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法兰克福学派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逻辑及其评价 |
宋永平
刘晓勇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3
|
|
2
|
好莱坞电影的“未来叙事”--后现代、生态与技术意识形态 |
陈林侠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3
|
文化技术视阈下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新思考 |
任丽梅
|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3
|
|
4
|
哈贝马斯论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功能 |
孙增霖
辛军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1
|
|
5
|
收视率调研的中国景观:技术、市场与意识形态——对电视从业者四次调查结果的纵向梳理与思考 |
刘燕南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4
|
|
6
|
试析意识形态转型理论对文艺批评的影响 |
董学文
金永兵
|
《广东社会科学》
|
2001 |
3
|
|
7
|
算法推荐与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
赵爱霞
王岩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9
|
|
8
|
资本主义在现时代的“存在”何以可能——国外左翼学者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透视 |
袁婷婷
王岩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