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合情景分析与多维技术创新地图的专利群规避设计——基于在线评论驱动的视角
1
作者 刘鹏 宋曦曦 +2 位作者 冯立杰 张珂 仵轩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7-198,99,共13页
[研究目的]专利规避是企业突破技术壁垒、提升竞争优势并获取领先地位的重要武器。针对已有研究多局限于产品技术系统功能设计,缺乏对用户需求、产品使用环境和未来不确定性的考虑,以及规避设计求解过程繁琐等,提出一种在线评论驱动下... [研究目的]专利规避是企业突破技术壁垒、提升竞争优势并获取领先地位的重要武器。针对已有研究多局限于产品技术系统功能设计,缺乏对用户需求、产品使用环境和未来不确定性的考虑,以及规避设计求解过程繁琐等,提出一种在线评论驱动下融合情景分析与多维技术创新地图的专利群规避设计方法。[研究方法]首先,通过在线评论分析用户需求,并深入挖掘产品在未来使用情景中潜在的隐性需求;其次,利用SAO语义分析、多维技术创新地图及功能导向搜索分别构建目标专利群和知识源专利的三级语义知识库;再次,通过知识迁移识别创新要素,利用多维技术创新地图的维-法耦合原理生成系列专利群规避设计方案。最后,以电动滑板车领域的专利群规避设计研究为例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研究结论]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提方法能够帮助企业高效开展专利规避设计,加速产品迭代和技术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群规避 在线评论 知识库 功能导向搜索 电动滑板车 多维技术创新地图 情景分析 SAO语义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维技术创新地图维法耦合的技术创新路径构建及实例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冯立杰 李阳光 +1 位作者 岳俊举 王金凤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8-23,共6页
基于现有创新理论并结合当代技术发展特征,创建了多维技术创新地图,构建了基于多维技术创新地图维法耦合的技术创新路径。结合煤层气开采卸压消突创新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即提高了技术创新路径构建的客观性,从技术创新... 基于现有创新理论并结合当代技术发展特征,创建了多维技术创新地图,构建了基于多维技术创新地图维法耦合的技术创新路径。结合煤层气开采卸压消突创新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即提高了技术创新路径构建的客观性,从技术创新本质层面指导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有助于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维度 创新法则 技术创新地图 耦合 技术创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维技术创新地图的技术预测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冯立杰 王亚星 +1 位作者 冯奕程 岳俊举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8-63,26,共7页
[目的/意义]技术预测是对技术发展趋势进行的推测,可对技术变化效应与潜在方向做出系统性、目标性的展望,旨在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方法/过程]在总结技术知识发现规律及现有技术预测研究方法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多维技术创新地图... [目的/意义]技术预测是对技术发展趋势进行的推测,可对技术变化效应与潜在方向做出系统性、目标性的展望,旨在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方法/过程]在总结技术知识发现规律及现有技术预测研究方法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多维技术创新地图的技术预测方法,并以移动电源为例,通过专利搜集、整理与筛选,从多个创新维度提取专利文献中包含的关键技术要素,同时结合创新法则对专利中的技术方案进行分析。最后,对移动电源的技术发展趋势与方向进行了预测与总结。[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运用该技术创新方法可找出研究领域的技术发展趋势,为相关企业生产活动提供了科学决策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预测 多维技术创新地图 移动电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三级技术机会识别方法及其应用——基于SAO语义分析和多维技术创新地图 被引量:17
4
作者 冯立杰 曾小红 +1 位作者 王金凤 张珂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1-10,共10页
精准识别技术创新机会对于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至关重要。首先,基于SAO(Subject-Action-Object,主语-谓语-宾语)语义分析,从专利文本中抽取SAO结构;其次,以多维技术创新地图创新维度为导航,构建具象技术创新维... 精准识别技术创新机会对于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至关重要。首先,基于SAO(Subject-Action-Object,主语-谓语-宾语)语义分析,从专利文本中抽取SAO结构;其次,以多维技术创新地图创新维度为导航,构建具象技术创新维度初始词典,利用SAO语义相似度计算和主题聚类,进一步构建基于创新维度的三级语义知识库;再次,运用多维技术创新地图的创新法则及维法耦合原理对基于创新维度的三级语义知识库进行迭代变换,实现技术形态、创新子维、创新维度三级技术机会识别;最后,以3D打印机领域为例验证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可为企业高效、精准识别技术创新机会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机会识别 专利分析 SAO语义分析 多维技术创新地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技术创新地图与可拓集合的企业新产品开发方案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王金凤 张肖 翟雪琪 《企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3-79,共7页
技术创新评价是新产品开发方案优选的基础。本文构建了多维技术创新地图与可拓集合的方案评价模型,挖掘技术创新维度及创新法则,并采用博弈论综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实现对新产品开发方案技术创新、客户满意度及市场价值的综合考量。然... 技术创新评价是新产品开发方案优选的基础。本文构建了多维技术创新地图与可拓集合的方案评价模型,挖掘技术创新维度及创新法则,并采用博弈论综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实现对新产品开发方案技术创新、客户满意度及市场价值的综合考量。然后,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显示,在创新维度挖掘中,顾客主要关注其功能性及经济性,而获得持续性市场的产品则需要满足其绿色性需求,同时兼顾企业自身创新资源状况进行技术创新。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应在企业创新能力评估基础上,以顾客需求为中心,兼顾低碳性、环保性等社会需求,充分挖掘新产品的创新维度,并注重创新要素组合的技术可行性,进而保证新产品开发方案设计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产品开发方案评价 技术创新 多维技术创新地图 可拓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维技术创新地图与关联规则挖掘的技术机会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33
6
作者 岳俊举 冯立杰 +1 位作者 冯奕程 王金凤 《情报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98-808,共11页
识别技术机会是决定技术创新成败的关键,提高技术机会识别能力对于企业乃至产业发展至关重要。该研究以专利数据分析为基础,首先通过技术创新要素提取与关联规则挖掘获得技术创新要素之间的隐藏关系,进而结合多维技术创新地图从两个层... 识别技术机会是决定技术创新成败的关键,提高技术机会识别能力对于企业乃至产业发展至关重要。该研究以专利数据分析为基础,首先通过技术创新要素提取与关联规则挖掘获得技术创新要素之间的隐藏关系,进而结合多维技术创新地图从两个层级对技术机会进行分析,最终以煤层气开采技术创新机会的识别为例,系统阐述了该方法体系的应用过程,并提出了多个煤层气开采技术创新方案。该研究中提出的方法为解决企业技术机会识别问题提供了更具操作性的理论工具体系,给企业指出了技术创新决策的新视角,有助于企业较好利用当前的技术积累挖掘符合自身发展的技术机会,预判出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技术创新地图 技术机会 关联规则 专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局部异常因子分析和多维技术创新地图的技术机会识别 被引量:4
7
作者 岳俊举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8,共8页
以专利数据分析为基础,首先提取出待创新系统的技术创新要素,形成专利技术创新要素形态矩阵,进而通过局部异常因子分析筛选出某时间段内较为活跃的专利,并以其包含的技术创新要素为基础,构建多维技术创新地图进行技术机会识别。以煤层... 以专利数据分析为基础,首先提取出待创新系统的技术创新要素,形成专利技术创新要素形态矩阵,进而通过局部异常因子分析筛选出某时间段内较为活跃的专利,并以其包含的技术创新要素为基础,构建多维技术创新地图进行技术机会识别。以煤层气开采技术创新机会识别为例,系统阐述了该方法体系的应用过程,并提出了多个煤层气开采技术创新方案。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体系提高了技术机会识别的客观性,从技术创新本质规律层面指导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有助于企业较好地利用当前的技术积累挖掘符合自身发展的技术机会,预判出领域及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技术创新地图 技术机会 局部异常因子 专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AO的全景技术演化路径识别及其创新类型分析
8
作者 王金凤 常瑜 +2 位作者 张珂 冯立杰 周炜 《现代情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4-78,共15页
[目的/意义]开展目标领域技术演化路径识别及创新类型分析,可为企业制定前瞻性技术创新策略提供实现方法支持。[方法/过程]首先,本文采用SAO语义分析方法准确识别了技术节点,并以多维技术创新地图的创新维度导航,借助朴素贝叶斯分类器... [目的/意义]开展目标领域技术演化路径识别及创新类型分析,可为企业制定前瞻性技术创新策略提供实现方法支持。[方法/过程]首先,本文采用SAO语义分析方法准确识别了技术节点,并以多维技术创新地图的创新维度导航,借助朴素贝叶斯分类器实现技术节点的自动归维;其次,根据技术节点间的语义相似度及其涉及的创新法则,构建了全景技术演化路径;最后,利用技术邻近度指标与创新周期指标,研判了技术演化路径的创新类型。[结果/结论]以石墨负极材料制备技术为例,剖析了该技术的技术演化路径及其创新类型,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演化路径 识别 创新类型 SAO语义分析 朴素贝叶斯 多维技术创新地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AO语义分析的多维技术演化路径与技术创新机会识别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冯立杰 周炜 +2 位作者 王金凤 张珂 张世斌 《情报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49-1160,共12页
通过探究目标领域关键技术的演化路径进而精准识别技术创新机会,对激发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力至关重要。本文提出了一种SAO(subject-action-object)语义分析与多维技术创新地图结合的多维技术演化路径及技术创新机会识别方法。首先,利用LDA... 通过探究目标领域关键技术的演化路径进而精准识别技术创新机会,对激发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力至关重要。本文提出了一种SAO(subject-action-object)语义分析与多维技术创新地图结合的多维技术演化路径及技术创新机会识别方法。首先,利用LDA(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主题模型确定目标领域关键技术问题;然后,运用SAO语义分析法精准识别包含关键技术要素的语义结构,并利用多维技术创新地图对关键技术要素导航和归类;接着,通过构建多维技术演化路径并深入探究不同维度下的技术演化规律,与创新法则进行迭代变换进而准确研判技术创新机会。最后,本文以纳米二氧化钛改性技术为例开展分析,并利用对比分析方法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O语义分析 多维技术创新地图 技术演化路径 技术机会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数据驱动下基于涌现分析的产品创新机会识别
10
作者 王金凤 王正起 +2 位作者 张珂 冯立杰 刘鹏 《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0-169,共10页
[研究目的]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使得精准识别用户需求以引导企业高效开展产品创新显得愈发重要。开展多源数据驱动下基于涌现分析的产品创新机会识别研究,为企业精准高效开展产品创新提供可资借鉴的创新方法支持。[研究方法]首先,基于LD... [研究目的]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使得精准识别用户需求以引导企业高效开展产品创新显得愈发重要。开展多源数据驱动下基于涌现分析的产品创新机会识别研究,为企业精准高效开展产品创新提供可资借鉴的创新方法支持。[研究方法]首先,基于LDA主题模型,从非结构化社交媒体数据中挖掘主题,进而利用GLMM模型分析用户投诉主题的涌现水平,筛选出亟待改进的用户投诉主题;其次,基于语义相似度分析,使用产品描述文本,嵌入制造商偏好对用户投诉主题进行分类;最后,依托专利涌现分析甄别产品改进主题,并利用多维技术创新地图为企业探索更为明晰的产品创新机会。[研究结果/结论]案例应用结果表明,该文所提研究框架基于涌现分析并融合多源数据,可以帮助企业全面挖掘产品创新潜力,精准锁定创新需求,优化资源配置,进而做出科学合理的产品研发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创新机会识别 多源数据 涌现分析 多维技术创新地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户偏好-制造商偏好双重视阈下的产品创新机会识别路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金凤 仵轩 +2 位作者 冯立杰 张珂 刘鹏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33-1445,共13页
精准识别产品创新机会对制造商规避盲目创新风险,持续获取竞争优势至关重要。针对现有产品创新机会识别研究中因视角单一致使制造商价值创造的效率难以最大化,以及识别的创新机会聚焦度不清晰等诸多问题,基于用户偏好制造商偏好双重视... 精准识别产品创新机会对制造商规避盲目创新风险,持续获取竞争优势至关重要。针对现有产品创新机会识别研究中因视角单一致使制造商价值创造的效率难以最大化,以及识别的创新机会聚焦度不清晰等诸多问题,基于用户偏好制造商偏好双重视阈构建了产品创新机会识别路径。首先,运用结构主题模型从用户在线评论和产品描述文本中分别提取用户偏好及制造商偏好的产品属性主题;其次,基于两类主题之间的相似度进行主题分类以获取具象产品的创新需求;再次,从现有相关专利中提取创新要素并依托多维技术创新地图识别产品创新机会;最后,以老年智能手环靶向开展产品创新机会识别为例,验证了所提路径的可行性。应用结果表明,构建的用户偏好制造商偏好双重视阈下的产品创新机会识别路径能够为制造商高效开展产品创新活动提供可资借鉴的决策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创新机会识别 用户偏好制造商偏好双重视阈 多维技术创新地图 结构主题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