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扰动程度对湛江组结构性黏土触变性的影响
被引量:2
- 1
-
-
作者
汤斌
姚正
亢佳帅
-
机构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
-
出处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9059-9066,共8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67035)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2020GXNSFAA297199)。
-
文摘
扰动对湛江组结构性黏土触变性具有重要影响,扰动程度不同,湛江组结构性黏土触变强度恢复程度也不同。为探究扰动程度对湛江组结构性黏土触变性的影响规律,对该土展开室内模型试验研究。基于现场原位十字板剪切试验,设计模型装置,采用室内振动试验模拟土样受扰过程,在不同扰动程度(0、33%、66%、100%)、不同静置时间(0、7、28、56、91 d)下对3种土样进行微型十字板剪切试验,在相同扰动程度(66%)、不同静置时间(0、7、28、56、91 d)下对3种土样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分别测试各静置时间下的微型十字板不排水抗剪强度和无侧限抗压强度,分析扰动程度对土体触变恢复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土体扰动时间与扰动程度正相关。在相同扰动程度下,强度恢复程度、触变恢复强度比均随静置时间的增加而增大,触变灵敏度随静置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土体结构性越强,强度恢复程度、触变恢复强度比随静置时间增加而增大的幅度和速率越大,触变灵敏度随静置时间增加而降低的幅度和速率越大。在不同扰动程度下,强度恢复程度与扰动程度呈线性关系,触变恢复强度比与扰动程度呈反比例关系。
-
关键词
湛江组黏土
结构性
触变性
扰动程度
触变灵敏度
-
Keywords
Zhanjiang Formation clay
structure
thixotropy
degree of disturbance
thixotropy sensitivity
-
分类号
TU432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
-
题名基于贝叶斯决策的柔性作业车间扰动处理方法研究
- 2
-
-
作者
吴正佳
朱颖颖
龚稳
吴县洋
-
机构
三峡大学水电机械设备设计与维护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三峡大学机械与动力学院
-
出处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2-97,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641505)
-
文摘
为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扰动事件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问题.借鉴贝叶斯网络表示不确定性事物的方法,建立了柔性作业车间生产关系的贝叶斯网络模型;通过分析扰动事件对车间调度的扰动实质,提出了不确定扰动事件处理方法,并构建了扰动处理的3层结构流程图,实现调度系统对扰动的有效响应.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加工方案调度策略进行对比,基于贝叶斯决策的柔性作业车间扰动处理方法减弱和吸收扰动事件对调度系统的影响约为50%,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实际生产效率.
-
关键词
柔性作业车间
不确定扰动
贝叶斯网络模型
扰动程度
-
Keywords
flexible job shop
uncertain disturbance
Bayesian network model
degree of disturbance
-
分类号
TB49
[一般工业技术]
-
-
题名不同硬度硅胶水囊评估人体站姿稳定性对比研究
- 3
-
-
作者
王立
高星
马英楠
沈飞
-
机构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城市系统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
-
出处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26-126,共1页
-
基金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北科萌芽计划,BGS201913
-
文摘
目的站姿稳定性是衡量人体平衡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动态扰动比静态支撑条件能更准确的评估站姿稳定性。使用硅胶水囊作为支撑条件,利用水的流动性造成扰动,是一种新颖的站姿稳定性评估手段。不同的硅胶硬度会对支撑面的扰动程度产生显著的影响。对比研究不同硬度的硅胶水囊对人体站姿稳定参数的影响。方法设计尺寸相同、邵氏硬度分别为30。
-
关键词
支撑条件
站姿
邵氏硬度
设计尺寸
稳定性评估
支撑面
扰动程度
对比研究
-
分类号
G804.6
[文化科学—运动人体科学]
-
-
题名泄水减压法抗浮效果影响因素的正交分析
被引量:9
- 4
-
-
作者
杨博进
李银平
干泉
刘伟
孔庆聪
黄珏皓
-
机构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重庆大学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湖北天利建筑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出处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1-127,共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2285)
-
文摘
针对地下室传统抗浮工法的不足之处,探讨了地下室泄水减压抗浮法的基本原理及相应的构造措施,结合数值模拟对影响地下室抗浮泄水减压效果的回填土宽度、泄水孔间距,以及施工过程中填土夯实度、地下室底部底层扰动程度等因素进行正交试验探讨分析,最后结合残差分析法及层次分析法对各因素的影响顺序、影响权重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传统方式,泄水减压法变被动抗浮为主动抗浮,抗浮效果显著,且施工简便、成本低廉;各因素影响顺序:填土夯实度>填土宽度>孔间距>地下室底部扰动程度,对应权重值分别为0.55,0.27,0.15,0.03。前3个因素的总和达到0.97,故在应用该技术的工程实践中应尽量减小回填土宽度,降低填土透水性,缩减泄水孔间距均能达到良好抗浮效果,同时也应根据具体的工程条件对这3个因素的参数进行合理限制,以达到最佳降水效果,为泄水减压抗浮法的设计和施工等提供重要参考。
-
关键词
泄水减压抗浮法
泄水孔
正交试验分析法
宽度
夯实度
扰动程度
-
Keywords
anti-floating method by draining decompression
drainage holes
orthoganal experiment analysis
width
compaction degree
disturbance degree
-
分类号
TU94
[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
-
题名涂抹区重叠竖井地基固结特性研究
被引量:2
- 5
-
-
作者
李红坡
梅国雄
肖涛
陈征
-
机构
广西大学工程防灾与结构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广西大学广西防灾减灾与工程安全重点实验室
广西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武汉大学水工岩石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60-1566,共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51578164,No.41672296,No.51878185)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团队项目(No.2016GXNSFGA380008)。
-
文摘
在软基处理工程中,经常出现竖井打设变密而地基固结效率降低的现象。鉴于此,建立了重叠涂抹区内土体水平向渗透系数的分布函数,给出了涂抹区重叠时竖井地基超静孔压和平均固结度的解析解。通过分析不同工况下竖井地基固结度随竖井间距的变化情况,探究了竖井间距减小而地基固结效率不增反减的成因。最后,探讨了涂抹作用和井阻作用对竖井最小临界间距的影响。结果表明:相邻竖井涂抹区重叠是竖井地基中出现竖井最小临界间距的根本原因。涂抹作用越大,则竖井最小临界间距越大;具体表现为当地基扰动程度增大时或涂抹区半径增大时,竖井最小临界间距随之增大。井阻作用越大,则竖井最小临界间距越小;具体表现为当竖井渗透系数减小时、竖井长度增大时或竖井半径减小时,竖井最小临界间距随之减小。
-
关键词
竖井
固结
涂抹区重叠
地基扰动程度
竖井最小临界间距
-
Keywords
vertical drains
consolidation
overlapping smear zones
disturbance degree of foundation
the minimum critical spacing
-
分类号
TU470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