学指导,以稻田土壤-水稻体系为对象,通过比较化学提取法(土壤溶液法和0.01 mol·L^(-1)Ca Cl2提取法)和梯度扩散薄膜技术(DGT)所提取的有效态镉(Cd)含量与水稻谷粒中Cd含量(0.06~2.16 mg·kg^(-1))的相关关系,阐述DGT是否能更准确评估Cd的生物有效性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土壤Cd全量与谷粒中Cd含量、几种有效态Cd提取量均未显示出显著相关性,不能真实反映Cd的生物有效性。DGT提取的Cd含量与谷粒Cd含量的相关性系数(R_(线性)~2=0.89和R_(曲线)~2=0.94)高于土壤溶液法(R_(线性)~2=0.87和R_(曲线)~2=0.92)和0.01 mol·L^(-1)Ca Cl2提取法(R_(线性)~2=0.80和R_(曲线)~2=0.83),R值分析表明DGT技术模拟了根部吸收土壤Cd过程中土壤固-液释放补给动态过程。因此,与传统化学提取法相比,DGT技术能更好地预测Cd污染土壤(0.31~10.64 mg·kg^(-1))中Cd的生物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镉(CD) 生物有效性 梯度扩散薄膜技术(DGT) 化学提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度扩散薄膜技术(DGT)的理论及其在环境中的应用Ⅲ——植物有效性评价的理论基础与应用潜力 被引量:11
16
作者 魏天娇 管冬兴 +1 位作者 方文 罗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41-849,共9页
梯度扩散薄膜技术(DGT)是一种测定环境介质中多元素植物有效性的原位分析方法。由于其能模拟植物根系,综合考虑环境多介质的动态平衡,因此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多元素植物有效性的评价。本文简要阐述了DGT技术基于动力学过程进行有效性测... 梯度扩散薄膜技术(DGT)是一种测定环境介质中多元素植物有效性的原位分析方法。由于其能模拟植物根系,综合考虑环境多介质的动态平衡,因此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多元素植物有效性的评价。本文简要阐述了DGT技术基于动力学过程进行有效性测定的原理;深入剖析了DGT技术涉及的动力学过程与植物吸收机制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详细评估DGT技术预测多元素植物有效性的评价效果;并基于以上内容,对DGT技术在植物有效性方面的应用进行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有效性 梯度扩散薄膜技术(DGT) DIFS模拟 补给动力学 植物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梯度薄膜扩散技术的广西环江流域桑田土壤中铅的生物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宋宁宁 王芳丽 +3 位作者 唐世荣 王瑞刚 丁永祯 廉菲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17-1323,共7页
梯度薄膜扩散技术(Diffusive gradients in thin-films,DGT)是一种原位连续环境采样和测量方法,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被报道以来,一直以固态结合相采集和测量水体、沉积物和土壤中有效态重金属,目前液态结合相的DGT多应用于水体中金属离... 梯度薄膜扩散技术(Diffusive gradients in thin-films,DGT)是一种原位连续环境采样和测量方法,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被报道以来,一直以固态结合相采集和测量水体、沉积物和土壤中有效态重金属,目前液态结合相的DGT多应用于水体中金属离子的检测。分别采用固态结合相(chelex100)和改进的液态结合相(sodium polyacrylate,PAAS)的DGT装置,对广西桑田土壤中有效态Pb进行了累积和测定。简单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装置提取的土壤有效态Pb含量与桑树老叶和嫩叶中的Pb含量都呈极显著相关关系,改进的PAAS-DGT装置对土壤中有效态Pb的提取能力更强。融合土壤pH、阳离子交换量(CEC)、有机质(OM)和土壤颗粒组成等理化指标影响,运用多元统计分析,建立了逐步回归模型。多元统计分析表明,两种结合相的DGT技术所构建的回归模型是可靠的,其调整判定系数R2adj分别为0.87、0.89、0.96和0.95,且预测结果融合了影响土壤有效态Pb含量的pH、CEC、有机质和土壤质地等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结合相的DGT装置均能较好预测桑田土壤中Pb的生物有效性,拓展了DGT技术的应用范围。关键词:梯度扩散薄膜技术(DGT);聚丙烯酸钠(PAAS);铅(Pb);生物有效性;桑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扩散薄膜技术(DGT) 聚丙烯酸钠(PAAS) 铅(Pb) 生物有效性 桑田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度扩散薄膜技术(DGT)的理论及其在环境中的应用I:工作原理、特性与在土壤中的应用 被引量:57
18
作者 罗军 王晓蓉 +1 位作者 张昊 William Davison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5-213,共9页
根据文献资料,详细阐述了梯度扩散薄膜技术(DGT)的原理、影响DGT技术测量的因素和它的应用特性,同时回顾了DGT技术问世以来在土壤中的应用实例,并认为DGT技术为研究土壤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提供了可行可靠而又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重金属 生物可利用性 梯度扩散薄膜技术 DGT 土壤 土壤溶液 土壤颗粒物 补给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梯度薄膜扩散技术评估黑麦草吸收Cd的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宋宁宁 王芳丽 +2 位作者 赵玉杰 张长波 居学海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26-1831,共6页
分别采用固态结合相(Chelex100)和液态结合相(聚丙烯酸钠,PAAS)的梯度薄膜扩散技术(DGT)对盆栽黑麦草实验中的土壤有效态Cd进行了提取,结果表明2种不同结合相的DGT技术提取的土壤有效态Cd含量与黑麦草地上部和地下部的Cd含量都呈显著相... 分别采用固态结合相(Chelex100)和液态结合相(聚丙烯酸钠,PAAS)的梯度薄膜扩散技术(DGT)对盆栽黑麦草实验中的土壤有效态Cd进行了提取,结果表明2种不同结合相的DGT技术提取的土壤有效态Cd含量与黑麦草地上部和地下部的Cd含量都呈显著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0,0.89(Chelex100-DGT)和0.90,0.87(PAAS-DGT).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土壤pH值、阳离子交换量(CEC)、有机质(OM)和土壤颗粒组成等理化指标的影响,提取出2种主成分因子,建立逐步回归模型.第1主成分与OM和黏粒组成之间呈显著相关,定义为代表土壤中影响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有机指标",第2主成分则土壤pH值和CEC相关程度较高,定义为代表土壤中影响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无机指标".研究表明Chelex100-DGT和PAAS-DGT技术均能较好预测黑麦草对Cd的吸收,且包含了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扩散薄膜技术(DGT) 聚丙烯酸钠(PAAS) 镉(CD) 生物有效性 黑麦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梯度扩散薄膜技术(DGT)研究沉积物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应用展望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丽 高博 +1 位作者 周怀东 徐东昱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65-472,共8页
梯度扩散薄膜技术(Dffusive grdients in thin-films,DGT)是一种新的原位被动采样技术,可以高分辨地测定水体、土壤和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态,近年来在水环境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根据文献、资料分析,介绍了DGT装置、基本原理... 梯度扩散薄膜技术(Dffusive grdients in thin-films,DGT)是一种新的原位被动采样技术,可以高分辨地测定水体、土壤和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态,近年来在水环境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根据文献、资料分析,介绍了DGT装置、基本原理,扩散相和结合相的发展,展望了DGT技术的发展前景。重点综述DGT技术在评价沉积物环境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研究进展,并认为DGT技术为研究沉积物重金属生物有效性提供了快速高效的方法,为水环境中沉积物-水界面重金属迁移转化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扩散薄膜技术 DGT 沉积物 重金属 生物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