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为现代性批判模式的悲剧文学 被引量:1
1
作者 肖琼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0-56,共7页
进入现代社会,小说的兴起虽然可以排挤悲剧的地位,却并不能替代悲剧所扮演的角色。悲剧进入到现代社会并不是消亡了,而是在形式和叙述上发生了转型。文章由小说的兴起切入,梳理小说与悲剧之间的现代性连接及悲剧在叙述上的现代转型,厘... 进入现代社会,小说的兴起虽然可以排挤悲剧的地位,却并不能替代悲剧所扮演的角色。悲剧进入到现代社会并不是消亡了,而是在形式和叙述上发生了转型。文章由小说的兴起切入,梳理小说与悲剧之间的现代性连接及悲剧在叙述上的现代转型,厘清小说与悲剧之间复杂纠结的缠绕关系。同时将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都纳入到悲剧的框架中,由此见出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作为不同时代的悲剧性叙述及批判模式,并呈现不同时代现代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等微妙的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的兴起 浪漫主义 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现代性批判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成人学习的三种教育模式探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姚远峰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81-183,共3页
在促进成人学习上,北美和欧洲成人教育存在着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和批判主义三种模式。行为主义模式认为成人学习是行为变化的结果,是向着预定目标连续前进的过程;人本主义模式强调成人学习是一个分析的过程,重在寻找和满足自身需求和兴... 在促进成人学习上,北美和欧洲成人教育存在着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和批判主义三种模式。行为主义模式认为成人学习是行为变化的结果,是向着预定目标连续前进的过程;人本主义模式强调成人学习是一个分析的过程,重在寻找和满足自身需求和兴趣;而批判主义模式则认为成人学习是对行为结果的反思,旨在显示个体生命意义和价值。这三种模式都有深厚的哲学基础与心理学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成人学习的客观规律。但是它们也分别存在难以解释的局限:成人学习能客观量化吗?满意度是否就是成人学习成功的唯一标准?学习是中性、无价值的过程吗?由此启示人们,成人学习是复杂的、多元的,没有一成不变的教育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学习 行为主义模式 人本主义模式 批判主义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日常生活批判到文化转型
3
作者 毛秀芝 《求是学刊》 CSSCI 1997年第2期18-20,共3页
日常生活批判的基本思想在于通过时日常生活世界的分析,揭示日常生活变迁对于历史演进的意义。对于一个民族来说要实现文化的转型和人自身的现代化,必须经历日常生活世界的批判重建过程。在某种意义上,日常生活本身就是文化,它的图... 日常生活批判的基本思想在于通过时日常生活世界的分析,揭示日常生活变迁对于历史演进的意义。对于一个民族来说要实现文化的转型和人自身的现代化,必须经历日常生活世界的批判重建过程。在某种意义上,日常生活本身就是文化,它的图式代表着特定时代的深层文化结构,近代以来中西方文化转型的历程证明,日常生活批判是文化转型的切入面。在中国,日常生活模式的转型遇到了很大的文化阻力,要走出困境,建立中国日常生活批判的使式,推动文化转型,必须坚持用开学技术理性和人文精神培育现代主体特有的文化精神,这是中国现代化的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批判 非日常生活 中国文化转型 中国传统文化 理性文化 后现代文化 日常生活层面 日常生活世界 批判模式 中国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大利亚的媒介素养教育及启示 被引量:17
4
作者 李先锋 董小玉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8-45,共8页
澳大利亚被世界公认为是当代西方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最好的国家。在国家多元文化政策、新社会运动、教育改革等因素积极影响下,它走过了四十多年历程。至今,澳洲已形成了系统的国民媒介素养教育体系、跨文化的批判性教育模式、明晰的媒介... 澳大利亚被世界公认为是当代西方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最好的国家。在国家多元文化政策、新社会运动、教育改革等因素积极影响下,它走过了四十多年历程。至今,澳洲已形成了系统的国民媒介素养教育体系、跨文化的批判性教育模式、明晰的媒介素养教育标准。基于澳洲经验,我国可以从宏观上分层次推进国民媒介素养教育;微观上,强化媒介课程设计和教学创新。在课程标准层面,尽量明确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在课程开发上,平衡多元文化与不同层次的媒介活动;在教学层面,探索批判式的媒介素养教学模式,从而凝聚社会、学校、家庭的合力,使媒介素养教育更好地适应我国中小学以及更高水平的教育课程,进一步拓展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广度、深度与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 媒介素养教育 推动因素 跨文化批判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工业化:突破中国农业发展人口障碍的门径
5
作者 郭剑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6-51,共6页
关键词 农业剩余劳动力 中国农业发展 工业化模式 农业部门 工业化路径 非农产业 人口压力 批判模式 农业劳动生产率 农业劳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一秒钟的动心到一辈子的倾心——解读影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情感呈现
6
作者 侯艳丽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2-3,共2页
青年演员徐静蕾自导自演的第二部影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2004年获第52届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最佳导演'银贝壳奖'),改编自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同名小说,其电影风格清新流畅、细腻温婉,将女性内心情感的微... 青年演员徐静蕾自导自演的第二部影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2004年获第52届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最佳导演'银贝壳奖'),改编自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同名小说,其电影风格清新流畅、细腻温婉,将女性内心情感的微妙跌宕诠释得不动声色。片中对男女情感的客观呈现与展示突破了以往国产影视剧传统中的道德批判模式,让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能够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思考自己情感的得失,让她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个人情感中执着甚至执拗的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家 情感评价 斯蒂芬·茨威格 影片 爱情 批判模式 女性观 观众 导演 电影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四”文学精神与现代有机整体思维方式
7
作者 昌切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4期12-18,共7页
本文从思维机制的角度,论述了“五四”文化精神逐渐衰微和“五四”文学精神失落的历史事实。本文认为“五四”文学精神的失落与“五四”文化精神的衰微紧密相关。“五四”以后持续不断的文化批判所采用的以政治概念为轴心构筑的文化批... 本文从思维机制的角度,论述了“五四”文化精神逐渐衰微和“五四”文学精神失落的历史事实。本文认为“五四”文学精神的失落与“五四”文化精神的衰微紧密相关。“五四”以后持续不断的文化批判所采用的以政治概念为轴心构筑的文化批判模式,是造成这一历史事实的重要原因。这种文化批判模式由中国现代有机整体思维方式所决定,而中国现代有机整体思维方式又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机整体观或普遍联系的观点融合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观思维方式 文学精神 有机整体观 批判模式 五四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中国现代 文化精神 文化批判 新文化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