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技术价值互构:数智赋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均衡可及的生成机理
1
作者 姜晓萍 杨舒雯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5-73,231,232,共11页
公共服务均衡可及是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关键问题,数智赋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速度与力度,但如果偏离公共价值,必然会影响公共服务的温度与效度,使得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受损。因此,有必要从数... 公共服务均衡可及是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关键问题,数智赋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速度与力度,但如果偏离公共价值,必然会影响公共服务的温度与效度,使得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受损。因此,有必要从数智技术与公共价值互构的视角构建分析框架,系统分析数智赋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均衡可及的生成机理,不仅从理论层面回应数智赋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均衡可及何以可能,也从实践层面回答数智赋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均衡何以可行。研究发现:在城市社区中,技术应用与价值共识会在居民参与层面耦合,从而实现社区居民需求的精准识别;技术整合与价值共创通过资源配置完成互嵌,实现社区公共服务的分类生产供给;技术演进与价值扩散通过结构调适完成共生,实现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的适应性改进。数智赋能以数智技术嵌入为工具性基础,以公共价值创造为方向性指引,在“识别-供给-改进”的良性循环中,保障了服务体系的可持续稳定运作,梯次推进社区公共服务均衡可及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社区公共服务 数智赋能 均衡可及 技术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技术与组织互构的理论视角 被引量:7
2
作者 张春满 王秀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1-109,共9页
以数字化全面驱动治理方式创新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从技术与组织互构的理论视角审视,科学技术对于政党组织形态的变革既有“技术机遇”式的正向推动作用,也有“技术利维坦”的负向作用,保持二者的结构性均衡是政党组织... 以数字化全面驱动治理方式创新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从技术与组织互构的理论视角审视,科学技术对于政党组织形态的变革既有“技术机遇”式的正向推动作用,也有“技术利维坦”的负向作用,保持二者的结构性均衡是政党组织创新发展的关键。聚焦中国共产党的数字技术应用实践,在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领域中,技术的赋能效应通过技术定制、技术弹性和技术价值公约三个作用点,分别提升了组织效率、促进了组织结构嵌合、发挥了行动者能动性,实现基层党组织数字化转型、基层治理组织体系数字化协作、技术善治保障基层社会平衡发展。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进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纵深发展,要构建党建引领和数字要素升级的双重作用机制,通过标准与精准双线融合、自主与协作双环并进、需求与供给双边联动、局部与整体双向统筹,在数据、平台、用户和思维四个维度深化数字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创新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 数字赋能 技术组织构论 治理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tGPT时代“技术—教育”互构的变革与挑战 被引量:7
3
作者 周恬恬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8-32,共5页
ChatGPT类产品给教育领域带来巨大冲击,引发了人们对教育活动变革的诸多思考。从技术革命和教育变革两条进路出发,基于“技术—教育”互构论的研究视角,梳理我国“技术—教育”互构的阶段性特征。系统论述人工智能新技术应用浪潮下,技... ChatGPT类产品给教育领域带来巨大冲击,引发了人们对教育活动变革的诸多思考。从技术革命和教育变革两条进路出发,基于“技术—教育”互构论的研究视角,梳理我国“技术—教育”互构的阶段性特征。系统论述人工智能新技术应用浪潮下,技术与教育互构融合的可能场景,以及技术变革给教育数字化转型带来的风险与挑战。在技术跨越发展的背景下反思当前教育活动中的两种视角:技术主义与知识主义。ChatGPT时代在“技术—教育”的互构中重新发现教育,以教育的眼光看待数字技术,在持续生成的变革过程中实现数字技术的教育化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人工智能 教育数字化 技术—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与治理共同体的互构模型: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被引量:2
4
作者 翁俊芳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5-128,共14页
利用数字技术构建新时代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具有重要的时代意蕴和实践价值。社会有机论、共同体理论、政治系统论为构建治理共同体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厘清大规模本土化的数字治理创新经验的基础上,把复杂的实践经验抽象成可研究的理论模... 利用数字技术构建新时代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具有重要的时代意蕴和实践价值。社会有机论、共同体理论、政治系统论为构建治理共同体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厘清大规模本土化的数字治理创新经验的基础上,把复杂的实践经验抽象成可研究的理论模型。通过实践经验融合理论演绎,建构数字技术与治理共同体互构的复合系统模型,进一步解构数字技术与治理共同体互构的内在机理,展现数字技术作为输入变量在建构智慧城市与数字乡村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与复杂过程。此模型是理论建构的一种探索和尝试,为中国数字治理的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治理 数字技术 治理共同体 政治系统论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个人信息保护的组织行为研究——基于制度环境下的组织同构理论视角
5
作者 赵铭 鲁晓 《南开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3-74,共12页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个人信息数据已成为企业的核心生产要素。企业在通过数据挖掘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引发了用户对数据安全与隐私的普遍担忧。企业通常以隐私政策为工具向用户披露信息处理过程,获取用户知情同意。本文以100家高度依...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个人信息数据已成为企业的核心生产要素。企业在通过数据挖掘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引发了用户对数据安全与隐私的普遍担忧。企业通常以隐私政策为工具向用户披露信息处理过程,获取用户知情同意。本文以100家高度依赖数据运营的企业为样本,收集其代表性平台的130份隐私政策文本展开内容分析,证明《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实施有效推动了企业个人信息保护行为的发展。基于制度环境下的组织同构理论,本文深入考察了法律法规的出台、同类型企业间的模仿,以及企业内部专业规范部门的建立对企业组织行为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为完善我国互联网企业的数字技术治理体系提供了新的建议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保护 数字技术治理 组织 联网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娱乐至死·虚实互构·全景监狱——论《饥饿游戏》中传媒技术的文化影射 被引量:9
6
作者 蒋晓丽 王志华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1-94,共4页
电影文本《饥饿游戏》以其独特的内容和形式映射了现实中传媒技术文化的发展趋势。本文结合影片文本的分析,主要探讨了以下问题:搭载着媒介技术的娱乐方式将偏向何处?模拟技术"虚"与"实"的混淆是以怎样的原理与过... 电影文本《饥饿游戏》以其独特的内容和形式映射了现实中传媒技术文化的发展趋势。本文结合影片文本的分析,主要探讨了以下问题:搭载着媒介技术的娱乐方式将偏向何处?模拟技术"虚"与"实"的混淆是以怎样的原理与过程运作的?人怎样成就了媒介的技术控制?笔者在肯定虚拟生存不可避免地带有技术化弊病的前提下,通过"娱乐至死"、"虚实互构"、"全景监狱"对异化发展趋势作了归纳,对传媒技术进行了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饥饿游戏》 传媒技术文化 娱乐至死 虚实 全景监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互依性、组织双元能力与联盟创新绩效:基于动态网络的视角 被引量:7
7
作者 赵良杰 宋波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3-123,共11页
采用计算机仿真和统计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动态网络视角深入考察了技术互依性和组织双元能力对联盟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技术互依性不仅负向影响联盟短期和长期创新绩效,也负向调节组织双元能力与联盟短期和长期创新绩效的关系... 采用计算机仿真和统计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动态网络视角深入考察了技术互依性和组织双元能力对联盟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技术互依性不仅负向影响联盟短期和长期创新绩效,也负向调节组织双元能力与联盟短期和长期创新绩效的关系;开发行为正向影响联盟短期创新绩效,但对联盟长期创新绩效有负向作用,而探索行为对联盟创新绩效的影响则恰恰相反;企业采取结构嵌入模式最有助于提高联盟短期创新绩效,采取位置嵌入模式最有利于提高联盟长期创新绩效.研究结论可以为企业如何构建有效的双元型联盟提供一定策略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依性 组织双元能力 联盟创新绩效 动态网络 NK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建引领为基础的互构式农业组织化研究——张掖市柳新区党组织助力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高雪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42,共9页
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命题。运用社会互构论对张掖市柳新区党组织助力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案例进行了分析,通过以党建引领为基础的农业组织化实践,柳新区构建了多元主体参与的互构式“惠农共... 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命题。运用社会互构论对张掖市柳新区党组织助力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案例进行了分析,通过以党建引领为基础的农业组织化实践,柳新区构建了多元主体参与的互构式“惠农共同体”,不仅打通了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产业链的渠道,也促进了党建链与产业链的有机整合;从互构主体及其互构关系、互构过程及方式、互构域、互构效果等几个方面对案例进行了解析,探讨了柳新区各级党组织与小农户形成的“互构、共在、共生”状态,以期为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可能路径提供启发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构论 党建引领 农业组织 小农户 惠农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发转换与组织失败:技术能力和同构压力的调节作用
9
作者 马海燕 郭迎迎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9,共9页
研发投入波动性研究是研发管理领域新兴的热点议题。在目前聚焦研发转换对组织绩效促进作用的研究中存在幸运者偏差现象,即成功实现转换的企业绩效得以提升,但作为一种剧烈的组织变革,也有企业因研发转换而失败。基于间断平衡理论,选取1... 研发投入波动性研究是研发管理领域新兴的热点议题。在目前聚焦研发转换对组织绩效促进作用的研究中存在幸运者偏差现象,即成功实现转换的企业绩效得以提升,但作为一种剧烈的组织变革,也有企业因研发转换而失败。基于间断平衡理论,选取1002家A股上市公司2007-2020年的研发投入数据,实证检验研发转换与组织失败的关系,从技术能力和同构压力视角考察两者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研发转换跨越强度与组织失败可能性正相关;技术能力在利用式研发向探索式研发转换与组织失败关系中具有负向调节作用,成功企业的同构压力对探索式研发向利用式研发转换与组织失败的关系起“倒U型”调节作用。研究结论有助于丰富研发管理研究,并为企业制定研发投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发转换 组织失败 技术能力 压力 间断平衡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构论”视角下信息技术嵌入河长制的有效性分析——以福建省S市Y县“河长制智慧管理平台”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颜思琳 罗火钱 钟子进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1-98,共8页
河湖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议题。为实现从“九龙治水”到“一龙治水”的突破,河长制应运而生,信息技术的嵌入更为河长制的稳步运行添砖加瓦。在“互构论”视角下,S市Y县“河长制智慧管理平台”因外源定制性,为组织成员一体化管理、组织... 河湖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议题。为实现从“九龙治水”到“一龙治水”的突破,河长制应运而生,信息技术的嵌入更为河长制的稳步运行添砖加瓦。在“互构论”视角下,S市Y县“河长制智慧管理平台”因外源定制性,为组织成员一体化管理、组织信息链互通、部门协同参与提供了渠道,起到了提升组织政策有效性,实现组织目标的作用。然而,组织也在潜移默化地形塑信息技术,令政策有效性的提升效果大打折扣。在信息技术嵌入组织的基础建设阶段,存在管理盲区、联动困境、数据缺口等技术边界,阻碍技术和组织的健康互构。因此,信息技术嵌入河长制不是一个简单的“随插即用”,而是一个渐进过程,应着重建设以信息技术为导向的官僚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构论” 信息技术 组织 河长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与学前儿童发展的关系之辩--基于社会物质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菀 李姗泽 彭援援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6-32,共7页
数字技术在早期儿童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使其与学前儿童发展的关系变得日益复杂和不确定,引起了学界对儿童与社会物质材料关系的理性审思。已有研究主要以“手段—目的”的方式分析技术与人的关系,揭示了数字技术对儿童发展影响的单向性... 数字技术在早期儿童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使其与学前儿童发展的关系变得日益复杂和不确定,引起了学界对儿童与社会物质材料关系的理性审思。已有研究主要以“手段—目的”的方式分析技术与人的关系,揭示了数字技术对儿童发展影响的单向性、预成性和边界性,忽视了儿童发展与社会物质材料关系的形塑与流动。基于教育研究对社会物质材料的重视,社会物质理论为数字技术与儿童发展的关系探讨,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路径。研究发现,数字技术与儿童发展的关系由工具主义的认识转向双向互构关系的新模态,具体表现为互惠性角度的相互能动性关系、表演性角度的实践生成性关系、多维性角度的时空流动性关系。数字技术与儿童发展关系的再认识,为驱动数字时代学前儿童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学前儿童发展 社会物质论 儿童主体性 双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互依性、组织间沟通强度与研发外包协调治理模式选择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良杰 邓雨航 宋波 《管理工程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24,共12页
本文基于组织协调和探索能力供需匹配视角,采用计算机仿真方法深入考察技术互依性和组织间沟通强度对研发外包协调治理模式(混合型或整合型)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技术互依性、组织间沟通强度和研发外包协调治理模式共同影响研发外包情... 本文基于组织协调和探索能力供需匹配视角,采用计算机仿真方法深入考察技术互依性和组织间沟通强度对研发外包协调治理模式(混合型或整合型)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技术互依性、组织间沟通强度和研发外包协调治理模式共同影响研发外包情境下组织协调和探索能力供需在不同时间维度的匹配程度,进而决定绩效产出的高低。对于短期绩效产出而言,当技术互依性程度较高时,混合型模式总是最优选择,反之组织间沟通强度影响研发外包协调治理模式的选择。对于长期绩效产出而言,研发外包协调治理模式选择则只与技术互依性有关,且当技术互依性程度较高(低)时,整合型(混合型)模式是最优选择。这些研究结论不仅能为研发外包情境下组织间协调治理机制设计提供新启示,也能够帮助企业识别提高研发外包绩效产出的边界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发外包 协调治理模式 技术依性 组织间沟通强度 计算机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价值与技术互构的高校廉政文化传播之适应 被引量:2
13
作者 宋丽娟 杨晓培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53-55,共3页
新时代下,我国高校廉政建设应有新作为。廉政文化作为高校反腐倡廉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前提和保证,其内容与思想理念的传播需要凭借与依赖特定话语,话语表达成为关键环节。然而,现行高校廉政文化传播活动中,话语表达的价值与技术分割、... 新时代下,我国高校廉政建设应有新作为。廉政文化作为高校反腐倡廉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前提和保证,其内容与思想理念的传播需要凭借与依赖特定话语,话语表达成为关键环节。然而,现行高校廉政文化传播活动中,话语表达的价值与技术分割、疏离之状直接造成了廉政文化传播之困和效果不彰。为此,高校廉政文化传播依托特殊的育人语境和公平、正义之伦理精神,以客观有效的"话语表达"为工具载体,形塑法治与公共精神的话语场,构建公众认同与复合传播模式,以时代性、正当性、效应性为传播适应性的评鉴标准,从而进一步促使高校的发展优势与话语理论优势渐变成最大公约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廉政文化 话语表达 传播适应性 价值与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甲钢温度-组织-应力耦合本构模型的建立及在焊接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玉杰 崔青春 +1 位作者 韩璇璇 石春明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40-548,共9页
装甲钢焊接热循环过程中固态相变对焊接残余应力的演变及大小有着重要影响,而现有的有限元软件本构模型无法考虑固态相变的作用。在传热学、固态相变理论和连续介质力学的基础上,建立了温度-组织-应力耦合的本构模型,本构模型中综合考... 装甲钢焊接热循环过程中固态相变对焊接残余应力的演变及大小有着重要影响,而现有的有限元软件本构模型无法考虑固态相变的作用。在传热学、固态相变理论和连续介质力学的基础上,建立了温度-组织-应力耦合的本构模型,本构模型中综合考虑了固态相变引起的体积变化、力学性能变化和相变塑性对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采用ABAQUS子程序UMAT通过二次开发将该本构模型嵌入通用有限元软件中,对装甲钢平板对接焊进行研究,获得了装甲钢焊接热循环过程中温度、组织及残余应力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装甲钢平板中断面表面宽度方向,在纵向残余应力表征上,耦合本构模型的模拟结果与X射线衍射测量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验证了耦合本构模型的正确性,并表明相变塑性对相变区的残余应力存在一定的松弛作用;对于装甲钢近缝区纵向残余应力大小:完全相变区<部分相变区<未发生相变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器科学与技术 装甲钢 耦合本模型 有限元 焊接残余应力 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社区组织系统建构的三维框架阐释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志强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8-114,共7页
在转型农村社区组织系统的"结构—行动"互构性解释框架的视野下,系统结构和系统主体互动效果的体现,都是在具体情境场域空间进行展示的。农村社区组织场域系统制度、行动者和环境三要素互动的规则和秩序,在组织的社会行动和... 在转型农村社区组织系统的"结构—行动"互构性解释框架的视野下,系统结构和系统主体互动效果的体现,都是在具体情境场域空间进行展示的。农村社区组织场域系统制度、行动者和环境三要素互动的规则和秩序,在组织的社会行动和制度博弈的过程中逐渐产生结构化趋势的同时,具体可交易的场景也对社会互动与后果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制度性限制。这种彼此塑造的甚至矛盾化的发展过程,推进着农村社会机制创新和结构变迁,实现着农村社区组织系统的动态发展和路径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社区组织 制度 行动者 环境 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组织全脸面预构与重建即“中国式换脸术”的护理配合
16
作者 姜慕雅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19期48-49,51,共3页
自体组织全脸面预构与重建(prefabricated cer-vicothoracic skin flap for resurfacing of massive fa-cial soft tissue defects),又称之为“中国式换脸术”,即应用患者的自身组织作为重建材料,通过血管预构、软骨支架预置、皮... 自体组织全脸面预构与重建(prefabricated cer-vicothoracic skin flap for resurfacing of massive fa-cial soft tissue defects),又称之为“中国式换脸术”,即应用患者的自身组织作为重建材料,通过血管预构、软骨支架预置、皮肤软组织扩展等多项手术技术组合,用于重建被毁患者的脸面[1-2]。通过这一手术构建的患者颜面,获得了具有肤色均一、轮廓分明、维持其五官功能和表情表达等面部的重要特征。鉴于该手术复杂性、设计与技术要求高、操作精细、专项配合讲究、手术时间长等特点,故本文将手术护理配合要点作一初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颜面缺损 皮瓣技术 组织扩张术 手术护理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蛋白螺杆挤压组织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振 相海 +4 位作者 赵有斌 宋健宇 张德程 梁昊 张艺潇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7-74,共8页
螺杆挤压组织化技术是植物蛋白肉生产加工的主要方式,具有规模化、产业化、连续化、高效节能等优点。旨在对植物蛋白螺杆挤压组织化技术进行梳理,从螺杆挤压组织化技术及其设备方面综述了植物蛋白螺杆挤压组织化技术的研究进展,阐述了... 螺杆挤压组织化技术是植物蛋白肉生产加工的主要方式,具有规模化、产业化、连续化、高效节能等优点。旨在对植物蛋白螺杆挤压组织化技术进行梳理,从螺杆挤压组织化技术及其设备方面综述了植物蛋白螺杆挤压组织化技术的研究进展,阐述了螺杆挤压组织化过程的影响因素。螺杆挤出机是植物蛋白挤压组织化加工的主要设备,螺杆为螺杆挤出机的核心部件,螺杆元件及螺杆构型对挤压压力、剪切力、扭矩和平均停留时间具有较大影响。温度、剪切力、压力、原料等都是影响植物蛋白螺杆挤压组织化过程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蛋白 螺杆挤压组织技术 螺杆元件 螺杆 挤压组织化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社会”研究的理论渊源及其发展——结构论与结构化论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茂元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3-128,共6页
社会学理论中的结构论和结构化论在社会结构界定、行动与结构的关系等方面都呈现对立态势;但它们都在"技术—社会"关系研究中有着深远影响,甚至导致了技术决定论和技术的社会建构论的分野。从"技术—社会"关系研究... 社会学理论中的结构论和结构化论在社会结构界定、行动与结构的关系等方面都呈现对立态势;但它们都在"技术—社会"关系研究中有着深远影响,甚至导致了技术决定论和技术的社会建构论的分野。从"技术—社会"关系研究的最新进展来看,结构化论愈发占据主导地位,为"技术—社会"互构论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框架和概念基础,显著加强了后者的理论性和系统性。不过,过于简化的"行动—结构"二分法,也弱化了其现实解释力。因此,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行动—结构""技术—社会"的关系链条和作用机制,就显得越发重要。而从近期的研究进展来看,以技术红利分配为媒介和主线来充实、发展、完善"技术—社会"关系研究,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论 化论 构论 技术红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组织特性超声测量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醒飞 孙颖 张国雄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9-123,共5页
软组织的应力—应变特性是衡量软组织病变的重要依据。通过用四片应变片组成的力传感器与超声探头一起构成的新型力—位移集成传感器 ,测量软组织在受压时的形变和压力数据 ,并通过数据处理和利用互相关技术来获得被测软组织的应力与应... 软组织的应力—应变特性是衡量软组织病变的重要依据。通过用四片应变片组成的力传感器与超声探头一起构成的新型力—位移集成传感器 ,测量软组织在受压时的形变和压力数据 ,并通过数据处理和利用互相关技术来获得被测软组织的应力与应变 ;基于软组织的生物力学模型和所获得的力和应变数据 ,提取软组织生物力学模型中的一些特征参数 ,为软组织病理诊断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方法 组织特性 生物力学模型 组织 应力-应变 集成传感器 相关技术 组织病变 超声探头 力传感器 压力数据 数据处理 特征参数 病理诊断 应变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共同体本位?小共同体本位?——中国农村基层组织性质探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远行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1期70-75,共6页
“大共同体本位”和“小共同体本位”是当前概括中国农村基层组织性质的两大基本观点。然而在解释当代中国农村社会组织建构时都陷入了困境之中。研究农村基层组织必须关注国家与地方相互关系的变化 (互构与博弈 )。这样有利于研究村落... “大共同体本位”和“小共同体本位”是当前概括中国农村基层组织性质的两大基本观点。然而在解释当代中国农村社会组织建构时都陷入了困境之中。研究农村基层组织必须关注国家与地方相互关系的变化 (互构与博弈 )。这样有利于研究村落外部国家政权对村落社会组织结构的影响 ,同时从家与村的结合原理研究村落内部农民生活价值秩序和村落内发发展的动力机制 ,最终达至寻求影响乡村社会结构变迁的基本动因的规范性解释和当代中国农村组织建构的合理性原则之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基层组织 大共同体本位 小共同体本位 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