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费恩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的内涵
被引量:5
- 1
-
-
作者
朱春艳
-
机构
沈阳化工学院社科部
-
出处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382-386,共5页
-
基金
辽宁省教育厅2007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20060670)
-
文摘
新一代法兰克福学派在美国的主要代表安德鲁.费恩伯格在分析以往技术理论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技术批判理论,从传统法兰克福学派抽象地批判社会转向对社会中最为常见的技术现象的批判。从理论基础、价值目标、理论内核、方法论框架和批判主题等方面对这一理论展开了剖析,其中理论基础是对传统技术哲学"接受还是放弃"技术的两难困境的分析,价值目标是马克思主义的人的解放,理论内核是民主的理性化,使用的是社会建构论研究技术的方法论框架,批判主题是告别敌托邦。
-
关键词
费恩伯格
技术批判理论
法兰克福学派
敌托邦
-
Keywords
Andrew Feenberg
critical theory of technology
Frankfurt school
dystopia
-
分类号
N031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
-
题名费恩博格的技术批判理论
被引量:6
- 2
-
-
作者
曹观法
-
机构
苏州大学
-
出处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49-52,65,共5页
-
文摘
本文主要介绍了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费恩博格的技术哲学理论。费恩博格把非常广泛的理论探讨与具体经验事例结合起来,提出了技术领域的民主化、技术准则、可选择的技术理性等理论,为“反本质主义”的技术哲学和可选择的现代化理论进行了辩护。他的技术批判理论不同于肤浅的技术乐观主义和阴沉的技术悲观主义,是有开创意义的,能给我们很多启示。
-
关键词
费恩博格
技术批判理论
技术准则
现代化
西方马克思主义
技术哲学
技术理性
反本质主义
技术乐观主义
技术悲观主义
-
Keywords
Andrew Feenberg
Social structure of technology
Theory of technological philosophy
Technical rules
Optional modernity.
-
分类号
N02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
-
题名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中的生态观
被引量:2
- 3
-
-
作者
程秋君
-
机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42-146,共5页
-
基金
陕西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特色学科建设项目(E10001)
-
文摘
芬伯格的技术哲学深入探讨了全球广泛关注的生态问题,并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对策。其技术批判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基础,根源于对现代技术不合理运用所导致的生态灾难的反思,技术批判理论的目标在于经由技术重塑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技术批判理论的进路在于向人性与自然更高水平迈进;技术批判理论的归宿在于通过激进的民主变革"走向新自然"。在我国当前处理社会主义生态文化与技术文明的关系问题上,芬伯格的理论成果值得借鉴。
-
关键词
芬伯格
技术批判理论
生态环境
技术民主政治
-
分类号
G301
[文化科学]
-
-
题名论芬伯格的新技术批判理论的诞生
被引量:2
- 4
-
-
作者
刘晓玉
-
机构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
出处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95-99,共5页
-
文摘
新技术批判理论是芬伯格技术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来源和产生的主要途径之一在于对哈贝马斯和马尔库塞的批判性分析和总结,芬伯格主要继承了马尔库塞的最核心之处,即技术发展由社会所决定的思想,同时,他也批判性地吸收了哈贝马斯的合理的理论框架和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渲染了他的个性色彩,从而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新技术批判理论。客观地评价芬伯格的新技术批判理论是很有必要的。他的新技术批判理论相应地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同时也带给我们许多启示。
-
关键词
芬伯格
哈贝马斯
马尔库塞
新技术批判理论
-
Keywords
Andrew Feenberg
Jurgen Habermas
Herbert Marcuse
theory of new technology critique
-
分类号
N031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
-
题名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视角下的人体器官移植问题研究
- 5
-
-
作者
田妍
-
机构
北京大学哲学系
-
出处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8-21,共4页
-
基金
2017年中国科普研究所科研项目(2017LYE020301)
-
文摘
从人体器官移植技术本身分析人体器官移植问题,不仅包括技术投入使用后产生的伦理问题,同时还涉及到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芬伯格在技术批判理论中解释了技术的两种属性,提出了技术工具化理论,包括技术的初级工具化和次级工具化,前者仅仅是技术作为工具的特征体现,而后者则涉及到技术背后的社会关系与技术的民主化。从芬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出发,分析人体器官移植中出现的问题,有助于从整体的角度说明人体器官移植技术的实用性,促进技术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
关键词
芬伯格
技术批判理论
人体器官移植
可选择的现代性
伦理问题
-
Keywords
Fenberg, critical theory of technology, human organ transplantation, alternative modernity, ethical issue
-
分类号
R-02
[医药卫生]
-
-
题名质疑与返源:论海德格尔技术批判的始源意义
- 6
-
-
作者
程党根
程炜
-
机构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
出处
《哲学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69,197,共16页
-
基金
江西省社会科学“十四五”(2024年)基金重点项目“德勒兹的差异形而上学研究”(项目编号:24ZX01)阶段性学术成果。
-
文摘
学界对于海德格尔的技术批判理论的再批判主要持三种态度:无知论、过时论和欠缺论。无知论否认技术与技艺之间的差别,认为海德格尔的技术批判理论出于一种对技术历史及其含义的无知。过时论认为随着现代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海德格尔的技术批判理论已经跟不上潮流。欠缺论认为海德格尔对于技术本质的界定存在着一个结构上的缺陷,应当用历史的和政治的维度补足海德格尔的世界和技术概念的内涵。无知论所依赖的是人与自然之间源初的现象关系;过时论所倚靠的是技术与世界之间源初的存在关系;欠缺论所立足的是此在与世界之间的生存关系。无论是无知论、过时论还是欠缺论,都只有在海德格尔现象学和存在论的意义上才能提出并得到理解。
-
关键词
海德格尔
技术再批判理论
无知论
过时论
欠缺论
-
Keywords
heidegger
re-critical theory of technology
theory of ignorance
theory of obsolescence
theory of deficiency
originary source
-
分类号
B5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
-
题名技术批判与马克思——一种实践哲学视野下的重新思考
被引量:5
- 7
-
-
作者
谢永康
-
机构
南开大学哲学系
-
出处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4-40,共7页
-
文摘
由于“时代诊断”的差异 ,马克思本人并没有发展出一套技术批判理论 ,但马克思的现代实践哲学视野本身已经包含了建构一种马克思主义技术批判的可能性。这种可能的技术批判不同于以往技术批判家对马克思的理解。哈贝马斯和阿伦特等人由于未能真正立足于生活世界来理解技术 ,所以造成亚里士多德与马克思之间的虚假对立。而事实上 ,马克思与亚里士多德相似的存在视野才能为理解技术的本质提供可能。海德格尔未意识到马克思对主体形而上学的超越 ,所以认为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与现代技术本质相同。但事实是 ,唯有马克思的现代唯物主义才能提供一种对技术本质的现实理解 。
-
关键词
实践哲学
技术批判理论
马克思主义
唯物主义
亚里士多德
-
分类号
B02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
-
题名科技、文化与批判理论——安德鲁·芬伯格访谈
被引量:3
- 8
-
-
作者
闫书帝(译)
-
机构
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传播学院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社会与政治科学学院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哲学分析》
CSSCI
2023年第6期167-182,共16页
-
文摘
译者按:作为技术哲学研究领域的先驱之一,安德鲁·芬伯格迄今为止共主编和撰写了13部涉及批判理论和技术哲学的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是《技术批判理论》。在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高级讲师丹尼尔·麦卡锡的访谈中,安德鲁·芬伯格围绕辩证法理念,先后阐述了他对现代科学技术与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现代科学技术的政治经济学问题、公众舆论、商业利益与科学技术争议之间的关系等问题的看法,通过引入程序与反程序的概念,芬伯格解释了他对技术官僚主义与技术民主化问题的思考。
-
关键词
公众舆论
技术民主化
麦卡锡
技术批判理论
商业利益
现代科学技术
技术哲学研究
辩证关系
-
分类号
G02
[文化科学]
N02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
-
题名风险社会中技术规制基础的范式转换
被引量:36
- 9
-
-
作者
刘铁光
-
机构
湖南科技大学法学院
-
出处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8-78,共11页
-
文摘
风险社会与技术之间的关联性表明,当代社会技术规制显得异常紧迫。当下以技术工具理论为基础范式的技术规制,与风险社会所提供的理论指引相悖,导致民族国家的立法与政策对技术规制不力,社会实践要求技术规制必须进行范式转换。安德鲁·芬伯格所提出的技术批判理论与风险社会理论在理念上的契合,应成为风险社会中技术规制的基础范式,在技术规制的体制构建上,应坚持"技术研究与技术应用结合规制、清晰责任制度、技术民主以及技术规制的国际合作与协调"等原则。中国处于压缩现代性的风险社会,而且现实中技术问题要求中国必须以技术批判理论为基础范式,构建技术规制体制。
-
关键词
风险社会
技术规制
技术工具理论
技术批判理论
-
Keywords
risk society
regulation of technology
instrumentalism of technology
critical theory of technology
-
分类号
F114.41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
-
题名论安德鲁·芬伯格的后马克思主义思想
被引量:1
- 10
-
-
作者
殷华成
-
机构
河南大学马列部
-
出处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0-53,共4页
-
文摘
安德鲁.芬伯格是新一代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当代西方著名技术批判理论家。他的后马克思主义身份被其技术哲学家身份所遮蔽,其后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现为:资本主义技术"设计批判"理论、社会主义过渡理论、社会主义理论。这三个方面共同构成了他的技术批判理论的后马克思主义底蕴。
-
关键词
芬伯格
技术批判理论
后马克思主义思想
-
分类号
B089.1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
-
题名哲学的实现:马克思、卢卡奇和法兰克福学派
被引量:1
- 11
-
-
作者
王彦丽(译)
葛勇义(译)
-
机构
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信息与传媒学院
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加拿大技术哲学研究会
-
出处
《哲学分析》
CSSCI
2017年第5期51-63,共13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7BKS041)阶段性成果
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3C060)阶段性成果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
文摘
贯穿于马克思早期著作中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卢卡奇、科尔施、布洛赫以及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特色构成一种趋向——实践哲学。哲学的"实现"依赖于实践哲学,元批判是实践哲学的基础。马克思早期著作把元批判观点限定在政治经济学领域,卢卡奇的物化概念是资本主义危机理论的最初基础,理性的元批判是法兰克福学派和早期实践哲学之间最重要的联系。在当代,技术的批判理论拒绝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局限于政治经济学领域,从对理性的一般性批判,转化为对技术和技术学科的实现形式的批判,更新了实践哲学。
-
关键词
实践哲学
哲学的实现
元批判
技术的批判理论
-
Keywords
philosophy of praxis
realizing philosophy
metacritique
critical theory of technology
-
分类号
B023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