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音乐批评的本质 被引量:2
1
作者 明言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3年第2期4-12,共9页
本文对古今中外历史上,关于批评的本质的种种学说,进行了一定的理论梳理。对“批评”、“音乐批评”,做出了语义学层面的剖析。对音乐批评的本质,在继承前人有关论述的基础上,做出了自己探索性的解答。得出的结论是:“音乐批评的本质属... 本文对古今中外历史上,关于批评的本质的种种学说,进行了一定的理论梳理。对“批评”、“音乐批评”,做出了语义学层面的剖析。对音乐批评的本质,在继承前人有关论述的基础上,做出了自己探索性的解答。得出的结论是:“音乐批评的本质属性是一种理性分析与灵性创作的综合体。它具有灵性创作的因素,但它却不是音乐创作的附庸;它具备理性分析的科学成分,但它也不是科学的附庸”。“理性与灵性的圆融统一,才是音乐批评的本质属性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性创作说” “理性分析说” 批评音乐批评音乐批评的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家的艺术批评与艺术批评家的哲学——阿瑟·丹托的哲学与批评之张力
2
作者 刘悦笛 贺嘉佳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3-142,160,共11页
当代美国著名哲学家阿瑟·丹托生前被公认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美学家之一,他的哲学研究与艺术批评之间始终存在着一种内在张力。这种张力一方面体现为从哲学走向批评的“哲学家的批评”,另一方面也表现为从批评回归哲学的“批评家的哲... 当代美国著名哲学家阿瑟·丹托生前被公认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美学家之一,他的哲学研究与艺术批评之间始终存在着一种内在张力。这种张力一方面体现为从哲学走向批评的“哲学家的批评”,另一方面也表现为从批评回归哲学的“批评家的哲学”。在此交互关系中,美学成为丹托从纯粹哲学通向艺术批评的桥梁——他不仅实现了从哲学到批评的跨越,更在其批评实践中始终贯穿着深厚的哲学诉求。然而,其中也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即哲学所坚持的反多元主义与艺术及批评实践中不可避免的多元主义之间形成了根本性冲突。这一矛盾进而演变为本质主义与历史主义在丹托思想内部无法消解的悖论。从丹托“哲学化的批评”与“批评的哲学化”这一独特路径出发,可进一步重新审视艺术批评的本质、功能与标准应如何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批评 哲学化 本质主义 历史主义 多元主义 反多元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性审美:一种当代音乐批评范式的尝试性建构
3
作者 梁昊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70,共6页
从亚里士多德、鲍姆嘉通、海德格尔到朱光潜,大量哲学家都认定音乐在本质上就是一种诗,因此,诗性就是使“诗”之所以是“诗”的“存在”。在音乐的领域,作曲家(音响诗人)通过从事诗的创作赋予诗以诗性,并在音乐的非语义性、非完满性的... 从亚里士多德、鲍姆嘉通、海德格尔到朱光潜,大量哲学家都认定音乐在本质上就是一种诗,因此,诗性就是使“诗”之所以是“诗”的“存在”。在音乐的领域,作曲家(音响诗人)通过从事诗的创作赋予诗以诗性,并在音乐的非语义性、非完满性的语言中,使音乐音响成为音响诗。音乐批评者需要在对诗的诗性审美中洞见诗性的存在,并经批评文本揭示音乐中的诗性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性 诗性审美 海德格尔 音响诗人 音乐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批评相关学理问题之我见 被引量:17
4
作者 杨燕迪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2-61,共10页
在当前中国的音乐生活中,音乐批评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音乐批评实践中所出现的学理问题进行讨论就显得十分必要。作者在前人和他人理论反思的基础上,针对音乐批评的对象与定义、任务指向、特殊困难、标准与尺度、音乐... 在当前中国的音乐生活中,音乐批评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音乐批评实践中所出现的学理问题进行讨论就显得十分必要。作者在前人和他人理论反思的基础上,针对音乐批评的对象与定义、任务指向、特殊困难、标准与尺度、音乐批评家的资质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批评 音乐美学 音乐学学科理论 作曲家 作品 音乐表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批评的阐释 被引量:5
5
作者 管建华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8-24,共7页
音乐批评应该成为音乐学术研究的基本理念,当今它对于社会的音乐文化发展的理论功用价值越来越突出。本文试图从哲学的解释学中寻求音乐批评的人文学科基础与方法,并将音乐批评与当今各种文化批评视界相融合,既扩大音乐批评广阔的文... 音乐批评应该成为音乐学术研究的基本理念,当今它对于社会的音乐文化发展的理论功用价值越来越突出。本文试图从哲学的解释学中寻求音乐批评的人文学科基础与方法,并将音乐批评与当今各种文化批评视界相融合,既扩大音乐批评广阔的文化视野,也探求中国音乐批评在今后全球文化相互影响中对话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批评 解释学 主体性批评 边缘批评 后殖民批评 文化批评 认识论批判 跨文化并置 解释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女性主义音乐批评的学术历程 被引量:6
6
作者 宋方方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7-83,共7页
以女性主义视角反思西方音乐历史的发展与演变,是在20世纪60、70年代女性主义运动及女性主义文艺思潮的基础上发展的,并成为美国"新音乐学"(New Musicology)的重要分支,影响了90年代之后美国音乐学的发展走向。自此,以前备受... 以女性主义视角反思西方音乐历史的发展与演变,是在20世纪60、70年代女性主义运动及女性主义文艺思潮的基础上发展的,并成为美国"新音乐学"(New Musicology)的重要分支,影响了90年代之后美国音乐学的发展走向。自此,以前备受忽视的女性和性别问题得到音乐学界的重视。本文主要从学术观点讨论女性主义音乐批评的学术历程及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 音乐批评 美国 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音乐批评中后殖民话语评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李诗原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4-146,共13页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的中国音乐批评中出现了以反思"五四"以来的中国新音乐发展道路、批判现代音乐(所谓"新潮音乐")为契机的后殖民话语。这种后殖民话语是以当代文化批判中的现代性反思和后殖民主义理论为依托的,...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的中国音乐批评中出现了以反思"五四"以来的中国新音乐发展道路、批判现代音乐(所谓"新潮音乐")为契机的后殖民话语。这种后殖民话语是以当代文化批判中的现代性反思和后殖民主义理论为依托的,显露出批评的后现代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音乐 文化批评 音乐批评 文化霸权 后殖民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音乐批评文本形式“乐判”试探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雯婧 明言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0-73,167,共15页
文章以现代人音乐批评的视角,对唐代乐判史料作出全新角度的审视与解读。通过针对数十篇不同命题的乐判文本的分析解读后认为:“乐判”文体,乃盛唐时代诞生并盛行的一种实用文体。每个判题均涉及当时的社会音乐生活、国家礼仪秩序之要... 文章以现代人音乐批评的视角,对唐代乐判史料作出全新角度的审视与解读。通过针对数十篇不同命题的乐判文本的分析解读后认为:“乐判”文体,乃盛唐时代诞生并盛行的一种实用文体。每个判题均涉及当时的社会音乐生活、国家礼仪秩序之要害问题。判文既可作为选士铨选之考核,又可作为施政决策之依据,还可作为文人雅士的赋闲赏玩。判由、判词在唐朝的国家法律、乐律乐仪、音乐伦理、审美批评等各方指标之间权衡判断、作出结论。故,唐朝的“乐判”均可以视为唐人音乐批评的重要历史文献。后人透过这些判文的解读,便可以把握唐代的音乐制度、音乐理论、批评观念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科举 乐判 音乐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音乐文化观念的思想基础与核心精神——从后现代主义、后殖民批评理论与生态哲学美学谈起 被引量:11
9
作者 宋瑾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14年第2期25-36,161,共12页
多元音乐文化观念方兴未艾,其思想基础可以用后现代主义、后殖民批评理论等加以揭示,其核心精神可以用生态哲学美学和中国"和"的思想来阐释。如反本质主义、反霸权主义,提倡同生共荣的生态价值观等。"多元文化"本... 多元音乐文化观念方兴未艾,其思想基础可以用后现代主义、后殖民批评理论等加以揭示,其核心精神可以用生态哲学美学和中国"和"的思想来阐释。如反本质主义、反霸权主义,提倡同生共荣的生态价值观等。"多元文化"本身具有多样性释义,它们都对多元音乐文化观念起支持作用。当下,所有人都处于全球化进程中,如何维护和发展多元音乐文化,是全体当事者必须认真思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多元音乐文化 后现代主义 后殖民批评 生态哲学 中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觉音、悟乐、喻理——当代中国音乐批评历史鸟瞰 被引量:6
10
作者 明言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5年第4期23-39,共17页
这是一篇对当代中国音乐批评的历史进行宏观性鸟瞰的长文。作者把当代中国音乐批评的历史分为“四个时期”、“三个阶段”。进而提出:当代中国音乐批评的历史,从本质上看,就是:“觉音、悟乐、喻理”;从特征上看,就是:“他律”观... 这是一篇对当代中国音乐批评的历史进行宏观性鸟瞰的长文。作者把当代中国音乐批评的历史分为“四个时期”、“三个阶段”。进而提出:当代中国音乐批评的历史,从本质上看,就是:“觉音、悟乐、喻理”;从特征上看,就是:“他律”观念为主;从成就上看,就是:历史贡献巨大;从局限上看,就是:基础理论匮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音乐批评 历史 一元 三元 多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行音乐文化的批评与反批评 被引量:5
11
作者 曾遂今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4年第3期20-21,共2页
阿多诺对“文化工业”现象和流行音乐文化进行过尖锐的抨击,本文概略集中了其中一些批评言论。同时也注意到德国学者彼得·维克、美国学者富兰克·逖罗等人与其相反的言论。世界流行音乐大潮就在学者们的这种批评与反批评中按... 阿多诺对“文化工业”现象和流行音乐文化进行过尖锐的抨击,本文概略集中了其中一些批评言论。同时也注意到德国学者彼得·维克、美国学者富兰克·逖罗等人与其相反的言论。世界流行音乐大潮就在学者们的这种批评与反批评中按自身的运行轨迹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 文化工业 大众音乐 流行音乐 爵士乐 摇滚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世纪末19世纪上半叶德意志音乐批评中的民族主义思潮 被引量:2
12
作者 车新春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5-121,共7页
民族主义是19世纪欧洲重要的思潮之一。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意志经历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民族主义思想逐渐高涨。在当时的音乐批评领域中同样呈现出这种倾向,它首先表现为一种集体批评语调的产生,即运用二元思维模式,通过批判与贬... 民族主义是19世纪欧洲重要的思潮之一。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意志经历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民族主义思想逐渐高涨。在当时的音乐批评领域中同样呈现出这种倾向,它首先表现为一种集体批评语调的产生,即运用二元思维模式,通过批判与贬低外国音乐,潜在地提升德意志音乐的优越性;其次表现为批评家对于德意志作曲家创作的器乐音乐、尤其是交响曲的推崇,再次表现为在探索与确立德意志歌剧传统中对于外国歌剧的攻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 音乐批评 民族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序纷争 各美其美——2002年度中国(大陆)音乐批评考察报告 被引量:3
13
作者 明言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7年第4期45-53,共9页
2002年度中国大陆音乐批评的发展基本状况是:音乐批评的内在理论自身的建设有一些学者探讨和提倡,但是仍然没有得到充分发展;音乐批评实践活动主要包括王志安对我国音乐现状、ASHES对乐评人、石惟正对声乐理论研究、居其宏对假唱现象、... 2002年度中国大陆音乐批评的发展基本状况是:音乐批评的内在理论自身的建设有一些学者探讨和提倡,但是仍然没有得到充分发展;音乐批评实践活动主要包括王志安对我国音乐现状、ASHES对乐评人、石惟正对声乐理论研究、居其宏对假唱现象、孙伟对学术自我复制的评论等;对批评观念阐述主要有傅庚辰《在中国音协全国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对21世纪初叶"主旋律"批评观念的集中表述,天津音乐学院召开的"中心音乐文化学术研讨会"上对中西关系问题重新进行的专题研讨等;主要音乐批评事件有对"新民乐"、中国"第二届音乐风云榜"、《朱践耳交响曲集》的总谱手稿出版、戴鹏海"重写音乐史"的呼吁、"谭卞之争"等的争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批评 新民乐 卞祖善 自我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启蒙论”与“本体论”的“双重变奏”——论中国现代音乐批评史述的一个视角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旭光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5-87,共3页
20世纪的中国音乐批评,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30年代抗战前夕,有两大重要的价值取向或美学流向。其一是秉承从"启蒙"到"美育"的音乐美育教育理念,与"五四"启蒙主题,科学、民主精神相谐的"... 20世纪的中国音乐批评,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30年代抗战前夕,有两大重要的价值取向或美学流向。其一是秉承从"启蒙"到"美育"的音乐美育教育理念,与"五四"启蒙主题,科学、民主精神相谐的"启蒙"主潮(启蒙论)。其二是音乐理想表现出对艺术的纯粹性与独立价值的强调的现代主义艺术美学趋向(本体论)。此间的音乐批评理论主张与批评实践具有在"启蒙论"与"本体论"之间不断"变奏"的特点。这成为梳理中国现代音乐批评史的一条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五四 中国音乐批评 音乐美学 启蒙论 本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批评中构筑历史——居其宏著《新中国音乐史》读后 被引量:2
15
作者 冯长春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4年第2期107-109,共3页
作为《新中国音乐史》的读后感,作者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加以阐释,内容公正客观,批评精到。
关键词 读后感 音乐 音乐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性经验描写的“植入”进程——当代中国音乐批评文论中的音乐审美问题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武文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2-76,共5页
本文通过考察研究已作类分的当代中国音乐批评文论中的音乐审美问题,着重阐述其音乐审美价值判断的存在状态及表现方式,以说明感性经验描写在我国音乐批评写作中存在的必要性。
关键词 当代中国音乐批评 音乐审美问题 感性经验描写植入 必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上海音乐学院艺术学理论学科艺术哲学与批评方向硕士、博士专题讨论课瓦格纳专题讨论与写作:瓦格纳歌剧乐剧序曲前奏曲间奏曲终曲
17
作者 韩锺恩 鲁瑶 +7 位作者 李明月 周凌霄 许首秋 刘雨矽 王骏星 张乐韵 郭一涟 李晓囡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3年第4期114-120,共7页
授课导师:韩锺恩教授参与同学:(音乐学系本科学生)鲁瑶、李明月、周凌霄、许首秋,(音乐美学与音乐批评方向硕士研究生)刘雨矽、王骏星、张乐韵,(音乐美学方向博士研究生)郭一涟、李晓囡。
关键词 上海音乐学院 硕士研究生 博士研究生 音乐批评 专题讨论 艺术哲学 理论学科 第二学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媒体音乐诗剧《民族魂·鲁迅》创作批评谈
18
作者 刘伟冬 张承志 +1 位作者 崔永元 毕飞宇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9-142,共4页
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南京艺术学院开展了一系列文艺创作活动。2015年9月25日,电影电视学院创作的多媒体音乐诗剧《民族魂·鲁迅》上演后,引发了媒体和业界、学界的关注。
关键词 多媒体音乐 创作活动 民族魂 鲁迅 诗剧 南京艺术学院 批评 抗日战争胜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稹音乐批评初探
19
作者 王雯婧 明言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7-32,共6页
元稹是深受高文化熏陶的大唐文人,其对原始形态“骠国”乐舞文化采取鄙视批评。基于“没落王朝综合症”批评心理,元稹将胡旋舞的传入视为一种阴谋,艺术形式成为国破家亡的替罪羊。《琵琶歌》以叙事文体,刻画李管儿在“我”面前两次演奏... 元稹是深受高文化熏陶的大唐文人,其对原始形态“骠国”乐舞文化采取鄙视批评。基于“没落王朝综合症”批评心理,元稹将胡旋舞的传入视为一种阴谋,艺术形式成为国破家亡的替罪羊。《琵琶歌》以叙事文体,刻画李管儿在“我”面前两次演奏的情形,赞叹管儿演奏艺术精彩绝伦,关怀管儿艺术的身后传承。《善歌如贯珠赋》以赋文形式,对儒家经典音乐批评文献《乐记·师乙篇》中的这段经典批评,作出更为深入的理论诠释与修辞展开。作为中唐社会盛极而衰见证者的元稹,其音乐批评涉及文本类型较多,音乐批评价值观念具有浓郁“末代情结”,使得批评文本在外在华丽的文学修辞、专业技术含量之余,多出一些内在精神层面“老气横秋”的迂腐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稹 音乐批评 乐判 乐赋 乐评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鲜活音乐之笔勾勒男性精英的“性别批评”——评《性别焦虑与冲突:男性表达与呈现的音乐阐释》
20
作者 王芳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音乐艺术是文化体系中极其重要的内容,研究以音乐艺术为主要内容的发展史学,为我们当前发展现代音乐艺术提供重要“动力源”。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整个音乐史研究过程中.出现了一种新的研究思维,该思维不仅仅“颠覆性”地创... 音乐艺术是文化体系中极其重要的内容,研究以音乐艺术为主要内容的发展史学,为我们当前发展现代音乐艺术提供重要“动力源”。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整个音乐史研究过程中.出现了一种新的研究思维,该思维不仅仅“颠覆性”地创造了一种音乐史学研究的全新模式,更为重要的是也为我们认识音乐发展历『史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该思维恰恰也与“新音乐学”的研究方向“不谋而合”,这一研究思维就是从“性别批评”的角度来认识音乐发展的整体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艺术 性别批评 男性 阐释 冲突 焦虑 精英 鲜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