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串列加速器上扰动角关联探针核产生截面测量 被引量:4
1
作者 徐勇军 王荣 +5 位作者 于伟翔 韩晓刚 崔保群 秦久昌 许国基 朱升云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1年第6期547-550,共4页
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HI 13串列加速器上通过6 3 Cu(p ,2n) 6 2 Zn、Cd(p ,xn) 111In和186 W (d ,p) 187W核反应产生6 2 Zn/ 6 2 Cu、187W / 187Re和111In/ 111Cd扰动角关联探针核 ,测量了生成这些探针核的核反应截面。
关键词 探针核 扰动角关联 核反应 截面 串列加速器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扰动角关联探针核^(62)Zn在HOPG中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左走翼 郑永男 +4 位作者 徐永军 崔保群 李立强 马英俊 范平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B12期402-405,共4页
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CIAE)HI-13串列加速器上建立了一台同位素在线分离器(ISOL),产生30keV的62Zn放射性核束,用于扰动角关联(PAC)和正电子湮没谱学(PAS)的研究。将62Zn放射性核束作为PAC探针核和正电子源,采用扰动角关联和正电子湮... 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CIAE)HI-13串列加速器上建立了一台同位素在线分离器(ISOL),产生30keV的62Zn放射性核束,用于扰动角关联(PAC)和正电子湮没谱学(PAS)的研究。将62Zn放射性核束作为PAC探针核和正电子源,采用扰动角关联和正电子湮没多普勒展宽两种方法研究了B掺杂在高定向热解石墨(HOPG)中产生的缺陷。在未掺杂样品中未观察到扰动,这说明探针核可能位于基面之间的间隙内。在掺杂样品中观察到较强的扰动,实验测量的电四极相互作用的频率ω0=157Mrad/s,意味着62Zn探针核B掺杂产生的位错环捕获。正电子湮没多普勒展宽测量得到的掺B的HOPG的多普勒展宽S明显增大,表明掺B的HOPG中掺杂产生了缺陷。扰动角关联和正电子湮没测量均表明在掺B的HOPG中掺杂引入了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2Zn 放射性核束 扰动角关联 正电子湮没谱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Si中In的热退火现象的扰动角关联研究
3
作者 李东宏 李耀鑫 朱升云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30-33,共4页
文章采用时间微分扰动角关联方法细致地研究了核反应反冲注入到Si中的In的热退火现象。反冲注入后约70%的In处在高密度辐射损伤晶格无序区,随退火温度升高,晶格无序区逐渐缩小,经600℃退火后消失。但是实验发现,经798℃退火后,只有55%... 文章采用时间微分扰动角关联方法细致地研究了核反应反冲注入到Si中的In的热退火现象。反冲注入后约70%的In处在高密度辐射损伤晶格无序区,随退火温度升高,晶格无序区逐渐缩小,经600℃退火后消失。但是实验发现,经798℃退火后,只有55%的In原子位于无扰动晶格替代位置,尚有45%的In原子仍处于扰动位置。文中对可能的扰动原因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损伤 扰动角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TDPAC技术表征硫化态Mo/γ-Al_2O_3催化剂的表面钼物种
4
作者 阎富山 刘维桥 +2 位作者 徐永根 于廷云 孙桂大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2-35,共4页
采用时间微分扰动角关联技术,通过测定99Mo(β-)99Tc的核电四极矩相互作用,表征了含11%MoO3的Mo/γ-Al2O3催化剂硫化态的表面钼物种。观察到硫化态催化剂上存在两种化学环境不同的钼物种,一种为类似Mo... 采用时间微分扰动角关联技术,通过测定99Mo(β-)99Tc的核电四极矩相互作用,表征了含11%MoO3的Mo/γ-Al2O3催化剂硫化态的表面钼物种。观察到硫化态催化剂上存在两种化学环境不同的钼物种,一种为类似MoS2的八面体配位聚合钼化合物片状体,另一种为位于MoS2片状体边角上的配位不饱和的钼,此类钼原子形成较强的扰动环境而具有较高的NQ1频率。后者为加氢脱硫活性中心,其数量约占催化剂总钼量的20%~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扰动角关联 钼基催化剂 硫化态 表面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