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地区扶杨油层流体包裹体特征
被引量:
22
1
作者
侯启军
蒙启安
张革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8-51,共4页
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地区扶杨油层砂岩中的自生矿物含有丰富的流体包裹体,其中与有机包裹体共生的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有3个峰值,说明扶杨油层油气注入分为3期:第一期油气注入时的包裹体均一温度为90~120℃,有机包裹体分布于晚期石英...
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地区扶杨油层砂岩中的自生矿物含有丰富的流体包裹体,其中与有机包裹体共生的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有3个峰值,说明扶杨油层油气注入分为3期:第一期油气注入时的包裹体均一温度为90~120℃,有机包裹体分布于晚期石英次生加大边、石英颗粒愈合缝和方解石胶结物中,晚期石英次生加大边与晚期方解石胶结物之间存在油迹(或沥青),而石英颗粒愈合缝中的有机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00~110℃,说明在均一温度90~100℃至110~120℃之间发生过一次构造活动,导致石英颗粒破裂。第二期油气注入的均一温度为120~150℃,发生于方解石脉充填和石英颗粒裂缝的愈合过程中,在方解石脉中发现沥青质,说明该期油气注入规模较大,基本抑制了所有自生矿物的生长。第三期油气注入记录于石英次生加大边之中的有机包裹体中,其均一温度为160~170℃。激光拉曼光谱分析表明,早期注入的油气热演化程度低,晚期注入的油气热演化程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扬油层
流体包裹体
油气注入期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油气沿断裂向下幕式运移的机理
被引量:
14
2
作者
罗群
宋子学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0-171,共2页
通过分析松辽盆地北部扶扬油层断裂活动与油气运聚成藏特征,认为扶扬油层油气藏的形成不能简单地用"断裂超压倒灌机理模式"来解释,青山口组烃源岩排出的成熟油气能够沿断裂向下长距离倒灌运移的主要原因是超压的间歇释放,即...
通过分析松辽盆地北部扶扬油层断裂活动与油气运聚成藏特征,认为扶扬油层油气藏的形成不能简单地用"断裂超压倒灌机理模式"来解释,青山口组烃源岩排出的成熟油气能够沿断裂向下长距离倒灌运移的主要原因是超压的间歇释放,即泄压区断裂不断活动而形成的泄压区流体流失和压力降低,是导致憋压区流体长距离沿断裂向下倒灌至泄压区的根本原因和动力机制";超压间歇释放断裂幕式倒灌成藏机理模式"不仅解释了断裂在上覆超压下运载油气向下运移的机理,而且为油气沿断裂向下长距离"倒灌"运移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在超压发育区下伏地层及其深层油气勘探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超压
油气运移
断裂活动
机理
扶扬油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地区扶杨油层流体包裹体特征
被引量:
22
1
作者
侯启军
蒙启安
张革
机构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8-51,共4页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重大勘探领域预探与目标评价研究"项目的"松辽盆地北部及海拉尔盆地石油预探区带与目标评价"子项目
文摘
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地区扶杨油层砂岩中的自生矿物含有丰富的流体包裹体,其中与有机包裹体共生的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有3个峰值,说明扶杨油层油气注入分为3期:第一期油气注入时的包裹体均一温度为90~120℃,有机包裹体分布于晚期石英次生加大边、石英颗粒愈合缝和方解石胶结物中,晚期石英次生加大边与晚期方解石胶结物之间存在油迹(或沥青),而石英颗粒愈合缝中的有机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00~110℃,说明在均一温度90~100℃至110~120℃之间发生过一次构造活动,导致石英颗粒破裂。第二期油气注入的均一温度为120~150℃,发生于方解石脉充填和石英颗粒裂缝的愈合过程中,在方解石脉中发现沥青质,说明该期油气注入规模较大,基本抑制了所有自生矿物的生长。第三期油气注入记录于石英次生加大边之中的有机包裹体中,其均一温度为160~170℃。激光拉曼光谱分析表明,早期注入的油气热演化程度低,晚期注入的油气热演化程度高。
关键词
扶扬油层
流体包裹体
油气注入期次
Keywords
Fuyang reservoir
fluid inclusion
period of oil and gas injection
分类号
TE1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油气沿断裂向下幕式运移的机理
被引量:
14
2
作者
罗群
宋子学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0-171,共2页
文摘
通过分析松辽盆地北部扶扬油层断裂活动与油气运聚成藏特征,认为扶扬油层油气藏的形成不能简单地用"断裂超压倒灌机理模式"来解释,青山口组烃源岩排出的成熟油气能够沿断裂向下长距离倒灌运移的主要原因是超压的间歇释放,即泄压区断裂不断活动而形成的泄压区流体流失和压力降低,是导致憋压区流体长距离沿断裂向下倒灌至泄压区的根本原因和动力机制";超压间歇释放断裂幕式倒灌成藏机理模式"不仅解释了断裂在上覆超压下运载油气向下运移的机理,而且为油气沿断裂向下长距离"倒灌"运移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在超压发育区下伏地层及其深层油气勘探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
松辽盆地
超压
油气运移
断裂活动
机理
扶扬油层
Keywords
Songliao basin
overpressure
petroleum migrating down
fault aclivily
mechanism
Fuyang reservoir
分类号
TE112.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地区扶杨油层流体包裹体特征
侯启军
蒙启安
张革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油气沿断裂向下幕式运移的机理
罗群
宋子学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