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空间生产”生态批判伦理的三重理论形态 被引量:5
1
作者 孙全胜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20年第7期35-50,共16页
马克思"空间生产"生态批判伦理是在批判空间生产的生态异化现象出场的,并呈现出资本批判、政治批判、价值批判三重理论形态。这三重理论形态是相辅相成、依次递进的。在资本批判理论形态上,马克思批判了资本增殖下的空间生产... 马克思"空间生产"生态批判伦理是在批判空间生产的生态异化现象出场的,并呈现出资本批判、政治批判、价值批判三重理论形态。这三重理论形态是相辅相成、依次递进的。在资本批判理论形态上,马克思批判了资本增殖下的空间生产引起的生态异化现象,揭示了资本扩张带来的空间生态失衡,要求建立合理的空间生产方式;在政治批判上,马克思批判了意识形态操控下的空间生产导致的政治霸权,揭示了资本主义空间扩张实质上也是一种政治权力扩张,主张清除自然空间中的政治意识;空间生产将政治意识形态渗透进自然空间,让自然空间变得不再纯粹;在价值批判上,马克思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倡导空间生态的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统一,号召空间生产要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马克思"空间生产"的生态批判伦理对中国城市空间生产也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空间生产 生态批判伦理 三重理论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空间生产”生态批判伦理的路径及启示 被引量:3
2
作者 孙全胜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7-54,共8页
马克思的“空间生产”生态批判伦理体现着解构、建构、重构三重路径。马克思解构了空间生产中的资本逻辑和权力结构,揭示了资本逻辑和权力结构对空间生态系统的破坏作用。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建构了立足于实践基础上的生态批判伦理,号召... 马克思的“空间生产”生态批判伦理体现着解构、建构、重构三重路径。马克思解构了空间生产中的资本逻辑和权力结构,揭示了资本逻辑和权力结构对空间生态系统的破坏作用。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建构了立足于实践基础上的生态批判伦理,号召无产阶级凭借革命打破旧的社会空间形态,实现空间生态系统的平衡,建成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相统一的空间。因此,马克思重构了传统的生态伦理,建构了适合于都市时代的空间生态伦理,为共产主义空间生态伦理提供了实现的路径,也为中国城市空间生产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中国城市空间生产应该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采取总体性的生态伦理理念,建立宜居的城市空间,以推动其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空间生产 生态批判伦理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布伦塔诺对西方近代伦理学基础原则的批判及其意义
3
作者 张勤富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60,200,共9页
布伦塔诺对西方近代伦理学基础原则进行批判的缘由是要寻求克服伦理学危机与困境的出路,批判的依据是科学的知识原则,即内观原则。这一原则在伦理学知识上体现为明见性与有效性原则,据此,布伦塔诺批判了西方近代伦理学具有代表性的四种... 布伦塔诺对西方近代伦理学基础原则进行批判的缘由是要寻求克服伦理学危机与困境的出路,批判的依据是科学的知识原则,即内观原则。这一原则在伦理学知识上体现为明见性与有效性原则,据此,布伦塔诺批判了西方近代伦理学具有代表性的四种伦理学基础原则:克拉克的“自明”原则,功利主义的“后果”原则,沃拉斯顿的自然理性原则和康德的绝对命令原则。这一批判对于西方伦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表明西方近代伦理学的种种伦理学原则及其基础是不牢固的,这在根本上是由于西方近代的规范伦理学未能考察伦理认识的奠基问题而无法突破伦理学的理论困境。布伦塔诺由此提出伦理学的奠基问题,为西方近代伦理学转向现代伦理学奠定了基础,使得克服伦理学危机得以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伦塔诺 伦理学原则 伦理学危机 近代伦理批判 现代伦理学奠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析西方文化传统中的“亲亲相隐”与“大义灭亲”之道德意涵——再评邓晓芒教授的《儒家伦理新批判》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水静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7-52,共6页
为全盘批判将"亲亲相隐"视为美德的儒家伦理思想,邓晓芒教授基于其所谓的"西方文化参照系",将"亲亲相隐"解读为人性之恶,而将"大义灭亲"解读为道德之善。其实,邓教授对"亲亲相隐"与&... 为全盘批判将"亲亲相隐"视为美德的儒家伦理思想,邓晓芒教授基于其所谓的"西方文化参照系",将"亲亲相隐"解读为人性之恶,而将"大义灭亲"解读为道德之善。其实,邓教授对"亲亲相隐"与"大义灭亲"之道德意涵的分析存在诸多显见的逻辑矛盾。原因是邓教授没有准确把握其据以立论的西方文化经典。由此,邓教授的"儒家伦理新批判"究竟具有多大价值和意义,就成了一个有待重新审定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亲相隐 大义灭亲 《儒家伦理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知识对伦理的辩护到伦理对知识的批判——论知识的伦理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肖建华 《伦理学研究》 2003年第6期40-45,共6页
古希腊哲学最早将美德与知识相联系,“真”的达到就是“善”的实现,人的合目的性是建立在其合规律性的基础上的,伦理学从此有了独立存在的根据。近代知识论提出“知识就是力量”,将获得知识与获得幸福视为同一,知识(理性)是建立伦理的... 古希腊哲学最早将美德与知识相联系,“真”的达到就是“善”的实现,人的合目的性是建立在其合规律性的基础上的,伦理学从此有了独立存在的根据。近代知识论提出“知识就是力量”,将获得知识与获得幸福视为同一,知识(理性)是建立伦理的绝对普遍的坚实基础,人的尊严和主体性成为伦理追求的最大价值。20世纪以来,由于科学知识的异化,“知识与人的幸福和命运问题”凸现在当代伦理学面前。为知识找寻一条“应然”的光明之路,不仅是伦理学的理论使命,也是人类自身的神圣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的伦理价值 知识辩护 伦理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悲剧精神伦理批判性的特殊表现形态
6
作者 马小朝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115-119,共5页
西方悲剧精神的伦理批判性常常表现得含蓄和复杂。具体而言,西方悲剧精神的社会伦理批判总是显现为同自我批判结伴而行,或者同历史辩解纠缠一体。
关键词 悲剧精神 伦理批判 自我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产业化的伦理批判 被引量:7
7
作者 李龙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3-108,共6页
随着体育产业化的不断深入,体育产业出现发展水平非均衡化、评价标准过度市场化和体育异化等诸多不良现象,这是对体育本质的背离,对体育精神的违背及对体育伦理的背离。社会呼唤体育伦理回归,要坚持以人为本和公平的基本原则,加强体育... 随着体育产业化的不断深入,体育产业出现发展水平非均衡化、评价标准过度市场化和体育异化等诸多不良现象,这是对体育本质的背离,对体育精神的违背及对体育伦理的背离。社会呼唤体育伦理回归,要坚持以人为本和公平的基本原则,加强体育伦理制度建设,加强参与者的道德自律,促进体育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 产业化 伦理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社会治理的伦理形态及其批判——兼论走向善治的中国社会治理 被引量:1
8
作者 马文武 龚宇润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8-92,共5页
作为社会治理核心价值的观念表达,伦理形态与社会治理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延续了制度构建下的社会治理理论,以制度设计的方式将资本作为社会治理的展开逻辑,并使受资本统驭的人逐渐丧失主体性而成为资本牟利的工具,... 作为社会治理核心价值的观念表达,伦理形态与社会治理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延续了制度构建下的社会治理理论,以制度设计的方式将资本作为社会治理的展开逻辑,并使受资本统驭的人逐渐丧失主体性而成为资本牟利的工具,导致当代西方社会治理的制度安排缺乏合法性基础,难以摆脱社会“不可治理性”困境。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的善治模式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嵌入“国家—社会”的二元结构,将现代化的发展逻辑融入社会治理的制度设计,在社会治理的制度安排上实现了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超越了西方社会治理的理论预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社会治理 伦理批判 中国社会治理 以人民为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掘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伦理之维——《伦理批判与道德乌托邦——西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研究》评介
9
作者 李昭亮 龚安仁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6-136,共1页
最近,长期跟踪、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并卓有建树的王雨辰教授推出新作《伦理批判与道德乌托邦——西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2014年4月版),笔者有幸拜读后,感到该书弥补了这一空缺,值得向读者介绍。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 西方马克思主义 道德乌托邦 伦理批判 评介 人民出版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经济运行机制的伦理反思 被引量:5
10
作者 何华征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2年第5期28-31,共4页
网络经济的运行机制正面临着一系列的伦理困境,正反馈必然导致垄断,而垄断却有可能被消费者默许;网络经济是否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同样需要一种道德的规制;等等。电子商务作为新兴商业模式存在着制造新的等级制度的伦理缺失。效率和... 网络经济的运行机制正面临着一系列的伦理困境,正反馈必然导致垄断,而垄断却有可能被消费者默许;网络经济是否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同样需要一种道德的规制;等等。电子商务作为新兴商业模式存在着制造新的等级制度的伦理缺失。效率和公平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而在经济领域,这个原则被人们颠倒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经济 运行机制 电子商务 伦理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伦理自觉:小学校长决策伦理向度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金一翔 《中小学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9-42,共4页
应用多向度伦理框架,以概念框架与实证方法相结合、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分别从公正、批判、关怀和专业四个向度分析校长决策伦理在各伦理向度上的表现,进而提出改进建议。研究发现:关怀伦理取向的校长具有善于换位思考... 应用多向度伦理框架,以概念框架与实证方法相结合、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分别从公正、批判、关怀和专业四个向度分析校长决策伦理在各伦理向度上的表现,进而提出改进建议。研究发现:关怀伦理取向的校长具有善于换位思考、服务意识较强和强个人魅力等特点;公正伦理取向的校长具有严谨扎实、公私分明和精细管理等特点;批判伦理取向的校长具有公道心、反思能力强、心怀教育激情等特点;专业伦理取向的校长具有善于系统思考、重视公共关系和较强全局意识等特点。四个伦理向度之间虽然特征差异明显,但是同一个决策者往往会表现出以多个伦理向度的融合进行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长决策伦理 公正伦理 关怀伦理 批判伦理 专业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性化大学教育的伦理反思 被引量:2
12
作者 匡促联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2008年第6期73-76,共4页
知性化大学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强化大学生工具理性的知识本位教育,其存在会危及大学生的优雅生存与和谐发展。知性化大学教育的成因在于大学对科技主义、理性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痴迷、青睐与追随,对此必须进行必要的伦理批判。自觉遵守教育... 知性化大学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强化大学生工具理性的知识本位教育,其存在会危及大学生的优雅生存与和谐发展。知性化大学教育的成因在于大学对科技主义、理性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痴迷、青睐与追随,对此必须进行必要的伦理批判。自觉遵守教育理念张扬中的以人为本原则、教育方略实施中的和谐统一原则,以及教育管理组织中的制度支持原则是大学教育超越知性化发展状态的伦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性化大学教育 伦理批判 伦理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美“学校管理伦理”研究述评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富兴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3-17,共5页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美关于当代学校组织的伦理批判和重建的研究很多。本文从学校组织与管理的伦理研究、关于把学校构建为各种共同体的研究、关于公共教育的同化功能的批评与维护、关于学校组织与管理中的价值问题的研究、把学校作为...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美关于当代学校组织的伦理批判和重建的研究很多。本文从学校组织与管理的伦理研究、关于把学校构建为各种共同体的研究、关于公共教育的同化功能的批评与维护、关于学校组织与管理中的价值问题的研究、把学校作为规训组织的批判教育研究这五个方面对其作了综述与简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管理 管理伦理 学校组织 共同体 20世纪90年代以来 英美 20世纪80年代以来 组织与管理 述评 伦理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仁学》与中国伦理的近代转换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凡明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2-14,共3页
谭嗣同的《仁学》通过对传统儒家伦理的文化解构和对封建名教的文化批判 ,发出了冲决封建网罗、摆脱专制压迫的呐喊。他以以太—仁—通—平等的构思理路 ,熔铸古今 ,会通中西 ,以突破中国传统伦理 ,实现中国传统伦理的近代转换 ,建构具... 谭嗣同的《仁学》通过对传统儒家伦理的文化解构和对封建名教的文化批判 ,发出了冲决封建网罗、摆脱专制压迫的呐喊。他以以太—仁—通—平等的构思理路 ,熔铸古今 ,会通中西 ,以突破中国传统伦理 ,实现中国传统伦理的近代转换 ,建构具有自由、平等、博爱的近代伦理精神的伦理价值体系。《仁学》体现了他希望实现中国传统伦理近代转换的高度的文化自觉 ,以及对西方近代自由、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嗣同 《仁学》 伦理解构 伦理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自主的道德实践重塑现代理性文明——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现代性的反思
15
作者 张笑夷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30,共12页
苏东剧变后,作为20世纪思想家群体重要成员的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现代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他们将共同体的道德精神与每个人的道德个性生成视为人类与人自身的激进需要和整体社会变革的内在组成部分,倡导以自主的道德实践重塑... 苏东剧变后,作为20世纪思想家群体重要成员的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现代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他们将共同体的道德精神与每个人的道德个性生成视为人类与人自身的激进需要和整体社会变革的内在组成部分,倡导以自主的道德实践重塑现代理性文明。通过分析现代性的悖论及其道德后果,揭示现代性的理性化逻辑及其道德危机的社会生产,他们提出以良知和责任构建道德自我,不断培育和生成道德个体和伦理共同体,从实践上使现代性合法化。他们的理论还是一种现代性理论,以真正实现现代性的本质和价值为旨归,其中贯穿的精神内核是马克思式的道德愿景和人道主义,因而可以被视为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一种具体化。不过,我们显然不应该期待他们的现代性伦理批判能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提供完整而切近的解释。如何从马克思的学说以及其他一切有益的思想遗产出发,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考世界历史和革命实践,依然是我们尚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伦理批判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 齐格蒙特·鲍曼 阿格妮丝·赫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解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出场形态 被引量:3
16
作者 孙全胜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4-48,共5页
"解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是在对苏东剧变后的当代社会现象及其伦理意识的批判、审思中出场的,其中蕴含着德里达对马克思批判精神的致敬和复归,对当代发达工业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对理想生活情景的建构。它作为贴近现实生活... "解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是在对苏东剧变后的当代社会现象及其伦理意识的批判、审思中出场的,其中蕴含着德里达对马克思批判精神的致敬和复归,对当代发达工业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对理想生活情景的建构。它作为贴近现实生活的批判理论,有着自身特定的出场形态:对经典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的复归决定了其生成逻辑;对当代发达工业社会现实及其伦理意识的批判表征了其批判维度;批判伦理追求理想生活的本性彰显了其伦理主张。"解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对我们学会更好地生活有真切的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里达 批判伦理 出场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刍议作为当代存在哲学之基础的马克思实践人道主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聚芹 《东南学术》 2004年第3期4-8,共5页
马克思从人类最根本的存在样式———实践出发 ,通过哲学对人现实存在的本质提升和经济学维度剖析 ,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存在困境 ,踏寻出实现人道关切的实践通道 ,从而将以往人道主义从伦理道德假说改造成科学 ,马克思实践人道主义... 马克思从人类最根本的存在样式———实践出发 ,通过哲学对人现实存在的本质提升和经济学维度剖析 ,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存在困境 ,踏寻出实现人道关切的实践通道 ,从而将以往人道主义从伦理道德假说改造成科学 ,马克思实践人道主义成为超越人类困境的指针和当代存在哲学这一主流的基础和源头。但是 ,当今人们对马克思实践人道主义的解读深陷于近代形而上学的误读之中 ,澄明马克思实践人道主义的当代性意义不仅在于对存在哲学的廓本清源 ,彰显马克思实践人道主义被遮蔽和误解的当代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人道主义 存在哲学 伦理批判 现代性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