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使用行为的量化模型建构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毅 廖琴 +1 位作者 吴思睿 刘革平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7-105,共9页
本研究以我国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对我国中、东、西地区9个省、直辖市的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他们使用信息技术的影响因素。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简称TAM)、计划行为理论模型(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本研究以我国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对我国中、东、西地区9个省、直辖市的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他们使用信息技术的影响因素。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简称TAM)、计划行为理论模型(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简称TPB)及接受和使用技术的统一理论模型(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简称UTAUT),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量化模型,探寻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直接和间接效应,得出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构图。研究结果表明,教师信息技术使用的便利条件、主观规范、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使用态度和行为意图对教师信息技术使用行为存在显著的积极影响,其中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是影响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核心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技术 技术使用行为 影响因素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蒋龙艳 吴砥 朱莎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2-118,共7页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的基本素养,是中小学生应对未来信息化环境下的生活、学习、工作要求所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已有研究表明,信息技术自我效能感、信息技术态度、信息技术使用行为等个体层面因素是影响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的主要...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的基本素养,是中小学生应对未来信息化环境下的生活、学习、工作要求所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已有研究表明,信息技术自我效能感、信息技术态度、信息技术使用行为等个体层面因素是影响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的主要因素,但这些影响因素对信息素养的作用机制还缺乏深入探讨及系统研究。研究以2550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中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影响中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的关键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中介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信息技术态度和校内信息技术使用行为在信息技术自我效能感和中学生信息素养水平之间起中介作用;(2)信息技术使用行为在信息技术态度与中学生信息素养水平之间起中介作用;(3)信息技术自我效能感、信息技术态度、信息技术使用行为与中学生信息素养之间存在链式中介效应。基于此,可通过提升中学生信息技术自我效能感、树立积极的信息技术态度、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氛围,以形成信息素养培育的良性作用机制,提升中学生信息素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自我效能感 信息技术态度 信息技术使用行为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