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的政策演进与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
作者 屈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250-252,共3页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党对农村、农业、农民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目标的重大判断,为新时代我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明确了重点、指明了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必...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党对农村、农业、农民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目标的重大判断,为新时代我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明确了重点、指明了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三权分置”制度的探索与实行必将得到深化。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明确实行“三权分置”的必要性,对乡村振兴和“三权分置”的政策演进和研究综述进行梳理,结合相关研究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研究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三置” 农村承包地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问题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屈虹 陈晓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0期255-257,265,共4页
作为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探索与实行必将得到进一步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的制度设计是为了增强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力以及保障农民收入... 作为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探索与实行必将得到进一步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的制度设计是为了增强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力以及保障农民收入等。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实行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具有必要性,通过对乡村振兴和“三权分置”的政策进行梳理,并结合相关研究与农村实地调查,总结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的成效,针对“三权分置”中承包地土地经营权的性质尚不明确、集体所有权虚置、土地流转“非农化”“非粮化”现象等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解决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思路,从而推动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三置” 农村承包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包地“三权分置”与农业补贴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研究--基于PSM-DID方法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公茂刚 张梅娇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4-79,共16页
本文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资料,采用PSM-DID方法建立面板排序和二值选择模型,分析了承包地“三权分置”和农业补贴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双重差分项代表的承包地“三权分置”政策以及农业补贴均对农业机械化... 本文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资料,采用PSM-DID方法建立面板排序和二值选择模型,分析了承包地“三权分置”和农业补贴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双重差分项代表的承包地“三权分置”政策以及农业补贴均对农业机械化有显著正向影响。承包地“三权分置”主要通过增强耕地转入、农业生产专业化、正规金融机构贷款、拖拉机和大型农机具数量等因素对农业机械化的边际效应而作用于农业机械化。而农业补贴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机制主要体现在其增强了耕地转入、拖拉机和大型农机具数量等对农业机械化的边际效应。承包地“三权分置”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存在一定区域性差异,但农业补贴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在东、中、西部三个地区均与全国整体一致。农业生产经营收益、农业生产中的资金投入、自有与转入土地面积、农业劳动力数量、拖拉机和大型农机具数量、户主教育程度、健康程度以及政治面貌等均对农业机械化有显著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包地“三权分置”农业补贴 农业机械化 PSM-D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法典时代承包地“三权分置”再立法论 被引量:5
4
作者 孙聪聪 《法治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6-110,共15页
承包地“三权分置”的法律表达未严格遵循私法逻辑,导致入法、入典后出现诸多评价矛盾和规范冲突,表现为耕地、林地和草地作为本质不同的承包地难以一体适用“三权分置”规则体系;土地经营权兼具债权属性和物权特征,将其定位为一元化的... 承包地“三权分置”的法律表达未严格遵循私法逻辑,导致入法、入典后出现诸多评价矛盾和规范冲突,表现为耕地、林地和草地作为本质不同的承包地难以一体适用“三权分置”规则体系;土地经营权兼具债权属性和物权特征,将其定位为一元化的债权或者物权存在解释限度;土地承包经营权主体在农户和农户家庭成员之间摇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身份性”与其可转让性、承包期内不得调整承包地、保护进城落户农民财产权利之间均存在矛盾冲突。应适时重启承包地“三权分置”立法论研究,在《民法典》内外体系约束下,重构承包地“三权分置”权利体系,细致梳理耕地、林地和草地可得适用的规范群,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为集体成员的家庭成员所共有,祛除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身份属性,赋予出租方式设立的土地经营权以部分物权效力,以真正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承包地“三置” 评价矛盾 规范冲突 立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成效、问题与对策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马珂 《河南农业》 2024年第3期5-7,共3页
农村土地改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而“三权分置”是我国土地改革制度的又一重大创新。河南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有关精神,通过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 农村土地改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而“三权分置”是我国土地改革制度的又一重大创新。河南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有关精神,通过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不断推动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格局的形成,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营 集体所有 农村土地改革 农村承包地 适度规模经营 农村土地“三置” “三置”改革 农户承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能重构—地权整合”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基于农地“三权分置”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成利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121,共10页
农业农村现代化始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议题,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在于改革完善以农地产权安排为核心的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农地产权“三权分置”制度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多年后在实践探索基础上的创新。系统梳... 农业农村现代化始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议题,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在于改革完善以农地产权安排为核心的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农地产权“三权分置”制度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多年后在实践探索基础上的创新。系统梳理农地产权制度动态演进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脉络,可以看出农地“三权分置”改革为重构土地权属关系、打破农业农村细碎化经营格局、实现农地适度规模化经营,进而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了制度基础;理论逻辑在于“权能重构—地权整合”,即通过“三权分置”改革进行农地的权能重构,将农地集体所有权治理功能的统摄地位与稳定农户家庭承包权保障功能的基础地位相结合,进而放活农地经营权的财产功能,形成有竞争力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模式。回顾农地“三权分置”的实践探索,可以发现通过“权能重构—地权整合”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改革尚存在进一步调整与完善的空间:一是通过发挥所有权“统”的作用以实现农地所有权的治理功能;二是通过自愿有偿退出以稳定农地承包权的社会保障功能;三是通过放活经营权以实现农地经营权的财产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农业农村现代化 土地产制度 土地流转 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权分置”下黑龙江土地经营权流转研究
7
作者 关怀志 《黑龙江粮食》 2025年第2期16-19,共4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新的时期,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为了有效提高农地利用率,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我国提出了“三权分置”理论,这对解决农业发展融资问题,激活农村市场,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新的时期,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为了有效提高农地利用率,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我国提出了“三权分置”理论,这对解决农业发展融资问题,激活农村市场,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其中的土地经营权及其抵押更是成为法律层面用益物权的焦点,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营 农业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视野下的承包地细碎化治理 被引量:2
8
作者 高圣平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0-171,共12页
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承包地细碎化治理是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中的关键一环。承包地细碎化治理模式中,“承包权不动,经营权连片”在法律上的技术路径是三权分置之下的土地经营权流转;“承包权互换... 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承包地细碎化治理是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中的关键一环。承包地细碎化治理模式中,“承包权不动,经营权连片”在法律上的技术路径是三权分置之下的土地经营权流转;“承包权互换,承包地连片”在法律上的技术路径是两权分离之下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承包地细碎化治理中发挥着统筹协调、组织服务等功能,按照法定的程序形成集体意志,还可以充当承包农户在土地经营权外部流转时的代理人,以破除集体行动困境。承包地的调整仅限于个别农户之间,并在符合法定条件的前提之下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不得以承包地细碎化治理为由扩大承包地调整的适用范围而进行“打乱重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承包地细碎化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承包地调整 农地“三置” 土地承包经营 党的二十届中全会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权分置、农业补贴争夺与农业经营激励——吉林省J村玉米生产者补贴分配博弈 被引量:6
9
作者 周敏 胡碧霞 张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1-68,共8页
基于产权理论,构建农业补贴分配利益主体的演化博弈模型,探讨产权主体的策略选择影响机理及其策略演化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农地流转双方争夺农业补贴的实质是对土地剩余产权的界定;农地转出方凭借强势产权攫取本应归属农地实际经营者的... 基于产权理论,构建农业补贴分配利益主体的演化博弈模型,探讨产权主体的策略选择影响机理及其策略演化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农地流转双方争夺农业补贴的实质是对土地剩余产权的界定;农地转出方凭借强势产权攫取本应归属农地实际经营者的农业补贴,不利于农业补贴的农业经营激励作用发挥,农地规模化经营出现倒退风险。因此,需尽快清晰界定土地承包权与土地经营权在土地剩余产权中的占有权能;创建农业补贴发放监管机构并实施农业补贴拨付和追踪问效机制;实施弹性的农业补贴政策以取代当前的挂钩补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补贴 农业经营激励 演化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宅基地和承包地“三权分置”的异同:理论和实践 被引量:8
10
作者 华鹏 樊涛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5-97,共3页
宅基地和承包地“三权分置”的改革实践基于不同的制度背景,有着既相似又有差异的改革目标。宅基地“三权分置”旨在保障农民住有所居的基础上适度拓宽宅基地用途提升经济价值,而承包地“三权分置”则是在逐渐弱化农地保障性价值的基础... 宅基地和承包地“三权分置”的改革实践基于不同的制度背景,有着既相似又有差异的改革目标。宅基地“三权分置”旨在保障农民住有所居的基础上适度拓宽宅基地用途提升经济价值,而承包地“三权分置”则是在逐渐弱化农地保障性价值的基础上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实现规模化经营。宅基地“三权分置”中的宅基地资格权是一种具有身份属性的权利,而承包地“三权分置”中的土地承包权则兼具身份性和财产性。土地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均是财产性的权利,但前者较之于后者拥有更为完整的处分权和收益权。相比于承包地“三权分置”,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法制规制要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宅基地 承包地 改革目标 利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补贴、“三权分置”与农户农业生产经营——基于CHFS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公茂刚 王佳虹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0-99,共10页
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采用CLAD等多种估计方法实证研究了农业补贴、农地“三权分置”对农户农业生产经营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补贴、农地“三权分置”对农户的农业生产经营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随着农户获得的农业补贴金... 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采用CLAD等多种估计方法实证研究了农业补贴、农地“三权分置”对农户农业生产经营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补贴、农地“三权分置”对农户的农业生产经营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随着农户获得的农业补贴金额的增加,农户的农业生产总值显著提高;农业补贴的影响在东中西部地区存在区域差异性,中部和西部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土地装备条件、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影响了农业补贴效果的发挥;农地“三权分置”的影响不存在明显区域差异。此外,农业资金等其他主要农业生产投入要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土地转入以及适合大型农业机械耕作等土地条件对农户农业生产均具有显著正向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补贴 登记颁证 农业生产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农业技术进步效应研究——基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三权分置”改革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4
12
作者 公茂刚 辛青华 巩子晗 《农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6-78,共13页
在理论分析基础上,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我国30省份1976~2018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并以此作为农业技术进步变量,通过建立面板IV和CMP模型检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和“三权分置”改革对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理论分析基础上,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我国30省份1976~2018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并以此作为农业技术进步变量,通过建立面板IV和CMP模型检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和“三权分置”改革对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有较大提升,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显著促进农业技术进步,但目前处于初期阶段的“三权分置”改革对农业技术进步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财政支农、农民人均纯收入、劳均土地播种面积等控制变量对农业技术进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农村人力资本的影响在改革开放之初显著为负,但长期显著为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劳均土地播种面积和农村人力资本对农业技术进步的边际效应,但降低了财政支农和工业化的边际效应。而农地“三权分置”改革后财政支农、工业化、土地播种面积及农村人力资本对农业技术进步的边际效应未产生变化。此外,动态面板数据回归结果表明农业技术进步存在惯性和路径依赖的特点,当前的农业技术进步建立在以往农业技术进步基础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地“三置” 农业技术进步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实施问题及有效应对方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庆旺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第6期98-99,共2页
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是农村土地改革的又一重大创新,有利于实现撂荒土地的高效利用和农村土地的高效流转和集合,更好地促进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生产。所谓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就是指将农村土地的所有权、农村土地承包权、... 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是农村土地改革的又一重大创新,有利于实现撂荒土地的高效利用和农村土地的高效流转和集合,更好地促进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生产。所谓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就是指将农村土地的所有权、农村土地承包权、经营权进行分离设置的一种农村土地经营管理制度,该项制度的提出充分反映了当前农村土地改革的战略思想和发展方向,是十九大关于农村土地改革方向的一种新的论断和传承,是当前农村土地制度内容的有效丰富和创新。但是该制度在理论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缺乏法律基础和理论依据,在实践过程中,经常会因为区域之间的地域差别造成了土地流转效率低下,缺乏可复制性。该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首先探讨了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设计原则,并进一步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几点问题,然后论述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希望通过研究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承包地“三制度 实施问题 应对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地产权制度改革能否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效率?--基于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14
14
作者 曹子坚 虎琳 董鹏飞 《经济与管理》 CSSCI 2022年第6期34-42,共9页
基于2007—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DEA模型测度2007—2019年我国各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效率,采用面板Tobit模型实证分析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效率的效应。研究发现:农地产权制度改革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发展效率提升,同时存在区... 基于2007—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DEA模型测度2007—2019年我国各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效率,采用面板Tobit模型实证分析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效率的效应。研究发现:农地产权制度改革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发展效率提升,同时存在区位异质性、要素禀赋异质性和政府能力异质性。第一,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效应较为显著,中部略高于东部,西部地区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效应不显著。第二,在中要素禀赋和低要素禀赋地区,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效率的效应显著为正,高要素禀赋地区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效率的效应不显著。第三,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效率的边际效应随政府能力由强变弱依次递减。机制检验表明,农地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加速农地流转的中介效应显著提升了农业现代化发展效率,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中介效应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产制度改革 农业现代化 DEA效率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农场发展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农业经营制度创新背景下的“三权分置”改革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唯希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7-103,共7页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经营呈现农场化经营趋势,家庭农场适应规模经济要求,代表现代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服务于农业经营制度创新,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必然要求土地产权制度的变革。根据山东省潍坊及德州地...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经营呈现农场化经营趋势,家庭农场适应规模经济要求,代表现代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服务于农业经营制度创新,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必然要求土地产权制度的变革。根据山东省潍坊及德州地区家庭农场的调研情况,土地流转是家庭农场发展面临的难题,农民土地产权效力弱的状况急需改善。"三权分置"政策在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的基础上完善和发展,依照产权细分和促进土地产权交易的路径进行制度完善,为农业经营制度创新提供必要的前提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农场 土地产制度 改革农业 经营制度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权分置”背景下推进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晶洁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9,共3页
“三权分置”是顺应农村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改革政策,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需要,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更强劲的动力。但在实践过程中,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强化以及集约化经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与小农户经营形成排斥,对于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 “三权分置”是顺应农村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改革政策,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需要,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更强劲的动力。但在实践过程中,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强化以及集约化经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与小农户经营形成排斥,对于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构成影响。当前而言,为建设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应平衡好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关系,同时建构起相对完善的农业经营服务主体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置” 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小农户 服务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权分置”视域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农增收策略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罗辉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8-60,共3页
文章结合广西实际,以农地"三权分置"为视角,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农增收的应对策略。一是做好顶层设计,把握"入口",保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法性;二是做好制度建设,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三是改... 文章结合广西实际,以农地"三权分置"为视角,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农增收的应对策略。一是做好顶层设计,把握"入口",保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法性;二是做好制度建设,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三是改革创新融资服务,切实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受益;四是优化扶持政策,把好"出口",激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增收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价值取向的一脉相承性
18
作者 孙秀芳 薛晴 《河北农机》 2021年第11期144-145,共2页
百年历史征程,中国共产党长期把解决好土地问题作为农村工作的重要抓手,坚持问题导向,不同时期以不同办法着力解决农民关切的土地问题。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价值取向与以往农村土地制度价值取向具有一脉相承性,新时代完善承包地“三... 百年历史征程,中国共产党长期把解决好土地问题作为农村工作的重要抓手,坚持问题导向,不同时期以不同办法着力解决农民关切的土地问题。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价值取向与以往农村土地制度价值取向具有一脉相承性,新时代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包地“三制度 价值取向 以人民为中心 一脉相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研究与思考——以洛阳市孟津区为例
19
作者 张美双 潘兆星 张鑫 《河南农业》 2024年第15期5-6,共2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根据实践发展要求,促进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使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始终充满活力,不断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创造有利条件。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和人口空间布局的深度调整,农村宅基地闲置浪费现象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根据实践发展要求,促进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使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始终充满活力,不断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创造有利条件。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和人口空间布局的深度调整,农村宅基地闲置浪费现象愈发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土地资源优化配 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村宅基地 全面振兴 空间布局 研究与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地三权分置改革与县域农业经济增长 被引量:17
20
作者 甘天琦 李波 邓辉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7-157,198,199,共13页
作为“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一项配套政策,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是否有效地促进了县域农业经济的增长?基于2013-2019年中国县域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分析了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政策对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制。研... 作为“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一项配套政策,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是否有效地促进了县域农业经济的增长?基于2013-2019年中国县域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分析了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政策对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政策使试点地区第一产业增加值提高5.6%、人均第一产业增加值提高了4.2%,但其溢出效应使得这一政策的长期效果并不明显;(2)试点政策通过提高规模化生产与农业技术水平两种中介机制,作用于县域农业经济;(3)相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较落后地区的县域农业经济在受到政策冲击后提升效果更加明显。据此提出针对“三权分置”改革的政策建议:在引导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同时,要积极探索金融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针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给予差异化的政策激励,以实现农业经济的长远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 土地经营抵押贷款 县域农业经济 双重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