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梁宗岱的文学批评个性
被引量:
1
1
作者
文学武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0-74,共5页
在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梁宗岱的文学批评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本文把其批评放置在中西文化的语境中,从形而上学的理论色彩、比较的意识、现代批评方式与传统批评话语的有机结合三个方面论述了梁宗岱文学批评的独有形态,从而肯定了...
在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梁宗岱的文学批评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本文把其批评放置在中西文化的语境中,从形而上学的理论色彩、比较的意识、现代批评方式与传统批评话语的有机结合三个方面论述了梁宗岱文学批评的独有形态,从而肯定了其诗学建构应有的历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宗岱
中西诗学
批评个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苏雪林的批评个性
被引量:
1
2
作者
丁增武
《长江学术》
2013年第2期9-17,共9页
在现代文学批评史上,苏雪林的新文学批评呈现的个性特征是异常鲜明的。在中西文化交融和意识形态批评盛行的时代背景下,其批评实践始终在二元框架内游走于学者与作家、艺术和道德、西方文化和中国家法等多个对立层面,并时时体现出自己的...
在现代文学批评史上,苏雪林的新文学批评呈现的个性特征是异常鲜明的。在中西文化交融和意识形态批评盛行的时代背景下,其批评实践始终在二元框架内游走于学者与作家、艺术和道德、西方文化和中国家法等多个对立层面,并时时体现出自己的"偏见"和"唐突",最终形成了独有的批评形态,构建了属于自己的批评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雪林
新文学
批评
批评个性
二元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曲解:批评个性■批评家的自我表现
3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98-98,共1页
陈文忠在《误解和曲解》(《文汇月刊》90年3期)一文中指出:某些批评家认为,批评根源于批评主体的创作冲动和表现欲,批评是一种自我表现、自我创造,一种自我价值的肯定。批评家接触批评对象,是为了选取最佳角度表现自我,寻找特定方式证...
陈文忠在《误解和曲解》(《文汇月刊》90年3期)一文中指出:某些批评家认为,批评根源于批评主体的创作冲动和表现欲,批评是一种自我表现、自我创造,一种自我价值的肯定。批评家接触批评对象,是为了选取最佳角度表现自我,寻找特定方式证明自我的存在。批评个性就滋生于这种自我表现之中。虽然美感体验个性论不免遭到“感受谬误”之讥,但毕竟还重视对象,基于对象;自我表现个性论则终于超越了对象,抛弃了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个性
个性
论
批评
主体
表现自我
自我价值
创作冲动
美感体验
批评
对象
表现欲
自我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陈瘦竹的戏剧理论批评个性
4
作者
赵康太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87-92,共6页
陈瘦竹曾对他的博士生提出治学的四点基本要求:“基础深厚,学风朴实,奋发图强,坚持原则。”这四点要求,与其说是陈瘦竹对青年理论工作者的期望,不如说是他对自己一生的戏剧理论批评实践的总结和概括。他五十年的戏剧理论批评实践,融铸...
陈瘦竹曾对他的博士生提出治学的四点基本要求:“基础深厚,学风朴实,奋发图强,坚持原则。”这四点要求,与其说是陈瘦竹对青年理论工作者的期望,不如说是他对自己一生的戏剧理论批评实践的总结和概括。他五十年的戏剧理论批评实践,融铸和渗透着的就是这种顽强进取的主体精神和恢宏厚朴的美学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理论
批评个性
批评
实践
美学追求
理论工作者
基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
审美体验
学风
戏剧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音乐批评的操作论(上)——“音乐批评学”探索之八
被引量:
1
5
作者
明言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15-22,共8页
本文是对“音乐批评学”系列中的“操作论”层面的探析。全文包括操作原理和操作程序两个部分。在操作原理中,对器乐、声乐、音乐戏剧、音乐事项这几个类别的批评法则,分别做出了解析;在操作程序中,对于如何寻找批评对象,如何分析批评对...
本文是对“音乐批评学”系列中的“操作论”层面的探析。全文包括操作原理和操作程序两个部分。在操作原理中,对器乐、声乐、音乐戏剧、音乐事项这几个类别的批评法则,分别做出了解析;在操作程序中,对于如何寻找批评对象,如何分析批评对象,如何进行批评的书写等问题,做出了自己的探索与解答。对批评个性的培养、批评风格的形成等,也做出了一些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
批评
学
操作原理
器乐
批评
声乐
批评
戏剧
批评
事项
批评
批评个性
批评
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灵魂在杰作间的奇遇——论李健吾的文学批评
被引量:
1
6
作者
丁燕燕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1期97-98,共2页
李健吾在中国三十年代文坛树立了一种不同流俗的文学批评模式。他使中国传统的直觉感悟式批评与西方印象主义批评实现了理论对接。李健吾既强调文学批评的主体独立性,也不忽视文学批评的“公正”性原则,并通过“人性”这一中介达到了对...
李健吾在中国三十年代文坛树立了一种不同流俗的文学批评模式。他使中国传统的直觉感悟式批评与西方印象主义批评实现了理论对接。李健吾既强调文学批评的主体独立性,也不忽视文学批评的“公正”性原则,并通过“人性”这一中介达到了对批评个性与批评公正性的追求。同时,他避免了印象式批评的缺陷,创造出一种融合感性与理性,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的批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批评
李健吾
灵魂
印象主义
批评
感性与理性
批评
模式
三十年代
直觉感悟
中国传统
批评个性
“人性”
批评
方法
可操作性
公正性
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正义、良知与“第三只眼”的批评——黎风《新时期争鸣小说纵横谈》读后
7
作者
曾绍义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57-61,共5页
“第三只眼”的批评也许并不是黎风的发明,但他在新著《新时期争鸣小说纵横谈》(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年9月;以下简称《纵横谈》)中设用的这一特殊视角,既为“争鸣小说”作出了较为公正的评判,也为各方“争鸣”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由此为...
“第三只眼”的批评也许并不是黎风的发明,但他在新著《新时期争鸣小说纵横谈》(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年9月;以下简称《纵横谈》)中设用的这一特殊视角,既为“争鸣小说”作出了较为公正的评判,也为各方“争鸣”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由此为建立“我们自己的批评”即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批评体系提供了重要启示,而在被称之为“文学批评的颓落”的今天,尤具现实意义。 正义:文学批评的最高境界 如果说文学创作的最终目的是创美,是使读者在愉悦的“享乐”中潜移默化地升华人生境界,那么我以为文学批评的最高境界便是探求真理,宣扬正义。其实,文学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批评
纵横谈
新时期
小说创作
民俗文化
批评
家
文学创作
批评个性
性描写
探求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连新时期文艺批评综述
8
作者
孙秀丽
《大连大学学报》
2000年第3期28-31,共4页
本文试图从史学的角度 ,对大连新时期二十年的文艺批评状况进行了历时性的描述 ,并对其中卓有成就的批评家进行了个体的分析研究。二十年的文艺批评实践虽不及文学创作成就厚重 ,但对文学自身的发展弥足珍贵。
关键词
大连市
文艺
批评
史学
文学
个性
化
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梁宗岱的文学批评个性
被引量:
1
1
作者
文学武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0-74,共5页
文摘
在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梁宗岱的文学批评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本文把其批评放置在中西文化的语境中,从形而上学的理论色彩、比较的意识、现代批评方式与传统批评话语的有机结合三个方面论述了梁宗岱文学批评的独有形态,从而肯定了其诗学建构应有的历史价值。
关键词
梁宗岱
中西诗学
批评个性
分类号
I206.09 [文学—中国文学]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苏雪林的批评个性
被引量:
1
2
作者
丁增武
机构
合肥学院中文系
出处
《长江学术》
2013年第2期9-17,共9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苏雪林与中国现代文学"阶段成果
项目编号:10YJC751014
文摘
在现代文学批评史上,苏雪林的新文学批评呈现的个性特征是异常鲜明的。在中西文化交融和意识形态批评盛行的时代背景下,其批评实践始终在二元框架内游走于学者与作家、艺术和道德、西方文化和中国家法等多个对立层面,并时时体现出自己的"偏见"和"唐突",最终形成了独有的批评形态,构建了属于自己的批评话语体系。
关键词
苏雪林
新文学
批评
批评个性
二元框架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曲解:批评个性■批评家的自我表现
3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98-98,共1页
文摘
陈文忠在《误解和曲解》(《文汇月刊》90年3期)一文中指出:某些批评家认为,批评根源于批评主体的创作冲动和表现欲,批评是一种自我表现、自我创造,一种自我价值的肯定。批评家接触批评对象,是为了选取最佳角度表现自我,寻找特定方式证明自我的存在。批评个性就滋生于这种自我表现之中。虽然美感体验个性论不免遭到“感受谬误”之讥,但毕竟还重视对象,基于对象;自我表现个性论则终于超越了对象,抛弃了对象。
关键词
批评个性
个性
论
批评
主体
表现自我
自我价值
创作冲动
美感体验
批评
对象
表现欲
自我表现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陈瘦竹的戏剧理论批评个性
4
作者
赵康太
出处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87-92,共6页
文摘
陈瘦竹曾对他的博士生提出治学的四点基本要求:“基础深厚,学风朴实,奋发图强,坚持原则。”这四点要求,与其说是陈瘦竹对青年理论工作者的期望,不如说是他对自己一生的戏剧理论批评实践的总结和概括。他五十年的戏剧理论批评实践,融铸和渗透着的就是这种顽强进取的主体精神和恢宏厚朴的美学追求。
关键词
戏剧理论
批评个性
批评
实践
美学追求
理论工作者
基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
审美体验
学风
戏剧观
分类号
J [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音乐批评的操作论(上)——“音乐批评学”探索之八
被引量:
1
5
作者
明言
机构
星海音乐学院研究部
出处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15-22,共8页
文摘
本文是对“音乐批评学”系列中的“操作论”层面的探析。全文包括操作原理和操作程序两个部分。在操作原理中,对器乐、声乐、音乐戏剧、音乐事项这几个类别的批评法则,分别做出了解析;在操作程序中,对于如何寻找批评对象,如何分析批评对象,如何进行批评的书写等问题,做出了自己的探索与解答。对批评个性的培养、批评风格的形成等,也做出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
音乐
批评
学
操作原理
器乐
批评
声乐
批评
戏剧
批评
事项
批评
批评个性
批评
风格
Keywords
the study of music criticism music criticism operating principle instrumental musie criticizing vocal music criticizing drama criticizing event criticizing criticizing character criticizing style
分类号
J605 [艺术—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灵魂在杰作间的奇遇——论李健吾的文学批评
被引量:
1
6
作者
丁燕燕
机构
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1期97-98,共2页
文摘
李健吾在中国三十年代文坛树立了一种不同流俗的文学批评模式。他使中国传统的直觉感悟式批评与西方印象主义批评实现了理论对接。李健吾既强调文学批评的主体独立性,也不忽视文学批评的“公正”性原则,并通过“人性”这一中介达到了对批评个性与批评公正性的追求。同时,他避免了印象式批评的缺陷,创造出一种融合感性与理性,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的批评方法。
关键词
文学
批评
李健吾
灵魂
印象主义
批评
感性与理性
批评
模式
三十年代
直觉感悟
中国传统
批评个性
“人性”
批评
方法
可操作性
公正性
俗
Keywords
Li Jian Wu
literature criticism
intuition sense Wu type criticism
impressionism criticism
分类号
I06 [文学—文学理论]
I207.34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正义、良知与“第三只眼”的批评——黎风《新时期争鸣小说纵横谈》读后
7
作者
曾绍义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57-61,共5页
文摘
“第三只眼”的批评也许并不是黎风的发明,但他在新著《新时期争鸣小说纵横谈》(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年9月;以下简称《纵横谈》)中设用的这一特殊视角,既为“争鸣小说”作出了较为公正的评判,也为各方“争鸣”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由此为建立“我们自己的批评”即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批评体系提供了重要启示,而在被称之为“文学批评的颓落”的今天,尤具现实意义。 正义:文学批评的最高境界 如果说文学创作的最终目的是创美,是使读者在愉悦的“享乐”中潜移默化地升华人生境界,那么我以为文学批评的最高境界便是探求真理,宣扬正义。其实,文学创作“
关键词
文学
批评
纵横谈
新时期
小说创作
民俗文化
批评
家
文学创作
批评个性
性描写
探求真理
分类号
I206.09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连新时期文艺批评综述
8
作者
孙秀丽
机构
辽宁文史学院
出处
《大连大学学报》
2000年第3期28-31,共4页
文摘
本文试图从史学的角度 ,对大连新时期二十年的文艺批评状况进行了历时性的描述 ,并对其中卓有成就的批评家进行了个体的分析研究。二十年的文艺批评实践虽不及文学创作成就厚重 ,但对文学自身的发展弥足珍贵。
关键词
大连市
文艺
批评
史学
文学
个性
化
批评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梁宗岱的文学批评个性
文学武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苏雪林的批评个性
丁增武
《长江学术》
201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曲解:批评个性■批评家的自我表现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论陈瘦竹的戏剧理论批评个性
赵康太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8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音乐批评的操作论(上)——“音乐批评学”探索之八
明言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灵魂在杰作间的奇遇——论李健吾的文学批评
丁燕燕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正义、良知与“第三只眼”的批评——黎风《新时期争鸣小说纵横谈》读后
曾绍义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大连新时期文艺批评综述
孙秀丽
《大连大学学报》
200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