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技术丰富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钱冬明 李如意 高幼萍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23,共7页
构建以电子书包为代表的技术丰富课堂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数字技术支持下的教育活动实践,是目前中小学开展智慧学习的实践热点。该文在上海市闵行区电子书包项目实践应用的背景下,研究针对教师难以在技术丰富环境下有效融入信息化技... 构建以电子书包为代表的技术丰富课堂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数字技术支持下的教育活动实践,是目前中小学开展智慧学习的实践热点。该文在上海市闵行区电子书包项目实践应用的背景下,研究针对教师难以在技术丰富环境下有效融入信息化技术开展教学这一困惑,以小学语文阅读优秀课堂实例为依据,通过分析35节优秀教学课例视频,用自底向上的方式探索技术丰富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从教学环节、实施方式、组织形式和教学时间四个维度出发,依据实践数据分析得出目前电子书包环境下语文阅读课教学活动的一般模式,从而为教师开展常态化教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丰富 电子书包 教学活动 语文阅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丰富环境下学习力构成要素:一项探究设计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管珏琪 祝智庭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7,共7页
构建技术丰富环境下的学习力是"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技术在教育领域深入应用的新议题。在阐明技术丰富环境下学习力内涵基础上,以上海闵行区电子书包项目为实践背景,通过一项探究设计研究技术丰富环境下学习力的构成要素及其... 构建技术丰富环境下的学习力是"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技术在教育领域深入应用的新议题。在阐明技术丰富环境下学习力内涵基础上,以上海闵行区电子书包项目为实践背景,通过一项探究设计研究技术丰富环境下学习力的构成要素及其结构。第一阶段设计开放式问题获取教师反馈,使用Nvivo软件进行质性数据分析以形成技术丰富环境下学习力构成要素;第二阶段设计调查问卷获取量化数据,通过统计分析修正构成要素并呈现其结构关系。最后经整合分析,技术丰富环境下学习力构成要素包括:知识与经验、思维品质、数字化学习内驱力、技术驾驭力、信息加工力、学习关系协调力、自我管理力、学习反思力和学习创新力;并形成三层同心圆、正反三角螺旋相交的结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丰富环境 学习力 构成要素 探究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课本的创新应用:来自国际项目的经验 被引量:12
3
作者 顾小清 张茹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2014年第1期55-61,共7页
电子课本是泛在技术时代所涌现的技术丰富教学环境的一种新的体现,其创新应用不仅仅体现在电子课本本身的教学性设计上,还与电子课本支持下的创新学习设计密切相关。国际"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等技术丰富教学环境应用项目的经验... 电子课本是泛在技术时代所涌现的技术丰富教学环境的一种新的体现,其创新应用不仅仅体现在电子课本本身的教学性设计上,还与电子课本支持下的创新学习设计密切相关。国际"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等技术丰富教学环境应用项目的经验表明,优质教学资源和工具与教学实践的整合是"一对一"项目教学实践创新的基础。电子课本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中的创新应用模式,综合考虑"一对一"项目实践的环境构成、学生学习模式、教师教学实践三个要素,引入学习活动,将学习内容转化为探究、交流、表达、知识管理、练习与测验等基于资源的学习活动设计,以体现数字学习的特性。同时,数字化资源、工具和服务也是电子课本适应性、个性化教学活动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课本 技术丰富教学环境 一对一项目 数字化学习 创新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课堂视域下高阶思维发展的干预策略体系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高琳琳 解月光 张琢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2-119,133,共9页
智慧课堂是基础教育发展学生高阶思维及培养创新人才的主阵地。基于学习环境隐喻,结合生态心理学的“给养”理论,该文首先明确了智慧课堂内涵更倾向于一种技术丰富学习环境;随后,建立了面向高阶思维发展的智慧课堂影响因素模型,揭示了... 智慧课堂是基础教育发展学生高阶思维及培养创新人才的主阵地。基于学习环境隐喻,结合生态心理学的“给养”理论,该文首先明确了智慧课堂内涵更倾向于一种技术丰富学习环境;随后,建立了面向高阶思维发展的智慧课堂影响因素模型,揭示了智慧课堂优化高阶思维发展的关键逻辑理路,包括情境资源的“解放性”与“逐级性”给养支持学习任务“体验化”与“深度化”行动意图的实现,优化问题解决能力发展;支架资源的“模拟性”与“选择性”给养支持学习成果“生成化”与“开放化”行动意图的实现,优化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评价工具的“融入性”与“还原性”给养支持学习评价“伴随化”与“论证化”行动意图的实现,优化批判性思维能力发展;基于此,提出了智慧解蔽与设计、适切选用与融合以及探究学习模式等三个层面互为一体的干预策略体系,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系统的方法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课堂 技术丰富学习环境 高阶思维 干预策略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