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融新质生产力促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动能—业态—生态分析框架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9
1
作者 欧阳日辉 李晓壮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共14页
金融高质量发展存在大量制约因素,新质生产力可以用于指导金融创新发展的实践。金融新质生产力是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科技创新与模式创新起主导作用,金融科技创新和金融产业创新有机结合,符合金融发展规律的先进生产力质态。金融... 金融高质量发展存在大量制约因素,新质生产力可以用于指导金融创新发展的实践。金融新质生产力是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科技创新与模式创新起主导作用,金融科技创新和金融产业创新有机结合,符合金融发展规律的先进生产力质态。金融新质生产力具有数据驱动、科技创新、跨界融合、开放协同的技术—经济特征,培育金融新动能、新业态与新生态,数字技术与数据要素双轮驱动金融业创新发展,本质在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进而提高金融配置效率、提升经济循环效率和发展韧性,助力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突破金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制约因素,需要金融新质生产力理论来指导。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归根到底还是要靠推动金融生产力不断向更先进的质态跃升,不断强化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的创新作用,将金融新质生产力转化为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构建开放创新的金融生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金融科技 技术—经济特征 数据要素 金融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扩大了企业间的工资差距吗?——来自中国工业企业的证据 被引量:15
2
作者 陈东 姚笛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7-142,共16页
本文采用2000—2015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考察了机器人应用对企业间工资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机器人应用在提高企业平均工资的同时,扩大了应用企业与未应用企业之间的工资差距,且随着时间推移这一影响愈加彰显,并在不同行... 本文采用2000—2015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考察了机器人应用对企业间工资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机器人应用在提高企业平均工资的同时,扩大了应用企业与未应用企业之间的工资差距,且随着时间推移这一影响愈加彰显,并在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中呈现异质性。在现阶段,机器人应用的生产率效应和产出规模效应大于替代效应,使得利润分享工资的提升效应高于技能组成工资的降低效应,是企业间工资差距扩大的主因。因此,加大企业间再收入分配政策的调节力度,引导工人学习与人工智能技术相适应的新技能,是增加劳动者工资和抑制企业间工资差距进一步扩大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企业平均工资 企业间工资差距 技术—经济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