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8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背景下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4
1
作者 马凤娟 崔佳慧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6-108,共3页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把"三权"分置提升到制度层面,完善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制度已经成为农村深化改革最重要的一项内容。新时代对"三权"分置提出了许多...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把"三权"分置提升到制度层面,完善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制度已经成为农村深化改革最重要的一项内容。新时代对"三权"分置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也存在许多新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三权” 问题及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实施问题及有效应对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庆旺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第6期98-99,共2页
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是农村土地改革的又一重大创新,有利于实现撂荒土地的高效利用和农村土地的高效流转和集合,更好地促进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生产。所谓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就是指将农村土地的所有权、农村土地承包权、... 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是农村土地改革的又一重大创新,有利于实现撂荒土地的高效利用和农村土地的高效流转和集合,更好地促进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生产。所谓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就是指将农村土地的所有权、农村土地承包权、经营权进行分离设置的一种农村土地经营管理制度,该项制度的提出充分反映了当前农村土地改革的战略思想和发展方向,是十九大关于农村土地改革方向的一种新的论断和传承,是当前农村土地制度内容的有效丰富和创新。但是该制度在理论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缺乏法律基础和理论依据,在实践过程中,经常会因为区域之间的地域差别造成了土地流转效率低下,缺乏可复制性。该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首先探讨了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设计原则,并进一步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几点问题,然后论述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希望通过研究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 实施问题 应对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价值取向的一脉相承性
3
作者 孙秀芳 薛晴 《河北农机》 2021年第11期144-145,共2页
百年历史征程,中国共产党长期把解决好土地问题作为农村工作的重要抓手,坚持问题导向,不同时期以不同办法着力解决农民关切的土地问题。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价值取向与以往农村土地制度价值取向具有一脉相承性,新时代完善承包地“三... 百年历史征程,中国共产党长期把解决好土地问题作为农村工作的重要抓手,坚持问题导向,不同时期以不同办法着力解决农民关切的土地问题。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价值取向与以往农村土地制度价值取向具有一脉相承性,新时代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 价值取向 以人民为中心 一脉相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地产权制度演进特征与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的多重制度逻辑 被引量:2
4
作者 祝洪章 张懿玮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6-98,共3页
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依循服务国家城乡关系的国家意志、路径依赖、渐进式、诱致与强制变迁结合等发展演进规律,存在典型制度价值复合化特征。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在多重制度逻辑框架下,以“系统观念、底线思维”为制度逻辑兼容策略... 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依循服务国家城乡关系的国家意志、路径依赖、渐进式、诱致与强制变迁结合等发展演进规律,存在典型制度价值复合化特征。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在多重制度逻辑框架下,以“系统观念、底线思维”为制度逻辑兼容策略,以增量改革和绩效提升拓展制度逻辑兼容空间,以“地权细分”搭载制度逻辑兼容载体,以“走廊调控”化解制度逻辑兼容矛盾,实现了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创新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产制度 “三权” 多重制度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赋能城乡融合发展研究——以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为视角
5
作者 金芳宇 于新 周敏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115,共3页
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对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解决发展不充分不均衡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为视角,探讨了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赋能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逻辑、现实梗阻和路径选择。当... 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对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解决发展不充分不均衡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为视角,探讨了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赋能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逻辑、现实梗阻和路径选择。当前,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赋能城乡融合发展中面临城乡融合发展空间非均衡、宅基地增值收益分配失衡、乡村治理体系能力有待提升、法律法规细则缺乏、农户产权认知不足等实践困境。为此,需要从推动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采取系统集成改革方式、构建产权交易服务平台、畅通抵押贷款融资渠道、提升乡村产权治理能力等方面,推进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赋能城乡融合发展,最终解决城乡发展不分配、农业发展不充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宅基地 城乡融合 赋能 改革试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的政策演进与研究综述 被引量:2
6
作者 屈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250-252,共3页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党对农村、农业、农民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目标的重大判断,为新时代我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明确了重点、指明了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必...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党对农村、农业、农民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目标的重大判断,为新时代我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明确了重点、指明了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三权分置”制度的探索与实行必将得到深化。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明确实行“三权分置”的必要性,对乡村振兴和“三权分置”的政策演进和研究综述进行梳理,结合相关研究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研究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三 农村承包地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问题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屈虹 陈晓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0期255-257,265,共4页
作为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探索与实行必将得到进一步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的制度设计是为了增强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力以及保障农民收入... 作为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探索与实行必将得到进一步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的制度设计是为了增强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力以及保障农民收入等。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实行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具有必要性,通过对乡村振兴和“三权分置”的政策进行梳理,并结合相关研究与农村实地调查,总结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的成效,针对“三权分置”中承包地土地经营权的性质尚不明确、集体所有权虚置、土地流转“非农化”“非粮化”现象等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解决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思路,从而推动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三 农村承包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三权分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重要论述研究
8
作者 郑品芳 黄倩柳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9-114,共6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针对农业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和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问题,顺应农村发展新变化,形成了以“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为核心内容的一系列关于“三权分置”农村土地制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针对农业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和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问题,顺应农村发展新变化,形成了以“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为核心内容的一系列关于“三权分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论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土地规模经营新模式,构建了小农户与农业现代化衔接新机制,是马克思主义与新时代发展现代农业和“大国小农”基本国情农情相结合的重大理论创新。习近平“三权分置”改革重要论述基于三大逻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调整农村生产关系的理论逻辑,以“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底线思维”为遵循的实践逻辑,以及实现共同富裕的民生逻辑;破解了四大难题:突破了农业发展的瓶颈,化解了农民“两难”困境,解决了谁来种地的问题,以及构建了农村发展新格局。对推动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解决“三农”问题、全面振兴乡村等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创新 改革逻辑 破解“三农”难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权分置”制度视野下农村宅基地改革现状及路径——基于贵州省湄潭县的探索实践
9
作者 潘越 《南方农机》 2025年第12期104-106,113,共4页
宅基地是保障农民安居乐业和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加强宅基地管理,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改革,对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农民权益、盘活农村集体经济财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贵州省湄潭县以农村改革为主线,全力推进农村宅基... 宅基地是保障农民安居乐业和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加强宅基地管理,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改革,对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农民权益、盘活农村集体经济财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贵州省湄潭县以农村改革为主线,全力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试验,取得了一系列制度成果和实践成果,加快了农村综合改革步伐。鉴于此,文章基于贵州省湄潭县的探索实践对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进行了检视,总结了湄潭县关于宅基地确权、赋权、活权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并提出了坚持遵守“三项原则”不动摇、健全宅基地管理制度、拓宽宅基地使用权内容等措施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在宅基地制度改革进程中,湄潭县大胆创新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实现形式,这些先进做法为其他地区更好地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有助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 宅基地资格 宅基地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权分置:公有制产权的一种治理逻辑 被引量:1
10
作者 谭荣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1,共7页
“三权分置”源于农村承包地改革,旨在不改变公有制基础的前提下,将农用地的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进行分离,以优化资源配置、保障农民权益并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三权分置实践是蕴含公有制产权的一种治理逻辑,即通过细化权利束,实现权... “三权分置”源于农村承包地改革,旨在不改变公有制基础的前提下,将农用地的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进行分离,以优化资源配置、保障农民权益并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三权分置实践是蕴含公有制产权的一种治理逻辑,即通过细化权利束,实现权责明确、相互协同的治理目标。基于“载体—产品”的权利细分框架,这一逻辑可拓展至其他更广泛的自然资源领域,解释“二权”“三权”“四权”等产权结构的适用条件及效能。当然,细分在特定条件下还需“组合”来解决管理碎片化问题。作为公有制框架下的产权治理创新,三权分置不仅为中国在“央-地”“政府、市场和社会”等多元主体间的资源治理提供了理论支撑,也为全球自然资源治理贡献了具有普遍意义的制度经验与理论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有制 自然资源治理 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法典时代承包地“三权分置”再立法论 被引量:5
11
作者 孙聪聪 《法治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6-110,共15页
承包地“三权分置”的法律表达未严格遵循私法逻辑,导致入法、入典后出现诸多评价矛盾和规范冲突,表现为耕地、林地和草地作为本质不同的承包地难以一体适用“三权分置”规则体系;土地经营权兼具债权属性和物权特征,将其定位为一元化的... 承包地“三权分置”的法律表达未严格遵循私法逻辑,导致入法、入典后出现诸多评价矛盾和规范冲突,表现为耕地、林地和草地作为本质不同的承包地难以一体适用“三权分置”规则体系;土地经营权兼具债权属性和物权特征,将其定位为一元化的债权或者物权存在解释限度;土地承包经营权主体在农户和农户家庭成员之间摇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身份性”与其可转让性、承包期内不得调整承包地、保护进城落户农民财产权利之间均存在矛盾冲突。应适时重启承包地“三权分置”立法论研究,在《民法典》内外体系约束下,重构承包地“三权分置”权利体系,细致梳理耕地、林地和草地可得适用的规范群,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为集体成员的家庭成员所共有,祛除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身份属性,赋予出租方式设立的土地经营权以部分物权效力,以真正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承包地“三 评价矛盾 规范冲突 立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权分置”格局下农村土地利用的应变机制与效能跃迁——基于浙江农村土地利用的实态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佩文 王竹 +1 位作者 钱振澜 浦欣成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4,共8页
“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交织融合与应变演进是中国渐进式制度(包括农村土地产权)变迁的重要特征。聚焦我国现代乡村产业结构转型下土地的存量与质量不足问题,探究其高效率发展的应变机制与运维导控策略。在整体层面作出改革开... “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交织融合与应变演进是中国渐进式制度(包括农村土地产权)变迁的重要特征。聚焦我国现代乡村产业结构转型下土地的存量与质量不足问题,探究其高效率发展的应变机制与运维导控策略。在整体层面作出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法律统领、村集体自主创设以及地方政府协调治理等三重现象相融共生的农村土地产权异质稳定的释因,结合生产要素投入两大基本关系,构建“三权分置”格局下对农村土地利用效率提升驱动力的认知逻辑。以浙江农村土地利用实态为研究线索,揭示其土地高效能利用的分异特征和应变机制。归纳和展望了随着城镇化进入存量时代,以集体土地产权合并、“一股一票”激活要素、土地利用参数化和品质化导控为内容塑造县域土地“产权—要素—功能”共同体的未来乡村新图景,以期为推动农村土地利用的高效能发展、建设城乡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理论支持与法则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格局 土地利用 应变机制 效能跃迁 浙江农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成效、问题与对策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珂 《河南农业》 2024年第3期5-7,共3页
农村土地改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而“三权分置”是我国土地改革制度的又一重大创新。河南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有关精神,通过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 农村土地改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而“三权分置”是我国土地改革制度的又一重大创新。河南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有关精神,通过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不断推动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格局的形成,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营 集体所有 农村土地改革 农村承包地 适度规模经营 农村土地“三 “三”改革 农户承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兼论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金龙 胡建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7-109,共3页
现行宅基地发放政策,在许多地方并没有严格执行,带来很多难以处理的问题。宅基地免费发放已很难做到,在分配和利用上难以体现公平与效率,其使用价值和价值也都难以发挥。“三权”分置没有形成完善的政策体系,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 现行宅基地发放政策,在许多地方并没有严格执行,带来很多难以处理的问题。宅基地免费发放已很难做到,在分配和利用上难以体现公平与效率,其使用价值和价值也都难以发挥。“三权”分置没有形成完善的政策体系,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的含义也不明确。允许流转不一定能解决宅基地低效利用问题。各地应从实际出发,不盲从于理论,也不盲目照搬先行试点区做法,而应在中央精神指导下进行宅基地政策的自主创新。可以从宅基地增量的供给机制、存量的管理和整治机制入手,探索改革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宅基地 “三权” 住房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权分置"下村集体的农地权能强化:逻辑基础与实践路径
15
作者 董怡琳 叶敬忠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126,共16页
在"三权分置"下,村集体强化农地权能是发挥集体所有制优势,实现"三权"各自功能和整体效用的有效途径。强化农地集体权能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农地制度变迁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农地所有制在中国的创造性转化应用,为破... 在"三权分置"下,村集体强化农地权能是发挥集体所有制优势,实现"三权"各自功能和整体效用的有效途径。强化农地集体权能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农地制度变迁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农地所有制在中国的创造性转化应用,为破解农地实践困境提供了解决方案。基于"三权分置"视角,结合农政经典理论,村集体的农地权能实践可归纳为三种路径:一是围绕农地所有权,坚持马克思主义公有制原则,通过强化统筹权能实现人地关系调整与农地规模化;二是围绕农地经营权,遵循新制度经济学的效率逻辑,通过强化服务权能实现农地资源优化配置;三是围绕农地承包权,切合实体主义的农地保障思想,通过强化保障权能维护农民的农地权益。现阶段应强化集体所有权主体的农地权能,不断探索和丰富"三权分置"的有效实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集体 农地 农政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产权结构性分置的理论阐释与制度构建
16
作者 时诚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7-141,共15页
我国相关政策文件创造性地提出了数据产权结构性分置制度,如何在财产法的理论框架下理解这一全新的制度设计,是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数据产权结构性分置是数据价值链中数据要素各参与方对数据享有的财产权的分置结构与相互关系,其采用... 我国相关政策文件创造性地提出了数据产权结构性分置制度,如何在财产法的理论框架下理解这一全新的制度设计,是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数据产权结构性分置是数据价值链中数据要素各参与方对数据享有的财产权的分置结构与相互关系,其采用结构化关系束的权利架构,实现了从排他策略转向综合策略、从单边支配转向多方利用、从静态权属转向动态平衡的范式革新。数据产权结构性分置应在区分非公共数据和公共数据的基础上,分别构建由数据生产、持有、流通、征用关系构成的非公共数据产权架构和由数据生产、管理、开放、共享关系构成的公共数据产权架构,在结构化关系束中界定数据要素各参与方对数据享有的财产权益,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数据产权制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产 结构性 法律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宅基地“三权分置”背景下多方权益平衡的农房设计策略
17
作者 王韬 甘振坤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36,共6页
土地权属分置是我国农村特有的土地管理模式,宅基地“三权分置”作为其制度的拓展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灵活度和保护农民权益等方面提供了新路径,同时也对农房设计中多方权益协调带来了新的挑战。通过辨析宅基地“三权分置”背景下各权... 土地权属分置是我国农村特有的土地管理模式,宅基地“三权分置”作为其制度的拓展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灵活度和保护农民权益等方面提供了新路径,同时也对农房设计中多方权益协调带来了新的挑战。通过辨析宅基地“三权分置”背景下各权属主体之间的差异与关联,探索群体与个体、本土与外来的权益平衡基础上的农房设计新思路,目的在于引导农房设计摆脱单一物理空间营建逻辑,逐步转向“权属—空间—经营”系统耦合的设计方式,提升设计的科学性、实用性与长效性,更好地服务于各方主体,实现与制度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宅基地 益平衡 农房设计 多方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权分置”理念下健康医疗数据共享的纾困路径
18
作者 温廷婷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1-45,共5页
当前,健康医疗数据共享与隐私保护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医疗平台向政府共享数据的动力不足,健康医疗数据共享的安全风险加剧。健康医疗数据共享困境的根源在于数据权属不明晰。对此,基于“三权分置”理念,构建以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 当前,健康医疗数据共享与隐私保护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医疗平台向政府共享数据的动力不足,健康医疗数据共享的安全风险加剧。健康医疗数据共享困境的根源在于数据权属不明晰。对此,基于“三权分置”理念,构建以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为核心的数据产权运行机制,并平衡多元主体数据利益,为破解健康医疗数据共享困境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医疗数据 数据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权分置”下黑龙江土地经营权流转研究
19
作者 关怀志 《黑龙江粮食》 2025年第2期16-19,共4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新的时期,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为了有效提高农地利用率,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我国提出了“三权分置”理论,这对解决农业发展融资问题,激活农村市场,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新的时期,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为了有效提高农地利用率,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我国提出了“三权分置”理论,这对解决农业发展融资问题,激活农村市场,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其中的土地经营权及其抵押更是成为法律层面用益物权的焦点,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营 农业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权分置”背景下德州市农户宅基地流转路径优化研究
20
作者 崔迎迎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4期255-258,共4页
首先,阐述了宅基地“三权分置”与宅基地流转的基本内涵以及宅基地流转与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次,通过对德州市禹城市的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农户宅基地流转的具体影响因素,总结出影响宅基地流... 首先,阐述了宅基地“三权分置”与宅基地流转的基本内涵以及宅基地流转与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次,通过对德州市禹城市的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农户宅基地流转的具体影响因素,总结出影响宅基地流转的关键因素。最后,提出了优化宅基地流转的路径建议,为农户提供更具吸引力的流转环境,促进农民的长远利益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宅基地流转 共同富裕 优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