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6篇文章
< 1 2 7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化转型与银行风险承担——基于内部治理视角的实证研究
1
作者 蒋海 王炳霖 吴文洋 《金融经济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8,共13页
数字化浪潮已在银行系统形成,对银行业的治理机制、风险控制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选取2010—2021年的186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年度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系统GMM模型,探究数字化转型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 数字化浪潮已在银行系统形成,对银行业的治理机制、风险控制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选取2010—2021年的186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年度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系统GMM模型,探究数字化转型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能显著降低银行风险承担,内部治理在此过程中发挥协同作用。其中,股权结构及董事会结构是内部治理发挥作用的重要渠道。异质性分析表明,和战略数字化、业务数字化相比,管理数字化降低银行风险承担的作用更明显;而与大银行相比,中小银行通过数字化转型降低风险承担的作用更明显。因此,在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进程中,有关部门要加强对银行内部治理改革的关注,银行则应重视内部治理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提升银行业的风险管控能力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内部治理 银行风险承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海外投资风险承担与新质生产力发展
2
作者 彭程 陈元胜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76,共16页
在中国企业大规模“出海”趋势下,如何在风险防控中顺畅推动全球优质生产要素流向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了当前备受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研究基于2015—2022年中国上市公司样本,探讨了海外投资风险承担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机理。研究发... 在中国企业大规模“出海”趋势下,如何在风险防控中顺畅推动全球优质生产要素流向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了当前备受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研究基于2015—2022年中国上市公司样本,探讨了海外投资风险承担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海外投资风险承担与企业新质生产力之间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随着海外投资风险承担水平的上升,企业新质生产力表现出先扬后抑的显著特征,并且样本的临界点为0.399。机制分析发现,企业创新效率提升、投资收益补偿、内部控制强化是海外投资风险承担影响企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机制。进一步分析发现,模仿同构、政策导向、产权性质等情境因素会对海外投资风险承担效应产生显著调节作用。本研究结论能为企业对外投资决策优化以及政府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经验证据,以此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投资 风险承担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数字化转型与风险承担
3
作者 伍秋秋 《现代营销(下)》 2025年第2期113-115,共3页
企业风险承担是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讨企业数字化转型对风险承担的影响及影响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了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提高管理层... 企业风险承担是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讨企业数字化转型对风险承担的影响及影响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了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提高管理层失败容忍程度、降低管理层不确定性感知,进而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数字化转型 风险承担水平 失败容忍 不确定性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应链视角下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红春 何心怡 《物流技术》 2024年第6期133-145,共13页
基于2013-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和国泰安数据库相关匹配数据,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在供应链视角下研究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经过一系列筛选后,对来自2 377家企业的14 102个观测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基于2013-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和国泰安数据库相关匹配数据,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在供应链视角下研究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经过一系列筛选后,对来自2 377家企业的14 102个观测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和供应链适应性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供应链集中度有显著负影响,且供应链适应性在数字化转型对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供应链集中度和供应链适应性对非国有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提升效果更显著。这一结论对促进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提高行业对供应链管理的关注度及提升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企业风险承担 供应链集中度 供应链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责任型领导如何提升员工创新行为:工作不安全感和风险承担意愿的作用
5
作者 刘宗华 郭昱琅 毛天平 《心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3期242-251,共10页
基于283份主管-下属配对样本,考察了责任型领导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以及工作不安全感的中介作用和风险承担意愿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责任型领导对员工创新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工作不安全感在责任型领导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起中... 基于283份主管-下属配对样本,考察了责任型领导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以及工作不安全感的中介作用和风险承担意愿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责任型领导对员工创新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工作不安全感在责任型领导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风险承担意愿正向调节责任型领导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责任型领导 工作不安全感 风险承担意愿 创新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 被引量:2
6
作者 马菁菁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1-77,共7页
以2007—2022年间36家上市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从成本效应机制、流动性机制、跨期风险三个方面研究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绿色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金融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呈正相关关系,... 以2007—2022年间36家上市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从成本效应机制、流动性机制、跨期风险三个方面研究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绿色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金融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呈正相关关系,绿色金融的发展会提高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提高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进而削弱绿色金融增长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促进作用,但是减弱作用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经济政策 不确定性 商业银行 风险承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定数字货币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
7
作者 崔婕 孙志岳 《金融经济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8-186,共19页
运用支付投资组合模型和金融中介模型,分析法定数字货币发行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机制,并结合中国2007—2020年344家银行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法定数字货币发行对存款的挤占会增加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并通过银行... 运用支付投资组合模型和金融中介模型,分析法定数字货币发行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机制,并结合中国2007—2020年344家银行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法定数字货币发行对存款的挤占会增加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并通过银行放贷能力、流动性水平和银行盈利能力的中介机制发挥作用。此外,金融科技发展水平会影响法定数字货币发行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强度,并且该调节效应具有门槛特征,即金融科技发展水平跨越门槛值之后,正向促进法定数字货币和银行风险承担之间关系的作用会减弱,从长期来看金融科技的积极作用不容忽视。本文研究结论对于了解法定数字货币发行相关风险敞口特征、探寻防范化解法定数字货币风险对策具有一定的政策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定数字货币 银行风险承担 中介效应 金融科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管团队异质性、企业风险承担和企业价值
8
作者 郭焱 骈宇彤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4-210,共7页
本文以2008—2019年深沪两市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实证研究了高管团队(TMT)整体异质性、企业风险承担及企业价值的关系,并基于产权异质性和企业规模视角进行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TMT整体异质性能够正向影响企业价值,其中年龄、性别、金... 本文以2008—2019年深沪两市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实证研究了高管团队(TMT)整体异质性、企业风险承担及企业价值的关系,并基于产权异质性和企业规模视角进行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TMT整体异质性能够正向影响企业价值,其中年龄、性别、金融背景和海外背景异质性作为主要影响变量;企业风险承担在TMT的年龄、金融背景及海外背景方面的异质性与企业价值间存在中介效应;进一步研究表明,相较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TMT异质性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力度和显著性都较大;国有企业能够显著缓解非国有企业在TMT的教育背景、职能背景、任期三个方面的异质性对企业价值的负向作用。低资产规模企业中TMT异质性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结果要明显于高资产规模企业。本文首次将TMT异质性、企业风险承担及企业价值纳入一个体系进行研究,且在TMT异质性的衡量指标方面增加了职能背景、海外背景及金融背景三项指标,丰富且深化了高层梯队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管团队(TMT)异质性 企业价值 企业风险承担 产权性质 固定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所有制改革、风险承担与国有企业创新能力
9
作者 肖彦 邓雪 程思嘉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54-160,F0003,共8页
国有企业创新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文章基于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以2009—2021年A股非金融类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风险承担水平对国有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混合... 国有企业创新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文章基于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以2009—2021年A股非金融类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风险承担水平对国有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利于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提高了企业风险承担水平;风险承担水平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中发挥了中介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正向影响在竞争性行业企业样本中显著,在内部控制质量高的企业样本中更显著。研究为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了正面效应依据,也为混改企业提高创新能力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所有制改革 风险承担 创新能力 股权融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股东网络降低了银行风险承担吗?
10
作者 马若微 林迎蕾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1-54,共14页
论文基于2017—2021年中国92家商业银行样本数据,以银行通过前十大股东所形成的共同股东网络为研究视角,考察了共同股东网络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共同股东网络中心度的提升可以降低银行风险承担,即程度中心度、接近中... 论文基于2017—2021年中国92家商业银行样本数据,以银行通过前十大股东所形成的共同股东网络为研究视角,考察了共同股东网络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共同股东网络中心度的提升可以降低银行风险承担,即程度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及特征向量中心度越高,越能降低银行风险承担,这一结果在多方面的稳定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依然显著成立。第二,机制分析表明,共同股东网络中心度提升可以通过发挥信息效应、资源效应和声誉效应这三条渠道来降低银行风险承担。第三,异质性分析发现,从市场化水平差异来看,市场化水平越低,网络中心度的提升对于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效应越显著;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差异来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越高,网络中心度的提升对于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效应越显著。因此,为银行降低风险承担提供了社会网络这一全新视角,也为相关部门制定银行体系发展战略提供了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股东网络 社会网络 银行风险承担 市场化水平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信贷对银行绩效和风险承担的影响——基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实证研究
11
作者 白艳娟 马新彬 闫旭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23,共9页
绿色信贷是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金融推动力,也是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商业银行作为绿色信贷的实施主体,面临着平衡盈利性和可持续性之间的矛盾。本文通过对我国开展绿色信贷业务超过五年的24家上市商业银行数据分析得出:... 绿色信贷是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金融推动力,也是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商业银行作为绿色信贷的实施主体,面临着平衡盈利性和可持续性之间的矛盾。本文通过对我国开展绿色信贷业务超过五年的24家上市商业银行数据分析得出: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为正,且能够通过金融创新效应提高商业银行绩效水平;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为负,且能够通过风险削弱效应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异质性检验发现,绿色信贷对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绩效水平和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在深入贯彻实施“赤道原则”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大力发展绿色信贷业务,对于推动绿色金融创新发展以及我国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信贷 绿色金融 银行绩效 风险承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承担水平何以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少言多行”
12
作者 江三良 贾靓 《金融经济》 2024年第7期65-76,共12页
在经济不确定性背景下,企业控制风险承担水平和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价值日益凸显。基于2010—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本文考察了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对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促进数字化转型“少言多行”,结论... 在经济不确定性背景下,企业控制风险承担水平和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价值日益凸显。基于2010—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本文考察了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对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促进数字化转型“少言多行”,结论通过了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且企业创新和数字化转型同群效应在该影响中起到了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在数字化转型言行一致的企业、国有企业和服务业企业中,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对数字化转型的促进效应更强。由此,本文从两方面提出建议,政府要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差异化施策,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企业应整合资源提升自身风险承担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承担 数字化转型 战略发布 转型投资 同群效应 企业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地方性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分析
13
作者 陈燕玲 马思雨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119-127,共9页
由于业务经营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地方性商业银行更容易受到所在地气候风险的影响。以2012-2021年我国47家地方性商业银行为研究样本,构建平衡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气候变化对地方性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显示:无论是标准化气温的升高... 由于业务经营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地方性商业银行更容易受到所在地气候风险的影响。以2012-2021年我国47家地方性商业银行为研究样本,构建平衡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气候变化对地方性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显示:无论是标准化气温的升高还是标准化降水量的增加,均会显著提升地方性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根据不同的划分方式进行分组检验后发现,虽然上述结论依然成立,但存在着一定的异质性:气候变化对西部地区银行的影响大于东部地区银行,对农村商业银行的影响大于城市商业银行。进一步研究还发现,标准化气温对银行风险承担的负面冲击还会降低银行的风险偏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地方性商业银行 风险承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G评级分歧对企业风险承担能力影响研究——基于资本市场投资视角 被引量:3
14
作者 僧建芬 张立杰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95,共13页
当下国内外各ESG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存在分歧,其释放的信号可能影响资本市场投资者行为和企业风险承担能力。基于此,运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9—2022年的数据样本,结合信息不对称理论考察ESG评级分歧与企业风险承担能力的关系。研究发现,... 当下国内外各ESG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存在分歧,其释放的信号可能影响资本市场投资者行为和企业风险承担能力。基于此,运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9—2022年的数据样本,结合信息不对称理论考察ESG评级分歧与企业风险承担能力的关系。研究发现,ESG评级分歧显著降低了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且在经过一系列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后,基准回归结果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ESG评级分歧将通过降低企业市场获利能力、加剧股价崩盘风险及投资者异质信念等三重机制降低企业风险承担能力。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市场化程度高、要素市场发育程度高的地区以及非国有企业、非重污染行业企业中,ESG评级分歧对企业风险承担能力的削弱作用更为显著。研究结论拓展了ESG评级分歧与企业行为关系研究的边界,为ESG评级体系构建提供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G评级分歧 企业风险承担 市场收益 股价崩盘风险 投资者异质信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税收征管信息化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基于“金税三期”工程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欣 陈颂凯 +1 位作者 王浩宇 朱立怡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1-81,共11页
“十四五”规划中强调要加快数字化发展,提升数字化政府服务效能。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是数字政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考察其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具有深刻现实意义。本文借助“金税三期”工程实施这一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了税... “十四五”规划中强调要加快数字化发展,提升数字化政府服务效能。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是数字政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考察其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具有深刻现实意义。本文借助“金税三期”工程实施这一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了税收征管信息化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金税三期”工程的实施降低了试点地区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机制检验发现,“金税三期”工程实施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降低是通过降低经营风险和减少投资高风险项目实现。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金税三期”工程对风险承担水平的降低效应在不具有政治关联以及杠杆率较高的企业之中更加显著。本文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有助于引导企业进行合理投资,避免盲目追求高风险投资,也为继续深入推进税收信息化治理提供证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税收征管信息化 风险承担 金税三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创新效率与双元创新——基于风险承担水平的调节效应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国璋 宋保胜 《创新科技》 2024年第5期68-81,共14页
基于双元创新的效率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利用2007—2021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数据,探究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双元创新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促进双元创新;数字化转型通过提高创新效率推动双元创新;风险承担... 基于双元创新的效率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利用2007—2021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数据,探究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双元创新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促进双元创新;数字化转型通过提高创新效率推动双元创新;风险承担水平对企业数字化转型驱动双元创新具有协同调节作用;不同产权性质、地区特征条件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驱动效果存在明显的差异。研究结论为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提高双元创新能力提供了有益参考,同时也为我国发展数字经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双元创新 创新效率 风险承担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衍生品交易降低了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吗?——兼论利率类与外汇类金融衍生工具对不同商业银行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圣杭 马先仙 《金融经济》 2024年第6期18-27,共10页
本文基于我国42家商业银行2012—2021年间的年度数据,通过建立非平衡面板数据模型,考察金融衍生品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商业银行使用金融衍生工具能够显著降低其风险承担水平,这一结论通过了稳健性检验。本文还探究... 本文基于我国42家商业银行2012—2021年间的年度数据,通过建立非平衡面板数据模型,考察金融衍生品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商业银行使用金融衍生工具能够显著降低其风险承担水平,这一结论通过了稳健性检验。本文还探究了商业银行交易不同类型衍生工具的异质性影响,发现利率类金融衍生工具显著降低了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而外汇类金融衍生工具并未对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产生显著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金融衍生工具能够显著降低地方性银行的风险,而利率类金融衍生工具对全国性银行没有显著影响,外汇类金融衍生工具会显著增加全国性银行的风险。本文丰富了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理论研究,对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的交易和监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衍生品 风险承担 利率类衍生工具 外汇类衍生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法语境下的并存债务承担制度 被引量:10
18
作者 岳业鹏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61-68,共8页
鉴于并存债务承担制度在立法及理论研究上的缺憾,文章对该制度进行系统研究。正确理解并存债务承担制度,必须考虑到我国特定的学术与立法背景。文章分析了并存债务承担制度的内涵与外延,并通过对《合同法》第84条的解释论分析,认为并存... 鉴于并存债务承担制度在立法及理论研究上的缺憾,文章对该制度进行系统研究。正确理解并存债务承担制度,必须考虑到我国特定的学术与立法背景。文章分析了并存债务承担制度的内涵与外延,并通过对《合同法》第84条的解释论分析,认为并存债务承担并不包含在"部分移转"之中,我国立法并未承认并存债务承担制度,存在立法漏洞。文章突出债务承担合同的中心地位,并以此为基础讨论并存债务承担中履行障碍的解决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存债务承担 债务承担合同 部分债务承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程度影响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机制探讨——基于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中介效应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帆征 徐璐辉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1-114,共14页
数字化转型程度关联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变化具有其内在规律性。笔者基于企业委托代理理论和内部控制理论,以2010—2020年中国A股非金融行业和非信息产业上市公司的相关有效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与企业风... 数字化转型程度关联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变化具有其内在规律性。笔者基于企业委托代理理论和内部控制理论,以2010—2020年中国A股非金融行业和非信息产业上市公司的相关有效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之间的关联及其变化。检验结果证实: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之间的关联性曲线呈正U型,即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初始阶段,其风险承担水平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的提高而降低,而当企业数字化转型达到一定阶段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开始伴随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的提高而提高;数字化转型程度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通过关键变量——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发挥中介效应完成;数字化转型程度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在不同情境下具有显著的异质性。本研究基于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中介效应的实证检验,揭示了数字化转型程度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机制,研究结论丰富了企业管理创新和企业风险防范相关领域的现有文献,有助于为政府推行数字经济以及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风险承担水平 正U型曲线 内部控制质量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科技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双刃剑”影响——基于宏观审慎监管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朱诗怡 晏景瑞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96,共13页
稳妥发展金融科技,加速实现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已成为现阶段及未来一段时间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内容。基于金融科技的“赋能”效应和“挤出”效应,考察了宏观审慎监管下金融科技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商业银行发... 稳妥发展金融科技,加速实现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已成为现阶段及未来一段时间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内容。基于金融科技的“赋能”效应和“挤出”效应,考察了宏观审慎监管下金融科技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商业银行发展金融科技整体上能降低银行风险承担,但贷款结构调整、银行竞争程度分别在金融科技影响银行风险承担的过程中发挥着竞争性的间接作用,此外,宏观审慎监管对金融科技“赋能”效应有正向调节作用,而对金融科技“挤出”效应有反向调节作用。研究从银行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的视角出发,为商业银行发展金融科技和监管部门制定宏观审慎监管政策提供了理论探讨和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 银行风险承担 “双刃剑”影响 宏观审慎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