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时代刑事正当程序的重构:一种技术性程序正义理论 被引量:29
1
作者 刘金松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29,共12页
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中国刑事司法领域的广泛适用正在冲击并重塑司法的实践面孔。面对数字化、智能化的司法实践,传统的对抗性程序正义理论以及协商性程序正义理论在适用场域、规制主体、程序运作和结果评价等方面已经不具有完全的解... 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中国刑事司法领域的广泛适用正在冲击并重塑司法的实践面孔。面对数字化、智能化的司法实践,传统的对抗性程序正义理论以及协商性程序正义理论在适用场域、规制主体、程序运作和结果评价等方面已经不具有完全的解释力。技术性程序正义作为对数字技术融入刑事司法程序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价值评价的基本标准,包括“排出偏见”“充分参与”“程序对等”“程序合理”“问责有效”五项基本要素,旨在对司法数据和算法的透明性以及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共同体参与、机器学习及智能系统的合理解释与规制提供框架。技术性程序正义立基于人的主体性和尊严理论、司法公信力理论和分布式道德责任之上。技术性程序正义全面挑战了传统程序正义理论,但二者有各自适用的空间和边界。为了接近技术性程序正义,司法机关需要对数字技术融入刑事司法的开发机制、备案机制和检验机制进行配套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司法 技术性程序正义 人工智能 大数据 算法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当程序视角下人工智能辅助量刑的挑战与重塑 被引量:3
2
作者 洪涛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120,共10页
人工智能辅助量刑是智慧司法建设的重点工程,但在正当程序视角下可发现其应用带来了多重挑战,如自动化决策架空程序参与原则,歧视性决策有违程序中立原则等。事实上,以上挑战不仅源于人工智能的不确定性,更深层的原因是传统程序正义理... 人工智能辅助量刑是智慧司法建设的重点工程,但在正当程序视角下可发现其应用带来了多重挑战,如自动化决策架空程序参与原则,歧视性决策有违程序中立原则等。事实上,以上挑战不仅源于人工智能的不确定性,更深层的原因是传统程序正义理论未将数字空间纳入诉讼场域,忽略对技术研发者的规制以及程序公开未延至可解释的时代局限。程序正义范畴下的技术性程序正义与传统程序正义均以尊严理论和司法公信力理论为根基,且前者在适用场域、规制对象、构成要素等方面可补足后者的时代局限,亟须“补充性”引入。技术性程序正义理论用于司法量刑场景时,其要素包括第一层的“以人为本”原则以及第二层的量刑系统的合规性义务和利害关系人的程序性权利。在此指导下,应当增设程序选择制度,明确算法披露制度,健全鉴定制度和专家辅助人制度以及确立智能问责制度,并拓展协同研发机制、算法备案机制、算法听证机制和司法培训机制作为联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当程序 人工智能 辅助量刑 技术性程序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