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史学批评范畴研究的理论价值
被引量:
3
1
作者
罗炳良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72-178,共7页
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领域,各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基本范畴。它们既是对客观事物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同时也规定着各门学科的研究类型和学术规范。目前,中国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学科对自身范畴的研究相对薄弱,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
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领域,各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基本范畴。它们既是对客观事物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同时也规定着各门学科的研究类型和学术规范。目前,中国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学科对自身范畴的研究相对薄弱,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科自身的深化和提高。加强史学批评范畴研究,不仅对于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具有学科建设意义,而且对于整个历史学的发展具有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
批评范畴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学科
史学理论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史学批评范畴研究的理论意义
被引量:
2
2
作者
宋馥香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4-109,共6页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范畴是在史学批评史上逐步产生、不断发展和逐渐趋于稳定,并为人们所广泛接受的概念。它影响着史学批评的发展和学术规范,有助于明确史学批评的标准和基本原则。研究这些范畴,不仅对进一步认识其内涵与结构、从更高的...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范畴是在史学批评史上逐步产生、不断发展和逐渐趋于稳定,并为人们所广泛接受的概念。它影响着史学批评的发展和学术规范,有助于明确史学批评的标准和基本原则。研究这些范畴,不仅对进一步认识其内涵与结构、从更高的层面上揭示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面貌、彰显中国史学的本土特点与风格有所裨益,而且也为当代史学理论的创新、中国史学与外国史学对话提供理论上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史学
史学
批评范畴
史学研究
中外史学对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象、意、形、神范畴在中国美术批评中的运用
被引量:
7
3
作者
陈池瑜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0,共10页
在中国古代美术批评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独自的批评术语和批评概念,象、意、形、神就是中国美术批评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范畴,这些范畴在中国古代绘画与书法艺术批评中得到了广泛使用。研究象、意、形、神及其他有关中国艺术批评范畴...
在中国古代美术批评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独自的批评术语和批评概念,象、意、形、神就是中国美术批评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范畴,这些范畴在中国古代绘画与书法艺术批评中得到了广泛使用。研究象、意、形、神及其他有关中国艺术批评范畴,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中国古代美术批评理论的精神实质,掌握中国古代美术批评的独自风貌,并于建立中国当代艺术批评理论也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术
批评范畴
象意形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翻译批评的三种中国古典批评模式
被引量:
4
4
作者
刘华文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1-85,112,共5页
中国古典批评模式主要分为三种:注经式批评、诗话式批评(或范畴式批评)和评点式批评。注经式批评针对的是以《四书》《五经》为主体批评对象的哲学文本,分为两种取向:其一为"我注六经"式的考据取向,其二为"六经注我"...
中国古典批评模式主要分为三种:注经式批评、诗话式批评(或范畴式批评)和评点式批评。注经式批评针对的是以《四书》《五经》为主体批评对象的哲学文本,分为两种取向:其一为"我注六经"式的考据取向,其二为"六经注我"式的义理取向。诗话式或范畴式批评与当今所谓的印象主义批评颇为相似,主要通过零星的、随感式的和非系统的评说来进行。评点式批评主要针对小说这种叙事类文学的文本,一般不会被抽离所评点的文本之外,而是附着其上,与被评点的文本形成了一种寄生和被寄生的关系。在翻译批评中,哲学经典文本的翻译批评多为注经式批评;诗歌翻译批评因多采取零星范畴式的批评可与诗话式批评模式比类;小说类叙事文体的翻译批评可以参照评点式批评模式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批评
中国古典
批评
模式
注经式
批评
诗话式
批评
范畴
式
批评
评点式
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史学批评范畴研究的理论价值
被引量:
3
1
作者
罗炳良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
出处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72-178,共7页
文摘
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领域,各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基本范畴。它们既是对客观事物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同时也规定着各门学科的研究类型和学术规范。目前,中国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学科对自身范畴的研究相对薄弱,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科自身的深化和提高。加强史学批评范畴研究,不仅对于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具有学科建设意义,而且对于整个历史学的发展具有理论价值。
关键词
史学
批评范畴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学科
史学理论价值
分类号
K092 [历史地理—历史学]
B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史学批评范畴研究的理论意义
被引量:
2
2
作者
宋馥香
机构
闽江学院历史学系
出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4-109,共6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古代史学批评范畴研究"(12JJD770010)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范畴是在史学批评史上逐步产生、不断发展和逐渐趋于稳定,并为人们所广泛接受的概念。它影响着史学批评的发展和学术规范,有助于明确史学批评的标准和基本原则。研究这些范畴,不仅对进一步认识其内涵与结构、从更高的层面上揭示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面貌、彰显中国史学的本土特点与风格有所裨益,而且也为当代史学理论的创新、中国史学与外国史学对话提供理论上的基础。
关键词
中国古代史学
史学
批评范畴
史学研究
中外史学对话
Keywords
ancient Chinese historiography
historical criticism category
historical research
dialogue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historiography
分类号
K092 [历史地理—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象、意、形、神范畴在中国美术批评中的运用
被引量:
7
3
作者
陈池瑜
机构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0,共10页
文摘
在中国古代美术批评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独自的批评术语和批评概念,象、意、形、神就是中国美术批评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范畴,这些范畴在中国古代绘画与书法艺术批评中得到了广泛使用。研究象、意、形、神及其他有关中国艺术批评范畴,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中国古代美术批评理论的精神实质,掌握中国古代美术批评的独自风貌,并于建立中国当代艺术批评理论也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中国美术
批评范畴
象意形神
分类号
J05 [艺术—艺术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翻译批评的三种中国古典批评模式
被引量:
4
4
作者
刘华文
机构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1-85,112,共5页
文摘
中国古典批评模式主要分为三种:注经式批评、诗话式批评(或范畴式批评)和评点式批评。注经式批评针对的是以《四书》《五经》为主体批评对象的哲学文本,分为两种取向:其一为"我注六经"式的考据取向,其二为"六经注我"式的义理取向。诗话式或范畴式批评与当今所谓的印象主义批评颇为相似,主要通过零星的、随感式的和非系统的评说来进行。评点式批评主要针对小说这种叙事类文学的文本,一般不会被抽离所评点的文本之外,而是附着其上,与被评点的文本形成了一种寄生和被寄生的关系。在翻译批评中,哲学经典文本的翻译批评多为注经式批评;诗歌翻译批评因多采取零星范畴式的批评可与诗话式批评模式比类;小说类叙事文体的翻译批评可以参照评点式批评模式进行。
关键词
翻译
批评
中国古典
批评
模式
注经式
批评
诗话式
批评
范畴
式
批评
评点式
批评
Keywords
translation criticism
Chinese classical approaches
the canonical criticism
the categoricalcriticism
the commentary criticism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史学批评范畴研究的理论价值
罗炳良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史学批评范畴研究的理论意义
宋馥香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象、意、形、神范畴在中国美术批评中的运用
陈池瑜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5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翻译批评的三种中国古典批评模式
刘华文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