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9篇文章
< 1 2 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对流通产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替代或互补 被引量:3
1
作者 陈献宁 廖维晓 李德华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22,共4页
本文基于2014-202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OLS估计和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考察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对流通产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均有利于流通产业创新能力提升,但自主研发的作用更明显;自主研发与流通产... 本文基于2014-202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OLS估计和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考察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对流通产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均有利于流通产业创新能力提升,但自主研发的作用更明显;自主研发与流通产业创新能力之间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技术引进与流通产业创新能力之间仅存在线性关系;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交互项在自主研发能力未达到临界值前,表现为提升产业创新能力的互补效应,超过临界值后表现为抑制产业创新能力的替代效应。文章最后提出加大自主研发力度、科学引进外部技术和引导并鼓励流通产业创新发展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通产业 创新能力 自主研发 技术引进 替代效应 互补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创新、技术引进与绿色经济增长效率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扬 睢党臣 孟望生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3-138,共6页
提升绿色经济增长效率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核心内容。文章基于对各省级单位绿色经济增长效率的量化评估,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数据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技术创新与技术引进对绿色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效应,并进行了稳健性... 提升绿色经济增长效率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核心内容。文章基于对各省级单位绿色经济增长效率的量化评估,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数据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技术创新与技术引进对绿色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效应,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和机制分析。研究发现:当前我国省级层面的技术创新会抑制绿色经济增长效率提升;自主的技术创新活动可能对绿色经济增长效率的提升构成阻碍;而引进外部技术再结合本土模仿创新的模式,则有助于推动绿色经济效率的增长。具体到作用机理,技术创新之所以会限制绿色经济效率的提高,主要是因为它影响了绿色技术变化的效率;技术引进与模仿创新则通过提升绿色技术的效率追赶和变化,共同促进经济绿色增长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技术引进 模仿创新 绿色经济增长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引进的含义、模式及其基本原则探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吴声功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9-22,共4页
关键词 技术引进 定义 技术引进模式 技术引进原则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引进、环境规制与低碳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杨志江 刘志铭 邹文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6-43,共8页
在采用碳生产率增长率指标测算中国2006-2015年30个省市低碳经济增长的基础上,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实证检验了技术引进、环境规制对低碳经济增长的影响,并重点关注了环境规制如何影响技术引进对低碳经济增长的作用,选用多种变量... 在采用碳生产率增长率指标测算中国2006-2015年30个省市低碳经济增长的基础上,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实证检验了技术引进、环境规制对低碳经济增长的影响,并重点关注了环境规制如何影响技术引进对低碳经济增长的作用,选用多种变量指标和计量方法均得到了较为稳健的研究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国外技术引进对低碳经济增长存在显著负向作用,而国内技术引进显著促进了低碳经济增长;环境规制对低碳经济增长没有显著促进作用,但是随着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引进的低碳经济增长效应增强。最后,结合中国现实情景对实证结论进行了初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外技术引进 国内技术引进 环境规制 低碳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引进模式的有效性研究:基于浙江企业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韦影 许媛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5-87,共3页
将技术引进模式分为引进成套设备与关键设备、合资生产与合作生产、专利技术与专有技术的许可或转让,以及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4种模式。结合浙江企业技术引进的案例,对技术引进各模式的有效性展开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企业选用不同技术引... 将技术引进模式分为引进成套设备与关键设备、合资生产与合作生产、专利技术与专有技术的许可或转让,以及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4种模式。结合浙江企业技术引进的案例,对技术引进各模式的有效性展开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企业选用不同技术引进模式时应注意的关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引进 技术引进模式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引进保障体系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核成 骆建文 《技术经济》 1995年第4期28-32,共5页
关键词 技术引进 保障体系 国民经济评价 风险分析 模糊综合评价 技术引进项目 评价标准 评估指标体系 可行性研究 企业财务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引进效率影响因素
7
作者 张玉杰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60-62,共3页
关键词 中国 企业 技术引进 技术引进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搞好我国技术引进工作的思考──从交易费用的角度
8
作者 昌忠泽 李建想 《江淮论坛》 CSSCI 1997年第2期52-56,共5页
关键词 技术引进 交易费用 机会主义行为 技术转让方 农业技术引进 中西部地区 引进技术 知识化 物质载体 机器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谈技术引进结构
9
作者 李昌宁 《经济与管理研究》 1987年第4期38-40,共3页
技术引进是一种把技术当作商品而购买的贸易行为。此种经济行为在单项进行时不会产生结构。当国家、部门或地方引进不同产业、行业、产品的多种技术项目时,总观技术引进就出现一个内容复杂的整体,其内部由各行各业的不同技术类别排列和... 技术引进是一种把技术当作商品而购买的贸易行为。此种经济行为在单项进行时不会产生结构。当国家、部门或地方引进不同产业、行业、产品的多种技术项目时,总观技术引进就出现一个内容复杂的整体,其内部由各行各业的不同技术类别排列和互相搭配所构成。技术引进结构的质表现为三种成分,即技术引进的形态结构、类别结构和程度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引进 形态结构 结构模式 技术进步 类别结构 先进技术 中间技术 适用技术 技术引进 技术引进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最优知识产权保护区间研究——基于自主研发及国际技术引进的视角 被引量:50
10
作者 李平 宫旭红 齐丹丹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3-138,共16页
在改进GP指数的基础上,构建中国省级知识产权保护衡量指标,并借助内生门槛方法检验中国自主研发及三大国际技术引进路径的最优知识产权门槛值。实证结果证实了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创新间的倒U型关系,各创新源泉的最优知识产权保护门槛值... 在改进GP指数的基础上,构建中国省级知识产权保护衡量指标,并借助内生门槛方法检验中国自主研发及三大国际技术引进路径的最优知识产权门槛值。实证结果证实了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创新间的倒U型关系,各创新源泉的最优知识产权保护门槛值按大小顺序依次为自主研发、专利申请、FDI及进口贸易。在权衡各创新源泉技术创新贡献度及其最优知识产权门槛的基础上,进一步给出中国最优知识产权保护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保护 自主研发 国际技术引进 门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喷播技术引进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和平 张瑞强 +1 位作者 张文秀 白巴特尔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7-30,共4页
介绍了水力喷播技术和水力喷播机,以及喷播辅料国产化的试验研究成果,并对水力喷播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关键词 水力喷播 喷播辅料 技术引进 试验 播种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设施投资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基于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的视角 被引量:28
12
作者 罗良文 潘雅茹 陈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0-37,159,共8页
本文利用2004-2013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各省份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并借助动态面板模型从基础设施投资角度分析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实际贡献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基础设施投资能够... 本文利用2004-2013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各省份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并借助动态面板模型从基础设施投资角度分析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实际贡献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基础设施投资能够有效促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且在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途径方面存在差异性影响。具体来说,基础设施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对自主研发产生挤出效应,弱化了自主研发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积极作用;而对技术引进则存在一定的促进作用,能够增强技术引进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基础设施投资 自主研发 技术引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引进、创新和扩散的双向循环──论我国的“技术与市场联动”策略 被引量:20
13
作者 肖洪钧 张薇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6-69,共4页
本文就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及经验,提出“技术与市场联动”策略,并从技术引进、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的双向循环着手,对其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同时详细分析了双向循环中的各关键环节及主要要素。最后结合我国... 本文就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及经验,提出“技术与市场联动”策略,并从技术引进、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的双向循环着手,对其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同时详细分析了双向循环中的各关键环节及主要要素。最后结合我国现阶段实际情况给出技术与市场联动的总体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进步 发展战略 技术引进 技术创新 技术扩散 双向循环 联动 技术 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对我国碳排放峰值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卫东 许晓敏 牛东晓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9,共7页
我国既是第二大经济体,又是全球第一大碳排放国。作为负责任大国,我国政府承诺2030年左右碳排放达到峰值。2030年左右能否达到峰值,人均碳排放量又是多少?通过什么方法可以减少人均碳排放量?文章基于1999-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通过... 我国既是第二大经济体,又是全球第一大碳排放国。作为负责任大国,我国政府承诺2030年左右碳排放达到峰值。2030年左右能否达到峰值,人均碳排放量又是多少?通过什么方法可以减少人均碳排放量?文章基于1999-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将技术引进、技术创新和能源结构引入二氧化碳的库兹涅茨曲线方程,构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面板计量模型研究上述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人均CO2排放与人均GDP之间存在库兹涅茨曲线的倒"U"型关系,对应的拐点处的人均GDP数值为95415.85元;煤炭消费量对CO2排放具有正的显著影响作用,2020年后煤消费量下降有利于碳排放减少;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可以降低碳排放水平,且技术创新对碳排放的有效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要大于技术引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引进 技术创新 碳排放 能源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主创新、技术引进与碳排放——不同技术进步路径对碳减排的作用 被引量:23
15
作者 何彬 范硕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8-66,共9页
技术进步是实现碳减排的根本性措施,但不同的技术进步路径——技术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以及不同国家、地区不同的技术进步路径,对碳减排的作用各不相同。本文将技术进步方式分为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又将自主创新分为原始创新和模仿创新... 技术进步是实现碳减排的根本性措施,但不同的技术进步路径——技术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以及不同国家、地区不同的技术进步路径,对碳减排的作用各不相同。本文将技术进步方式分为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又将自主创新分为原始创新和模仿创新,以期通过更加细化的方式对技术进步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本文还以环境规制成本作为门限变量,应用动态面板门限估计,研究环境规制的门限效应。研究结论表明:第一,原始创新不但没有降低碳排放,反而增加了碳排放,说明我国的技术创新更多地关注了产能的提升,绿色创新程度不高,创新间接效应大于直接效应,模仿创新对碳减排效果较好,其原因在于模仿创新是一种"跟随型"的创新;技术引进的作用很小,说明我国不可能通过购买的方式获得最适宜的技术。第二,在不同的地区,自主创新、模仿创新、技术引进对碳减排的作用表现出较大差异,因此促进技术进步以及减排政策制定不能采取"一刀切"。第三,原始创新、技术引进与碳减排之间均具有门限效应,当环境成本达到门槛值时,原始创新、技术引进开始促进碳减排。因此,需考虑不同技术进步路径的不同碳减排效应,选择不同的激励、扶持与规制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技术进步路径 原始创新 模仿创新 技术引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中国家技术引进有效性不足的原因及对策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安国 周立 何建坤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04-106,共3页
以反思性的态度,提出了技术引进有效性不足的概念,客观地描述了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技术引进有效性不足的问题,并在恰当地剖析了技术引进不足问题的基础上,为发展中国家解决技术引进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对策。
关键词 发展中国家 技术引进 有效性 原因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与中国工业行业的技术创新 被引量:7
17
作者 侯晓辉 王青 冯宗宪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9-55,共7页
利用2001—2007年中国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研究了自主研发和国际经济活动中的技术引进对我国工业行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以及这一影响在高技术与一般技术行业中的差别.研究发现,总体上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对我国的技术创新都具有正向影响,... 利用2001—2007年中国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研究了自主研发和国际经济活动中的技术引进对我国工业行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以及这一影响在高技术与一般技术行业中的差别.研究发现,总体上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对我国的技术创新都具有正向影响,但自主研发对创新的促进作用强于技术引进.并且,我国工业行业存在着技术引进的门槛效应,当消化吸收投入增加时,出口与FDI的溢出效应也随之增强.对高技术和一般技术行业的分组估计表明,高技术行业自主研发的人力投入对创新的促进作用弱于一般技术行业,但资本投入的作用却强于一般技术行业.同时,与高技术行业相比,一般技术行业中出口的创新促进作用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研发 技术引进 技术创新 技术行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来自上海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 被引量:26
18
作者 方文中 罗守贵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共9页
基于2008—2012年上海市科技企业统计中的高新技术企业数据,运用OLS、FE、系统GMM、OP方法分别估算了企业TFP,并研究R&D人力和资本投入与国外技术引进与高新技术企业TFP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自主研发中的R&D人力投入和国外技术... 基于2008—2012年上海市科技企业统计中的高新技术企业数据,运用OLS、FE、系统GMM、OP方法分别估算了企业TFP,并研究R&D人力和资本投入与国外技术引进与高新技术企业TFP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自主研发中的R&D人力投入和国外技术引进对生产率有促进作用,但是自主研发中的R&D资本投入因存在1年时滞而产生抑制作用;当研究自主研发与国外技术引进的吸收作用时,R&D资本的吸收效应可以提高企业TFP,而R&D人力的吸收效应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研发 技术引进 全要素生产率 高新技术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后发优势视角的农业技术引进对策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孙永朋 朱富云 吴卫成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46-1149,共4页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技术引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引进效率和效果低下的现象也十分突出,并未形成技术引进的后发优势。文章认为我国农业技术引进存在主体与路径不明晰、技术选择机制不完善、配套制度与理念相对落后等问题,并从改善政策环...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技术引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引进效率和效果低下的现象也十分突出,并未形成技术引进的后发优势。文章认为我国农业技术引进存在主体与路径不明晰、技术选择机制不完善、配套制度与理念相对落后等问题,并从改善政策环境、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加快机制体制改革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发优势 农业 技术引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日技术引进的比较与对策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傅利平 石玉顶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3-116,共4页
国际经验表明 ,任何一个国家不引进先进技术就难以发展 ,技术引进更是落后国家追赶先进国家的重要手段。二次世界大战后 ,中国和日本都从国外引进了大量的先进技术 ,但其成效却相去甚远。本文从中、日技术引进若干问题的比较中 ,分析了... 国际经验表明 ,任何一个国家不引进先进技术就难以发展 ,技术引进更是落后国家追赶先进国家的重要手段。二次世界大战后 ,中国和日本都从国外引进了大量的先进技术 ,但其成效却相去甚远。本文从中、日技术引进若干问题的比较中 ,分析了其中的主要原因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引进 自主开发 技术创新 R&D 中国 日本 比较 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