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学的、历史的”批评标准与“三融合”思想的关系演进及当代价值
1
作者 泓峻 王园园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51,198,共10页
“美学的、历史的”批评标准和“三融合”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核心内容,无论在理论生成还是在思想精神方面,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理论生成方面,二者立足文艺现实,并在实践中推进;在思想精神方面,二者有着共同的哲学基础和一致... “美学的、历史的”批评标准和“三融合”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核心内容,无论在理论生成还是在思想精神方面,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理论生成方面,二者立足文艺现实,并在实践中推进;在思想精神方面,二者有着共同的哲学基础和一致的价值取向,并在不断深化与细化中向着更为科学的方向发展。“美学的、历史的”批评标准和“三融合”思想内含着文艺创作的最高理想和现实目标,作为文艺批评的重要指导原则,对我国文艺批评的体系建构影响深远,二者与“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以及“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批评标准等一起合力建构出较为完整的多层次文艺批评话语与体系,为我国文艺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宏观而科学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的、历史的”批评标准 “三融合” 文艺批评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尔·德曼文学理论批评的美学解析
2
作者 覃守达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2X期45-46,共2页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保尔·德曼的文学理论思想重心置放于文本之外的美学关注上,从语言学的角度来探讨文学创作的艺术之美及其美学性,并研习其之间存在的彼此依赖但又相互颠覆的悖论关系。
关键词 保尔·德曼 文学理论 批评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姆嘉通美学的二重性和美学批评 被引量:4
3
作者 朱立元 曾仲权 《江淮论坛》 CSSCI 2014年第4期149-156,86,共9页
鲍姆嘉通的美学具有二重性:感性学和审美学。作为鲍氏美学的主要出发点和归结点,审美学主要体现在其关于学科目的、美学分类、美学的目的和任务以及美学家的论述中。旨在指导感性谈论以臻于完善的哲理诗学既是彰显鲍姆嘉通美学审美学特... 鲍姆嘉通的美学具有二重性:感性学和审美学。作为鲍氏美学的主要出发点和归结点,审美学主要体现在其关于学科目的、美学分类、美学的目的和任务以及美学家的论述中。旨在指导感性谈论以臻于完善的哲理诗学既是彰显鲍姆嘉通美学审美学特性的美学批评的具体形式,又是鲍姆嘉通首次提出美学学科设想的源头。鲍姆嘉通美学的二重性实质上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理论性理性和实践性理性的融合。鲍氏美学的二重性和美学批评对康德与黑格尔美学发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姆嘉通 美学 二重性 感性学 美学 美学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时代”:美学批评的空间意识建构 被引量:8
4
作者 王德胜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4-118,134,共6页
在一般观念中,美学批评的空间意识传统总是指向对象化的、有限的和作为价值共同体的艺术存在空间。随着"微时代"空间存在形态、方式以及人的空间感受的迅速改变,美学批评空间意识本身的"在场性"缺失已然成为一项事... 在一般观念中,美学批评的空间意识传统总是指向对象化的、有限的和作为价值共同体的艺术存在空间。随着"微时代"空间存在形态、方式以及人的空间感受的迅速改变,美学批评空间意识本身的"在场性"缺失已然成为一项事实,美学批评的空间意识建构面临着如何能够"不是把空间当作独立的数量,而是当作与感知着的身体有关连的意向性对象"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时代 美学批评 在场性 空间意识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身体的名义建构审美意识形态话语——伊格尔顿的美学批评观 被引量:3
5
作者 袁春红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3期112-114,共3页
伊格尔顿的美学批评观强调身体的重要性,关注身体就是在关注人的主体性;同时,美学与艺术一样具有意识形态性,它往往是政治意识形态的天然同盟。美学既是有关身体的话语,也是有关审美意识形态的话语,它在以身体的名义建构着审美意识形态... 伊格尔顿的美学批评观强调身体的重要性,关注身体就是在关注人的主体性;同时,美学与艺术一样具有意识形态性,它往往是政治意识形态的天然同盟。美学既是有关身体的话语,也是有关审美意识形态的话语,它在以身体的名义建构着审美意识形态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 审美意识 形态话语 伊格尔顿 美学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学的批评与历史的批评——鲁迅文论研究之三
6
作者 敖忠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38-42,共5页
鲁迅作于 192 7年 7月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学术讲演 ,既是一篇研讨魏晋文学的重要文论 ,也是一篇讨伐专制独裁的战斗檄文。它的主要价值在于对魏晋一代文学风格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的深刻剖析 ,其中对晋末诗人陶渊明的评... 鲁迅作于 192 7年 7月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学术讲演 ,既是一篇研讨魏晋文学的重要文论 ,也是一篇讨伐专制独裁的战斗檄文。它的主要价值在于对魏晋一代文学风格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的深刻剖析 ,其中对晋末诗人陶渊明的评论尤具学术独创性。全篇讲演运用美学批评与历史批评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一个时代的文学现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讯 魏晋文学 美学批评 历史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人文学术期刊“走出去”的策略及其启示——以《美学与艺术批评》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曾蒙 张书卿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2-100,共9页
在编辑托马斯·门罗(Thomas Munro)的领导下,《美学与艺术批评》(The Journal of Aesthetics and Art Criticcism)杂志从最初的经营困难与默默无名转变为世界范围内美学刊物的执牛耳,可谓美国人文学术期刊走出去的经典案例。门罗以... 在编辑托马斯·门罗(Thomas Munro)的领导下,《美学与艺术批评》(The Journal of Aesthetics and Art Criticcism)杂志从最初的经营困难与默默无名转变为世界范围内美学刊物的执牛耳,可谓美国人文学术期刊走出去的经典案例。门罗以五大办刊策略推动了杂志走出去:树立服务性办刊意识,塑造杂志核心品质;秉持包容性办刊风格,打破种种学术壁垒;建立温情的国际人脉,打造国际交流窗口;依托专业性学术组织,实现彼此合作共赢;借势强大的政府力量,顺应大势锦上添花。这些策略对我国人文学术期刊走出去亦能提供有益的经验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学术期刊 “走出去” 美学与艺术批评 托马斯·门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批评和美学批评的统一──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特征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安海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3期35-40,47,共7页
社会批评和美学批评的统一──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特征刘安海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社会批评,美学批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从产生到传播到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一、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产生,二、马克思... 社会批评和美学批评的统一──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特征刘安海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社会批评,美学批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从产生到传播到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一、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产生,二、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演进,三、马克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 社会批评 美学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和历史的批评三题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国平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3期53-58,共6页
近年来,随着对文学批评本身探究、研讨的兴盛,曾经被长期遗忘了的马克思、恩格斯倡导的美学和历史的批评的命题,虽然得到了广泛的确知和引用,然而普遍的阐释仍是令人不尽满意的,在许多文章中,或者是将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割裂开来;
关键词 文学创作 马克思主义美学 美学批评 美学思想 三题 审美欣赏 批评思想 别林斯基 社会生活 审美理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批评的美学观点与历史观点 被引量:6
10
作者 唐正序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2期43-47,共5页
文学批评的美学观点与历史观点唐正序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是美学批评与历史批评相结合的文学批评。它要求按照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全面地考察文学作品,研究文学现象,进行价值判断。恩格斯在1895年写给斐·拉萨尔的信中说,“我... 文学批评的美学观点与历史观点唐正序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是美学批评与历史批评相结合的文学批评。它要求按照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全面地考察文学作品,研究文学现象,进行价值判断。恩格斯在1895年写给斐·拉萨尔的信中说,“我是从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以非常高的、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 马克思主义美学 美学批评 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 庸俗社会学 社会历史批评 文学作品 新历史主义 恩格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美学的历史的批评 被引量:1
11
作者 范道桂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5期28-35,共8页
文艺批评的立足点是对文艺作品的评论,并通过这种评论指出文艺作品的成败得失,总结创作经验,丰富发展文艺理论,帮助读者提高鉴赏能力,以期最终达到发展繁荣文艺的目的。要进行文艺批评,总要依据一定的准则,诚如鲁迅所说的,或者是“美的... 文艺批评的立足点是对文艺作品的评论,并通过这种评论指出文艺作品的成败得失,总结创作经验,丰富发展文艺理论,帮助读者提高鉴赏能力,以期最终达到发展繁荣文艺的目的。要进行文艺批评,总要依据一定的准则,诚如鲁迅所说的,或者是“美的圈”,或者是“真实的圈”,或者是“前进的圈”。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文艺批评的标准。过去我们的理论界,长期坚持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的批评标准,随着“文艺为政治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批评 文学批评 恩格斯 美学批评 文艺作品 拉萨尔 艺术作品 历史剧 马克思主义 真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庄子》中的“闲”及其美学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精科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8-163,共6页
“闲”是《庄子》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从其语义来看,“闲”由空间上的“间隙”及时间上的“闲暇”与日常生活中的“无”“无用”等意义衍生出内心的自由及闲适状态。从其意蕴来看,“闲”与“道”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是得道之人的重要特征... “闲”是《庄子》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从其语义来看,“闲”由空间上的“间隙”及时间上的“闲暇”与日常生活中的“无”“无用”等意义衍生出内心的自由及闲适状态。从其意蕴来看,“闲”与“道”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是得道之人的重要特征。从其美学意义来看,“闲”不仅是审美心胸的实现方式,而且是美学品格的表现形态和美学批评的建构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审美心胸 美学品格 美学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美学的批评
13
作者 何茂正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1期68-72,76,共6页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把以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来分析评论文艺作品视为“最高标准”,别林斯基把美学的批评与历史的批评的结合视为“最好方法”。然而我国学术界对作为文艺批评的一个根本层面的美学批评重视不够,一些重要的文艺批评论著...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把以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来分析评论文艺作品视为“最高标准”,别林斯基把美学的批评与历史的批评的结合视为“最好方法”。然而我国学术界对作为文艺批评的一个根本层面的美学批评重视不够,一些重要的文艺批评论著或教科书都不讲美学的批评,或把形式主义批评当作美学批评来讲。本文论说了美学批评是文艺批评的第一要务,美学批评的基本功能(释美与评美)以及对艺术美的形态与形式的批评诸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批评 文学艺术 文艺作品 文艺批评 形式主义批评 艺术形象 美学价值 审美理想 艺术美 审美感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肯定美学”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
14
作者 邓军海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48-52,共5页
我们对"肯定美学"有一定的误解,"肯定美学"与"批评美学"相对,是人对自然的一种态度。它强调对自然的一种热爱与尊敬,强调对完美自然的一种信仰。作为一个美学论题,它所反对的自然审美观念是"如画&qu... 我们对"肯定美学"有一定的误解,"肯定美学"与"批评美学"相对,是人对自然的一种态度。它强调对自然的一种热爱与尊敬,强调对完美自然的一种信仰。作为一个美学论题,它所反对的自然审美观念是"如画";作为一个伦理学论题,它所吁求的是一种德性伦理。卡尔松的贡献就在于,科学世界观对肯定美学提供证明。只要我们还持有科学的世界观,卡尔松的科学证明就有其不可磨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伦·卡尔松 肯定美学 批评美学 如画 德性伦理 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肯定美学”析义
15
作者 邓军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4-89,共6页
肯定美学并非一个新的美学分支或研究趋向,而是一种欣赏态度。肯定美学所反映的是对于自然的尊崇态度。因反对"如画美学"这一流行的自然审美态度,肯定美学成了环境美学界的一个理论焦点。肯定美学之所以会引起争论,并不在于... 肯定美学并非一个新的美学分支或研究趋向,而是一种欣赏态度。肯定美学所反映的是对于自然的尊崇态度。因反对"如画美学"这一流行的自然审美态度,肯定美学成了环境美学界的一个理论焦点。肯定美学之所以会引起争论,并不在于其违反常识,而在于其命题自身的逻辑含混及其支持者的意见分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肯定美学 欣赏态度 批评美学 如画美学 逻辑含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体意识与美学的可能性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德胜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0-105,2,共6页
在理性一元论中心价值立场遭受普遍怀疑的当下文化语境中,感性存在方式及其价值特性如何能够重新引导美学的价值确立?在引导和实现美学可能性方面,恢复"身体的自觉"已成为今天美学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今天的美学需在充分理... 在理性一元论中心价值立场遭受普遍怀疑的当下文化语境中,感性存在方式及其价值特性如何能够重新引导美学的价值确立?在引导和实现美学可能性方面,恢复"身体的自觉"已成为今天美学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今天的美学需在充分理解身体意识的普遍特征基础上,充分明确人的感受性活动、感性价值的正当性,在"日常生活的美学批评"中把握文化现实的具体指向,在"非知识化"意义上使美学所从事的工作真正成为现实文化实践中的引导性活动、现实的媒介,而不仅是一种知识理性的陪衬、理性知识体系建构的补充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 身体意识 感性 美学 日常生活的美学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瓶颈中的当代中国电影美学 被引量:3
17
作者 史可扬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7-71,178,共6页
经过早期的奠基及新时期对外国电影理论的快速引进和自我建设后,当代中国电影美学处于瓶颈期。电影实践的支持乏力,电影美学自身没有新的增长点和突破,理论资源难以为继以及研究力量青黄不接,是其原因。重新认识电影美学对电影实践的重... 经过早期的奠基及新时期对外国电影理论的快速引进和自我建设后,当代中国电影美学处于瓶颈期。电影实践的支持乏力,电影美学自身没有新的增长点和突破,理论资源难以为继以及研究力量青黄不接,是其原因。重新认识电影美学对电影实践的重要性和现实性,确立电影美学的学科性质及为电影美学准确定位,坚守电影美学的理论品格和批评功能,尽快建立成熟的电影美学体系,是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艺术 中国电影 电影美学 理论品格 美学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众媒介时代的文学批评 被引量:5
18
作者 朱国华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7-44,共8页
我们可以通过建构理念层次上的文学批评场域,对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实践的总体状况进行宏观把握。一个理想的文学批评场域应该基于非同一性基础上,以文学批评自主性作为共同遵守的信念。它由专业批评和业余批评所构成。前者包含美学趣味的... 我们可以通过建构理念层次上的文学批评场域,对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实践的总体状况进行宏观把握。一个理想的文学批评场域应该基于非同一性基础上,以文学批评自主性作为共同遵守的信念。它由专业批评和业余批评所构成。前者包含美学趣味的批评家与学理趣味的批评家,他们处于批评场域的支配位置;后者主要体现为媒介批评,它们代表了他者的向度。这几方面批评构成了多重对话关系,并通过符号斗争即定义文学批评合法性标准的斗争推动场域的健康发展。但是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由于受到资本的逻辑的操控,导致自身自主性的缺失。因此,借助于上述规范形态的文学批评场域,我们可以对文学批评实践的失范进行批判性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趣味的批评 学理趣味的批评 专业批评 业余批评 批评自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文艺美学思想综论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太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128-132,共5页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美学理论的重要奠基人,虽未留有独立、系统的美学著作,但却以自己的艺术实践和对文学艺术的哲学思考,总结、丰富和发展了前人的文艺审美观念,形成了独具特色并对当时及整个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规范性影响的艺术美学思想。
关键词 文艺美学思想 孔子 艺术审美 伦理道德 “美” 哲学思考 自然美 审美主体 美学批评 文学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鲁迅小说中主人公的美学结构 被引量:2
20
作者 罗尔夫.特劳蔡特尔 曹卫东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3年第3期17-25,共9页
在我看来,对鲁迅的叙事作品作文艺美学批评还处于草创阶段。部分原因大概在于,五十年代有关鲁迅生平和作品的重要论述几乎都是出自东欧学者之手。他们片面地青睐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并与中国的文学批评家一道,固囿于追寻作家在其作品中对... 在我看来,对鲁迅的叙事作品作文艺美学批评还处于草创阶段。部分原因大概在于,五十年代有关鲁迅生平和作品的重要论述几乎都是出自东欧学者之手。他们片面地青睐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并与中国的文学批评家一道,固囿于追寻作家在其作品中对社会“现实”的反映。相应的作品分析显然都是以先前俄苏叙事文学作为参照的。有关于此,自然是有据可稽的。诸如人们经常依据果戈理的作品来论述鲁迅的小说,并得出结论说,鲁迅无疑接受了果戈理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果戈理 文学批评 美学结构 叙事文学 美学批评 叙事作品 作品分析 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