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业集群的技术成因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柳琦 丁云龙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22-125,40,共5页
近年来,随着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寻求产业集群的形成原因已经成为一个学术热点问题,并且受到了不同学科的关注。在比较典型生产方式基础上,提出技术成因是产业集群的内生根源;从技术进步、产业技术链以及技术产业化三个维度,对... 近年来,随着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寻求产业集群的形成原因已经成为一个学术热点问题,并且受到了不同学科的关注。在比较典型生产方式基础上,提出技术成因是产业集群的内生根源;从技术进步、产业技术链以及技术产业化三个维度,对产业集群的技术成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剖析,提出:技术进步是同质企业趋于集中的诱因,产业技术链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基础,技术产业化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群 技术成因 产业技术 技术产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生态技术 被引量:6
2
作者 曾欢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S2期187-189,共3页
20世纪中叶,环境问题以著名的“八大公害事件”引起世人注意,那时它是以个别的、局部的形式表现的,并未危及整个人类的生存。此后,环境问题在全球范围出现,包括地球增温、臭氧层变薄、酸雨危害加剧、物种灭绝加速、自然生态恶化... 20世纪中叶,环境问题以著名的“八大公害事件”引起世人注意,那时它是以个别的、局部的形式表现的,并未危及整个人类的生存。此后,环境问题在全球范围出现,包括地球增温、臭氧层变薄、酸雨危害加剧、物种灭绝加速、自然生态恶化、资源库存减少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技术 环境问题 工业技术 生产过程 生态系统 污染控制 生态学 技术成因 现实途径 理论构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观经济中的生态问题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侯京林 《学习与实践》 2006年第8期36-42,共7页
生物圈与智能圈蕴涵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丰富内涵以及传统经济模式的局限性,促使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的诞生。生态经济的核心在于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正反馈和自然环境负反馈之间找到平衡,从正向和逆向的时间序列中考虑人类需求和行为模式... 生物圈与智能圈蕴涵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丰富内涵以及传统经济模式的局限性,促使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的诞生。生态经济的核心在于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正反馈和自然环境负反馈之间找到平衡,从正向和逆向的时间序列中考虑人类需求和行为模式对整个生物圈的影响,最终达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内涵 生物圈 技术成因型经济 环境保护型经济 生态基金 生态保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丝源集团首届桑果节在遂溪基地举办
4
《广东蚕业》 2014年第1期50-51,共2页
2014年3月8日,广东丝源集团有限公司在遂溪基地举办“2014年丝源集团(遂溪)桑果节”,迎接广大游客前来采摘桑果、踏青赏心,在桑果飘香的浓浓春意中,品尝桑果汁、桑果酒,充分感受中国五千年浩瀚博大的蚕桑文化。一、丝源集团遂溪... 2014年3月8日,广东丝源集团有限公司在遂溪基地举办“2014年丝源集团(遂溪)桑果节”,迎接广大游客前来采摘桑果、踏青赏心,在桑果飘香的浓浓春意中,品尝桑果汁、桑果酒,充分感受中国五千年浩瀚博大的蚕桑文化。一、丝源集团遂溪果桑基地基本情况早在两年前,丝源集团就积极筹划,在巩固自有的蚕种蚕茧主业中,拓展多元开发,构建大健康产业。大健康产业为国家新兴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蚕桑资源产品是天然大健康产品。以开发生态桑资源的多元化产品为重点,着力打造桑果、桑叶系列精品,提供畅销市场的桑果汁饮料、桑果酒、桑果醋、桑叶茶和桑叶食谱等。遂溪县是我省蚕桑主产区之一,已有40多年养蚕史,全国最大的万亩连片桑园就在该县洋青镇,蚕桑业为该县农民,特别是“移民”脱贫致富产业的支柱产业,已形成一整套“快速高产低成本”的种桑技术体系,如“直接扞插”、“就地嫁接”、“一代杂交实生苗”等生态快速成园技术。通过多次考察研究,丝源集团确定与当地蚕桑合作社合作,采用有机施肥和科学植园科技方法大面积种植“大10”果桑。经过两年的精心栽种和科学管理,目前丝源集团遂溪果桑基地已经栽种果桑园区700多亩,桑果原浆榨汁厂也即将投产,园区预计今年产500t桑果,榨350t桑果原汁、酿37.5t桑果酒;收250t桑叶,制50t桑叶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果汁饮料 果节 广东 多元化产品 蚕桑资源 健康产业 成因技术 科学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maging based on attributed scatter model using sparse recovery techniques
5
作者 苏伍各 王宏强 阳召成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期223-231,共9页
The sparse recovery algorithms formulat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imaging problem in terms of sparse representation (SR) of a small number of strong scatters' positions among a much large number of potentia... The sparse recovery algorithms formulat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imaging problem in terms of sparse representation (SR) of a small number of strong scatters' positions among a much large number of potential scatters' positions, and provide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improve the SAR image resolution. Based on the attributed scatter center model, several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with different practical considerations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five representative SR techniques, namely, sparse Bayesian learning (SBL), fast Bayesian matching pursuit (FBMP), smoothed 10 norm method (SL0), sparse reconstruction by separable approximation (SpaRSA), fast iterative shrinkage-thresholding algorithm (FISTA), and the parameter settings in five SR algorithms were discussed. In different situations, the performances of these algorithms were also discussed.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MSE and failure rate in each algorithm simulation, FBMP and SpaRSA are found suitable for dealing with problems in the SAR imaging based on attributed scattering center model. Although the SBL is time-consuming, it always get better performance when related to failure rate and high SN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tributed scatter center model sparse representation sparse Bayesian learning fast Bayesian matching pursuit smoothed l0 norm sparse reconstruction by separable approximation fast iterative shrinkage-thresholding algorith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