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动化公共信用评价的程序控制--以技术性正当程序为视角 被引量:7
1
作者 张涛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1-129,共9页
公共信用评价是整个信用规制过程中的关键阶段,它既是信用信息收集发挥价值的方式,也是分级分类监管的依据。受传统消费者信用评价机制的影响,算法自动化决策系统广泛应用于公共信用评价中,形成所谓的自动化公共信用评价。作为一种重要... 公共信用评价是整个信用规制过程中的关键阶段,它既是信用信息收集发挥价值的方式,也是分级分类监管的依据。受传统消费者信用评价机制的影响,算法自动化决策系统广泛应用于公共信用评价中,形成所谓的自动化公共信用评价。作为一种重要的规制工具,自动化公共信用评价有助于增强政府规制的精准性和针对性,并降低规制成本,但因其本身的不透明性、封闭性和复杂性等特征,也对传统的正当程序原则提出了挑战。“技术性正当程序”是正当程序原则在自动化行政时代的新发展,可以为自动化公共信用评价的程序控制提供解决方案。秉持最朴素的自然正义价值,基于受告知、听证、说明理由、公开等正当程序要素,政府部门应当通过算法信息公开、算法影响评估、算法解释、算法审计等机制强化自动化公共信用评价的公正性、透明性和可问责性,保障公民的程序性基本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规制 算法决策 自动化行政 技术性正当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者的透明度义务——以ChatGPT介入学术论文创作为视角 被引量:9
2
作者 程睿 秦小红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18,共5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基本功能是生成类似于人类创作的结构性内容。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过程中,人机关系具有隐蔽性与混合性特征,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学术论文创作方式和评价方式。应给使用者设定透明度义务,令其记录、披露使用生成式人工...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基本功能是生成类似于人类创作的结构性内容。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过程中,人机关系具有隐蔽性与混合性特征,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学术论文创作方式和评价方式。应给使用者设定透明度义务,令其记录、披露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创作过程、关键要素和生成内容,将其作为评价根据、责任基础与信任保证。透明度义务既有认识功能,也有问责功能。在认识论方面,透明度义务为鉴别、区分和评价学术论文的创新性与作者的创造性、作者的学术贡献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学术贡献提供了可追溯的完整记录。在问责方面,透明度义务是技术性正当程序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实现可视正义的责任机制,其履行能够保障学术诚信、保证学术公平和学术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ChatGPT 透明度义务 学术论文 技术性正当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革与回应:人工智能教育立法的四维路径 被引量:8
3
作者 刘旭东 《比较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51,共18页
通过系统化立法来规范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是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路径。人工智能通过赋能教育为不同教育主体带来了全新机遇,但亦引发了教育公平与教育安全遭遇挑战的浅层风险,以及人类主体性的自我消解这一深层风险。当前,新一轮... 通过系统化立法来规范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是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路径。人工智能通过赋能教育为不同教育主体带来了全新机遇,但亦引发了教育公平与教育安全遭遇挑战的浅层风险,以及人类主体性的自我消解这一深层风险。当前,新一轮立法事业的开启为应对上述风险提供了历史契机,但人工智能教育应用风险的高度不确定性也为立法本身带来了挑战。人工智能教育立法的四维路径在于巩固既有革新,并应对人工智能教育应用风险及立法挑战:其一,普及人工智能教育资源,巩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格局;其二,通过技术性正当程序应对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浅层风险;其三,通过人工智能教师运用职业操守化解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深层风险;其四,构筑多元规范体系和敏捷治理机制,应对人工智能教育应用风险的不确定性,规避传统治理手段滞后性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教育立法 技术性正当程序 职业操守 敏捷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教育立法:基于教育法典的体系化编纂路径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旭东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71,82,共12页
人工智能在赋能教育的同时,也显著提升了教育立法的难度。相比于教育单行法,作为教育领域“根本法”的教育法典将能够对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展开最为周延科学的规范,助益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健康发展。作为体系型法典,教育法典必然采用“总... 人工智能在赋能教育的同时,也显著提升了教育立法的难度。相比于教育单行法,作为教育领域“根本法”的教育法典将能够对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展开最为周延科学的规范,助益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健康发展。作为体系型法典,教育法典必然采用“总分架构”。教育法典中人工智能立法可通过总则的“在线教育”“法律责任”以及分则的相关编章进行体系化编纂。首先,教育立法的核心及编纂主线是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故教育法典分则相关编章需分别为政府及学校设定人工智能教育资源普惠性的促进义务,使教育主体能平等享有人工智能的教育红利。其次,针对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可能引发的风险,教育法典可在总则“在线教育”章,一方面引入技术性正当程序,设定算法和数据的透明义务和审计义务,以及教育标准事务不得自动化决策义务等,明确教师使用人工智能的行为规范与专业操守;另一方面,依托敏捷治理手段,构筑多元主体参与的事前监测预警平台、事中快速响应的因应机制、事后动态完善的持续发展机制,应对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未知风险。最后,为了确保义务条款得以顺利实施,教育法典可在总则“法律责任”章通过引致性条款与具体责任条款的妥适选用,构筑健全的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法律责任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法典 人工智能教育立法 编纂路径 技术性正当程序 敏捷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参与学位论文创作的法律规制 被引量:4
5
作者 董储超 刘旭东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90,共8页
随着技术进步与时代更迭,人工智能参与学位论文创作已是不争的事实。在现行法律规范体系中,缺乏对人工智能参与学位论文创作进行规制的针对性法律表达。人工智能参与学位论文创作会诱发学术不端、侵害相关主体法定权利的多重风险,呼唤... 随着技术进步与时代更迭,人工智能参与学位论文创作已是不争的事实。在现行法律规范体系中,缺乏对人工智能参与学位论文创作进行规制的针对性法律表达。人工智能参与学位论文创作会诱发学术不端、侵害相关主体法定权利的多重风险,呼唤着立法革新方案的出台。技术性正当程序与敏捷治理的立法引入,是因应相关风险进而促成法律革新的有效路径。技术性正当程序强调提升算法与数据技术的透明度,尤其是赋予学位申请人以透明度履行义务,这将助益于学位申请人在理解算法与数据技术的基础上,规范使用人工智能,从而尽可能规避学术不端的现实风险;敏捷治理则重在构建法律的协同共治模式,从而以多元规范、多维手段的方式防范相关主体法定权利受到侵蚀的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学位论文创作 学术不端 法律规制 技术性正当程序 敏捷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算法决策场景中就业性别歧视判定的挑战及应对 被引量:27
6
作者 胡萧力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9-74,共16页
就业性别歧视对女性求职者受宪法所保护的平等权、劳动权造成现实的侵害风险。对就业性别歧视判定标准问题,学界已有较为丰富的研究,但传统判定标准在算法时代遭遇适用困境。算法掩盖下的就业性别歧视具有自主性、隐蔽性、延续性和结构... 就业性别歧视对女性求职者受宪法所保护的平等权、劳动权造成现实的侵害风险。对就业性别歧视判定标准问题,学界已有较为丰富的研究,但传统判定标准在算法时代遭遇适用困境。算法掩盖下的就业性别歧视具有自主性、隐蔽性、延续性和结构性等特征,这不仅可能对求职者的权利主张造成过重的举证负担,亦无法解决算法供应商等第三方主体的归责问题。因此,应当从事前与事后两个维度,探讨对算法就业性别歧视进行有效规制的路径。在概念界定上,应通过扩充就业性别歧视概念的外延,将算法就业性别歧视纳入到反歧视法的规制范围内,使新加入的算法供应商等第三方主体参与到责任分担过程。通过在算法决策过程中引入技术性正当程序理论及其机制框架,搭建起权力主体配合下的“理解—参与”模式,借助合规审计追踪、算法解释等方式,有效控制算法就业性别歧视的风险,保障女性求职者平等权和人格尊严等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歧视 算法雇佣决策 就业性别歧视 技术性正当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