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新设计的技术媒介远程教学模式理论分析框架 被引量:9
1
作者 丁兴富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5-22,共8页
本文尝试建立一种新设计的技术媒介远程教学模式理论分析框架。首先指出教育技术学和教育传播学对研究技术媒介的远程教学的理论指导意义。在分析比较人际面授教学与技术媒介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技术媒介教学划分成技术环境中的面授... 本文尝试建立一种新设计的技术媒介远程教学模式理论分析框架。首先指出教育技术学和教育传播学对研究技术媒介的远程教学的理论指导意义。在分析比较人际面授教学与技术媒介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技术媒介教学划分成技术环境中的面授教学和技术媒介的远程教学两类,随后集中论述技术媒介的远程教学的各种模式:教学信息传输模式、远程教学交互模式、远程学习模式,以及远程教学与远程学习的时空分离模式。最后,提出并讨论新设计的技术媒介远程教学模式的理论分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际面授教学 技术媒介的远程教学 教学信息传输模式 远程教学交互模式 远程学习模式 远程教与学时空分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权力何以可能——技术媒介的权力图式及其现代逻辑
2
作者 王婉婉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5期119-126,共8页
作为人类实践对象世界的介质形态,媒介的技术衍化在创新现代审美场域表征图式及其审美体验的同时,也不断更新着人类对其自主意识生产可能性的认知框架。现代媒介基于形式元素的权力生产体例、跨媒介的表征结构与“劝服”策略、双向互动... 作为人类实践对象世界的介质形态,媒介的技术衍化在创新现代审美场域表征图式及其审美体验的同时,也不断更新着人类对其自主意识生产可能性的认知框架。现代媒介基于形式元素的权力生产体例、跨媒介的表征结构与“劝服”策略、双向互动的权力公约机制以及愈益生活化的实践向度,形构了技术治下媒介权力的典范性征,在更为亲民、在场的感官体验与劝服结构中营造了权力生产的现代效应,同时也架构了审美场域权力表征的现代张力与异化之可能,而由之生发的知识话语对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后人类”图景不无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媒介 意识形态 权力话语 审美生产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媒介·经典表达·全球空间:2021中国动画创作与接受概述
3
作者 齐铮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96-99,共4页
自《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田晓鹏,2015)掀起一阵“国漫角色”的风潮之后,近年来的《小门神》(王微,2016)、《白蛇:缘起》(黄家康、赵霁,2019)、《哪吒之魔童降世》(饺子,2019)等中国动画的创作思路更加宽广,其借助技术媒介开发出的表现... 自《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田晓鹏,2015)掀起一阵“国漫角色”的风潮之后,近年来的《小门神》(王微,2016)、《白蛇:缘起》(黄家康、赵霁,2019)、《哪吒之魔童降世》(饺子,2019)等中国动画的创作思路更加宽广,其借助技术媒介开发出的表现方式也更为多样。2021年是中国动画电影蓬勃发展的一年:《白蛇2:青蛇劫起》(黄家康,2021)、《雄狮少年》(孙海鹏,2021)、《新神榜:哪吒重生》(赵霁,2021)、《俑之城》(丁亮、林永长,2021)、《许愿神龙》(克里斯·艾伯翰斯,2021)等作品都在技术表现、经典资源转化、拓展全球传播路径等方面开辟了新空间。动画电影已成为中国电影难以分割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 技术媒介 中国动画电影 资源转化 传播路径 哪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宇宙背景下中国文化产业的数智化升级研究——基于媒介技术视角 被引量:3
4
作者 詹一虹 董天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5-185,共11页
文化产业是文化及相关产品的工业化生产、大众化传播与商品化消费的产业集合,媒介技术是其发展的前提也是发展的根基。在新一轮数智媒介技术革新所带来的元宇宙发展趋势下,中国文化产业将会迎来数智化转型机遇。通过梳理媒介技术变迁与... 文化产业是文化及相关产品的工业化生产、大众化传播与商品化消费的产业集合,媒介技术是其发展的前提也是发展的根基。在新一轮数智媒介技术革新所带来的元宇宙发展趋势下,中国文化产业将会迎来数智化转型机遇。通过梳理媒介技术变迁与文化产业发展历史,研究认为,未来元宇宙等相关数智媒介技术将会从文化创作新符号、文化生产新方式、文化传播新环境、文化消费新形式等方面引领文化产业的结构性变革。在行动路径上,中国文化产业则需在加强数智技术赋能虚拟场景生产、构建大众化的场景媒介传播生态以及扩大场景文化产品的商品化消费三个方向持续发力,加快推动数智化升级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中国文化产业 数智化升级 媒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技术的解放:新移动范式下青年数字游民生活实践——基于安吉数字游民公社的线索民族志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严功军 李晓轩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7-61,68,共6页
虚实混融空间内技术具身与地理流动的结合,重构了人类的传播模式与行为实践。基于此,本研究应用线索民族志研究方法,以浙江安吉数字游民公社为研究对象,探讨新移动范式背景下青年数字游民的生活实践。研究发现,媒介技术是数字游民实现... 虚实混融空间内技术具身与地理流动的结合,重构了人类的传播模式与行为实践。基于此,本研究应用线索民族志研究方法,以浙江安吉数字游民公社为研究对象,探讨新移动范式背景下青年数字游民的生活实践。研究发现,媒介技术是数字游民实现数字游牧的生存基础。数字游民通过多种策略驯化媒介技术以实现自我价值,数字游牧实践充分体现了技术解放逻辑与新部落主义的生活哲学,折射出媒介技术与人类关系边界不断重构的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社会 媒介技术解放 数字游民 数字游牧 新部落主义 线索民族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之“手”:现代社会手势演化的媒介学语法
6
作者 孙藜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共12页
手势的媒介化揭示了人类生存境况演化中“心灵”的时代构型。“按键”与“刷屏”两种主导性媒介手势的转换,隐身着现代主体重构的技术媒介语法。“按键”式书写以机械之“手”展示现代书写中机器力量的发轫,以及由机械复制向以电磁为基... 手势的媒介化揭示了人类生存境况演化中“心灵”的时代构型。“按键”与“刷屏”两种主导性媒介手势的转换,隐身着现代主体重构的技术媒介语法。“按键”式书写以机械之“手”展示现代书写中机器力量的发轫,以及由机械复制向以电磁为基础的技术媒介的过渡;“刷屏”手势既是数字图像对“文本意识”的颠覆,亦是数字“屏幕”新物质装置形塑的“流动迷宫”新实践。媒介学以对技术自主与差异的包容性为站立点,以对“人机互嵌”多样与殊异的历史性剖析为运思,有助于数字主体建立一种迎向技术世界的新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势 技术媒介 刷屏 数字化 媒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体基于数字技术平衡日常生活与体育参与的新路径
7
作者 黄黎新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1-147,共7页
体育赛事与媒体相伴而行,媒体不仅以自身影响力逐渐塑造着体育赛事的基本面貌,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基本方式。依据媒介进化理论、身体现象学理论、场域理论等展开研究,分析后认为:体育生活化方式与体育活动同步历... 体育赛事与媒体相伴而行,媒体不仅以自身影响力逐渐塑造着体育赛事的基本面貌,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基本方式。依据媒介进化理论、身体现象学理论、场域理论等展开研究,分析后认为:体育生活化方式与体育活动同步历经了符号化、媒体化、虚拟化演进过程,体育活动在这一过程中被逐渐区隔为体验化实践与刻写实践,2种实践分别处于体育场域和传播场域,体育场域中的主体性身体观与媒介传播场域中的工具性身体观的分野,导致了2个场域之间关于时空、社会关系、身体方面的资源竞争。“道器合一”是立足媒体数字技术迭代推动场域深度融合,并促进受众平衡日常生活与体育参与的一条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生活方式 媒介信息技术 道器合一 体育生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技术本体论视角下Sora引发的媒介范式革命 被引量:4
8
作者 张爱军 郭镇毓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86,共12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媒介技术也在不断迈向智能化的新阶段。Sora作为继ChatGPT之后大模型技术在智能生成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正在引发新的媒介范式变革。在媒介技术本体论的视角下,Sora作为感知生成的技术装置,彰显出鲜明的媒介...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媒介技术也在不断迈向智能化的新阶段。Sora作为继ChatGPT之后大模型技术在智能生成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正在引发新的媒介范式变革。在媒介技术本体论的视角下,Sora作为感知生成的技术装置,彰显出鲜明的媒介性,其技术原理与媒介属性对以往的媒介范式进行了多维化重塑。在媒介主体层面,Sora以技术主体的身份进一步推动了世界视频化的程度,冲击了人类中心主义的传统主体认知,影响了多元主体的视频生产实践方向;在媒介逻辑层面,Sora内置的“生成-转换”逻辑改变了对媒介技术原有的客体认知,形成了新的主客体经验系统,推动了人类表征实践的革新;在交往行为层面,Sora拓宽了人机交往的垂直化路径,促进了人机交往的认知转型,为不同交往实践形式之间的转换搭建了桥梁,重塑了社会交往实践的传统模式。而面对Sora引发的媒介范式革命,人类主体应当积极适应媒介技术的发展并调节人与技术间的主体关系,在共生-共存-共在的人机发展阶段中逐步实现自身的主体性递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RA 媒介技术 本体论 范式变革 人机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介技术背景下观众的观影体验新变 被引量:3
9
作者 彭勃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6-90,共5页
为进一步推动电影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分析新媒介技术下的观众观影体验变化发展。首先介绍新媒介技术以及新媒介技术对观众观影体验产生的影响。观众观影体验受技术媒介影响具有阶段性特点,传统线下观影和线上云观影优势有别,带来观众... 为进一步推动电影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分析新媒介技术下的观众观影体验变化发展。首先介绍新媒介技术以及新媒介技术对观众观影体验产生的影响。观众观影体验受技术媒介影响具有阶段性特点,传统线下观影和线上云观影优势有别,带来观众观影体验的升级。新媒介技术在观众观影产生了从三维立体观影空间、沉浸式观影和互动式观影三个维度的变化。并在最后总结观众观影体验的改变与发展趋势,以期助力我国电影市场的高质量发展以及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技术 观众 观影体验 数字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业信息媒介化传播的历史演进、传播特征与未来趋势
10
作者 李天龙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8-176,共9页
20世纪以来,中国农业信息传播经历了从幻灯到互联网的媒介化演变,这一历程不仅映射出技术进步的足迹,也揭示了农业信息传播的深刻变革。农业信息媒介化传播的演进凸显了三个核心特征:农业信息媒介化传播的互动性和参与性特征推动了农业... 20世纪以来,中国农业信息传播经历了从幻灯到互联网的媒介化演变,这一历程不仅映射出技术进步的足迹,也揭示了农业信息传播的深刻变革。农业信息媒介化传播的演进凸显了三个核心特征:农业信息媒介化传播的互动性和参与性特征推动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多元化和集成化特征丰富了农民获取信息的途径,智能化和个性化特征增强了农民应对复杂农业环境的能力。展望未来,农业信息传播将趋向内容精细化与渠道多元化,内容上强调不断满足“三农”需求与个性化定制,渠道上利用新兴媒体和技术,提升传播效率和农业生产生活的智能化水平。农民主体地位日益显著,成为信息传播的主动参与者,这一转变将促使农业信息传播更贴近实践、更注重人的发展,加速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全面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信息传播 媒介化传播 媒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学媒介”到“媒介文学”——传媒时代文学生产的技术维度与审美逻辑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婉婉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8-84,共7页
媒介作为一种技术形式介入文学生产由来已久,其潜入文学生产场域所发挥的价值主导机制遵循着由"隐"向"显"、由边缘向中心的衍变规律。现代传媒语境下文学生产的技术释放实现了文学本体的多元嬗变——多元化的符号... 媒介作为一种技术形式介入文学生产由来已久,其潜入文学生产场域所发挥的价值主导机制遵循着由"隐"向"显"、由边缘向中心的衍变规律。现代传媒语境下文学生产的技术释放实现了文学本体的多元嬗变——多元化的符号表征替代了一元化的语言生产、"超文本"的链接推动了文学意义的无限供给、集体化的创作机制化解了权威性的作者在场以及大众化的文本互动摧毁了文学生产与批评的准入壁垒,而由此形成的"媒介文学"这一现代文学样式却又在文学性、意蕴性以及消费化等层面产生张力,其在丰富现代文学审美形态的同时对技术介入文学生产的阈限与走向同样值得警醒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媒介 文学生产 媒介文学 文学性 媒介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的扩容与时间价值序列的重构:媒介生命研究论纲
12
作者 秦琼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3-161,共9页
媒介生命指的是个体利用媒介技术主动留下的数字生活记录,包括个人身体、心智、情绪等理性或非理性之物。媒介生命是人类通过技术在物理时间中开辟出的一条数字时间生命线,是对个体生命的复现和扩充,象征着个体生命时间的扩容;同时,媒... 媒介生命指的是个体利用媒介技术主动留下的数字生活记录,包括个人身体、心智、情绪等理性或非理性之物。媒介生命是人类通过技术在物理时间中开辟出的一条数字时间生命线,是对个体生命的复现和扩充,象征着个体生命时间的扩容;同时,媒介生命的构成材料,并不以个体管理时间、利用时间的能力大小为选择标准,而是以个体直观生命体验为主,这是对理性时间秩序的反叛,也是个体时间意识的凸显。媒介生命研究具有整体性、动态性、直观性,能拓展媒介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媒介与人的复杂关系。媒介生命研究涉及个体意识与情感的数字化、媒介生命的周期发展等议题,为我们研究数字社会建设、人类生命的数字性进化等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 媒介生命 媒介技术 数字生活 数字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技术演化与传播理论的范式转移 被引量:13
13
作者 韦路 鲍立泉 吴廷俊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21,共4页
传播学自20世纪初创立以来,为什么会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迅速成长为一门"显学",并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学术问题。本文从传播技术与传播理论的关系入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历史考察。研究发现,伴随传播... 传播学自20世纪初创立以来,为什么会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迅速成长为一门"显学",并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学术问题。本文从传播技术与传播理论的关系入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历史考察。研究发现,伴随传播技术发展演变的传播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印刷传播技术与现代传播理论的开端——大众社会理论;电子传播技术与现代传播理论的发展——有限效果范式和传播文化理论;数字传播技术与现代传播理论的趋势——媒介融合理论。每一个新的阶段都标志着现代传播理论的一次范式转移,而每一个新的范式都与传播技术的演进发展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技术 传播理论 范式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介技术视野下的传播与赋权研究 被引量:61
14
作者 黄月琴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0-145,164,共6页
传播学理论对赋权问题的关注不仅体现在关于媒介功能的经典论述之中,而且贯穿于发展传播学、批判传播学以及行动传播研究等分支领域。通过对新媒介技术条件的赋权研究作梳理和文献探讨,在分析传统媒介赋权的局限性基础上,可以发现新媒... 传播学理论对赋权问题的关注不仅体现在关于媒介功能的经典论述之中,而且贯穿于发展传播学、批判传播学以及行动传播研究等分支领域。通过对新媒介技术条件的赋权研究作梳理和文献探讨,在分析传统媒介赋权的局限性基础上,可以发现新媒介技术的赋权潜能主要体现在新媒介作为社会资源、关系连接管道和互动架构力量三个方面,而目前的实践探索则主要集中在发展取向、抗争政治取向和文化取向诸方面。新媒介技术视野下的赋权问题面临着来自网络伦理、大数据监视和算法社会的考验而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挑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 赋权 媒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技术与广告形态的双动因制衡演进关系 被引量:5
15
作者 苏娜 罗玲玲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70-575,共6页
媒介技术和广告形态互为演进的动力因素,二者相互纠缠,在互渗互进发展中不断渐进与跃迁,呈现多环节、多侧面的复杂过程。其间,从正向动因制约的角度看,媒介技术的特性更换决定着广告形态的复杂演化,主要表现在媒介技术的生命周期演化决... 媒介技术和广告形态互为演进的动力因素,二者相互纠缠,在互渗互进发展中不断渐进与跃迁,呈现多环节、多侧面的复杂过程。其间,从正向动因制约的角度看,媒介技术的特性更换决定着广告形态的复杂演化,主要表现在媒介技术的生命周期演化决定广告形态的属性变更与媒介技术的感官重组功能推进广告形态的知觉演变两方面;从反向动因回复与制衡的角度看,广告形态对媒介技术的特性具有选择与重塑的要式,主要表现为"在场"的横纵交叉与"不在场"的淘汰再现;二者动力分立且彼此制约,呈现双动因制衡的演进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技术 广告形态 TRZ理论 双动因制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克卢汉媒介技术哲学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许金锋 杨潇潇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9-42,共4页
加拿大原创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通过研究媒介技术建构了泛媒介论,提出了"媒介即讯息"的著名命题,分析了媒介技术对人类的生活方式以及社会关系的深远影响;每一种新媒介技术都是"人的延伸",电子媒介技术使人类的中枢... 加拿大原创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通过研究媒介技术建构了泛媒介论,提出了"媒介即讯息"的著名命题,分析了媒介技术对人类的生活方式以及社会关系的深远影响;每一种新媒介技术都是"人的延伸",电子媒介技术使人类的中枢神经系统得以延伸,有必要去了解、预测和影响塑造我们的媒介技术环境。在以网络媒介为代表的新媒介技术日益替代传统媒介技术的今天,解读麦克卢汉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克卢汉 媒介技术 电子媒介 技术环境 人的延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媒介技术决定论正名:兼论传播思想史的新视角 被引量:68
17
作者 胡翼青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1-56,共6页
长期以来,"技术决定论"作为一种污名化的标签,常被用以攻击强调技术重要性的一切理论观点。然而这通常批评的是来自政界、业界和智库式学者的"媒介乌托邦"思想,真正学术意义上的技术决定论远非实证研究的学者们想... 长期以来,"技术决定论"作为一种污名化的标签,常被用以攻击强调技术重要性的一切理论观点。然而这通常批评的是来自政界、业界和智库式学者的"媒介乌托邦"思想,真正学术意义上的技术决定论远非实证研究的学者们想像得那么狭隘,也决不是一种简单的因果关系推论。所谓的媒介技术决定论是指人类被悬置于媒介技术营建的环境之中,其观念和行为受制于媒介化环境的限定,因媒介技术的变革而重构。这种视角对传播思想史研究特别有启发。事实上,任何一种成功的新媒介在登上历史舞台时,都会对当时的社会文化、社会观念产生冲击并进而发生观念与文化的变迁。传播思想史的历史使命便是将传播技术作为一种整体介质和生存环境,并以此为起点来讨论它如何建构公众与世界尤其是公众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它如何不断建构公众头脑中的观念,媒介技术系统与社会文化系统之间是如何调校彼此关系的。在这个传播技术发展已经严重失控的时代,正视和重估传播技术决定论理论价值的那一天终将来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技术 技术决定论 媒介乌托邦 技术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媒介技术演化和媒介制度变迁的内在关联 被引量:12
18
作者 潘祥辉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1期95-100,共6页
在媒介技术与媒介制度的关系上,技术决定论与制度决定论都失之片面。由于媒介技术的演化,媒介政策会随之调整。媒介技术的发展使新的媒介形态演化出来,加剧了不同媒介形态之间的竞争,成为媒介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之一。新媒介的出现使传... 在媒介技术与媒介制度的关系上,技术决定论与制度决定论都失之片面。由于媒介技术的演化,媒介政策会随之调整。媒介技术的发展使新的媒介形态演化出来,加剧了不同媒介形态之间的竞争,成为媒介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之一。新媒介的出现使传播渠道、传播主体、传播功能与传播效果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的生产、传播和过滤成本发生改变,也能够影响到媒介的制度安排。由于媒介技术的进步,国际和国内这两种制度体系的比较与交流变得更为明显和迅速,其溢出效应同样会影响到媒介制度变迁。从长远来看,人们有理由对媒介新技术与社会民主之间的关系保持乐观。但媒介技术本身是价值中立的,它不能决定是促进还是延缓媒介制度的变迁,关键还得看这项技术掌握在谁的手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技术 媒介制度 变迁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介技术之伦理张力——以网络传播等为例 被引量:11
19
作者 沈蔚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5-138,共4页
以网络媒介为代表的新媒介技术的迅猛发展引发了一系列新的伦理问题,如人际疏离、道德冷漠、隐私威胁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等。引发这些新的伦理威胁的根源当然包含新媒介技术自身的特点,但更多的是作为技术主体的人自身的问题,如何... 以网络媒介为代表的新媒介技术的迅猛发展引发了一系列新的伦理问题,如人际疏离、道德冷漠、隐私威胁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等。引发这些新的伦理威胁的根源当然包含新媒介技术自身的特点,但更多的是作为技术主体的人自身的问题,如何建立新媒介时代的新道德,是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本文认为,媒介的终极目的是服务于人类和社会,新的媒介道德必须能保障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技术 媒介 道德 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eb3.0时代媒介技术演进与文化形态变迁 被引量:16
20
作者 付茜茜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7-49,共3页
媒介技术演进重塑着社会文化形态。Web3.0时代,网络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加速融合,催生便携、即时、互动的自媒体。而自媒体传播的去中心化,正在消解主流文化生产中心,创造着多样的文化形态——虚拟文化、碎片文化、微文化等。当然,网络... 媒介技术演进重塑着社会文化形态。Web3.0时代,网络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加速融合,催生便携、即时、互动的自媒体。而自媒体传播的去中心化,正在消解主流文化生产中心,创造着多样的文化形态——虚拟文化、碎片文化、微文化等。当然,网络文化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也存在着一些畸形和病态的东西,对现实社会造成负面影响,应该引起人们的深刻反思并保持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B3.0 媒介技术 文化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