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他律”建构与传统目录学小说批评的现代转化 |
温庆新
|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3
|
|
|
2
|
AI远读:网络文学的算法批评如何可能? |
张永禄
|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3
|
延伸·建构·承载:地理批评中的文学空间与现实空间 |
韩伟
吴甜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4
|
倒退着前进——新媒体时代文学批评的传统与嬗变 |
樊迎春
|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5
|
保卫自由人本主义或是走向“后人类”——论网络媒介文艺批评 |
李玮
|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6
|
“美学的、历史的”批评标准与“三融合”思想的关系演进及当代价值 |
泓峻
王园园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7
|
对于同时代批评的几点批评 |
李浩
|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8
|
文学的数字人文批评如何可能——实践场域、诠释路径和数字诗学 |
蒋济永
王磊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9
|
见证·认同·感召:现象学文学批评“回到作品本身”的三种理路 |
张永清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0
|
清初杜诗批评的道德苛责风气及其文学思潮背景 |
李瑄
杨茗羽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1
|
“之间”作为征候——批评视野中的《我们夫妇之间》及其叙事难题 |
朱羽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2
|
去读,去辩,去体验——金方廷文学批评印象 |
邱慧婷
|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3
|
算法时代的电影批评学范式重构——基于主体性调适到人机共生批评的协同演进研究 |
陈吉德
闫广祺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4
|
如何研究文学批评史——首部《中国文学批评史》札记 |
张伯伟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5
|
当代文学的创意写作化与文学批评范式的转型 |
许道军
|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6
|
电影史视角下建设性艺术批评对动画电影创作的影响 |
黄美林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7
|
人工智能的历史哲学与文明批评史研究——兼论DeepSeek等中国版人工智能的文明特质 |
陈忠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8
|
当前文学批评的“硬知识”问题审视——从几部典型长篇小说叙事及其批评侧面说开去 |
牛学智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9
|
哲学家的艺术批评与艺术批评家的哲学——阿瑟·丹托的哲学与批评之张力 |
刘悦笛
贺嘉佳
|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0
|
从“金色”到“透明”——从莫言早期作品看1985年批评的位移 |
崔秀霞
|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
202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