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2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布兹加林及其“批判的马克思主义学派”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杨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6-59,共4页
在当代俄罗斯存在三个主要的马克思主义流派:"批判的马克思主义""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反思的马克思主义"。以А.В.Бузгалин(布兹加林)为代表的"批判的马克思主义学派"被公认为是具有... 在当代俄罗斯存在三个主要的马克思主义流派:"批判的马克思主义""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反思的马克思主义"。以А.В.Бузгалин(布兹加林)为代表的"批判的马克思主义学派"被公认为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一个流派。及时了解当代俄罗斯"批判的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形成和发展以及该学派研究的最新动态,这是推进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环节,同时,这对于开展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与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研究之间的对话,也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马克思主义 哲学 批判的马克思主义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文化马克思主义批判
2
作者 宇文利 《社会科学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5,共8页
文化马克思主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学派之一,自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在中国思想界传播并兴起为一种学术化的思潮。文化马克思主义不仅用文化形式诠释马克思主义,而且着力文化批判。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发展中,肆意照搬抄袭、食... 文化马克思主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学派之一,自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在中国思想界传播并兴起为一种学术化的思潮。文化马克思主义不仅用文化形式诠释马克思主义,而且着力文化批判。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发展中,肆意照搬抄袭、食而不化西方文化研究观念的倾向值得警惕。当前,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需要澄清和批判至上主义的元文化论、狭隘主义的唯文化论、取消主义的旧文化论、自由主义的泛文化论的不良价值取向。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化的重点不在于文化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文化论,而在于让马克思主义通过文化的方式成为人们的思想方法和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个结合” 文化马克思主义 中国形态文化批判 文化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格斯晚年批判教条主义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发展的贡献及其启示
3
作者 张娅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37,共10页
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发展需要反对教条主义错误。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旗帜鲜明批判教条主义的第一人,也是从中实现成功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发展的第一人。恩格斯晚年在批判教条主义的过程中,为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发展做出了三重贡献:... 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发展需要反对教条主义错误。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旗帜鲜明批判教条主义的第一人,也是从中实现成功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发展的第一人。恩格斯晚年在批判教条主义的过程中,为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发展做出了三重贡献:一是批判教条主义的错误倾向,澄明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二是批判教条主义的错误观点,与时俱进地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三是批判教条主义的错误方法,示范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发展的科学方法。恩格斯晚年批判教条主义的思想资源,从破除教条主义的角度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批判教条主义 马克思主义 时代化 理论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校城融合的新马克思主义空间解构:理论批判与行动策略
4
作者 王建慧 曾晨 《外国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0,共18页
校城融合是实现大学与城市双方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的战略之举。新自由主义城市化以资本逻辑-市场机制-文化教化的空间政治脉络引导西方校城融合逐步呈现学术资本主义与脱离社会正义趋势,引起了新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强烈批判。在对西方城... 校城融合是实现大学与城市双方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的战略之举。新自由主义城市化以资本逻辑-市场机制-文化教化的空间政治脉络引导西方校城融合逐步呈现学术资本主义与脱离社会正义趋势,引起了新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强烈批判。在对西方城市发展与校城融合的空间批判过程中,新马克思主义学者逐渐形成精英主义的独立性空间策略、大众主义的参与性空间策略和城市社会的多维性空间策略三种差异化行动指向,为我国校城融合超越西方模式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校城融合需要贯通校城之间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强化大学社会责任担当、锚定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在优化城市空间生产和实现城市空间正义上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校城融合 空间批判 新自由主义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艺术的现实批判——基于对拉斐尔和夏皮罗的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的考察 被引量:2
5
作者 胡敏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9-137,共9页
艺术生产同社会物质生产的不平衡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经典议题。在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阐释之外,以拉斐尔和夏皮罗为代表的艺术史家分别对现代艺术进行内部和外部考察,开辟了一条马克思主义艺术史研究路径。... 艺术生产同社会物质生产的不平衡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经典议题。在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阐释之外,以拉斐尔和夏皮罗为代表的艺术史家分别对现代艺术进行内部和外部考察,开辟了一条马克思主义艺术史研究路径。拉斐尔从艺术作品内部的自爆性批判力量肯定了现代艺术与现实的相互“介入”,夏皮罗则从外部视角考察了现代艺术与社会生产和阶级发展状况之间的关系,并试图将现代艺术激活为日常革命的重要手段。两者具有开创性的理论探索,不仅为艺术生产不平衡关系开辟了新的阐释空间,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艺术 马克思主义 拉斐尔 夏皮罗 现实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正义观的复合结构——对分析学派马克思主义正义观论争的前提批判 被引量:4
6
作者 王艳华 朱思阳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14,共5页
分析学派马克思主义者对于马克思正义观的理解,或者持"马克思反对正义说",或者持"马克思赞成正义说"。然而这两种看似对立的观点及其论证方式,却受制于共同的前提性错误:将马克思复杂、具体的正义思想内涵抽象化为... 分析学派马克思主义者对于马克思正义观的理解,或者持"马克思反对正义说",或者持"马克思赞成正义说"。然而这两种看似对立的观点及其论证方式,却受制于共同的前提性错误:将马克思复杂、具体的正义思想内涵抽象化为单质性的、抽象同一性的静态逻辑。事实上,马克思的正义观是一个具有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为理论硬核的复合结构,包括本体论承诺、历史科学评判、法权制度分析、意识形态揭露、道德标准建构、特定场域论战等等既相互关联又各有所指的层次。只有从这一复合结构出发,才能厘清马克思正义观的全貌,超越分析学派论者非此即彼的思想分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的建构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正义观 分析学派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法兰克福学派的现代性批判的马克思主义方向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德峰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4-27,共4页
法兰克福学派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一支 ,尽管在今天已不再保持为一个独立的学派 ,但其真实的思想意义和在今日哲学中的位置却一直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这一问题不应被耽搁 ,因为它未竟的工作———当代文化意识批判———仍然是当... 法兰克福学派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一支 ,尽管在今天已不再保持为一个独立的学派 ,但其真实的思想意义和在今日哲学中的位置却一直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这一问题不应被耽搁 ,因为它未竟的工作———当代文化意识批判———仍然是当代哲学运动的重大主题 ,仍然充满活力。这个主题既属于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今天的发展 ,也属于当代西方哲学对哲学传统展开批判的基本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兰克福学派 现代性批判 批判理论 当代文化意识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技术理性批判的三重视域及其理论反思
8
作者 张星萍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14,共10页
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技术问题的思考,从来不是脱离了现实生活的苦思冥想,而是立足于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探讨现代技术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及其解放策略。他们在承袭批判理论传统的同时广泛吸收社会建构主义、符号消费主义、加速主义... 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技术问题的思考,从来不是脱离了现实生活的苦思冥想,而是立足于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探讨现代技术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及其解放策略。他们在承袭批判理论传统的同时广泛吸收社会建构主义、符号消费主义、加速主义等思潮,形成了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技术理性批判的三重理论视域——芬伯格的技术代码批判、鲍德里亚的媒介技术批判和维利里奥的加速技术批判。尽管他们把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结合起来阐释当代资本主义面临的一系列新异化现象,使国外马克思主义技术理性批判逐渐转向“建构”的研究范式,但绝不能就此忽略理论的异质性以及蕴含其中的后现代意味。对这些新成果要采取辩证开放的态度,既坚守技术研究的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又坚持技术实践的人民至上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外马克思主义 技术理性批判 技术代码 媒介拟真 速度暴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嬗变及其核心问题意识 被引量:4
9
作者 夏莹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15,159,共15页
以西方马克思主义百年发展的时间逻辑为主线,在阐发其代表人物及其历史事件所构筑的思想嬗变的过程中,提炼出主导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核心问题:即指向革命主体(性)的建构以及其革命的可能性条件的前提性批判。其中,着重探讨了早期批判... 以西方马克思主义百年发展的时间逻辑为主线,在阐发其代表人物及其历史事件所构筑的思想嬗变的过程中,提炼出主导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核心问题:即指向革命主体(性)的建构以及其革命的可能性条件的前提性批判。其中,着重探讨了早期批判理论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变迁,特别是国家资本主义的诞生所带来的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路径的扬弃。彰显西方马克思主义在面向资本主义批判过程中的理论得失,其中将对经济结构的批判转向了对政治和文化的批判是其理论在当代失去批判的根本原因。基于此,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为界,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们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批判路径:其一,建立在“需要体系”基础上以劳动和资本的对抗为核心展开的批判;其二则是资本逻辑成为显性逻辑后由“欲望体系”所构筑的主体生成性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资本主义发展新形态的同步演进,不仅体现出批判理论面对资本逻辑试图保持的自觉意识的抗争,也为今天马克思主义理论面向资本逻辑所展开的批判带来了更多借鉴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 批判理论 政治经济学批判 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加速批判的视角转换:从马克思到当代激进思想家
10
作者 雷禹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4-74,共11页
“加速”逐渐成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核心议题。加速不仅在历史认识论层面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而且在批判资本主义现代性方面开拓了多角度的讨论领域。作为一种独特的现代性批判视角,社会加速批判正成为新的分析资本主义... “加速”逐渐成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核心议题。加速不仅在历史认识论层面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而且在批判资本主义现代性方面开拓了多角度的讨论领域。作为一种独特的现代性批判视角,社会加速批判正成为新的分析资本主义运作机制的知识学路径。从马克思到当代激进思想家,他们对加速的基本内涵、主要内容和逻辑框架的认识经历了显著的变化。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揭示了加速的本质,寻求人类的解放,并旨在提供一种替代现代性想象的方案。而当代激进思想家则更关注技术加速本身,探索个体自由,并试图颠覆那些被颠倒的现代性规划。这种视角转换表明,加速在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即从原本作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基本条件转变成主导人类文明发展的技术框架。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不仅让我们能够深入探究并阐明加速问题的本质,还能在面对各种激进思潮时保持自觉的方法论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加速 现代性批判 马克思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的双重维度 被引量:42
11
作者 韩秋红 史巍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6-50,共5页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是从两个维度展开的:其一是将现代性理解为一种以反思性、批判性和革命性表达一种不断的自我否定、内在超越的冲动,体现为时间维度的辩证发展过程;其二是将现代性内在所蕴含的自我否定、自我批判的内在力...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是从两个维度展开的:其一是将现代性理解为一种以反思性、批判性和革命性表达一种不断的自我否定、内在超越的冲动,体现为时间维度的辩证发展过程;其二是将现代性内在所蕴含的自我否定、自我批判的内在力量与人类形而上精神相互结合,将其立体放大到人类整个的社会历史进程当中,体现为空间维度的辩证发展过程。这双重维度及其统一表征了现代性的批判精神与人类理性形而上精神的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 现代性批判 双重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学派——兼及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学派问题 被引量:9
12
作者 宫敬才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3-39,共7页
学派是由不同学术个体研究个性的张显和聚合而形成的社会性团体。与政治、经济和宗教等团体相比,学派的特点明显可见:学术性团体、特殊的研究实践、隐性的学术体制和具有社会历史性影响。判断是否为学派的标准如下:自然形成且以学术为... 学派是由不同学术个体研究个性的张显和聚合而形成的社会性团体。与政治、经济和宗教等团体相比,学派的特点明显可见:学术性团体、特殊的研究实践、隐性的学术体制和具有社会历史性影响。判断是否为学派的标准如下:自然形成且以学术为旨归的组织结构、特定的研究方向和风格、成员之间的关系具有拟亲情性质、拥有叫得响的研究成果、学术主张为学界所瞩目,以及学派不是宗派。学派的产生和存在与学术发展具有正相关关系,不同学派间的争鸣是学术繁荣的前提。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中存在学派,例证有:通史学派、价值论学派、文本学派、中国化学派和范式或叫反思学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派 学派特点 学派标准 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技术社会功能的批判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学明 罗富尊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5-81,共7页
“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科学技术的两个富有创意的基本判断,一是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二是认为科学技术履行意识形态的社会职能。在此基础上,“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别是霍克海默、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都对科学技术本身... “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科学技术的两个富有创意的基本判断,一是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二是认为科学技术履行意识形态的社会职能。在此基础上,“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别是霍克海默、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都对科学技术本身及其社会功能的根源,对科技理性、技术专家治国论以及科学主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批判。这些批判尽管充满着穿凿附会之处,具有某种程度的片面性,但无疑也是一种具有极强的时效性的深刻的片面,因为它给20世纪和后20世纪的人类提出了这样一种警告:科学无视价值存在以及与此相关的科学的“异化”将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 科学技术 社会功能 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新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的致思路径 被引量:4
14
作者 乔瑞金 李隽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9-34,共6页
英国新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从总体性出发解释马克思思想的路径,结合英国自身的文化传统,基于生活世界拓展了传统理论语境中文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揭示了文化的物质属性,形成了一种文化整体观,即将文化视为一种整体的生活方式,并将文化... 英国新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从总体性出发解释马克思思想的路径,结合英国自身的文化传统,基于生活世界拓展了传统理论语境中文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揭示了文化的物质属性,形成了一种文化整体观,即将文化视为一种整体的生活方式,并将文化生产或文化实践看成决定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更为重要的是,它没有就此止步,而是以恢复或者说重塑被传统文化批判理论遮盖甚至否定了的主体能动性为理论诉求,持续关注和分析日常生活中文化形态的发展以及由此呈现出来的多样性,努力揭示当代社会文化实践的复杂机制,在文化研究方面形成了"文化主义"范式、"结构主义"范式和"葛兰西转向",每一种理论研究范式都致力于创造出新的主体位置以及有能力反抗自身被支配地位的社会政治主体。英国新马克思主义卓有成效的文化研究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一种文化政治学的努力中获得了时代新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新马克思主义 文化批判 总体性 生活世界 文化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体育哲学的出场语境与理论路向——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阐释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欣然 林雯慧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61,共10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历史性命题,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根本遵循。我国正处于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历史交汇期,如何建设体育强国需要统揽全局、顶层设计、思维筹划,体育哲学的“思与问”,必将成为加快推进体育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历史性命题,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根本遵循。我国正处于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历史交汇期,如何建设体育强国需要统揽全局、顶层设计、思维筹划,体育哲学的“思与问”,必将成为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理论动力源。面向“思”的洞见:在马克思主义“在场”与“出场”生成变化的历史背景下,在感性直观与感性活动的实践唯物论中,寻找体育本体论、体育认识论、体育价值论、体育伦理学、体育人学存在论的出场语境。寻求“在”的批判:在马克思主义现实批判视角,对工业社会、技术理性、商品拜物教的批判,还有对娱乐至死、对身体静态的反思中,寻找体育存在的哲学意义与理论路向,把握体育作为人的感性实践的生命活动。体育哲学是生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人的感性实践”的存在论基础,从而探寻人的生命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体育哲学 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新儒学运动的学术批判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方祥 郑崇玲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8-88,共11页
20世纪40年代新儒学运动精心构建新儒学理论体系,践行自由讲学精神,同时还实验社会改良的政治理想,因而从总体上看,现代新儒家是一种学术派别、学术思潮,但又不单纯是学术思潮,它同时带有一定的政治倾向。新儒学运动在文化观及如何认识... 20世纪40年代新儒学运动精心构建新儒学理论体系,践行自由讲学精神,同时还实验社会改良的政治理想,因而从总体上看,现代新儒家是一种学术派别、学术思潮,但又不单纯是学术思潮,它同时带有一定的政治倾向。新儒学运动在文化观及如何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问题上,与马克思主义者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学理分歧。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新儒学运动的唯心主义实质开展学术批判,既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同时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上也存在某种程度的教条主义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儒学运动 文化观 学术批判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社会空间现象批判伦理的出场形态 被引量:19
17
作者 孙全胜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35,共7页
马克思主义社会空间现象批判伦理的出场,是一个在结构和建构的基础上对社会空间现象批判伦理理论形态进行创新性重构的过程;它始于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空间中一切不合理现象的批判,发展于列宁对帝国主义腐朽本质的揭露,成型于... 马克思主义社会空间现象批判伦理的出场,是一个在结构和建构的基础上对社会空间现象批判伦理理论形态进行创新性重构的过程;它始于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空间中一切不合理现象的批判,发展于列宁对帝国主义腐朽本质的揭露,成型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空间中两类矛盾的结构,最后凭借后马克思主义者对当代发达工业社会空间消费现象的控诉而再次出场。马克思主义社会空间现象批判伦理的出场,是以实践为导向对现实社会空间各类现象进行伦理批判性解读的有层次、多元化的循序渐进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社会空间现象批判 结构与建构 出场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批判式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方式论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秀勤 刘小华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6-170,共5页
批判式信仰是理性对信仰及其意义的自觉,指主体在坚守其信仰时,自觉地对信仰存在的根据、意义以及终极关怀与现实需要之间张力等前提性问题进行反思。马克思主义批判式信仰不同于并超越于其他信仰方式之处在于,其以科学批判为基础,实现... 批判式信仰是理性对信仰及其意义的自觉,指主体在坚守其信仰时,自觉地对信仰存在的根据、意义以及终极关怀与现实需要之间张力等前提性问题进行反思。马克思主义批判式信仰不同于并超越于其他信仰方式之处在于,其以科学批判为基础,实现执著性、实践性、发展性相统一,这是唯物历史观的内在要求,又是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经验总结。马克思主义批判式信仰的基本要求是: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二要坚持批判的马克思主义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 信仰方式 马克思主义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物化批判到数字资本: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演变历程 被引量:9
19
作者 蓝江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6-34,共9页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不能看成一个连续的过程,而是分成彼此分离的三个阶段。在一个新的阶段上,由于之前的理论范式所依赖的历史背景的消失,这种理论无法在新的历史环境中继续存在,因此也逐渐式微。最早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出现于20世纪的...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不能看成一个连续的过程,而是分成彼此分离的三个阶段。在一个新的阶段上,由于之前的理论范式所依赖的历史背景的消失,这种理论无法在新的历史环境中继续存在,因此也逐渐式微。最早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出现于20世纪的初期和二战后的50-60年代,在这个时期,资本主义发展到科层制阶段,个体被工具理性所物化,所以,这个时期的主要特征是对物化和工具理性的批判。进入到20世纪80年代之后,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的崛起,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和吉登斯等人的生活政治成为与新自由主义合流的范式,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在全球化边缘的后现代主义和后马克思主义。但进入到21世纪之后,通信技术和数字技术的突飞猛进,让交往行为的主体间性模式让位于数字资本主义下的新无产阶级,而今天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再一次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和阶级概念那里获得动力,形成了数字资本主义下的非物质劳动的大众的新反抗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 物化批判 数字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自由主义批判:问题与趋向——对21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种思考 被引量:5
20
作者 何萍 骆中锋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176,共9页
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时代概念,而不是一个时间概念。作为时代概念,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起点是2007—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逻辑起点是新自由主义批判。在这个逻辑起点上,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从分析和批判新自由主义的思... 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时代概念,而不是一个时间概念。作为时代概念,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起点是2007—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逻辑起点是新自由主义批判。在这个逻辑起点上,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从分析和批判新自由主义的思维方式入手,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不平等现象和新自由主义宣扬的普世主义的意识形态进行了批判,建构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新话语。在这个话语下,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重新思考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和宗教理论,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问题,体现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政治、文化领域发展的新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 金融危机 新自由主义 政治哲学 阶级理论 劳工问题 宗教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