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2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双扰动观测器的开关磁阻电动机模型预测控制实验平台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昝小舒 朱震宇 +3 位作者 于书韵 徐瑞东 冷旭东 王怀庆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32,共7页
为了提高开关磁阻电动机驱动系统的控制精度,提出一种基于双扰动观测器的模型预测控制(MPC)策略。将单扰动观测器引入模型预测控制策略,实现系统低频扰动的补偿;同时,引入通信扰动观测器以实现对时延扰动补偿。基于此策略,设计出一种基... 为了提高开关磁阻电动机驱动系统的控制精度,提出一种基于双扰动观测器的模型预测控制(MPC)策略。将单扰动观测器引入模型预测控制策略,实现系统低频扰动的补偿;同时,引入通信扰动观测器以实现对时延扰动补偿。基于此策略,设计出一种基于双扰动观测器的开关磁阻实验平台,并对其进行仿真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样机具有更好的鲁棒性和动态性能。此外,该平台有助于学生理解电力电子设备的特性及其应用,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从而提升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关磁阻电动机 模型预测控制 扰动观测器 实践操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增益扰动观测器的磁悬浮球系统滑模控制
2
作者 林俊亭 陈信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97-1906,共10页
针对磁悬浮球系统存在建模误差与未知扰动导致控制性能下降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高增益扰动观测器(HGDO)的自适应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ANTSMC)方法。建立磁悬浮球系统模型,并在平衡点处将模型线性化;为削弱滑模控制器的抖振并保证系统... 针对磁悬浮球系统存在建模误差与未知扰动导致控制性能下降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高增益扰动观测器(HGDO)的自适应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ANTSMC)方法。建立磁悬浮球系统模型,并在平衡点处将模型线性化;为削弱滑模控制器的抖振并保证系统误差在有限时间收敛,设计了自适应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器,同时,采用高增益扰动观测器对系统中存在的总扰动进行估计,并通过理论验证了所设计高增益扰动观测器可以快速收敛到实际扰动值的可调邻域,基于扰动估计值设计带扰动补偿的自适应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律,并证明了在该控制律下系统是全局一致最终有界的;通过仿真验证了所设计方法在不同目标轨迹下的有效性。仿真与定量分析表明:与带广义比例积分观测器的控制器相比,带高增益扰动观测器的控制器对总扰动观测值的积分时间乘方误差(ITSE)降低了75%,积分时间绝对误差(ITAE)降低了60%,从而提高了在相同控制方法下系统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悬浮球系统 滑模控制 高增益扰动观测器 扰动补偿 轨迹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扰动观测器的电磁直线驱动器改进滑模控制
3
作者 高仁璟 王赓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4-75,共12页
针对因参数摄动和外部扰动等因素直接作用导致电磁直线驱动器控制性能恶化的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扰动观测器与改进的超螺旋全局快速终端滑模控制相结合的复合控制方法。为提高系统抗干扰能力,避免控制律使用高增益反馈,设计自适应滑模... 针对因参数摄动和外部扰动等因素直接作用导致电磁直线驱动器控制性能恶化的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扰动观测器与改进的超螺旋全局快速终端滑模控制相结合的复合控制方法。为提高系统抗干扰能力,避免控制律使用高增益反馈,设计自适应滑模扰动观测器对系统扰动等不确定性因素进行观测与自适应前馈补偿。为保证系统的有限时间收敛性,基于改进的全局快速终端滑模面设计等效控制部分,并引入改进的快速超螺旋算法作为趋近阶段的切换控制律,以进一步提升收敛速度并削弱抖振的影响。利用Lyapunov定理证明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并通过仿真和试验验证控制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法具有增强系统鲁棒性、避免参数增益选择保守性的优势,能够实现对非线性时变扰动的自适应观测补偿,保证误差在有限时间内更快收敛的同时有效抑制抖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直线驱动器 自适应滑模扰动观测器 全局快速终端滑模 快速超螺旋算法 运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准谐振滑模扰动观测器的STATCOM海上风电场谐波抑制策略 被引量:2
4
作者 郑超航 吴熙 +2 位作者 袁超 王亮 顾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504-3518,I0019,共16页
海上风电场经交流海缆并网系统在电网背景谐波的作用下可能发生严重的谐波超标现象,威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然而传统控制策略下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ic synchronous compensator,STATCOM)抑制谐波时效果不佳,且存在跳闸风险。为此,... 海上风电场经交流海缆并网系统在电网背景谐波的作用下可能发生严重的谐波超标现象,威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然而传统控制策略下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ic synchronous compensator,STATCOM)抑制谐波时效果不佳,且存在跳闸风险。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准谐振滑模扰动观测器(quasi resonant sliding mode perturbation observer,QRSMPO)补偿策略的谐波抑制方法。首先,研究谐波在STATCOM上的传播路径,确定在STATCOM控制环节引入观测器实现谐波抑制的可行性;其次,利用QRSMPO实时估计并补偿谐波扰动的优势,从阻断谐波传播角度设计基于QRSMPO补偿的谐波抑制策略;进一步地,推导QRSMPO补偿策略传递函数,分析该谐波抑制策略的有效性与稳定性;最后,以江苏如东海上风电场为测试对象,验证QRSMPO补偿策略的谐波抑制性能。与现有方法相比,所提策略在不同工况下均可有效抑制海上风电场谐波,且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与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场 谐波抑制 准谐振滑模扰动观测器 静止同步补偿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迭代学习与扰动观测器的永磁同步电机多源扰动抑制 被引量:1
5
作者 冯煜焜 姚文熙 李武华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0-237,250,共9页
由于电机本体、驱动电路及机械连接等多环节因素影响,传统PI(proportional integral)控制下永磁同步电机在低速运行时易出现较大的转速波动。首先,建立多源性力矩扰动模型与分析转速波动机理,将扰动分为与机械角相关的周期性干扰与非周... 由于电机本体、驱动电路及机械连接等多环节因素影响,传统PI(proportional integral)控制下永磁同步电机在低速运行时易出现较大的转速波动。首先,建立多源性力矩扰动模型与分析转速波动机理,将扰动分为与机械角相关的周期性干扰与非周期低频干扰两部分;然后,提出一种结合迭代学习控制与扰动观测器的扰动抑制策略,利用控制误差对周期性扰动进行在线学习,利用反馈状态量结合学习信息对低频非周期扰动进行观测,将两部分结果共同补偿到电磁力矩,实现对多源性扰动的抑制;最后,在给出所提控制器结构基础上,分析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与收敛性,给出控制器主要参数设计方式。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相较于传统控制策略整体动态性能相近,在稳态时相较于PI(proportional integral)控制将转速波动抑制到1/4以下,相较于传统抑振策略整体转速波动在1/2以下,在负载力矩突变时相较于PI控制速度变化在1/2以下,证明所提算法在多源性扰动抑制方面的有效性与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多源性扰动 迭代学习控制 扰动观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惯性稳定平台中的双观测器宽频扰动抑制技术
6
作者 边启慧 苗青青 +1 位作者 唐涛 马浩统 《光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5-134,共10页
如何增强光学载荷与运动平台间的主动隔振能力一直是光电跟踪系统面临的难题。提出一种双观测器方法实现惯性稳定平台中的宽频扰动抑制。双观测器方法包含两方面:其一,经典误差观测器通过低通滤波器的设计而具有较强的低频抑制能力;其二... 如何增强光学载荷与运动平台间的主动隔振能力一直是光电跟踪系统面临的难题。提出一种双观测器方法实现惯性稳定平台中的宽频扰动抑制。双观测器方法包含两方面:其一,经典误差观测器通过低通滤波器的设计而具有较强的低频抑制能力;其二,饱和加速度扰动观测器根据自身稳定性条件调整饱和阈值与滤波器带宽,改善其扰动抑制特性并完成对中高频扰动的抑制。双观测器综合了二者的优势,同时分析了两种观测器间的相互作用以更好地参数化。所提方法在惯性稳定装置中进行了闭环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双观测器可在单频及混频扰动下提升系统闭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稳定平台 扰动抑制 误差观测器 饱和限制 观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扰动观测器在惯性参考单元位置校准中的应用
7
作者 拓卫晓 何梦洁 +1 位作者 李醒飞 王天宇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2-556,共15页
基于惯性参考单元(Inertial Reference Unit,IRU)的视轴稳定技术是克服运动载体角振动干扰,实现高精密跟瞄的主要技术手段。IRU系统面临机械谐振、传感噪声、驱动器扰动、基座扰动等多源异质扰动,不同扰动间通过加性、乘性或隐性的方式... 基于惯性参考单元(Inertial Reference Unit,IRU)的视轴稳定技术是克服运动载体角振动干扰,实现高精密跟瞄的主要技术手段。IRU系统面临机械谐振、传感噪声、驱动器扰动、基座扰动等多源异质扰动,不同扰动间通过加性、乘性或隐性的方式影响系统稳定性能。扰动观测器(Disturbance observer,DOB)能够在不影响系统稳定性的前提下,提升系统的鲁棒性。本文在分析IRU系统内外部扰动来源及特征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经典DOB、噪声观测器(Noise Observer,NOB)和降噪扰动观测器(Noise Reduction Disturbance Observer,NRDOB)三种结构对IRU系统中多源异质扰动的抑制效果,推导了经典DOB、NOB和NRDOB对输入指令信号和系统多源异质扰动的传递特性,得出了扰动估计器的设计需求,设计了仿真和实验平台,对比分析了三种结构的正弦跟踪能力和对多源异质扰动的抑制能力。结果表明:DOB和NRDOB两种结构的扰动抑制能力和跟踪精度均优于NOB结构,20 Hz,0.2 mrad基座扰动作用下,两种结构对15 Hz,0.1 mrad正弦输入信号的跟踪误差为19.2μrad,相较NOB结构降低了39.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跟瞄系统 惯性参考单元 扰动观测器 扰动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知有界扰动切换系统的PID控制:区间观测器方法
8
作者 李新 洪琦格 +1 位作者 程凯杰 朱良宽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3-503,共11页
本文研究了一类具有未知有界扰动的离散时间非线性切换系统的基于区间观测器的PID控制问题.基于正系统理论为这类切换系统设计了一种区间观测器用于估计系统状态的上下界,并根据估计的系统状态边界设计了离散时间PID控制律.随后,利用增... 本文研究了一类具有未知有界扰动的离散时间非线性切换系统的基于区间观测器的PID控制问题.基于正系统理论为这类切换系统设计了一种区间观测器用于估计系统状态的上下界,并根据估计的系统状态边界设计了离散时间PID控制律.随后,利用增广技术以及多Lyapunov稳定性分析方法,以线性矩阵不等式的形式给出了保证估计误差系统和闭环系统全局一致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此外,通过求解线性矩阵不等式,得到了区间观测器增益和PID控制器增益,进一步保证了闭环系统的H∞性能.最后,通过一个数值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间观测器 切换系统 PID控制 有界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预设时间扰动观测器的车辆轨迹跟踪定时积分滑模控制
9
作者 陈玉全 孙克璇 +1 位作者 孙运康 王冰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172-1181,共10页
针对智能汽车在复杂动态环境下的轨迹跟踪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预设时间扰动观测器的固定时间积分滑模控制策略.首先,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自适应预设时间方法,利用三角函数的特性设计了一种动态调节的滑模扰动观测器,用于实时估计并... 针对智能汽车在复杂动态环境下的轨迹跟踪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预设时间扰动观测器的固定时间积分滑模控制策略.首先,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自适应预设时间方法,利用三角函数的特性设计了一种动态调节的滑模扰动观测器,用于实时估计并且补偿系统中的未知扰动.该观测器设计简洁,预设时间作为独立参数,便于灵活调整.其次,基于反步控制框架,提出了一种固定时间的虚拟控制律,通过引入非线性一阶低通滤波器,有效解决了传统反步法中常见的微分爆炸问题.最后,将积分滑模控制与固定时间相结合,提出一种新型的固定时间积分滑模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在工况1、2、3下,新型固定时间积分滑模控制器对比指数级趋近律,映射误差峰值分别减少0.0157 m、0.0203m和0.1108 m,收敛时间分别减少1.171 s、0.964 s、2.508 s;对比幂次趋近律,映射误差峰值分别减少0.0081 m、0.0186 m和0.0891 m,收敛时间分别减少1.196 s、0.998 s、2.173 s,说明所提出的新型固定时间积分滑模控制器具有良好的跟踪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汽车 轨迹跟踪 扰动观测器 固定时间 反步控制 积分滑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扰动观测器的PMLSM自适应超螺旋滑模控制研究
10
作者 唐家勇 张博 +2 位作者 郭金钢 刘洋 杜航航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9-116,共8页
针对永磁同步直线电机(permanent magnet linear synchronous motor,PMLSM)在实际工作中因负载扰动、参数摄动等匹配/不匹配扰动对系统控制性能造成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扰动观测器(double disturbance observer,DDOB)的自适应超螺... 针对永磁同步直线电机(permanent magnet linear synchronous motor,PMLSM)在实际工作中因负载扰动、参数摄动等匹配/不匹配扰动对系统控制性能造成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扰动观测器(double disturbance observer,DDOB)的自适应超螺旋滑模控制(adaptive super-twisting sliding mode control,ASTSMC)。首先,基于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利用自适应超螺旋算法结合滑模理论设计自适应超螺旋滑模控制器,抑制不确定对系统的影响,通过引入自适应律ASTASMC可对不确定性在线估计并调整,从而提高位置跟踪精度;其次,设计了匹配/非匹配扰动观测器分别观测匹配与非匹配扰动并前馈补偿,不仅有效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还抑制了ASTASMC的增益,间接削弱抖振;最后,通过仿真与实验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相较于其他滑模控制方法,所涉及的控制方法在正常空载、突加负载以及参数失配突加负载工况下,其误差范围更小、恢复稳定时间更快,能够有效抑制匹配/非匹配扰动的影响,提高系统的跟踪精度及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直线电机 自适应超螺旋 扰动观测器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重扰动观测器的PMSM改进无模型滑模控制
11
作者 王栋栋 刘旭东 《控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4-361,共8页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存在的外部负载扰动、模型和参数不确定性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无模型滑模控制的转速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不考虑电机参数的永磁同步电机系统超局部模型;然后,基于改进滑模趋近律设计无模型滑模速度控制器,...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存在的外部负载扰动、模型和参数不确定性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无模型滑模控制的转速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不考虑电机参数的永磁同步电机系统超局部模型;然后,基于改进滑模趋近律设计无模型滑模速度控制器,控制器采用转速-电流单环滑模控制策略,替代了传统的转速-电流级联控制,简化了控制系统结构;同时利用双重扰动观测器估计系统未知扰动,并用于前馈补偿;最后,与传统控制方法进行实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法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抗干扰能力和稳态控制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超局部模型 无模型滑模控制 双重扰动观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型分段趋近律和改进扰动观测器的PMSM滑模控制
12
作者 陈家豪 金爱娟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8-112,120,共6页
传统滑模控制中永磁同步电机工作时的动态性能和抗干扰能力不佳,且运行过程存在抖振过大等问题。对此,通过引入根据滑模面和系统状态变化而改变的新型分段速率趋近律,并和积分滑模面相结合设计速度环控制器,从而降低抖振。此外,利用改... 传统滑模控制中永磁同步电机工作时的动态性能和抗干扰能力不佳,且运行过程存在抖振过大等问题。对此,通过引入根据滑模面和系统状态变化而改变的新型分段速率趋近律,并和积分滑模面相结合设计速度环控制器,从而降低抖振。此外,利用改进后的二阶扩张状态扰动观测器来作为扰动观测器估计外部集成扰动,将估计值与控制器结合来构建复合控制方法。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证明,在启动时,改进后电机转速超调量更小,调节时间为0.028 s;在负载变化下,改进扰动观测器的期望速度与实际速度之差在0.8 rpm以内。因此该复合控制策略能够增强系统的动态性能,抑制抖振,抗干扰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新型分段速度趋近律 扩张状态扰动观测器 滑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非奇异终端和超螺旋滑模扰动观测器的永磁同步电机滑模控制
13
作者 梁庭福 李鑫帅 +1 位作者 王鹏康 毛汉领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6-203,共8页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PMSM)在运行过程中比例积分(proportional integral, PI)控制会因参数时变和外部扰动导致控制性能下降严重,传统线性滑模控制(sliding mode control, SMC)收敛速度慢、存在抖振...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PMSM)在运行过程中比例积分(proportional integral, PI)控制会因参数时变和外部扰动导致控制性能下降严重,传统线性滑模控制(sliding mode control, SMC)收敛速度慢、存在抖振等问题,设计了层次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器(hierarchical non-singular terminal sliding mode control, HNSTSMC),以线性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 integral differential, PID)滑模面作为内环、快速非奇异终端滑模面为外环构建层次滑模面,采用改进型趋近律,保证速度跟踪误差全局快速收敛;为了进一步提高层次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器的抗干扰能力与减小抖振,利用超螺旋滑模扰动观测器(super-twisting sliding mode disturbance observer, STSMDO)对控制器中存在的未知量在线辨识并进行前馈补偿。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对PI控制、传统滑模控制、层次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基于改进型负载转矩观测器的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控制(NFTSMC+LTOB)和HNSTSMC+STSMDO复合滑模控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HNSTSMC+STSMDO复合控制在电机空载情况下,额定转速响应无超调、调节时间为0.013 s,突加2 N·m负载情况下,最大速度波动为130 r/min,恢复时间为0.004 5 s,带载切换到0.5倍额定转速,调节时间为0.127 s,永磁同步电机动态性能好、抗干扰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层次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 超螺旋滑模扰动观测器 滑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终端趋近律和滑模扰动观测器的SPMSM控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会林 顾玉 《探测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134,共10页
为了提高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SPMSM)速度控制器的性能,提出一种自适应终端滑模趋近律(ATSMRL)与扩张滑模扰动观测器(ESMDO)相结合的控制策略。首先,分析传统指数滑模趋近律(CESMRL)在抖振和收敛速度之间存在的矛盾,通过引入终端吸引因... 为了提高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SPMSM)速度控制器的性能,提出一种自适应终端滑模趋近律(ATSMRL)与扩张滑模扰动观测器(ESMDO)相结合的控制策略。首先,分析传统指数滑模趋近律(CESMRL)在抖振和收敛速度之间存在的矛盾,通过引入终端吸引因子和系统状态的指数增益,使新的趋近律中不含有切换函数;其次,经理论和测试分析,证明了ATSMRL收敛时间比CESMRL短且抖振更小;为了进一步补偿SPMSM驱动系统中的扰动,设计了ESMDO以实时将观测到的扰动值及时前馈至速度控制器中,利用Lyapunov证明了ATSMRL和ESMDO的稳定性。通过仿真和实验,在电机启动、加载和卸载三个阶段对所提方法进行了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与CESMRL和ATSMRL相比,所提方法不仅实现了速度无超调、收敛时间最快,而且降低了电机的抖振、增强了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 滑模控制 自适应终端趋近律 扩张滑模扰动观测器 抖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扰动观测器的PMSM无传感器控制研究
15
作者 朱金龙 王步来 陈东耀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3-86,共4页
为提升扰动观测器在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中的动态响应性能,提出了一种考虑动态过程的改进扰动观测器算法。首先,构建扰动观测器数学模型,将电流状态方程中的反电动势作为扰动,通过扰动观测器实现反电动势的准确估计;其次,以角加速... 为提升扰动观测器在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中的动态响应性能,提出了一种考虑动态过程的改进扰动观测器算法。首先,构建扰动观测器数学模型,将电流状态方程中的反电动势作为扰动,通过扰动观测器实现反电动势的准确估计;其次,以角加速度作为扩张状态变量,设计扩张状态观测器对反电动势中的转子位置与速度进行估计。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改进扰动观测器算法在电机转速与负载转矩突变时,转速稳定恢复时间为0.05 s,转速估计误差为10 r/min,转子位置估计误差为0.05 rad,具有更快的动态响应速度与更高的估计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扰动观测器 扩张状态观测器 无传感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快速有限时间扰动观测器的欠驱动船舶轨迹跟踪控制
16
作者 王磊 纪侃宏 於鑫 《控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45-854,共10页
针对受外部环境干扰和输入受限影响的欠驱动水面船舶的轨迹跟踪控制问题,设计了一种带有扰动观测器的复合控制方法。首先,设计了一种快速有限时间干扰观测器(finite time disturbance observer, FTDO),并通过Lyapunov稳定性分析证明其... 针对受外部环境干扰和输入受限影响的欠驱动水面船舶的轨迹跟踪控制问题,设计了一种带有扰动观测器的复合控制方法。首先,设计了一种快速有限时间干扰观测器(finite time disturbance observer, FTDO),并通过Lyapunov稳定性分析证明其有效性。与普通的FTDO相比,新观测器即使初始误差远离原点,也能使估计误差快速收敛到零。然后,基于快速FTDO,利用反步法设计了一种新的轨迹跟踪复合控制器,实现了水面船舶控制系统轨迹跟踪误差在有限时间内趋于零点半径任意小的邻域内。最后,通过仿真将所设计的控制器与现有控制器进行比较,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迹跟踪 欠驱动船舶 快速有限时间 扰动观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滑模扰动观测器的三相并网逆变器鲁棒模型预测控制
17
作者 魏新伟 陶万宇 +1 位作者 郭新宇 黄旭程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17-127,共11页
该文将针对传统模型预测控制对系统模型高度依赖的缺陷提出适用于三相并网逆变系统的鲁棒模型预测控制。通过设计动态滑模扰动观测器对三相并网电抗器参数不匹配引起的集中扰动进行观测,并将扰动观测值补偿至系统预测模型中。同时,将三... 该文将针对传统模型预测控制对系统模型高度依赖的缺陷提出适用于三相并网逆变系统的鲁棒模型预测控制。通过设计动态滑模扰动观测器对三相并网电抗器参数不匹配引起的集中扰动进行观测,并将扰动观测值补偿至系统预测模型中。同时,将三相并网逆变器的有功电流和无功电流输出控制叠加至模型预测控制的损耗函数中,依次求得所有有效开关状态下损耗函数的值,则使损耗函数最小的有效开关状态为最优开关状态,并被选择以触发并网逆变器。最后,搭建10 kW三相并网逆变实验平台以验证所提鲁棒模型预测控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逆变器 鲁棒性 模型预测控制 滑模扰动观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压电驱回转系统扰动观测器PI速度双环控制
18
作者 齐冠然 李民 卢金生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6-179,共4页
为了提高液压挖掘机电机驱动回转系统速度控制精度,在传统比例积分(PI)速度控制的基础上,通过扰动观测器(DOB)优化了变参数以及强干扰条件下的速度控制过程。加入扰动观测器后系统传递函数保持不变,可根据名义系统对主控制器K进行设计。... 为了提高液压挖掘机电机驱动回转系统速度控制精度,在传统比例积分(PI)速度控制的基础上,通过扰动观测器(DOB)优化了变参数以及强干扰条件下的速度控制过程。加入扰动观测器后系统传递函数保持不变,可根据名义系统对主控制器K进行设计。以PI方式调控主控制器K,同时利用极点配置的方式计算出主控制器的系数。构建了Simulink模型并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未扰动观测器的PI控制器时,会造成系统产生转速的大幅波动,降低了转台操控稳定性。增加扰动观测器的PI速度速度波动的幅度显著降低,此时在DOB环节中模型参数可以对本身差异与干扰因素发挥良好的补偿效果,获得一致的转台转速,优化了系统操控性能。该速度控制算法的控制过程较简单,能够满足挖掘机的常规控制器调控要求,易于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挖掘机 电机驱动回转系统 速度控制 扰动观测器 主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滑模扰动观测器的永磁同步电机新型无模型超螺旋滑模控制
19
作者 吴瑄 朱其新 朱永红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119-126,共8页
针对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SPMSM)控制系统在突加负载扰动下导致的电机控制性能下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滑模扰动观测器的新型无模型超螺旋滑模控制方法(NMFSTSMC)。根据SPMSM在参数摄动下的数学模型,建立转速环新型超局部模型。采用新型二... 针对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SPMSM)控制系统在突加负载扰动下导致的电机控制性能下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滑模扰动观测器的新型无模型超螺旋滑模控制方法(NMFSTSMC)。根据SPMSM在参数摄动下的数学模型,建立转速环新型超局部模型。采用新型二阶超螺旋滑模控制律设计转速环控制器,以加快电机系统收敛速度,同时削弱滑模抖振带来的影响。为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设计滑模扰动观测器估计新型超局部模型中未知部分并进行前馈补偿。最后,为了验证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与传统PI控制和SMC控制策略进行对比。结果表明:NMFSTSMC可以更快速地达到转速参考值,并且基本无超调,即使突加10 N·m的负载扰动,也能迅速恢复至转速参考值,同时转速波动更小。证明了NMFSTSMC可以实现对电机系统的高精度控制具有强鲁棒性,在削弱抖振的同时提高系统鲁棒性与动态响应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新型超局部模型 无模型超螺旋滑模控制 滑模扰动观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PID和扩张状态观测器的温度控制算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敏 刘莎 +1 位作者 翟力欣 田光兆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2-118,共7页
针对传统温度控制系统控温时间长、误差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PID和扩张状态观测器的温度控制算法。首先,建立了结合BP神经网络的PID参数自调整温度控制模型,并对BP神经网络的输入层进行改进,将更多的先验信息加入输入向量,用于训... 针对传统温度控制系统控温时间长、误差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PID和扩张状态观测器的温度控制算法。首先,建立了结合BP神经网络的PID参数自调整温度控制模型,并对BP神经网络的输入层进行改进,将更多的先验信息加入输入向量,用于训练BP神经网络,以减少系统的不确定性;其次,通过增加状态观测器来估计系统扰动,针对控制系统的扰动进行补偿,并在仿真实验中验证方法的有效性;最后,根据仿真实验结果显示,与参考文献中提及的算法相比,系统的上升时间减少了19.7%,超调量减少了81.7%,调节时间减少了41.7%,静态误差减少了7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PID控制 扩张状态观测器 温度控制 参数自调整 系统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