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8篇文章
< 1 2 1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砂土中能源桩承载力受热冷循环影响的离心机试验
1
作者 陈龙 胡逸凡 +2 位作者 陈永辉 朱蕾 张体浪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3-92,共10页
为研究砂土中能源桩在热冷循环温度作用下的承载能力,开展不同密实度奉浦砂土中细长能源桩的离心机模型试验.试验中进行20次热—冷温度循环作用,获得能源桩轴力、侧摩阻力、单桩承载力等的变化规律,并进行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温... 为研究砂土中能源桩在热冷循环温度作用下的承载能力,开展不同密实度奉浦砂土中细长能源桩的离心机模型试验.试验中进行20次热—冷温度循环作用,获得能源桩轴力、侧摩阻力、单桩承载力等的变化规律,并进行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循环次数增加,能源桩桩身轴力均逐渐衰减并趋于稳定,且中密砂中能源桩最大轴力衰减值远高于密砂中能源桩;在热冷温度循环过程中,中密砂中能源桩桩身中下部存在中性点,在冷循环过程中中性点以上存在正的附加侧摩阻力,下部存在负的附加侧摩阻力,而在热循环过程中中性点以上存在负的附加侧摩阻力,下部存在正的附加侧摩阻力;密砂对能源桩下部存在明显的约束作用,使其在冷循环过程中全桩身相对桩周土体存在向下的位移趋势,产生全桩身正的附加侧摩阻力,而热循环过程中产生负的附加侧摩阻力;长期循环荷载作用使得能源桩的桩基承载力发生折减,与相应原型桩相比,埋设于中密砂和密砂中的能源桩承载力分别减小了7.3%和15.6%;密砂中的原型桩及能源桩承载力均高于中密砂中原型桩约11%;当实际工程中能源桩处于不同密实度的砂土层中时,需采取合理的措施,以满足能源桩的承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桩 离心机试验 承载 温度循环 密实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净空下旋喷静压钢管复合桩竖向抗压承载特性的试验研究
2
作者 王曙光 尹浩 +3 位作者 段启伟 王浩宇 李钦锐 李湛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18-1326,共9页
旋喷静压钢管复合桩技术是适用于既有建筑低净空下作业的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室内足尺试验对旋喷静压钢管复合桩的竖向抗压承载特性进行研究,并与锚杆静压桩、旋喷桩和钻孔灌注桩的竖向抗压承载特性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旋喷静压钢管... 旋喷静压钢管复合桩技术是适用于既有建筑低净空下作业的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室内足尺试验对旋喷静压钢管复合桩的竖向抗压承载特性进行研究,并与锚杆静压桩、旋喷桩和钻孔灌注桩的竖向抗压承载特性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旋喷静压钢管复合桩主要表现为摩擦桩的特性;当桩径相当时,旋喷静压钢管复合桩的单桩承载力显著高于灌注桩和旋喷桩;锚杆静压桩由于直径较小,单桩承载力也最低;在极限荷载作用下,旋喷桩表现为桩顶材料强度破坏,桩的侧阻力与端阻力未充分发挥;旋喷静压钢管复合桩由于芯桩的植入,弥补了旋喷桩桩身强度的不足,桩的侧阻力得以充分发挥,其承载力高于旋喷桩;与灌注桩相比,旋喷静压钢管复合桩桩身界面不规则、旋喷工艺明显改善了桩土的界面特性,因而旋喷静压钢管复合桩承载力高于同直径的灌注桩。根据试验结果从工程实用的角度,通过引入侧阻力增大系数和端阻力折减系数,对灌注桩的单桩极限承载力公式进行修正,得到旋喷静压钢管复合桩单桩极限承载力的表达式,并给出相关参数的取值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喷静压钢管复合桩 抗压承载特性 室内足尺试验 锚杆静压桩 旋喷桩 灌注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层螺钉桩承载特性试验研究
3
作者 邓友生 庄子颖 +4 位作者 肇慧玲 魏焕卫 陈茁 吴阿龙 董晨辉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9-137,共9页
螺钉桩是一种新型可回收预制桩,具有经济、环保的特点。通过在桩侧表面增设螺纹结构,形同锯齿,可以改善传统桩土接触方式,能显著提升极限承载能力。为研究这种桩型的荷载传递机理与承载特性,采用模型试验与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比... 螺钉桩是一种新型可回收预制桩,具有经济、环保的特点。通过在桩侧表面增设螺纹结构,形同锯齿,可以改善传统桩土接触方式,能显著提升极限承载能力。为研究这种桩型的荷载传递机理与承载特性,采用模型试验与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了螺钉桩和等截面桩在加载过程中的竖向承载特性及桩周土体位移特征,探索了螺纹段长度与螺纹间距对承载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螺钉桩荷载-沉降曲线呈缓变型变化特征,极限承载力与桩身材料利用率均优于等截面桩;螺钉桩主要通过桩侧摩阻力传递上部荷载,桩侧阻力约为等截面桩的4.57倍,呈现端承摩擦桩的承载特性;螺钉桩桩侧表面独特的锯齿结构可以充分发挥桩周土体协同工作,以调动螺牙槽口内外侧土体间的抗剪力;增加螺纹段长度可以增大桩身侧面与土体间的齿状咬合区域,从而显著提升螺钉桩极限承载力和材料利用率;随着螺纹间距的增大,螺纹内外侧土体沉降差异变小,破坏方式发生变化。当距径比为0.75~1.0时,螺钉桩极限承载力与桩身材料利用率均取得较大值。研究成果可为螺钉桩基础的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钉桩 模型试验 数值计算 极限承载 材料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升可缩式GFRP管混凝土组合支柱承载力试验研究
4
作者 王军 武兆龙 +1 位作者 王港 吕顺章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50-62,共13页
针对高地应力沿空巷道巷旁支护难题,提出了顶升可缩式GFRP(玻璃钢)管混凝土组合支柱结构,开展了不同上节管、径厚比、让压量下GFRP管混凝土组合支柱的室内轴压承载试验,系统分析了上节管材质、管径及让压结构对支柱承载性能的影响机制,... 针对高地应力沿空巷道巷旁支护难题,提出了顶升可缩式GFRP(玻璃钢)管混凝土组合支柱结构,开展了不同上节管、径厚比、让压量下GFRP管混凝土组合支柱的室内轴压承载试验,系统分析了上节管材质、管径及让压结构对支柱承载性能的影响机制,组合支柱结构单位重量小,材料成本低,耐腐蚀性强,依据各支柱荷载−位移曲线、荷载−应变曲线及破坏特征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别支柱的承载力与可缩性能。试验表明:顶升可缩式GFRP管混凝土组合支柱具备“增阻让压”性能,让压结构与核心混凝土耦合作用良好;GFRP管规格为ø220 mm×10 mm、ø270 mm×10 mm和ø320 mm×10 mm的相同长径比组合支柱,极限承载力为2180~3310 kN,极限可缩量为171~235 mm,达到让压结构初始高度(260 mm)的66%~90%,极限承载力与可缩量随GFRP管径增大而增加;为优化组合支柱受力结构,上节管材料选用钢管,GC−1、GC−2支柱极限承载力分别为2790 kN、2830 kN,极限可缩量分别为190 mm、195 mm,可缩式GFRP管−钢管混凝土组合支柱的承载性能及破坏特征较可缩式GFRP管混凝土组合支柱更优,组合支柱承载性能随钢管壁厚的增加而提高。基于支柱变形破坏特征分析了组合支柱协同承载机理并确定了不同类别组合支柱的极限破坏点,由此推导了顶升可缩式GFRP管混凝土组合支柱和可缩式GFRP管−钢管混凝土组合支柱的轴压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预测组合支柱巷用承载力,为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巷道 玻璃钢管混凝土 组合支柱 让压结构 轴压承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扩大桩靴桩侧同步灌浆预制桩承载力试验研究
5
作者 王奎华 耿少寒 +3 位作者 许应豪 吴君涛 邱尚印 黄山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9-87,共9页
为了满足当前社会对于桩基础日益增长的低成本、高强度的需求,提出了一种新桩型——带扩大桩靴桩侧同步灌浆预制桩基础.该新桩型具有低耗高效的优势,一方面该桩型施工步骤简便,施工设备常规,便于工程推广应用;另一方面底部扩大桩靴增加... 为了满足当前社会对于桩基础日益增长的低成本、高强度的需求,提出了一种新桩型——带扩大桩靴桩侧同步灌浆预制桩基础.该新桩型具有低耗高效的优势,一方面该桩型施工步骤简便,施工设备常规,便于工程推广应用;另一方面底部扩大桩靴增加了桩的有效直径,提高了桩端承载力,同时水泥浆液渗入周围土体中,可改善桩土接触面特性,进而提高桩侧摩阻力.为进一步探明带扩大桩靴桩侧同步灌浆预制桩基础的承载特性,本文开展室内模型试验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带扩大桩靴桩侧同步灌浆模型桩在桩顶受压时,桩基承载力明显高于等截面常规桩,而且桩侧水泥浆液凝固后,其承载力将进一步提升.本研究揭示了新桩型的承载机理,显示了新桩型承载能力的优越性.相关研究结果可以为新桩型工程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础 扩大桩靴 桩侧灌浆 承载 静载荷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伏溶洞的高嵌岩比基桩承载特性模型试验
6
作者 杨柏 覃超 +2 位作者 张银海 王威 肖世国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39-1850,共12页
对于下伏溶洞的基桩,工程中有时存在其嵌入溶洞顶板深度与顶板厚度之比(嵌岩比)较高的情况。为研究在高嵌岩比条件下溶洞顶板厚度对基桩竖向承载特性的影响,开展了嵌岩比为0.5时溶洞顶板厚度由1倍桩径逐步增加至5倍桩径情况下基桩模型... 对于下伏溶洞的基桩,工程中有时存在其嵌入溶洞顶板深度与顶板厚度之比(嵌岩比)较高的情况。为研究在高嵌岩比条件下溶洞顶板厚度对基桩竖向承载特性的影响,开展了嵌岩比为0.5时溶洞顶板厚度由1倍桩径逐步增加至5倍桩径情况下基桩模型载荷试验。基于试验结果提出了基桩极限承载力分析模型,根据极限平衡原理推导了基桩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结果表明:(1)溶洞顶板破坏模式呈喇叭形冲切破坏,无量纲化后的破裂面拟合函数表达式能较合理地预测顶板破裂范围。(2)桩顶荷载–位移曲线呈陡变型,陡变点出现前荷载–位移关系呈近似线性特征。(3)随着顶板厚度逐步增加,基桩极限承载力逐渐呈非线性增大,桩端阻力承担上部荷载比例从35.4%增大至72.4%。(4)所提出的方法计算得到的基桩极限承载力与试验值的相对误差为−12.8%~12.1%,该计算方法具有较好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岩桩 下伏溶洞 顶板厚度 竖向承载特性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HPC加固石拱桥试验与极限承载力计算
7
作者 王宗山 杨俊 +1 位作者 周建庭 张洪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61-67,共7页
为明晰UHPC对石拱桥承载能力的提升效果,开展UHPC加固石砌拱桥全过程破坏试验和极限承载力计算分析。设计制作四组包含不同UHPC材料种类、界面处理方式和加固层厚度的石砌拱,分析了L/4处集中荷载作用下结构破坏模式、截面应变发展、裂... 为明晰UHPC对石拱桥承载能力的提升效果,开展UHPC加固石砌拱桥全过程破坏试验和极限承载力计算分析。设计制作四组包含不同UHPC材料种类、界面处理方式和加固层厚度的石砌拱,分析了L/4处集中荷载作用下结构破坏模式、截面应变发展、裂缝发展以及极限承载力。试验结果表明,未加固拱呈现四铰破坏;加固后以四铰破坏为主,部分试件出现四铰破坏和界面脱粘的混合破坏模式。UHPC加固能有效提高石砌拱极限承载力,经3 cm的UHPC层加固后,试件的极限承载能力由0.46 kN提升至15 kN以上;UHPC的抗拉强度由6.21 MPa提高到8.01 MPa后,极限承载力由14.13 kN提升至22.27 kN。基于极限分析法建立的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误差均在25%以内,可较好预测加固石砌拱极限承载能力。参数分析表明,加固拱极限承载力随着UHPC加固层厚度的增大呈线性增大,受到砌体抗压强度的制约,增大UHPC抗拉强度并不会显著提高加固拱的极限承载力,应根据砌体的抗压强度科学选择UHPC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石拱桥 UHPC加固 极限承载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产企业损伤阻污承载结构快速修复现场试验
8
作者 冯亚松 王水 +4 位作者 李梦雅 吕宗祥 陈宇韬 尹芝华 柏立森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3-924,共12页
以某在产企业损伤阻污承载结构表层和基层协同修复为目标,融合结构的高程、回弹模量及挥发性有机物浓度等原位测试,以及结构样芯抗压强度、透水系数等室内测试,系统研究了阻污承载结构修复后污染迁移阻控、承受外界荷载性能的变化规律.... 以某在产企业损伤阻污承载结构表层和基层协同修复为目标,融合结构的高程、回弹模量及挥发性有机物浓度等原位测试,以及结构样芯抗压强度、透水系数等室内测试,系统研究了阻污承载结构修复后污染迁移阻控、承受外界荷载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阻污承载结构修复后,结构表层最大与最小高程之差减小71.4%,结构平整度提升;试验区14个测试点位中占比42.9%的点位回弹模量值恢复到对照区相应测试值的80%以上,试验区表层平均宽度7.5mm裂缝处采集岩芯的轴心抗压强度提升约0.38倍,基层贯入阻力提升约21.3%,结构承载性能改善;试验区表层平均宽度7.5mm裂缝处采集样芯的透水系数降低约2个数量级,表层采样孔内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浓度降低80%,结构阻污性能增强.研究结果为在产企业损伤阻污承载结构的服役状态监测与快速修复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产企业 阻污承载结构 快速修复 服役性能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梯桩竖向承载性能模型试验研究
9
作者 刘书杰 刘正 +2 位作者 王腾 贺武斌 崔永强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9-206,共8页
【目的】阶梯桩是在等截面桩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新桩型,但其受力变形相对复杂,对其侧摩阻力、变截面端阻力及桩端端阻力的发挥过程还不清晰。【方法】通过室内模型试验,采用分级荷载施加法对等截面普通桩和阶梯桩竖向承载性能进行研究... 【目的】阶梯桩是在等截面桩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新桩型,但其受力变形相对复杂,对其侧摩阻力、变截面端阻力及桩端端阻力的发挥过程还不清晰。【方法】通过室内模型试验,采用分级荷载施加法对等截面普通桩和阶梯桩竖向承载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阶梯桩相对于等截面桩降低了33%的沉降,阶梯桩的单方极限承载力比等截面桩提高了19%,说明阶梯桩有减小沉降的优势且单位体积材料发挥得更好;阶梯桩桩身轴力在变截面处发生突变,表明变截面处的端阻力会影响轴力传递;加载初期,随着桩顶荷载的增大,侧摩阻力占桩顶荷载的比率逐渐增大,变截面端阻力以及桩端端阻力分担比率逐渐减小;当侧摩阻力达到极限值后,侧摩阻力占桩顶荷载的比率逐渐减小,桩端端阻力与变截面端阻力分担比率逐渐增大,而变截面处端阻力所占比率最先趋于平稳,表明变截面下方土体最先发生破坏。根据太沙基理论修正了阶梯桩变截面端承力计算公式,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此理论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梯桩 承载 载荷试验 变截面端阻力 P-S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长大直径桩压浆后承载力及桩身刚度合理计算参数试验研究
10
作者 周维祥 李恩良 +2 位作者 徐启利 左家强 张金涛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4-70,共7页
以崇启公铁长江大桥主通航孔桥(主跨400 m钢桁结合梁斜拉桥)为例,结合桩后压浆技术提出不同压浆方案,对淤泥质软土地层主塔基础进行优化设计。为研究软土地区超长大直径桩基压浆后单桩竖向承载力及桩身刚度合理计算参数,采用自平衡试验... 以崇启公铁长江大桥主通航孔桥(主跨400 m钢桁结合梁斜拉桥)为例,结合桩后压浆技术提出不同压浆方案,对淤泥质软土地层主塔基础进行优化设计。为研究软土地区超长大直径桩基压浆后单桩竖向承载力及桩身刚度合理计算参数,采用自平衡试验方法进行了两组桩基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桩端桩侧组合压浆技术可明显降低主塔基础桩长;压浆后典型土层侧摩阻力提高系数约为1.38~1.95,均高于规范值,对砂性土层的增强效果更明显。计算单桩竖向承载力时,对于超长桩基,即使桩底压浆,其桩端承载力仍然较难发挥,设计荷载下桩端承载力占比仅为11.2%,因此设计时不宜过高估计桩端承载力,应按难以清底进行桩端承载力计算。与普通短桩相比,超长桩下部桩基侧摩阻力难以有效发挥,采用桩后压浆技术后侧摩阻力有所增加,对桩身竖向刚度有一定影响。依据试验结果,未压浆超长大直径桩基合理桩身压缩系数为0.45,压浆后桩身压缩系数进一步降低,应取0.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铁两用桥梁 桩后压浆 现场试验 自平衡试验 桩基承载 桩身竖向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地区螺旋锚基础承载力试验研究
11
作者 陈俊锋 杨守富 +3 位作者 段译斐 张珩 贺育明 孙清 《应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28-838,共11页
为研究螺旋锚基础在黄土地区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承载特性,开展了螺旋锚基础拉/压荷载下的原位试验研究,获得了拉/压荷载作用下螺旋锚单锚极限承载力。建立螺旋锚-土体有限元模型,分析螺旋锚轴力变化规律和承载力影响因素,并建立黄土中深... 为研究螺旋锚基础在黄土地区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承载特性,开展了螺旋锚基础拉/压荷载下的原位试验研究,获得了拉/压荷载作用下螺旋锚单锚极限承载力。建立螺旋锚-土体有限元模型,分析螺旋锚轴力变化规律和承载力影响因素,并建立黄土中深埋螺旋锚竖向拉拔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土体性质对螺旋锚基础承载力有较大影响,土体含水量增加显著降低螺旋锚承载力;上拔工况下,螺旋锚锚片分担荷载的比例占螺旋锚基础受荷的90%以上,下压工况中螺旋锚锚片分担荷载的比例占螺旋锚基础受荷的75%以上,锚端阻占15%~17%;单锚抗拔承载力计算方法的结果与本研究及其他学者的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础 螺旋锚 现场原位试验 极限承载 承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现场试验的改扩建简支桥梁承载能力研究
12
作者 贾毅 沈先桃 +1 位作者 李唐伟 赵强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63-268,共6页
为了确认经过改扩建后的简支桥梁现阶段工作性能是否满足需求。对改扩建后的简支桥梁进行静载试验、技术状况评定和几何状态参数检测。结果表明,桥梁结构技术状况总体评分为83.76,评定等级为2类;结构线形保持相对稳定,桥面未出现明显倾... 为了确认经过改扩建后的简支桥梁现阶段工作性能是否满足需求。对改扩建后的简支桥梁进行静载试验、技术状况评定和几何状态参数检测。结果表明,桥梁结构技术状况总体评分为83.76,评定等级为2类;结构线形保持相对稳定,桥面未出现明显倾斜;主要构件几何尺寸检测结果均合格,桥台竖直度均小于允许偏差;在试验荷载作用下,主测试截面应变校验系数介于0.43~0.64,挠度校验系数在0.44~0.61之间,相对残余应变和相对残余挠度均小于20%。结论显示,桥梁结构无影响承载能力的病害,桥面基本平顺,整体刚度和变形能力满足设计要求,承载能力符合规范和设计荷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载试验 旧桥扩建 技术状况评定 几何参数检测 承载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构件尺寸下共享铁塔空间子结构承载性能试验研究
13
作者 张越 钟炜辉 郑玉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6-493,共8页
共享铁塔是指在输电铁塔上加装通信平台,从而实现电力和通信的资源共享.通信基站加挂的高度不同,连接件可能需要和不同截面尺寸的电塔主材相连接,为分析不同主/斜材尺寸及重力与侧向荷载联合作用对挂载后电塔整体承载性能、破坏模式以... 共享铁塔是指在输电铁塔上加装通信平台,从而实现电力和通信的资源共享.通信基站加挂的高度不同,连接件可能需要和不同截面尺寸的电塔主材相连接,为分析不同主/斜材尺寸及重力与侧向荷载联合作用对挂载后电塔整体承载性能、破坏模式以及抗力分配规律的影响,在输电塔中选取空间子结构,以挂载工况和主/斜材截面尺寸为参数设计制作了三个试件并开展了单调拟静力试验.结果表明:主材尺寸对子结构的承载力变化有显著影响;挂载后,构件尺寸较大的试件承载力降幅仅为0.93%,可以忽略不计,而构件尺寸较小的试件承载力降幅达到了73.4%;各试件的破坏模式均为失稳破坏,但其失稳形式不同,无挂载试件的破坏模式为弯扭失稳,而带挂载试件为弯曲失稳.相较于无挂载试件,带挂载试件斜材与辅材分担的内力显著增加.可通过增大挂载节间斜材与辅材的尺寸以增强共享铁塔的整体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子结构 构件尺寸 单调拟静力试验 承载性能 失稳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压与偏压状态下高强钢轴向约束柱受火后剩余承载力试验研究
14
作者 宋林昕 李国强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37,共15页
文章设计10根截面尺寸与长度均相同的高强钢柱,根据钢柱受力状态分为轴心受压与偏心受压2组。在每组5根试件的试验中,1根钢柱不受火,在室温下加载直至失效,以得到其未受火的极限承载力;另外4根钢柱受到轴向约束,在恒载作用下先升温至设... 文章设计10根截面尺寸与长度均相同的高强钢柱,根据钢柱受力状态分为轴心受压与偏心受压2组。在每组5根试件的试验中,1根钢柱不受火,在室温下加载直至失效,以得到其未受火的极限承载力;另外4根钢柱受到轴向约束,在恒载作用下先升温至设计温度后再在空气中自然冷却至室温,最后在室温下加载直至失效,以得到其受火后的极限承载力(剩余承载力)。通过试验得到高强钢轴向约束柱的火灾响应与受火后响应,并对试验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高强钢轴向约束柱在高温下发生整体屈曲后,其侧向挠曲迅速发展,受火后仍有很大的残余弯曲变形,大幅降低其受火后剩余承载力;在同一条件下,高强钢轴向约束柱受火后剩余承载力的折减程度随着偏心距的增大而减小;有限元模型可较好地模拟高强钢轴向约束柱的恒载升降温全过程响应与高温后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柱 轴向约束 偏心受压 受火后剩余承载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灌浆效果下黏土海床导管架桩基础的竖向承载特性离心试验 被引量:1
15
作者 宋俊霖 刘博 +1 位作者 唐立恒 廖晨聪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7,共10页
在40~60 m水深海域,海上风力发电机多使用导管架基础作为主要支撑结构.导管架通过水下高强灌浆与桩基础顶部连接,形成顶端密封段,共同承载竖向荷载.针对桩基顶部灌浆正常、灌浆不足、灌浆不良存在通孔3种不同灌浆效果开展离心模型试验,... 在40~60 m水深海域,海上风力发电机多使用导管架基础作为主要支撑结构.导管架通过水下高强灌浆与桩基础顶部连接,形成顶端密封段,共同承载竖向荷载.针对桩基顶部灌浆正常、灌浆不足、灌浆不良存在通孔3种不同灌浆效果开展离心模型试验,分析极限状态下基础的竖向承载力及灌浆段与桩身段的承载力分担比,并与现有理论计算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灌浆密封顶盖的承载力取决于密封效果.对于灌浆密封顶盖灌浆正常和灌浆不足的基础,灌浆密封顶盖的承载力约占基础总承载力的25%~30%;灌浆不良存在通孔时,基础灌浆段承载力发挥较早且很快达到极限,其分担比远低于其他两者承载力.试验结果可为导管架桩基础设计中的灌浆段承载力计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模型试验 顶部灌浆桩基 不排水抗剪强度 竖向承载 分担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L键钢芯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及承载力设计方法
16
作者 涂庭婷 吴函恒 +2 位作者 王辰 党世杰 隋璐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0-212,共13页
为拓展开孔板(perfobond leiste,PBL)剪力连接键的应用范围,该文设计了1个型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试件和4个PBL键钢芯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试件,进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系统研究各试件的破坏机制和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剪力墙在水平荷载... 为拓展开孔板(perfobond leiste,PBL)剪力连接键的应用范围,该文设计了1个型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试件和4个PBL键钢芯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试件,进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系统研究各试件的破坏机制和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剪力墙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模式可分为弯曲破坏和弯剪破坏两类。墙体高宽比、钢芯板配置及PBL键的布置方式是影响破坏模式的重要因素。PBL键可确保钢芯板与混凝土协同工作性能完好,此外增设钢芯板可提高墙体的承载能力。剪力墙的承载力随高宽比的增大而减小,PBL键竖向布置优于PBL键横向布置。基于欧洲规范EN 1994-1-1:2004中建议的型钢混凝土柱压弯承载力设计方法,提出了PBL键钢芯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压弯承载力设计公式。经过对比验证,设计公式可准确计算大高宽比试件的压弯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组合剪力墙 PBL剪力键 低周往复加载试验 承载力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桁腹式钢混组合箱梁承载性能试验及评估方法研究
17
作者 刘朵 李航 +3 位作者 邓文琴 毛泽亮 宋启港 张建东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6-109,共14页
桁腹式钢混组合箱梁(以下简称“桁腹组合梁”)采用钢桁腹杆替代混凝土腹板,具有自重轻、施工便捷等优势,然而由于非连续腹板构造使得现有混凝土箱梁设计方法的适用性有待探讨。该文通过单点跨中加载和两点对称加载两组模型试验,分析不... 桁腹式钢混组合箱梁(以下简称“桁腹组合梁”)采用钢桁腹杆替代混凝土腹板,具有自重轻、施工便捷等优势,然而由于非连续腹板构造使得现有混凝土箱梁设计方法的适用性有待探讨。该文通过单点跨中加载和两点对称加载两组模型试验,分析不同荷载阶段下桁腹组合梁裂缝开展过程及位移曲线变化等力学性能发展规律,明确该类桥型的典型破坏模式和各组成构件的破坏顺序,提出基于破坏模式判定的桁腹组合梁承载力评估方法。结果表明:在单点跨中荷载作用下,桁腹组合梁因跨中顶板混凝土被压碎、节点间底板混凝土开裂而发生弯曲破坏;在两点1/4跨对称荷载作用下,桁腹组合梁伴随顶板混凝土压碎、端部节点处上翼缘板与桁腹杆连接部位断裂而发生剪切破坏。通过铰接桁架法计算各构件的安全系数,基于各组成构件的损伤状态及破坏模式提出桁腹组合梁承载力评估方法,理论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可用于指导桁腹组合梁桥的设计验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桁腹式钢混组合箱梁 模型试验 破坏模式 极限承载 评估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荷载作用下桩基承载力屈服包络线特性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18
作者 柴红涛 文松霖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56-1562,1572,共8页
通过几组离心模型试验及成果分析,研究桩基在水平荷载H、竖直荷载V、弯矩M组合荷载作用下的桩基承载力屈服包络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桩基在承受水平、竖直组合荷载作用时,二者是相互影响的,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要注意水平荷载H和竖直荷载V... 通过几组离心模型试验及成果分析,研究桩基在水平荷载H、竖直荷载V、弯矩M组合荷载作用下的桩基承载力屈服包络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桩基在承受水平、竖直组合荷载作用时,二者是相互影响的,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要注意水平荷载H和竖直荷载V的组合作用;桩基在水平荷载H、竖直荷载V组合荷载作用下的承载力屈服包络线形状大致呈椭圆形,并且椭圆的中心不在原点。而位于V坐标轴的上半轴,偏于下压荷载的一侧,并且桩基承载力屈服包络线方程可用一个数学公式表示,可以用V-H加载平面上桩基承载力屈服包络线对桩基是否处于安全状态进行判定;桩基在水平荷载H、竖直荷载V、弯矩M组合作用下的承载力空间屈服包络面大致呈椭球形,并且椭球形的中心点不在空间坐标系V-H-M的原点,位于V轴的上半部分,桩基承载力空间屈服包络面为判断和验证桩基在承受水平荷载H、竖直荷载V、弯矩M是否处于安全性状态提供了依据;运用桩基承载力空间屈服包络面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传统设计方法在桩基设计过程中所带来的缺点,在桩基设计过程中运用桩基承载力屈服包络线方程进行设计是非常合理和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模型试验 组合荷载 承载力屈服包络特性 桩基 屈服包络线 屈服包络面 椭圆 椭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幅同步转体T型混凝土刚构桥承载能力试验研究
19
作者 殷继华 贾毅 宋浩博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0-89,共10页
为了检测某一转体T型刚构桥的承载能力和动力特性,了解其是否能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建立桥梁有限元模型,将静载试验和动载试验的试验值与理论值进行对比分析。静载试验可以得出在不同工况下各危险截面的应变和挠度,动载试验可以得到各... 为了检测某一转体T型刚构桥的承载能力和动力特性,了解其是否能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建立桥梁有限元模型,将静载试验和动载试验的试验值与理论值进行对比分析。静载试验可以得出在不同工况下各危险截面的应变和挠度,动载试验可以得到各工况下的动力特征参数。静载试验下测点应变的校验系数在0.60~0.90小于1,测点挠度的校验系数在0.70~1.00小于1;最大相对残余变形和最大相对残余应变均小于20%;动载试验下,实测自振频率均大于理论频率,最大冲击系数为0.049。结果表明:实测振型与理论振型基本吻合且实测值较大,受检刚构桥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该转体T型刚构桥跨结构能够满足公路-I级的正常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体刚构桥 荷载试验 承载能力 校验系数 相对残余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厚火山灰堆积区高铁桥梁超长桩承载特性试验
20
作者 张志国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1-76,共6页
火山灰堆积地层的物理力学、水理性质复杂,桩土相互作用规律不清,导致途经该地区的高速铁路桩基承载特性不明。本文依托沈白(沈阳—白河)高速铁路工程,开展深厚火山灰堆积区高铁桥梁超长桩静载试验,分析深厚火山灰堆积区高铁桥梁超长桩... 火山灰堆积地层的物理力学、水理性质复杂,桩土相互作用规律不清,导致途经该地区的高速铁路桩基承载特性不明。本文依托沈白(沈阳—白河)高速铁路工程,开展深厚火山灰堆积区高铁桥梁超长桩静载试验,分析深厚火山灰堆积区高铁桥梁超长桩的荷载传递规律与承载变形特性。结果表明:试验桩的荷载-沉降曲线整体呈缓变型,属于渐进式破坏,试验容许承载力为6000 kN,远大于设计容许承载力,安全可靠。桩身轴力沿深度逐渐减小,呈倒三角形分布。最大加载条件下,荷载主要由桩身上部、中部的桩侧摩阻力承担,表现为摩擦桩工作特性。摩阻力与桩土相对位移的关系呈硬化型。提出了不同土层桩侧摩阻力设计取值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桥梁 承载特性 现场试验 超长桩 火山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