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社会历史发展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式向度 被引量:3
1
作者 侯选明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4-108,共5页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提升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引领整合能力,其中一个关键是发掘马克思主义整个思想体系内在的精神品质。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内涵,发现这一内在精神主要表现为:自觉的批判意识、积极的建构意识...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提升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引领整合能力,其中一个关键是发掘马克思主义整个思想体系内在的精神品质。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内涵,发现这一内在精神主要表现为:自觉的批判意识、积极的建构意识和对"人的发展"的普遍关注;这也是中国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基本要求。因此应当在批判性、建构性与人的发展这三个基本的内涵式向度上,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社会 历史 批判人的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