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技术人类”的道德共情面临的挑战及教育应对
1
作者
喻学林
孙银光
《湖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1-117,共7页
共情是人的本性,是人的情感生活的基本方式。道德共情是个体对他人道德境遇的理性认知及其道德情感和行为反应,道德共情能力是维系人的道德关系的基础性能力。科技的狂飙猛进使人类从“自然人类”进入“技术人类”时代,并给人类道德共...
共情是人的本性,是人的情感生活的基本方式。道德共情是个体对他人道德境遇的理性认知及其道德情感和行为反应,道德共情能力是维系人的道德关系的基础性能力。科技的狂飙猛进使人类从“自然人类”进入“技术人类”时代,并给人类道德共情带来了巨大威胁。尤其是以智能互联网为集中表现的技术对现代人的支配导致了四种道德共情危机:世俗伦理生活渐现道德共情式微、媒体海量信息催生道德共情麻木、扭曲的价值观引发道德共情瓦解、资本利益算计驱逐道德共情隐退。遏制技术对人的道德共情的侵蚀,既需要积极寻求技术伦理制度的约束,以制度强制规范技术研发及其应用的行为,还要重视通过教育培养青少年形成基本的数字生活素养和强烈的人文关怀意识,使其积极建构内心与社会间“人—技和谐”的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
人类
道德共情
技术伦理制度
人—技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技术人类”的道德共情面临的挑战及教育应对
1
作者
喻学林
孙银光
机构
武汉纺织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1-117,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2023年度项目“多学科视野下德育原理的知识创新研究”(BEA230074)。
文摘
共情是人的本性,是人的情感生活的基本方式。道德共情是个体对他人道德境遇的理性认知及其道德情感和行为反应,道德共情能力是维系人的道德关系的基础性能力。科技的狂飙猛进使人类从“自然人类”进入“技术人类”时代,并给人类道德共情带来了巨大威胁。尤其是以智能互联网为集中表现的技术对现代人的支配导致了四种道德共情危机:世俗伦理生活渐现道德共情式微、媒体海量信息催生道德共情麻木、扭曲的价值观引发道德共情瓦解、资本利益算计驱逐道德共情隐退。遏制技术对人的道德共情的侵蚀,既需要积极寻求技术伦理制度的约束,以制度强制规范技术研发及其应用的行为,还要重视通过教育培养青少年形成基本的数字生活素养和强烈的人文关怀意识,使其积极建构内心与社会间“人—技和谐”的世界。
关键词
技术
人类
道德共情
技术伦理制度
人—技和谐
分类号
G4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技术人类”的道德共情面临的挑战及教育应对
喻学林
孙银光
《湖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